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从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课堂教学顺应时代及教育进步的需要,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课堂的学习过程不再单调,很多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顺应不了时代的需要,无效模式需要被淘汰下来。
【关键词】课堂教育;警惕;教学模式
【中图号】G710【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8)11-0255-01
自从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不断的实践和探索。然而,由于我们大部分教师都一直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标准出现后,对理念的理解,体悟和思想转变的层面不同,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常见的但是值得警惕的一些无效模式,分述如下:
1课件的滥用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在教学中的应用,课件也成为了我们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如果我们加以适当地运用,会促进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果。然而,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认为教改的新应该通过使用课件体现出新来:用课件播放一开始的课题,到重要知识点和其他重要信息,在课件中显示作业、训练题,甚至训练、推演的结果等。还有的在课件中大量使用用艳丽的色彩刺激学生的感官,而师生互动退居次要地位。这样造成了在一堂课中,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课件的演示上,对文本的研读淡化了,教学要求中自主学习活动冲淡了,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被课件压抑了,师生、生生对话消退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了。
2缺乏主导
很多新一部分老师的教学好像没有成熟的教学设计,课程目标不清楚,课堂教学层次不清晰,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和对话、讨论缺乏明确的话题,课堂时间没有明确划分,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也没有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和控制,全由学生的兴趣牵引。最后,又没有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总体归纳和评价,就在下课的铃声响后匆匆结束。一堂课到底完成了怎样的教学目标不清楚,学生到底有哪些收获不清楚,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不知道。有些教师认为,这样做才是新课改的原生状态。
3无意义的表演
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所以教学方法相应的也多.生活中的一些娱乐方式比如唱歌、表演话剧(戏剧、小品)、配乐朗诵、法庭辩论形式都可以应用在教学中.如果得以合适的使用,能激励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并能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审美与探究,从而获得自己所需的人生知识和经验储备。而大量教学现实中,很多教师设计活动却是为装潢门面。或为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或为以新奇的形式取悦现场听课的教师等,活动已经脱离文本和正常的教学内容,成为课堂教学的“游离成分”。
4无实效的分组讨论
新课程的一个要求就是要突出学生,所以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于是几个小组热热闹闹了一阵子后(但事实发言的往往是少数人),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而许多老师的教学实践却违背了这一精神:分组讨论做的结果,许多时候都是小组讨论代替了个体的独立思考。扼杀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独立意识.可见,从一定意义说,不适宜的分组讨论已经成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流弊”。
5不能灵活驾驭预案
新课改提倡的是教师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根据自身的特点、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的价值,科学地设计课程目标并准备教学预案。从发于预案,又不死守预案,依据预案,又能灵活地运用预案。而一部分教师上课从不考虑当时学生的实际需要,完全依据自己准备好的预案进行教,甚至只是把预案念出来就可以了,对学生提出的真实有价值的问题置之不理,或胡乱敷衍一番,对学生的个人见解和有创意的认识视而不见,使学生完全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走,不能有任何逾越。这样的课堂教学突不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的平等也不复存在。
6满堂发问
新课程的课堂中,还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满堂问,许多老师以为多问就体现出了新的理念。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但事实上学生早已被教师纷繁芜杂的“问”搞得迷迷瞪瞪、晕头转向了。答了后边忘了前边,课堂被“问”得乱七八糟。我们并不反对教师提问,主要是问题是否“问”的适宜、科学、是否有重点和层次性,是否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一定要把握问的度。
7教师满堂游动
在新课程下,教师都能主动走下讲台,在来回游动状态中开展课堂教学,不像以前死守讲台,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老师却过分突出游动教学:一堂课中,教师几乎不登讲台,而在台下不停地来回穿插游动,前后左右方向莫辨,其中还伴随着大量的动作和表情,使学生的眼球不得不随着老师,精力很难集中。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老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讲台,但是,讲台是学生学习最容易关注、最易于聚集精力的地方,关键问题、难点问题,教师最好还是站在讲台讲效果更理想。台下“游动”也是必要的,游动能真正组织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高质量地开展教学活动。但一定要适当。
8课堂效益低
怎样在一节课中把自己想传授的转化为学生的?怎样追求单位时间内的最高价值?在这点上,很多教师也已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大量教学现实表明,高投入、低效益的问题确实非常突出:本来设计好的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只能完成1/2或2/3;分析每一个教学时间单位,存在教学强度不够,教师对某些知识点的讲解、引导,分配时间过多,耗费师生精力过大,整个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和信息传递量较少等现象。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活得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育;警惕;教学模式
【中图号】G710【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8)11-0255-01
自从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不断的实践和探索。然而,由于我们大部分教师都一直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标准出现后,对理念的理解,体悟和思想转变的层面不同,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常见的但是值得警惕的一些无效模式,分述如下:
1课件的滥用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在教学中的应用,课件也成为了我们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如果我们加以适当地运用,会促进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果。然而,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认为教改的新应该通过使用课件体现出新来:用课件播放一开始的课题,到重要知识点和其他重要信息,在课件中显示作业、训练题,甚至训练、推演的结果等。还有的在课件中大量使用用艳丽的色彩刺激学生的感官,而师生互动退居次要地位。这样造成了在一堂课中,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课件的演示上,对文本的研读淡化了,教学要求中自主学习活动冲淡了,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被课件压抑了,师生、生生对话消退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了。
2缺乏主导
很多新一部分老师的教学好像没有成熟的教学设计,课程目标不清楚,课堂教学层次不清晰,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和对话、讨论缺乏明确的话题,课堂时间没有明确划分,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也没有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和控制,全由学生的兴趣牵引。最后,又没有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总体归纳和评价,就在下课的铃声响后匆匆结束。一堂课到底完成了怎样的教学目标不清楚,学生到底有哪些收获不清楚,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不知道。有些教师认为,这样做才是新课改的原生状态。
3无意义的表演
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所以教学方法相应的也多.生活中的一些娱乐方式比如唱歌、表演话剧(戏剧、小品)、配乐朗诵、法庭辩论形式都可以应用在教学中.如果得以合适的使用,能激励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并能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审美与探究,从而获得自己所需的人生知识和经验储备。而大量教学现实中,很多教师设计活动却是为装潢门面。或为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或为以新奇的形式取悦现场听课的教师等,活动已经脱离文本和正常的教学内容,成为课堂教学的“游离成分”。
4无实效的分组讨论
新课程的一个要求就是要突出学生,所以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于是几个小组热热闹闹了一阵子后(但事实发言的往往是少数人),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而许多老师的教学实践却违背了这一精神:分组讨论做的结果,许多时候都是小组讨论代替了个体的独立思考。扼杀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独立意识.可见,从一定意义说,不适宜的分组讨论已经成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流弊”。
5不能灵活驾驭预案
新课改提倡的是教师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根据自身的特点、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的价值,科学地设计课程目标并准备教学预案。从发于预案,又不死守预案,依据预案,又能灵活地运用预案。而一部分教师上课从不考虑当时学生的实际需要,完全依据自己准备好的预案进行教,甚至只是把预案念出来就可以了,对学生提出的真实有价值的问题置之不理,或胡乱敷衍一番,对学生的个人见解和有创意的认识视而不见,使学生完全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走,不能有任何逾越。这样的课堂教学突不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的平等也不复存在。
6满堂发问
新课程的课堂中,还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满堂问,许多老师以为多问就体现出了新的理念。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但事实上学生早已被教师纷繁芜杂的“问”搞得迷迷瞪瞪、晕头转向了。答了后边忘了前边,课堂被“问”得乱七八糟。我们并不反对教师提问,主要是问题是否“问”的适宜、科学、是否有重点和层次性,是否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一定要把握问的度。
7教师满堂游动
在新课程下,教师都能主动走下讲台,在来回游动状态中开展课堂教学,不像以前死守讲台,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老师却过分突出游动教学:一堂课中,教师几乎不登讲台,而在台下不停地来回穿插游动,前后左右方向莫辨,其中还伴随着大量的动作和表情,使学生的眼球不得不随着老师,精力很难集中。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老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讲台,但是,讲台是学生学习最容易关注、最易于聚集精力的地方,关键问题、难点问题,教师最好还是站在讲台讲效果更理想。台下“游动”也是必要的,游动能真正组织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高质量地开展教学活动。但一定要适当。
8课堂效益低
怎样在一节课中把自己想传授的转化为学生的?怎样追求单位时间内的最高价值?在这点上,很多教师也已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大量教学现实表明,高投入、低效益的问题确实非常突出:本来设计好的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只能完成1/2或2/3;分析每一个教学时间单位,存在教学强度不够,教师对某些知识点的讲解、引导,分配时间过多,耗费师生精力过大,整个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和信息传递量较少等现象。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活得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