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无效模式

来源 :跨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iorm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从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课堂教学顺应时代及教育进步的需要,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课堂的学习过程不再单调,很多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顺应不了时代的需要,无效模式需要被淘汰下来。
  【关键词】课堂教育;警惕;教学模式
  【中图号】G710【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8)11-0255-01
  
  自从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不断的实践和探索。然而,由于我们大部分教师都一直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标准出现后,对理念的理解,体悟和思想转变的层面不同,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常见的但是值得警惕的一些无效模式,分述如下:
  
  1课件的滥用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在教学中的应用,课件也成为了我们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如果我们加以适当地运用,会促进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果。然而,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认为教改的新应该通过使用课件体现出新来:用课件播放一开始的课题,到重要知识点和其他重要信息,在课件中显示作业、训练题,甚至训练、推演的结果等。还有的在课件中大量使用用艳丽的色彩刺激学生的感官,而师生互动退居次要地位。这样造成了在一堂课中,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课件的演示上,对文本的研读淡化了,教学要求中自主学习活动冲淡了,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被课件压抑了,师生、生生对话消退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了。
  
  2缺乏主导
  
  很多新一部分老师的教学好像没有成熟的教学设计,课程目标不清楚,课堂教学层次不清晰,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和对话、讨论缺乏明确的话题,课堂时间没有明确划分,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也没有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和控制,全由学生的兴趣牵引。最后,又没有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总体归纳和评价,就在下课的铃声响后匆匆结束。一堂课到底完成了怎样的教学目标不清楚,学生到底有哪些收获不清楚,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不知道。有些教师认为,这样做才是新课改的原生状态。
  
  3无意义的表演
  
  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所以教学方法相应的也多.生活中的一些娱乐方式比如唱歌、表演话剧(戏剧、小品)、配乐朗诵、法庭辩论形式都可以应用在教学中.如果得以合适的使用,能激励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并能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审美与探究,从而获得自己所需的人生知识和经验储备。而大量教学现实中,很多教师设计活动却是为装潢门面。或为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或为以新奇的形式取悦现场听课的教师等,活动已经脱离文本和正常的教学内容,成为课堂教学的“游离成分”。
  
  4无实效的分组讨论
  
  新课程的一个要求就是要突出学生,所以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于是几个小组热热闹闹了一阵子后(但事实发言的往往是少数人),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而许多老师的教学实践却违背了这一精神:分组讨论做的结果,许多时候都是小组讨论代替了个体的独立思考。扼杀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独立意识.可见,从一定意义说,不适宜的分组讨论已经成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流弊”。
  
  5不能灵活驾驭预案
  
  新课改提倡的是教师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根据自身的特点、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的价值,科学地设计课程目标并准备教学预案。从发于预案,又不死守预案,依据预案,又能灵活地运用预案。而一部分教师上课从不考虑当时学生的实际需要,完全依据自己准备好的预案进行教,甚至只是把预案念出来就可以了,对学生提出的真实有价值的问题置之不理,或胡乱敷衍一番,对学生的个人见解和有创意的认识视而不见,使学生完全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走,不能有任何逾越。这样的课堂教学突不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的平等也不复存在。
  
  6满堂发问
  
  新课程的课堂中,还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满堂问,许多老师以为多问就体现出了新的理念。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但事实上学生早已被教师纷繁芜杂的“问”搞得迷迷瞪瞪、晕头转向了。答了后边忘了前边,课堂被“问”得乱七八糟。我们并不反对教师提问,主要是问题是否“问”的适宜、科学、是否有重点和层次性,是否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一定要把握问的度。
  
  7教师满堂游动
  
  在新课程下,教师都能主动走下讲台,在来回游动状态中开展课堂教学,不像以前死守讲台,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老师却过分突出游动教学:一堂课中,教师几乎不登讲台,而在台下不停地来回穿插游动,前后左右方向莫辨,其中还伴随着大量的动作和表情,使学生的眼球不得不随着老师,精力很难集中。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老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讲台,但是,讲台是学生学习最容易关注、最易于聚集精力的地方,关键问题、难点问题,教师最好还是站在讲台讲效果更理想。台下“游动”也是必要的,游动能真正组织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高质量地开展教学活动。但一定要适当。
  
  8课堂效益低
  
  怎样在一节课中把自己想传授的转化为学生的?怎样追求单位时间内的最高价值?在这点上,很多教师也已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大量教学现实表明,高投入、低效益的问题确实非常突出:本来设计好的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只能完成1/2或2/3;分析每一个教学时间单位,存在教学强度不够,教师对某些知识点的讲解、引导,分配时间过多,耗费师生精力过大,整个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和信息传递量较少等现象。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活得最佳的效果。
其他文献
在MEMS矢量水听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型弹簧减震结构,期望利用该结构提高水听器抗噪能力。根据Ansys有限元仿真,确定出该弹簧的几何尺寸、劲度系数(k≈5 N/m)及弹簧
高职教育园区集群化办学模式有以下范围经济特征:一是办学范围扩大.招生与就业范围、学科专业覆盖面、对区域高职教育的影响力等显著扩大或增加:二是分工办学细化.这是高职教育园
通过材料、施工、地基不均匀沉降、环境温度和设计疏忽的影响对多层砖混结构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与防治.
根据电磁涡流检测原理,对地下金属管线无损检测仪中的涡流传感器进行设计,并针对无损检测仪中涡流传感器线圈结构参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建立空心线圈的有限元模型
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要靠计划调节的理论设想。这种理论设想不仅没有完全成为现实 ,而且给社会主义实践带来某种消极影响。要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设想
根据工作过程和高职计算机教学特点,在分析网络探究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六大模块高职计算机课程网络课堂模式设计探索,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突破口,是工作过程与课程体系实施的有力保障,是学生职业素质形成与培养的必要平台。文章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
根据锥形光纤与平面环型微腔耦合原理,使用L-Edit版图设计软件设计并优化了锥形光波导与微腔耦合系统。利用MEMS工艺对SOI圆晶片进行加工,从而实现了锥形光波导与跑道型以及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公路桥梁预应力砼结构施工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叙述。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相对较复杂,要求预应力结构施工的专业性强,而在实际施工中,各种原因引发梁(板)预应力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相互协同完成感知任务,以传感器量测的信息效用和获取量测的能量消耗来折中地选择参与的节点。针对IDSQ和DCS算法仅在节点协同环节极小化能耗的问题,提出自适应DCS算法(ADCS),以用户设定的精度阈值为约束,根据当前性能指标自适应降低节点采样频率,在数据采集阶段对节点进行有效控制,从根源上实现了极小化网络能耗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ADCS在满足用户精度需求的前提下,大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