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染色作伪的“和田玉籽料”,各种染色方法不尽相同,但其作假水平之高,给珠宝鉴定师的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而广大消费者更是无法辨认。鉴于此情况,本人特从现实和网络中查找了皮色作伪的方法,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向广大消费者详细介绍不同原料皮色作伪的方法及鉴定特征。
关键词:和田玉籽料的特点;和田玉皮色作伪方式及鉴定特点;作伪皮色的原料
和田玉主要是由角闪石族中透闪石-阳起石类质同象系列的矿物所组成,按照产出环境和成因类型的不同可分为籽料、山流水和山料。和田玉籽料是从原生矿自然剥离,经过风化搬运至河流中的和田玉,呈浑圆状、乱石状,磨圆度好,块度大小悬殊,外表可有厚薄不一的次生皮色,其厚度一般小于一毫米。形成原因是由于和田玉中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为三氧化二铁所致。皮色以红褐色居多,细分为白皮、枣红皮、秋梨皮、虎皮等。自古以来,同等带皮色的籽玉价格要比不带皮色的贵得多。这几年人们对玉石的推崇,和田玉资源的稀缺,促使其价格飞涨。在利益的驱使下,假皮的种类形形色色,造假水平低的很容易被识别,但在现代高科技下作伪的假皮有时使人真假难分,且造出来的皮色很俏,使玉料价格成倍的翻,内行人也连呼上当而不自知。今天笔者根据多年鉴定经验并结合网络查询的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鉴定和田籽料及其皮色作伪方式:
一、和田玉籽料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形。籽料在河床中经千万年冲刷磨砺,呈浑圆状,磨圆度好,表面具有厚薄不一的皮壳,皮微透明、呈油脂光泽;2.颜色。由于籽料的皮色是在原砾石表面慢慢形成的,是风化和水的解析作用以及大、小气候循环制约等因素共同制造的,是分阶段的自然受沁,所以颜色沁入玉内有层次感,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且呈渐变过渡状,它会在质地松软的地方沁上色,在有裂的地方深入肌理。皮上的颜色由深变浅,裂隙上的颜色则由浅至深,并且常呈现褐色的松花状、水草状的颜色。这种皮色是很自然的,很喜人,并且色泽随岁月增进愈显亲和力。3.毛孔。由于形成璞玉的特殊围岩条件以及透闪石矿物的纤维交织结构,这类籽料尽管已风化磨砺为浑圆状,但在河水的运动中被带动与其他石头产生碰撞,再加上河水的万年冲刷,逐渐形成这种凹凸大小不一的毛孔,与人皮肤上的汗毛孔很像,10倍放大即可见。但有毛孔不一定就是天然的籽料,目前市场还流行着强酸腐蚀毛孔和用滚筒制作毛孔,其仿真度很高,一些高仿籽料多用这种方法。
二、人工制作皮色(沁色)有多种方法,具体方法有
1.传统的方法:人工仿沁是仿古玉的关键技术,早在北宋就伴随着仿古玉的出现而被应用。至明清时期,人工仿沁的方法日臻完善,形式多样,极难辨认。清代刘心瑶《玉纪补》中 记载有下列几种玉器染色方法:通过烧烤使其颜色变白以冒充古代的鸡骨白玉;割开新宰之羊腿,植入小件玉器的“羊玉”;将玉器植入新宰之狗腹中,,埋入地下几年的“狗玉”;将质地松软的玉器用乌梅水煮,然后再用提油法上色的“梅玉”;把玉器放人浓灰水和乌梅水中煮,趁热置于风雪中冷冻形成细如发丝的裂纹,以充古玉中的牛毛纹的“风玉”;将玉器与铁屑拌在一起,然后用热醋淬之,放置十几天后埋人地下,经数月取出的“叩玉”。此外还有一些用油炸、火烤方法均能使玉器丧失本色。
2.目前比较常见的几种:(1)冷沁,这种比较简单,也是最常见的染色方法,一般被染色的料子都不同程度带有棉或僵,局部密度也相对较低。早期染色一般是用植物染料如核桃皮,现在都是用化工染色剂,冰乙酸,无水乙醇等十余种化工原料调配出的药水在苯酚等若干种起渗透作用的药水的配合下将料子放入事前调配好的药水中,冷沁一段时间,然后取出,磨去过于假的的色,再放入滚筒中滚,出来后颜色就会自然很多。(2)热处理,一般是用汽油喷枪或者天然气喷枪对准一点,用瞬间的高温改变局部结构,使被加热部分结构变得疏松,然后抹上事前调配好的药水,行内叫做点皮。(3)慢加热染色,就是指先用冷沁的方法先染出一层色,然后将被染色的料子用卫生纸或棉布包裹起来,倒上事先调配好的药水使药水沁透棉布,然后把料子放入一个特制的铁桶或烤箱中慢加热,料子自身温度会越来越高,然后棉布上的药水会源源不断的沁入料子里面,行内叫做烤皮。(4)酸蚀法,将籽玉泡于强酸溶液中酸蚀,破坏玉的表面结构,取出后加热着色,随浸泡时间及配方不同,效果不一。(5)火烧法,将玉涂上氢氧化钠,用石灰裹好,置锯末里闷烧两天,取出即为鸡骨白。如趁热浸一下冷水,即产生牛毛纹。如冷水加高锰酸钾,即成血色牛毛纹。火烤法是将玉涂以有机或无机着色染料,放于电炉、煤炉或烤箱中加热烘烤,使颜色入玉内部。(6)高压法,在需作色处涂以硫化汞、三氯化铁,或氧化铁等,再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硅酸钠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点羊油将籽玉包裹,放在封闭的不锈钢高压釜里,高温加压。四天后取出,用二氧化碳热风吹干,硫酸还原,玉表面呈白灰色,有隙处自然沁入色泽。(7)烟熏法,用窑炉、柴烟(或油烟),熏时可长可短,熏完将浮尘拭掉,留于裂隙和纹中的油烟杂质与表面的浅黄使其具有沁色之效果。(8)仿自然法:一般用于高档的和田玉天然籽料甚至羊脂级白玉。这种假皮十分难辩,他采用生成籽料皮本身的天然矿物质,用一种科学而神秘的配方缩短天然皮子形成时间,只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了他们想要的各种皮色。
三、用于染色作伪的原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低档抛光山料加假皮色。2.山料做成滚筒籽料加假皮。3.天然带皮籽料加假皮。
四、人工作伪皮色鉴定特征
(1)颜色过于浓艳、漂浮、不自然、没有渐变过渡形态,沿裂隙、棱线、质地疏松或杂质较多处分布富集。(2)颜色很突兀,分布具有强烈的色差,一面为鲜艳皮色,一面是纯净肉质,缺少自然过渡。(3)表面酸蚀层,常为白色或黄白色,与白色礓石类似,可具有荧光反应.(4)碰撞坑光泽与外部光泽不一致。(5)外形过于完美,不自然,没有磕碰的痕迹,而和田玉籽料自然的卵石形态,表皮有磨圆和自然磨蚀的痕迹(皮壳) 。(6)表皮有漂白和褪色的情况,可见蚀痕。(7)可见磨砂、抛光的痕迹,而和田玉籽料可见磕碰的痕迹,如“指甲纹”。(8)表面大面积的硬度偏低,而和田玉籽料多数表面硬度比较高。
总之,人工染色所用时间短,没有漫长的风化过程,因而具有与大自然皮色截然不同的特征。本文详细介绍了作伪皮色的方法,主要从颜色、光泽、外形、 裂纹、硬度和韧性等特征以及仪器检测着手,讲述鉴定特征。掌握了以上部分皮色、滚料及汗毛孔的基本知识,鉴别籽料真假优劣,应该不会很难了。另外需要说明,任何理论知识都代替不了实践,实践出真知乃至理名言。
参考文献:
[1]系统宝石学 张培莉(第二版).
[2]浅议和田玉染色之谜及玩玉中存在的误区 方言.
[3]中国和田玉网“玉友说玉”系列文章.
[4]说说和田玉籽料作伪的几种方式 王薇.
关键词:和田玉籽料的特点;和田玉皮色作伪方式及鉴定特点;作伪皮色的原料
和田玉主要是由角闪石族中透闪石-阳起石类质同象系列的矿物所组成,按照产出环境和成因类型的不同可分为籽料、山流水和山料。和田玉籽料是从原生矿自然剥离,经过风化搬运至河流中的和田玉,呈浑圆状、乱石状,磨圆度好,块度大小悬殊,外表可有厚薄不一的次生皮色,其厚度一般小于一毫米。形成原因是由于和田玉中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为三氧化二铁所致。皮色以红褐色居多,细分为白皮、枣红皮、秋梨皮、虎皮等。自古以来,同等带皮色的籽玉价格要比不带皮色的贵得多。这几年人们对玉石的推崇,和田玉资源的稀缺,促使其价格飞涨。在利益的驱使下,假皮的种类形形色色,造假水平低的很容易被识别,但在现代高科技下作伪的假皮有时使人真假难分,且造出来的皮色很俏,使玉料价格成倍的翻,内行人也连呼上当而不自知。今天笔者根据多年鉴定经验并结合网络查询的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鉴定和田籽料及其皮色作伪方式:
一、和田玉籽料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形。籽料在河床中经千万年冲刷磨砺,呈浑圆状,磨圆度好,表面具有厚薄不一的皮壳,皮微透明、呈油脂光泽;2.颜色。由于籽料的皮色是在原砾石表面慢慢形成的,是风化和水的解析作用以及大、小气候循环制约等因素共同制造的,是分阶段的自然受沁,所以颜色沁入玉内有层次感,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且呈渐变过渡状,它会在质地松软的地方沁上色,在有裂的地方深入肌理。皮上的颜色由深变浅,裂隙上的颜色则由浅至深,并且常呈现褐色的松花状、水草状的颜色。这种皮色是很自然的,很喜人,并且色泽随岁月增进愈显亲和力。3.毛孔。由于形成璞玉的特殊围岩条件以及透闪石矿物的纤维交织结构,这类籽料尽管已风化磨砺为浑圆状,但在河水的运动中被带动与其他石头产生碰撞,再加上河水的万年冲刷,逐渐形成这种凹凸大小不一的毛孔,与人皮肤上的汗毛孔很像,10倍放大即可见。但有毛孔不一定就是天然的籽料,目前市场还流行着强酸腐蚀毛孔和用滚筒制作毛孔,其仿真度很高,一些高仿籽料多用这种方法。
二、人工制作皮色(沁色)有多种方法,具体方法有
1.传统的方法:人工仿沁是仿古玉的关键技术,早在北宋就伴随着仿古玉的出现而被应用。至明清时期,人工仿沁的方法日臻完善,形式多样,极难辨认。清代刘心瑶《玉纪补》中 记载有下列几种玉器染色方法:通过烧烤使其颜色变白以冒充古代的鸡骨白玉;割开新宰之羊腿,植入小件玉器的“羊玉”;将玉器植入新宰之狗腹中,,埋入地下几年的“狗玉”;将质地松软的玉器用乌梅水煮,然后再用提油法上色的“梅玉”;把玉器放人浓灰水和乌梅水中煮,趁热置于风雪中冷冻形成细如发丝的裂纹,以充古玉中的牛毛纹的“风玉”;将玉器与铁屑拌在一起,然后用热醋淬之,放置十几天后埋人地下,经数月取出的“叩玉”。此外还有一些用油炸、火烤方法均能使玉器丧失本色。
2.目前比较常见的几种:(1)冷沁,这种比较简单,也是最常见的染色方法,一般被染色的料子都不同程度带有棉或僵,局部密度也相对较低。早期染色一般是用植物染料如核桃皮,现在都是用化工染色剂,冰乙酸,无水乙醇等十余种化工原料调配出的药水在苯酚等若干种起渗透作用的药水的配合下将料子放入事前调配好的药水中,冷沁一段时间,然后取出,磨去过于假的的色,再放入滚筒中滚,出来后颜色就会自然很多。(2)热处理,一般是用汽油喷枪或者天然气喷枪对准一点,用瞬间的高温改变局部结构,使被加热部分结构变得疏松,然后抹上事前调配好的药水,行内叫做点皮。(3)慢加热染色,就是指先用冷沁的方法先染出一层色,然后将被染色的料子用卫生纸或棉布包裹起来,倒上事先调配好的药水使药水沁透棉布,然后把料子放入一个特制的铁桶或烤箱中慢加热,料子自身温度会越来越高,然后棉布上的药水会源源不断的沁入料子里面,行内叫做烤皮。(4)酸蚀法,将籽玉泡于强酸溶液中酸蚀,破坏玉的表面结构,取出后加热着色,随浸泡时间及配方不同,效果不一。(5)火烧法,将玉涂上氢氧化钠,用石灰裹好,置锯末里闷烧两天,取出即为鸡骨白。如趁热浸一下冷水,即产生牛毛纹。如冷水加高锰酸钾,即成血色牛毛纹。火烤法是将玉涂以有机或无机着色染料,放于电炉、煤炉或烤箱中加热烘烤,使颜色入玉内部。(6)高压法,在需作色处涂以硫化汞、三氯化铁,或氧化铁等,再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硅酸钠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点羊油将籽玉包裹,放在封闭的不锈钢高压釜里,高温加压。四天后取出,用二氧化碳热风吹干,硫酸还原,玉表面呈白灰色,有隙处自然沁入色泽。(7)烟熏法,用窑炉、柴烟(或油烟),熏时可长可短,熏完将浮尘拭掉,留于裂隙和纹中的油烟杂质与表面的浅黄使其具有沁色之效果。(8)仿自然法:一般用于高档的和田玉天然籽料甚至羊脂级白玉。这种假皮十分难辩,他采用生成籽料皮本身的天然矿物质,用一种科学而神秘的配方缩短天然皮子形成时间,只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了他们想要的各种皮色。
三、用于染色作伪的原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低档抛光山料加假皮色。2.山料做成滚筒籽料加假皮。3.天然带皮籽料加假皮。
四、人工作伪皮色鉴定特征
(1)颜色过于浓艳、漂浮、不自然、没有渐变过渡形态,沿裂隙、棱线、质地疏松或杂质较多处分布富集。(2)颜色很突兀,分布具有强烈的色差,一面为鲜艳皮色,一面是纯净肉质,缺少自然过渡。(3)表面酸蚀层,常为白色或黄白色,与白色礓石类似,可具有荧光反应.(4)碰撞坑光泽与外部光泽不一致。(5)外形过于完美,不自然,没有磕碰的痕迹,而和田玉籽料自然的卵石形态,表皮有磨圆和自然磨蚀的痕迹(皮壳) 。(6)表皮有漂白和褪色的情况,可见蚀痕。(7)可见磨砂、抛光的痕迹,而和田玉籽料可见磕碰的痕迹,如“指甲纹”。(8)表面大面积的硬度偏低,而和田玉籽料多数表面硬度比较高。
总之,人工染色所用时间短,没有漫长的风化过程,因而具有与大自然皮色截然不同的特征。本文详细介绍了作伪皮色的方法,主要从颜色、光泽、外形、 裂纹、硬度和韧性等特征以及仪器检测着手,讲述鉴定特征。掌握了以上部分皮色、滚料及汗毛孔的基本知识,鉴别籽料真假优劣,应该不会很难了。另外需要说明,任何理论知识都代替不了实践,实践出真知乃至理名言。
参考文献:
[1]系统宝石学 张培莉(第二版).
[2]浅议和田玉染色之谜及玩玉中存在的误区 方言.
[3]中国和田玉网“玉友说玉”系列文章.
[4]说说和田玉籽料作伪的几种方式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