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他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新技术和习惯,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为了提高民族素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故此,教师不应是传统授业、解惑,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在“探究学习”模式的教学中。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探究学习 环节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课程理念得到广泛传播和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突出了知识建构的过程,尤其是在教学的方法上,强调了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探究性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重视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课堂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学生获得多方位的教育。
一、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环节
“不下水,岂会游泳;不上山,岂能善猎。”为了让学生学会探究,就要倡导探究教学,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探究”。为此,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程序,基本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步骤,根据不同的课型,就可以构建不同类型的物理课堂探究教学模式:(1)新授课教学模式(流程图)提问—探究—归纳—练习;(2)复习课教学模式(流程图)质疑—探究—小结—应用;(3)知识专题教学模式(流程图)示范—探究—评价—作业,等等。在这众多探究教学模式中,都必然包括以下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
这一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属于诱发学生探究的阶段。所谓创设情境,就是创造探究的氛围和条件。一般有以下方式:(1)出示问题情境,引发探究。(2)展示实际场景,引发探究。(3)实验操作,引发探究。教师需要利用合理的构想、恰当的材料、精炼的语言、演示实验现象等提出令学生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激起他们探索未知的兴趣和求知的强烈欲望,引发学生对探索问题的关注,形成鼓舞人心、令人兴奋的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之前,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电池用久了小灯泡就不亮了呢?”学生的回答是电池没电了,电压变小了。可是,分别用电压表测量新、旧电池两端的电压,结果几乎都是1.5伏,这让学生大吃一惊,感到非常诧异,都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2.探究思考
这一环节是探究性教学实施的核心环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科学假说和科学猜想都需要经过科学的检验。实践,也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能力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以问题、实验为载体或通过组织学生自学课本、进行习题检测等有效手段,引领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主动参与知识建构,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学以致用
这一教学环节包含练习和作业两个学习要素。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出的结论、规律解决具体问题,这是认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逐步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它可以使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逐步巩固、加深、拓展和升华。教师可以围绕着“双基”和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目的,多出一些有一定梯度的练习题,反复训练学生,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二、在教学中,通过把握过程而获得物理知识
“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这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知识”与“过程”的关系,这二者究竟谁为重点的问题,是传统教育与“探究学习”的区别,所以在教学中正视探究自然的过程,将其列为重点,要通过过程的探究而获得知识。为达到真正获得知识的目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密度的概念对初中生也是很抽象的,利用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与相应体积数值,通过实验可以求出其密度大小,若结合实验,中学生是不难理解密度概念的。又如,在串、并联电路中,对于总压和分压的关系,设有实验来学习也是很抽象的,若通过仪器的数据变化来分析,就容易理解了。
2.要善于用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的方法来探究物理学的自然过程
许多物理学的规则、公式,都是运用已学过的旧知识在具体的条件下,通过数学的严密推导而得出结论,这又是一个学习的重点,所涉及为两大方面:其一,为逻辑推理方式;其二,为思维的方法。
三、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从事物理研究的能力
“探究学习”的第二特点是“旨在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这种物理学科的探究能力,主要包括学科的学习方略,思维方法和正迁移的能力。
1.学科的学习方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该学科的主要学习方略就是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从自然科学认识论来看,主要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从方法论来看,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方法要有序可寻,循序渐进。整个方略将由:观察→实验→控制条件→测量→记录→数据处理和解释→分类→抽象、推理→发现规律性→模型化→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等诸环节组成。其整体有机的综合一体则是学习物理的过程,为第一问题的最高的概括。所以笔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都要遵循这一方略和过程来进行。
2.思维方法探究
问题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学会系统思维,掌握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的能力;(2)学会逆向思维,掌握从反面分析问题的排除能力;(3)学会概括思维,掌握综合能力;(4)学会辩证思维,掌握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5)学会顿悟思维,掌握直觉的能力;(6)学会发散思维,掌握多角度着手处理问题的能力。
3.关于迁移问题
这些问题是将已学过的旧知在一定条件下应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者认知结构水平与思维方法的结合问题。这两点解决得好,利用条件,就能实现具体情境中的正迁移。
探究教学对学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对教师的素质却是极大的考验,它要求教师有现代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等。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探究学习 环节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课程理念得到广泛传播和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突出了知识建构的过程,尤其是在教学的方法上,强调了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探究性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重视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课堂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学生获得多方位的教育。
一、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环节
“不下水,岂会游泳;不上山,岂能善猎。”为了让学生学会探究,就要倡导探究教学,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探究”。为此,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程序,基本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步骤,根据不同的课型,就可以构建不同类型的物理课堂探究教学模式:(1)新授课教学模式(流程图)提问—探究—归纳—练习;(2)复习课教学模式(流程图)质疑—探究—小结—应用;(3)知识专题教学模式(流程图)示范—探究—评价—作业,等等。在这众多探究教学模式中,都必然包括以下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
这一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属于诱发学生探究的阶段。所谓创设情境,就是创造探究的氛围和条件。一般有以下方式:(1)出示问题情境,引发探究。(2)展示实际场景,引发探究。(3)实验操作,引发探究。教师需要利用合理的构想、恰当的材料、精炼的语言、演示实验现象等提出令学生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激起他们探索未知的兴趣和求知的强烈欲望,引发学生对探索问题的关注,形成鼓舞人心、令人兴奋的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之前,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电池用久了小灯泡就不亮了呢?”学生的回答是电池没电了,电压变小了。可是,分别用电压表测量新、旧电池两端的电压,结果几乎都是1.5伏,这让学生大吃一惊,感到非常诧异,都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2.探究思考
这一环节是探究性教学实施的核心环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科学假说和科学猜想都需要经过科学的检验。实践,也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能力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以问题、实验为载体或通过组织学生自学课本、进行习题检测等有效手段,引领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主动参与知识建构,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学以致用
这一教学环节包含练习和作业两个学习要素。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出的结论、规律解决具体问题,这是认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逐步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它可以使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逐步巩固、加深、拓展和升华。教师可以围绕着“双基”和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目的,多出一些有一定梯度的练习题,反复训练学生,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二、在教学中,通过把握过程而获得物理知识
“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这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知识”与“过程”的关系,这二者究竟谁为重点的问题,是传统教育与“探究学习”的区别,所以在教学中正视探究自然的过程,将其列为重点,要通过过程的探究而获得知识。为达到真正获得知识的目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密度的概念对初中生也是很抽象的,利用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与相应体积数值,通过实验可以求出其密度大小,若结合实验,中学生是不难理解密度概念的。又如,在串、并联电路中,对于总压和分压的关系,设有实验来学习也是很抽象的,若通过仪器的数据变化来分析,就容易理解了。
2.要善于用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的方法来探究物理学的自然过程
许多物理学的规则、公式,都是运用已学过的旧知识在具体的条件下,通过数学的严密推导而得出结论,这又是一个学习的重点,所涉及为两大方面:其一,为逻辑推理方式;其二,为思维的方法。
三、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从事物理研究的能力
“探究学习”的第二特点是“旨在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这种物理学科的探究能力,主要包括学科的学习方略,思维方法和正迁移的能力。
1.学科的学习方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该学科的主要学习方略就是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从自然科学认识论来看,主要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从方法论来看,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方法要有序可寻,循序渐进。整个方略将由:观察→实验→控制条件→测量→记录→数据处理和解释→分类→抽象、推理→发现规律性→模型化→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等诸环节组成。其整体有机的综合一体则是学习物理的过程,为第一问题的最高的概括。所以笔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都要遵循这一方略和过程来进行。
2.思维方法探究
问题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学会系统思维,掌握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的能力;(2)学会逆向思维,掌握从反面分析问题的排除能力;(3)学会概括思维,掌握综合能力;(4)学会辩证思维,掌握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5)学会顿悟思维,掌握直觉的能力;(6)学会发散思维,掌握多角度着手处理问题的能力。
3.关于迁移问题
这些问题是将已学过的旧知在一定条件下应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者认知结构水平与思维方法的结合问题。这两点解决得好,利用条件,就能实现具体情境中的正迁移。
探究教学对学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对教师的素质却是极大的考验,它要求教师有现代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