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选择权还给学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yu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作业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用:巩固课堂知识,巩固教学效果,掌握学习进程。少而精的家庭作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
  然而,传统的数学家庭作业在内容与形式上过于单一枯燥,虽然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作业形式单一。主要以书面的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这不符合小学生喜新求异的特点,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厌烦情绪,且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2.内容应用性不强。作业的内容只限于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点的机械运用,缺乏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是纯粹的数学题。学生只需照搬公式便可解题,使得学生只会解题,无法充分地将知识运用于实践。3.作业统一。学生在基础知识、认知规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事实,而统一的作业只会让优生觉得简单,差生觉得太难,大部分学生失去完成作业的主动性。
  基于以上认识,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作业中同样也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把选择权还给学生。
  一、分层选择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对作业内容的需要自然就有所不同。因此,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作业。作业内容的设计要以自主可选择性为原则,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多层次、多梯度的选择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需要来选择。
  在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并据此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即A基础题、B选做题、C综合题。学生只需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即可,同时鼓励差生完成中等生的作业,中等生完成优生的作业。这样,学生对作业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基础的题目,保证全体学生基于自身基础圆满地完成作业,同时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效地缓解学困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中优生的创造性和自信心。
  如在学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后,我设计了下面的作业。
  A.基础题:做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体纸盒,求做这个纸盒需要的纸张的面积是多少?纸盒的体积是多少?
  B.选做题: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已知高6厘米、宽3厘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
  C.综合题:已知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1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只有精心安排一些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平行多样选择性作业
  人的发展是多元的,学生的发展程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在试行分层选择性作业的同时,我也尝试设计同等程度的不同类型的作业供学生选择。这样的作业形式更具多样化与灵活性,可让学生从中选择一种自己最为喜欢的方式来完成,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动手、动口、动脑与动笔的同时,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如教学完“圆柱的体积”后,可设计这样多样化的作业,让学生进行选择:1.说。回家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说今天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2.做。自己或和几个同学合作动手做一做,在做中体会公式的推导过程。3.用。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测量并计算一些常见的圆柱体物品的体积。4.记。写一篇数学日记,记下自己的所想、所做、所问、所悟。
  三、学生自编作业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成为知识的真正拥有者。在家庭作业中我们也可践行这一点,让学生自编作业,既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如学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后,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在电脑上绘画的基础,于是我设计如下家庭作业:在电脑上利用“画图”画一些组合图形,自己填充数据并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二天,学生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有些还给自己的图形起了名字,如“坦克奇兵”“勇往直前”“无敌战舰”等。在展示过程中,有些学生的部分图形因为条件不足而不能计算。我就引导他们:“你认为该增加什么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于是大家围绕着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各种各样的方法应运而生,对方法的正确与否学生又展开了争执……此时,教师成了“多余人”。这样的作业,没有教师预设的结果,有的是学生创造发现之余的成功喜悦。 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渗透在作业中,使作业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享受学习乐趣,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责编 陈剑平)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既是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价机制的有效组成方式。但在新课程标准下,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需要教师将提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那么,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疑问,让提问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在人教版教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很多编
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巧妙地进行融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就成为数学教师值得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庆幸的是,笔者有幸参与了学校组织这一课题的研究。我校课程改革再一次迈上了新的台阶。在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每学期数学教师有五节在计算机房上数学课的机会。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边实践边探索,有了如下的一些收获。    一、网上读一读——拓展视野    新课程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新课程倡导“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的学习评价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激发学生的思维,就要善于提问,使学生心中充满探究欲望,并且能够有依可循,有桥梁和阶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善于设计问题,问在思维处,让学生学在精彩中。  一、设计有条理,问出思维广度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重难点都有明确规定,教师要抓住重点内容设问,使学生思维保持条理性和连续性,为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在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的知识点上,教
一、问题的提出  课前预习是常规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新课的补充与延伸。通过预习,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前有了认识,能更好地学习新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对于数学课前预习,很多学生总是敷衍了事,随便看一下,或甚至不看。针对这一情况,采用书面测验法和访谈法相结合,对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试图针对中年级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现状进行分析,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前预习效果和作用提出自己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我们不妨让学生“做”中学数学,不断地进行“再创造”,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五官之“眼”——提供观察的机会    眼睛是思维的窗户,观察是引导我们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积极主动的信息收集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给
在一次同课异构的数学研讨活动中,有两位教师执教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认识分数”一课,两位教师的创意设计、机智调控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撷取两位教师教学中的精彩片断,与大家共赏。  教学片断一:在“动”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助猴妈妈解决了问题,现在你们能将信封中的学具(4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与1个圆)和同桌平均分一分吗?(学生兴高采烈地分学具)  生
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通过解决问题、实践操作来体现的。学生要以自觉地发挥数学能力为指导思想,去指导解决问题、推进解法,才能使解决问题快速、简捷、优美、创新。  一、突出重点,注重联系  1.立足基础,活学活用  复习课的知识都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因此,一是要避开繁难计算和重视基础性的、思维逆向性的学习和练习;二是以实际生活为背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三是突出猜想、判断能力和知识内容的复习、练习
“概念奶”背后的秘密  舒化奶。舒化奶是指有效解决乳糖不耐受或乳糖酶缺乏问题的低乳糖奶。牛奶中含有乳糖,绝大多数人类断奶以后分解乳糖的能力逐渐消失。乳糖不被分解吸收,可能使微生物得到较多营养增殖,或者因为乳糖的存在,粪便中的水分较难吸收回来,所以体质较弱的小孩子喝牛奶容易出现腹泻、呕吐的情况,但不同的人具体情况差别很大。成年人因为身体机能更强,一般不会有明显感觉。因此,乳糖不耐受或乳糖酶缺乏的人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