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来源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s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相声说到:“我和您比呀,就好比王先生碰见玉先生,差一点儿。”小朋友听完哈哈一笑,那你有没有仔细想过,为什么“王”和“玉”长得这么像呢?且听我來分解:
  先看商朝青铜器上的“王”,像一把斧头。古时候,斧头象征了王者的权威,所以用这个形象表示“王”。但是这个王不便于书写,于是后来人们就把它写作了 。你看,这个是不是和我们现在的写法很像了?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甲骨字形,我好像听到有小朋友脱口而出:feng! 哈哈,你被骗啦!在甲骨文里,这个是“玉”字,它表示用一根绳子把三片玉石串起来。 到了西周时期,人们又把这个字进行了简化,写成了 。
  此刻,我感到我的小伙伴们已经惊呆了。天啦!这个 和 有什么区别吗?
  哈哈,我告诉你,有区别!不信你拿尺子出来量一量,这三横之间的距离是不是不一样啊?所以,在《说文解字》里,这两个字篆书写法的最大区别就是第二横的位置,王的第二横偏上,玉的第二横在正中间。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到了楷书时期,人们为了区分这两个字,给“玉”加了一点,而三横的位置已经没有区别了。但是“玉”在作偏旁时,很多时候是没有点的,比如珊瑚、珍珠、玛瑙、玳瑁、琉璃、琴瑟琵琶,这些字都是“斜玉旁”,可别读作“王字旁”哦!
其他文献
744年夏天,44岁的李白在洛阳。  744年夏天,33岁的杜甫在洛阳。  顺理成章地,他们相遇了:一个名满天下,一个初出茅庐。据说两人一见如故,设想两人在茶馆相遇,那茶馆老板可能都睡着了也没见客人出来。两人相差十一岁,再加上当时的地位悬殊,本不大可能没有一点隔阂。但是李白一点也不端着架子,杜甫也没有一味低头称颂。  李白:“我们两人既然如此志趣相投,不如秋天约了一起去游玩吧。”  杜甫:“好啊好
期刊
今日罗家村格外热闹,不少其他姓氏的村民陆续前来,究竟是什么原因?原来是罗家村的“雀鸟天堂”今日正式对外开放。来自陈家村的小陈排了三个小时的队,才跟随拥挤的人群挤了进去……  “哗!”小陈划着村里提供的小船,畅游河上。放眼看去,有品种各异的雀鸟,有的在空中划过,有的在树上歌唱,有的在草地上嬉戏……小陈只顾看雀鸟却没顾到前方,一不小心撞上了另一艘小船。  “哎呀!”小陈坐稳之后,看到前方被撞的船上坐着
期刊
你看,一只蜘蛛正准备结网,它选好了兩根树枝,然后就左吐一根丝,右拉一根线地忙碌起来,不一会儿,网就结好了。“网”字就像蜘蛛结的网的样子。
期刊
同学们,本期姓氏家族派出了“老马”和大家见面,你们想知道与马姓相关的故事嗎?跟着“老马”走吧!  在故事开始前,先考考聪明的你,马姓的主要发源地在哪儿?(看看右图的提示)  要说马姓从哪儿来,就不得不提赵姓。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名将叫赵奢。他因战功卓著,率兵营救魏国,破秦国大军,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马服就是今天的河北邯郸,赵奢的后代子孙以封邑“马服”为姓,后来又省去“服”字,“马”姓由此发展而来
期刊
一朵花是一个家  金 波  一朵花是一个家,  舒适而美丽,  永远飘散着一种香味,  如母亲的气息。  家里常有客人来访,  有蝴蝶,有蜜蜂;  留下一支歌,  留下一个梦。  梦见一个甜蜜的果实,  唱着歌谣,挂在枝头。  一朵花是一個家,  这个家很富有。  五月,到处都是花的影子,都是花的芬芳,都是花的消息。让我们走近一朵花,展开我们的想象。花是什么?听听金波爷爷是怎么说的。一朵花就是一个
期刊
大家好,又到了小鸿雁的“书来书往”时间。最近我一直忙着练习飞行,大风大雨也不停歇,因为妈妈说,我们鸿雁家族的“家风”是顽强,每年的长途迁徙需要这种精神。“家风”是什么呢?妈妈给了我一封曾国藩家书,她说,读完这封信我就知道答案了。不如,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是清朝时的传奇人物,在政治、军事、学术等方面都十分厉害,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后人记住曾国藩,不仅仅因为他是声名远扬的一代名臣,他的
期刊
提到“笔”这个词,同学们应该觉得再平常不过了。你能想到的笔有哪些?练书法时用到的各式毛笔,平时做笔记、写作业时用到的铅笔、钢笔、中性笔等。以前栏目中对硬笔、软笔已经做过一些的介绍,想必大家对它们都如数家珍了。不过今天说的笔,你可能没有听过、用过。是什么样的呢?跟上我,来认识一下几款新奇的笔吧。  首先,我们从同学们最常用的铅笔讲起。看到小标题“能弯曲的笔”,不禁疑惑不解:笔竟然能弯曲?平常用到的笔
期刊
三字經
期刊
童詩书苑作品创作
期刊
《论语》里说:“朽木不可雕也。” 这个“木”就是指树木。树木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东西,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創造了甲骨文“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