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代理人争夺战

来源 :家族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f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77年1月,年轻的德皇亨利四世一家三口带着寥寥几位大臣和女佣,冒着严寒翻越阿尔卑斯山;由于遭到德意志各路诸侯的拦截,德皇一行人不得不从法国勃艮第地区绕道穿越阿尔卑斯山。天寒地冻,山路难行。一行人跌跌撞撞,连滚带爬,终于到达了屹立在小山顶上的卡诺莎城堡。这座百年古堡位于意大利北部,是当时全意大利最坚不可摧的城堡之一,城堡的主人是玛蒂尔德女伯爵。她统治着北意大利和中意大利卡诺莎家族的广大领地,是罗马教廷最忠实的支持者。亨利四世在山脚脱下皮帽和靴子,穿着麻布的衬衫,披上一件破旧的毡毯,像一名忏悔的罪人一样,迎风戴雪走向山顶。可是,卡诺莎城堡的大门始终紧闭。据说,身高一米八的亨利可怜兮兮地在雪地里站了三天三夜。
  为什么堂堂一国之君亨利四世会如此卑躬屈膝地从德国来到意大利?又有谁竟然如此胆大妄为将国王拒之门外?这段剧情曲折的故事要追溯到四年之前。
  在刚刚举办的2018年第70届艾美奖颁奖典礼上,HBO制作的《权力的游戏》( Game of Throne)第三次获得最能代表剧集整体水平的剧情类最佳剧集奖,同时也刷新了艾美奖历史上的诸多纪录。《权力的游戏》改编自美国作家乔治·R·马丁所著的长篇小说《冰与火之歌》(A Song oflce and Fire)。虽然小说的结尾还遥遥无期,电视剧却即将迎来最终季,令全球亿万观众屏息等待。
  由于充斥着火龙和冰魔的可怕身影,《权力的游戏》常常被视作充满寓言风格的奇幻史诗剧。但是,剧中众多情节看似荒诞离奇,其实都直接取材于历史。如心狠手辣野心勃勃的瑟曦太后在首都君临城中被总主教“大麻雀”逼得走投无路,只好举行赎罪游行。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太后剪去了长发,赤身裸体地穿过愤怒的人群,在惩罚者的鞭打下,带着遍体鳞伤蹒跚前行,这一幕曾令无数观众目瞪口呆。然而,事实上这段情节并不是马丁大叔凭空虚构,而是源自一千年前震惊一时的大事件——“卡诺莎觐见”( Canossa Gang)。
  政教关系下的“君权神授”
  1073年4月21日,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二世去世。第二天,在筹备葬礼时,五十来岁的希尔德布兰德执事长,先是在拉特兰教堂被骚动的民众推举为教皇,随后才由枢机主教和罗马教士推举为教皇,即格里高利七世。
  希尔德布兰德五短身材,貌不惊人,但是才智超群,谋略过人,而且意志坚定。他生于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坎纳地区,在罗马的修道院里长大。自从他的同窗好友为了改革教会,不惜用1500磅黄金贿买教皇职位,当上了格里高利六世,希尔德布兰德从此成为教会高层的重要人物。他先后辅佐了七位教皇,如今又亲自当上教皇,决心彻底推行自己酝酿已久的教会改革计划。这场改革计划发源于一场名叫克吕尼运动的教会改革运动(克吕尼本是今天法国境内勃艮第地区的一所修道院)。克吕尼修道院发起的纯净教会组织运动,要求修士们安贫乐道,清心寡欲,净化心灵。这场运动还逐渐提出了政治主张,呼吁教会独立,并实行自由选举,反对俗人控制教会,彻底革除日益盛行的教职买卖和教士淫乱的恶劣风气。
  克吕尼运动是一场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宗教改革。它试图挑战的对手是从西罗马帝国衰亡以来逐渐形成的政教关系。自从年轻有为的克洛维缔造了法兰克王国后,国王和教会相互结盟,国王给教会带来了土地和保护,而教会给国王带来了尊严和知识。这场结盟的标志性事件发生在公元800年。当时,法兰克国王查理一世出兵罗马,解救了被罗马贵族劫持的教皇。在圣诞节那天,知恩图报的教皇利奥三世在圣彼得大教堂出入意料地为查理一世戴上了皇冠,使得这位法兰克国王不情不愿地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又过了160年,来自东法兰克王国的萨克森国王奥托一世又率军进入罗马解救品行恶劣的教皇约翰十二世。奥托一世仿效查理大帝在圣彼得大教堂举行了一场规模盛大的弥撒,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摇身一变成为奥托大帝。然后,他立刻废黜了为自己加冕的教皇约翰十二世,换上了一位利奥八世。但是,罗马人不喜欢新教皇,又改立了本尼狄克五世。奥托一世讨厌冷酷的新教皇,再次另立约翰十三世。转眼之间,罗马教皇已经换了四任。当罗马人仍然试图扳倒新教皇时,奥托一世下令杀死12个罗马执政官,用赤裸裸的暴力告诉罗马人,皇帝才是教皇人选的最终指定者。战战兢兢的新教皇就这样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保护下登上了宝座。
  奥托大帝从此确立了政教关系的基本原则。教皇应宣誓效忠皇帝,因为教皇国的世俗物产是由皇帝赠予。反过来,皇帝掌管世俗物产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所赐,即所谓的“君权神授”。所以,教皇主持的加冕礼象征着上帝确认皇帝已有的权力,皇冠上的十字架就是上帝颁发给皇帝的“代理执政许可证”。另一方面,皇帝也肩负有保护教会不受侵犯的光荣职责。尽管教会认为罗马教皇管理着人类的灵性生活,是上帝的代理人,在世界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现实却是,教皇无时无刻不在军事强权国家的保护之下。在封建制度下,教皇拥有的土地来自法兰克国王的赠予,所以他也是法兰克国王及其继承人——德意志统治者的附庸。
  誰是“为上帝在世上掌权的人”?
  遵循奥托大帝确立的政教模式,王室获得了德意志教会的神职授予权,国王会亲自出席主教的任职典礼。在典礼上,皇帝将戒指和权杖授予新任主教,指环象征来自教会的神圣权力,权杖象征来自王国的世俗权力。新上任的教职人员,通过权杖,成为皇帝的附庸;通过指环,成为皇帝的下级神甫。皇帝既是他们的土地宗主,又是他们的宗教首领。由皇帝主持的这种典礼,被称为皇帝的“主教授职权”。
  在奥托大帝后连续五位国王统治的近一个世纪中,皇帝与教皇基本上都遵循着奥托的路线。直到我们前文所述的亨利四世年幼登基为王时,“主教授职权”成为了皇帝和教皇权力之争的导火索。
  1073年,皇帝亨利四世按惯例为新任米兰大主教授予圣职,不料遭到新任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强烈反对。教皇认为,皇帝授圣职极不合法,相当于犯下了买卖圣职罪,这是一种出卖灵魂的罪恶。因此,他另立一位大主教取而代之。亲政不久的亨利四世迫于内外忧患,勉强同意教皇任命的米兰大主教。格里高利以为事情顺利,两年后发布了《教皇敕令》,具体地阐述了教皇的地位及其权力,宣称:“唯有教皇一人具有任免主教的权力”,“一切君主应亲吻教皇的脚”,“教皇有权废黜皇帝”,“教皇有权解除人民对邪恶统治者效忠的誓约”,甚至宣布:“罗马教会从未犯过错误,也永远不会犯错误”,“凡不与罗马教会和谐的不得视为基督徒”,“教皇可以命令臣民控告他们的统治者”,“教皇永不受审判”等等。   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命令亨利四世放弃任命德国境内各教会主教的权利,宣布教皇的地位高于一切世俗政权,甚至可以罢免皇帝,这就颠覆了传统的教会与王国的同盟关系。亨利四世如果接受这个条件,就意味着皇帝不再是“为上帝在世上掌权的人”,再也没有权力去保护教皇和解决教廷的纠纷,彻底放弃对教皇国的宗主权。雄心勃勃的皇帝拒绝接受这个条件。他不顾教皇的最后通牒,再次任命了一位米兰主教。他还在沃尔姆斯举行宗教大会,授意德意志教会谴责教皇的虚伪。皇帝对教皇的答复信<回绝决议》被四处张贴,结尾这样写道:“朕亨利,蒙上帝恩宠的国王,以及我们的主教们全体都对你说,滚下来,滚下来!”这一天是1076年的1月24日,“主教授职权之爭”正式爆发。
  “卡诺莎觐见”背后的博弈
  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教皇则想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雷厉风行的教皇在罗马也组织起宗教大会,宣布解除德意志教区首领美因茨大主教的职务,暂停所有在决议上签名的主教权力。更重要的是,他宣布开除亨利四世的教籍,剥夺了他对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治权,解除所有基督徒对国王的效忠义务。
  令皇帝始料不及的是,对教皇的正面进攻刚刚开始,便遭遇后院起火的窘境。德意志的主教们很少有人准备支持皇帝对抗教皇,而以公爵鲁道夫为首的反对派贵族也趁机宣称,倘若亨利四世不能得到教皇的宽恕,他们将不承认他的君主地位,另外选举一位新国王。格里高利见反对皇帝的烽火已经燃起,立即启程前往奥格斯堡,兴冲冲地去为反叛贵族和国王的纷争作“裁决”。
  皇帝亨利四世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经过慎重的思考,他决定“先发制人”,阻止教皇与反叛贵族会面。于是,这场著名的历史喜剧——“卡诺莎觐见”上演了。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四世仅靠裹着毡毯取暖,冻得瑟瑟发抖,跪在城堡门前磕头求饶,痛哭流涕。格里高利七世最初以为亨利四世会率领军队追杀自己,躲在卡诺莎城堡正无计可施;没想到皇帝竟然像罪人一样赤脚而来,恳请赎罪。
  教皇此时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同意赦免亨利四世,他就会失去一个加强神权且实现改革的大好机会;但亨利果断决定通过忏悔乞求赦免,按照教规要尽可能地从宽对待。最后,教皇在城堡的圣母堂召见了皇帝,同意不将亨利四世逐出教会。教皇的想法可能是,与其换一个可能更难驾驭的新皇帝,不如迫使亨利顺从自己。
  亨利恢复教籍,立刻返回德国。他在弗莱切海姆之战中击败鲁道夫公爵为首的反对派。获胜之后,他立刻要求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剥夺竞争对手的教籍,并威胁说,如果教皇拒绝,他将另立一位教皇。骄傲的格里高利七世低估了手下败将的威胁。他于1080年再次对亨利四世处以绝罚,开除其教籍,并宣布鲁道夫公爵为德意志国王。亨利别无选择,孤注一掷。他宣布废黜教皇,并任命一名大主教维伯特为教皇克莱门特三世。如此一来,竟然出现了两名皇帝和两名教皇的“盛况”。亨利随即率大军挥戈南下,进军罗马,准备以武力雪洗“卡诺莎之辱”。他成功地占领了罗马,在复活节那天由教皇克莱门特三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格里高利七世弃城南逃,一年后在意大利南部的萨勒诺含恨而终。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热爱正义,痛恨罪恶,所以我在流放中度过余生。”临死前,格里高利七世恢复了所有人的教籍,除了皇帝亨利四世与其所立的教皇克莱门特三世以外。
  不过,“双皇之争”的胜者亨利四世也并没有获得最终胜利。二十年后,继任教皇维克托三世联合帝国诸侯攻打亨利。1105年,亨利四世被推翻并遭到儿子小亨利的囚禁。一年后,亨利四世逃往列日,并在那里去世。新任教皇帕斯卡尔二世下令不得为亨利四世举行葬礼。
  “双皇之争”下的梦魇
  教皇与皇帝的权力之争在亨利四世死后获得了喘息之机。1122年,罗马教皇加理斯笃二世和德意志国王亨利五世共同签署了《沃尔姆斯协定》,承认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向皇帝亨利四世提出的某些要求太过分,也承认国王对教皇的“虐待”有失皇帝的尊严。双方达成协议:皇帝无权直接任命德意志境内的主教,而是在有皇帝或他的代表出席的情况下,由教士自己选举产生;主教的政治权力由皇帝授予,宗教权力由教皇授予,神圣罗马帝国的至尊是罗马城的教皇,而皇帝沦为二号人物。具体的解决办法是:在“神圣罗马帝国”中,将德意志与意大利分别处理。在德意志,皇帝有权干预主教和修道院长的选举。而在意大利和勃艮第,皇帝则无权干预主教和修道院长的选举。虽然这份协定并没有为皇帝和教皇的斗争画上句号,事实上,“双皇之争”还将持续两百多年,但是这份协定确保了德意志和意大利各自为政,为数百年后德国和意大利两个欧洲大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抛开宗教和政治的古老纠缠不论,发生在欧洲中世纪的这场“双皇之争”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德皇亨利四世和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之间的权力斗争根源在于德意志国王对神圣罗马帝国的憧憬,最终让圣城罗马变成了历代国王不能承受之重。国王们遵循神圣的古老传统,一次次地沿着先辈的足迹翻越阿尔卑斯山,来到意大利半岛举行皇帝加冕礼。当他们在圣彼得大教堂里戴上光彩夺目的皇冠时,德意志的各路诸侯却在日耳曼森林地区厉兵秣马开疆拓土。最终,这些国王赢得了天下,却输掉了德意志。从此以后,帝国成为德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对这场教训的最好总结是革命导师恩格斯说的,他在《德国札记》中痛心疾首地反省说:“德国内部虽然缺乏经济联系,但本来是会实现甚至还可能更早实现(例如,在奥托王朝时期)中央集权的。之所以未能实现,原因在于:罗马皇帝的称号和由此而来的称霸世界的野心使得民族国家不可能组成,并且使得力量在历次侵略意大利的征战中消耗尽了。”
其他文献
“尊重个人”这个观点是从王阳明的“有善有恶意之动”引伸出来的。“意”是心之所发,任何人只要存在于世间,便不可能不接触外物,不可能不产生意念。因此自己的喜恶偏好、家庭背景、教育认知、文化传统、工作环境……都必然会影响我们对人对事物的认知,从而产生正确或不正确的对待方式。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某人丢了斧头,以为是邻居的小孩拿了,所以怎么看他都像个贼;后来斧头找到了,他再看邻居小孩又不觉得像
期刊
历史是什么?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笑面人》中说道:“就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尤其对于我们有着绵延悠久的历史、浩如烟海的文献的中国人来说,千百年来历史几乎成为了宗教。我们爱看历史书,但是好的史书却并不多见,尤其是从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的角度来讲述历史的好书更是少之又少。房龙的《人类简史》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弥补了这个缺憾。  在《人类简史》中,房龙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娓
期刊
德国家族企业基金会(Foundation for Family Businesses)是一个代表家族企业利益的协会,不久前,针对家族企业,德国家族企业基金会发布了一份基于地域因素的国家排行榜。在这份榜单上,德国排在第16位,日本、意大利、法国等国家排在德国后面,而英国和美国等国家排在德国之前。显然,英国和美国都在传统产业实施了去工业化,这也让它们跟传统的德国家族企业并不构成明显的竞争关系。从长期来
期刊
老子认为做人修身最重要的三种智慧,第一种是慈爱,第二种是节俭、惜物,第三种是不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永远保持谦虚谨慎的美德。  《道德经》是古圣先贤留下的高深的智慧,言简而意丰。  其中,对于做人智慧概括得比较全面的是第67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这里老子谈到了做人修身最重要的三种智慧
期刊
陈平是汉高祖刘邦重用的谋士,但由于陈平是从项羽那儿投降过来的,不是刘邦嫡系,因此陈平得到重用时引起了刘邦手下一班老将的不满。老将们派出周勃、灌婴为代表,直接跑到刘邦面前来投诉。说陈平任监护诸军,利用职权公开向各位将领索贿,凡是给钱多的,就能得到好差事,给少了,就摊上脏活累活。接到这样的投诉之后,刘邦就把陈平叫来责问。  陈平很直爽,毫不否认,但他给出了一个理由:“臣躲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划
期刊
范仲淹创设义庄以后,当义庄物质资源贫乏,富家大族在力所能及时,拨出部分家财投到义庄,赡族保族、拯孤扶寡、恤苦助弱,这被认为乃福泽乡里的义举。这样的忘我利他行为,既有助维持家族在乡里的地位,亦可强化其作为社会一分子的认同感,尤其可令家族与社会之间结成命运共同体(Twitchett,1959;黄明理,2008),拙园义庄的设立,基本上发挥了这一功能,令盛氏家族能在乡里中享负盛名,获得称颂。  可是,愚
期刊
在中国历史上,修桥筑路从来都是困难重重的,更不要说胡应湘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建设的这条路―全长122公里、来回六车道连接广州和深圳的广深高速公路―其技术、融资、管理与营运等不同层面困难之多,难以想象。项目在1984年争取到了中央及地方政府支持,拍板开工,尽管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最终一一解决,1994年终于全线落成,让胡应湘名声大噪。  广深高速开通之初,车流量并不大,然而不久道路使用者就发现
期刊
中外许多家族企业的发展史表明,家族企业总是难以避免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衰亡的“三代消亡律”。  而中国近现代大量家族企业的消亡却并非由于经营不善,而是由于频繁战乱、剧烈的制度变迁等客观原因导致企业经营被迫中断。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家族企业虽然经营被迫中断,但是其家族的各种资本、价值观等却并未随之耗散,而是以一种潜伏的形态存在。一旦有了足够的土壤,家族企业领导人或其子孙将重新创业,并带领企业迅速成
期刊
唐氏家族故事概要  唐氏家族第五代企业领导人唐翔千是香港和内地沧桑巨变的历史见证人,他参与了深圳的第一批补偿贸易,在乌鲁木齐创办了新疆第一家合资经营的天山毛纺织厂,在上海办起第一家沪港合资企业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等。在唐氏家族中,不仅产生了唐翔千、唐庆年(唐翔千的二子,原美维执行主席兼董事总经理)这样的企业家,也产生了唐英年(唐翔千长子,曾担任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这样的政界明星。  唐懋勋(18
期刊
对于那些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商业家族而言,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他们也不太可能出售家族的企业。几个世纪以来,这些企业一直在为生存而战,在面临行业障碍或市场份额突然下降时,他们的选择是必须进行创新。在2018年最后三期的专栏文章中,我们将研究基业长青的家族企业如何努力将创新纳入其商业战略的核心。  作为这部分内容的第一篇文章,我们关注皮埃特罗伯莱塔武器工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伯莱塔,Fabbrica 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