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ma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青海省正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提出“四个转变”治青理政新思路,努力打造人心凝聚、民生改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力争到2020年,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海时,提出“四个扎扎实实”,即: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总书记的“四个扎扎实实”要求,成为做好青海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
  为将总书记的导航定位落到实处,青海省委结合实际,提出“四个转变”治青理政新思路,即: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奋力建设新青海。
  “努力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是“四个转变”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谋划和推动青海民族工作的一次重大战略思考和引领,是创造性地落实习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生动实践,既是对青海省多年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有效承接,又是在新的征程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大创新,对于推动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
  ——开创了党委总揽创建工作的全国先例
  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是青海鲜明的省情特点。青海在行政区划上是以自治州、自治县为主体结构的省份,也是除西藏外最大的藏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47%,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全省自治地方总面积超过广西、宁夏两个自治区面积之和的两倍。
  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青海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乃至未来,都在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从全国来讲,青海人口少,占全国总比小,但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分布广,青海的这一省情决定了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关乎全省和谐稳定发展。
  近三十多年来,通过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有力开展,青海省呈现出民族和顺、繁荣进步的好局面。2017年5月22日,青海省十三次党代会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作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大省新部署。这个接续奋斗、久久为功战略目标的确定,将推动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青海省委成立了以省委书记为组长、4名常委和1名副省长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省州县乡四级党委书记“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体制,构建党委主导、政府支持、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创建工作新机制。同时,为激发全省上下抓创建的热情,省政府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奖,建立创建工作专项考核制度,保障了创建工作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激情干事。
  凝心聚力,民族团结进步成为青海主流
  ——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基础已夯实
  2017年1月18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参加黄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认真贯彻“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持续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在人心大凝聚、民族大团结中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
  省委书记王国生对民族工作的关心和重视,表明了青海省委针对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认真落实中央治藏、兴藏、建藏的一系列决策,把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实现青海长治久安的固本之策和治青理政的基本方略。
  万丈高楼平地起,青海省通过持续10年的创建活动和创建先进区第一阶段战略任务的圆满完成,使得民族团结进步成为青海主流,为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王国生书记强调:加快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是青海省情之要,核心是“凝心聚力”。如何“凝心聚力”?青海省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凝心聚力”成果显现:
  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形成;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更好社会环境形成,各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发展,3807个先进集体和5965名先进个人受到省级表彰,111个先进集体和112名先进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包容性,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改善民族地区发展条件,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深化和谐寺院创建活动,宗教活动有序进行;全省创建工作顶层设计坚强有力、体制机制健全完善、重点任务有效落实;法治建设开展更为顺利,为民族团结添砖加瓦,深入推进“法律七进”活动,积极推广“班玛经验”,在全社会树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使法治思维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十二五”时期,全省选派干部10万人次,组成1700多个宣讲组,进村入寺开展法律法规宣讲。宗教界人士开展法律宣传8248场次,参与信教群众265余万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宗教人员和信教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前一阶段青海省民族团结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果,为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夯实了根基,进一步“凝心聚力”翻开新篇章成为当前青海省民族工作的目标所向。
  “六同工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建设进程
  ——在全国打造一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的“金名片”
  “推动先进区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努力打造人心凝聚、民生改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民族团结进步大省。”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庄严地提出这个宏伟目标。
  在建设实践进程中,青海省把人口小省向民族團结进步大省转变作为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致力于探索一条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成功之路。力争到2020年,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成全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全国民族地区前列,在全国打造一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的“金名片”。   为如期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青海将大力实施“六同工程”,该举措贯彻了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要求,每一项工程都是“沉甸甸”的。
  全面小康同步工程。促进全省经济协调发展,力争到2019年52万农牧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按照“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让各族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建成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级生态保护建设示范区,确保6个民族自治州总体上与全省、全国同步迈入小康。
  精神家园同建工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同时,积极打造青海精神高地。每2年举办一次全省“民族团结杯”文艺汇演、组织优秀文艺节目省内巡演。坚持开展9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大力选树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典型,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构筑文化安全屏障,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行动。
  民族团结同心工程。推动热贡、格萨尔、玉树藏族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互助土族、循化撒拉族、海西德都蒙古族、玉树康巴藏族4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建设一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以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为平台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建成一批民族特色名镇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依法保障各民族权益,积极支持少数民族通过到内地就学、劳务输出、经商创业等形式走出去。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社会和谐同向工程。立足争取人心、凝聚人心,着力解决民族宗教领域的突出问题,加强藏区社会治理,创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基层基础同创工程。注重发挥基层和各族群众的创建主体作用,深入开展创建“八进”活动;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标杆性的示范单位和示范基地;深化行业创建活动。
  机制激励同促工程。大力表彰创建活动中涌现的先进,营造干群良好互动、过程人人参与、成果全民共享的生动局面。
  当前,青海省民族工作正以“六同工程”为有力举措,推动着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建设进程。同时,全省民族工作系统以第十三次党代会为契机,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积极借鉴先进省区的成功经验,继续做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建设目标而不懈奋斗!
  亮点追踪——访青海省民宗委主任开哇
  《中华儿女》:当前青海民族团结工作的亮点之一就是群众参与度很高,这得益于“八进”活动的有力开展,能具体谈谈吗?
  开哇:我们坚持重在基层、重在平时,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努力构建立体式创建新格局。通过“八进”活动,形成了人人讲团结、处处抓团结的良好氛围。
  具体来讲:进家庭,广泛开展“五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使民族团结、勤劳奉献、环境整洁成为每个家庭成员的精神追求;进社区,组建“社区民族之家”等服务平台,与北京、天津等16个省市区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协调合作机制,推动建立嵌入式社会结构;进乡镇,以多民族杂居村社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开展群众性活动为切入点,积极应用现代媒介深化宣传教育,继续推动网格化管理向农牧区延伸;进学校,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必修课程,并配备专兼职教师队伍,实现了教材进课堂、内容入头脑;进机关,以窗口服务单位为重点,强化从业人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做好面向少数民族的特需服务,提供双语标识,配备引导人员,防止歧视少数民族、伤害少数民族感情的现象发生,切实提高各族群众参与创建的获得感;进企业,组织开展非公经济创建活动宣传周活动,组织“民企帮村”“村企联建”等活动,引导非公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计划,吸纳民族地区大专院校毕业生和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2万人;进寺院,以创建“和谐寺观教堂”为载体,开展经常性法治教育;进军营,部队与驻地65个村社党支部、50座寺院、46所学校、28所医院、21个美丽乡村、15所福利和敬老院结对共建,促进了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中华儿女》:据了解,青海创新建立了县、乡、村分层分级管理和动态调整的清真寺管理新机制,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开哇: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科学把握新形势下青海伊斯兰教工作的阶段性特征,深入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及早谋划部署,组织省州县三级领导联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伊斯兰教事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梳理和归纳了伊斯兰教事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抓民管会班子、强化阿訇队伍、促进依法管理、坚持团结开寺、抵御宗教极端、维护内部团结”的新思路,建立清真寺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层分级管理的体制机制,明确县级主体责任和乡镇(街道)、村(社区)管理责任,着力解决了清真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体而言,创造性地贯彻了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较好地解决了清真寺“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
  《中华儿女》:在推动藏文交流和发展方面,青海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很大成效,值得肯定。
  开哇:我们坚持创新发展,成功研发全球首个藏文搜索引擎系统平台,为国内外200多万户提供服务,推动藏文信息融入互联网世界。还扎实推进藏族文化(玉树)國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不遗余力弘扬传承藏文化,构建精神家园。
  《中华儿女》:全力促进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是当前青海发展的大事,作为职能部门,省民宗委主要抓好了哪几项重点工作?
  开哇:首先是加强调研。分层分级召开专题理论研讨会,探讨转变的新思路新路径新举措。组织各级民族宗教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21篇站位高、目标明、措施强、有分量的研究课题,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长远发展提供科学的思想和理论支撑。
  其次是让民族团结深入人心。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组建宣讲团、举办法治知识讲座等形式,因地制宜,分层施教,针对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作出不同安排,不断创新载体,加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再次是抓好创建工作这个主心骨。以创建工作“八进”为抓手,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宣传载体,完善《创建工作考核评选办法》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奖评选标准,实现创建工作全覆盖。组建17个考核组,对8个市州64个省直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对31个优秀地区(单位)和41个良好地区(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今年是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深化年,省民宗委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向着民族团结进步大省扎实迈进,在新的更高层次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
  责任编辑 曹宏琰
其他文献
我国计划于今年8月发射一颗由中、小學生共同创意、设计并动手组装的立方体卫星“少年星”,这颗卫星将按照教育共享卫星的模式,向全国中、小学校开放使用。“少年星”是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教育学会发起的“中国少年微星计划”的一部分。整个计划共有“创星、造星、发星、亮星、观星”五大环节,于2016年4月启动。
期刊
“知识是最重要的武器,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希望华商一起加入教育慈善事业,培养更多华人人才。”知名华商、马来西亚北海威利控股集团創办人兼董事主席黄荣盛表示。  日前,黄荣盛向清华大学捐赠100万马币奖学金,资助马来西亚学生赴清华大学留学。黄荣盛从小在贫困的单亲家庭中成长,但却表现出“人穷志不穷”的强大意念,半工半读,于1987年获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逐步发展成为建筑及房屋行业的翘
期刊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中国高考在不断探索中艰难前行,让我们一起见证这段不平凡的历程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之后经历了科目设置、考试内容、次数、招生体制和方式、技术环节等多方面的改革,几乎每一年度的高考相关规定和制度都与上一年的略有差异。  通过梳理历年来的高考改革,可以发现针对考试技术和细节方面的改革,如时间调整、网上录取、网上阅卷等,比较容易获得肯定;而涉及到高考次数、科目、内容及招生
期刊
4月25日上午举行的人社部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表示,今年人社部公布了2017年版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按照中央关于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谈判机制的要求,在2017版药品目录方案中提出要探索建立谈判准入机制。在药品目录评审的过程中,经过咨询专家评审、遴选专家投票等程序,同步确定了40余种谈判的药品。这些药品有近一半为肿瘤靶向药物,涵
期刊
五一,款款地来了!伴随阳光的明媚,伴随鲜花的盛开,踩着铿锵的节奏来了!  五一,有一个标签——“劳动”。什么是劳动?头脑里打一个问号,翻开词典: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行动。  劳动者,无贫贱高贵之分,只有分工不同。构筑中国梦,既需挑大梁的栋梁之才,也需默默无闻一砖一瓦奠基之人。没有劳动,一切无从谈起。劳动是生存的本能,劳动创造了美,创造了世界,创造了文明,创造了幸福生活,劳动使整个世界充满
期刊
而今,“刘娟流程”已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微观流程,更代表着青年不懈奋斗的一种精神  刘娟,人如其名,说话办事清爽干练,笑容温润明媚。不过,名字普通,人却不简单。她在招商银行甚至整个银行系统都颇有名气。提高银行柜台操作效率、缓解顾客排队难题的“刘娟流程”,就是她摸索、首创并以她名字命名的。  从2003年进入招商银行至今,刘娟从最初业务比赛中的后三名,到创新设计“刘娟流程”,在不断挑战中完成了精彩“逆袭
期刊
医疗改革最终应能使各类医院放弃“追求最大收益”的错误出发点,在救治生命的神圣使命下,发挥职业责任感,提倡奉献精神,不受创收考核影响,按照疾病本身的客观规律进行规范治疗  当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带动的生产力快速发展,医疗体制这层生产关系开始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社会上,几乎所有的病人觉得“看病难、看病贵”,对医院和医生充满怀疑。  而在医疗界,几乎所有的医生、护士都觉得自己一直在廉价地为病人服务,
期刊
戏曲演员吃功夫,京剧尤甚。  不久前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又一次到中国戏曲学院的排练厅看学生们排戏。这两个大排练厅,总是灯火辉煌。只见氍毹之上,四位妙龄武旦,正手持马鞭,扎着靠旗,一遍又一遍重复地做着同样的动作。一招一式,一丝不苟。而窗外,一墙之隔的街上,便是车水马龙,霓虹闪烁,诱惑无穷……  一个不难发现的现象:京剧演员,可以随便胜任其他表演门类,比如电影电视歌唱等,这样的例子很多。像王馥荔,吴海燕,
期刊
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2017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将达到795万,较2016年新增30万。过去三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795万大学生来说,在就业环境不容乐观和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的双重压力之下,如何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自然是个不小的挑戰。  因为经济放缓,整体经济下行,社会需求相对疲软: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拉动上百万人的就业,反之,
期刊
作为大学毕业生,还是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的意愿出发,该马上就业的就就业,  具备条件又有意愿的也不妨尝试一下“慢就业”  在当今,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大,很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也很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然而有些高校毕业生因为担心工作辛苦、专业不对口等方面的原因而选择“慢就业”,他们旅游、出国或者是宅在家里,在经济上继续依靠着父母。一些高校就业中心负责人透露,其实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仍有提升空间,岗位仍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