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提升教学品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anghu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中有许多关乎成败的细节,如果教师能抓好这些小的环节,既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深入,又能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关键词]细节 教学品质 揣摩 发现 推敲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2-089
  教学的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有时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决定了教学的品质高低。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教学中的细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有效的应对,让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加高效、更为深入。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善于揣摩,找准承载教学的材料
  数学教材中的学习材料隐含着编写者的意图,蕴藏着对应的教学要求,也提供了能承载教学内容的材料。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面对的学情是千变万化的,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实际寻找更加适合学生认知的材料,让学生的探究有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然流畅。
  例如“正比例的认识”的教学,教材中安排的材料是将一辆汽车在一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用表格列出来,表格中的时间从1小时开始递增,行驶的路程也对应的按80千米、160千米、240千米依次增加,每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都可以组成一个比例。这样的材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耳熟能详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很自然地会想到用路程除以时间,也很容易发现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恒定的。但是这样的学习材料也有缺陷:一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速度,但是速度这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由速度恒定体会出正比例关系的关键;二是“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一定”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一件确定的事(学生有一定的生活基础,知道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可能恒定不变)。这样的缺陷有可能会让学生在构建正比例的过程时受到影响。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后,我在教学中更换了学习材料:在粗细均匀的玻璃杯(有足够的高度)中倒入不同高度的橙汁,在每幅图中表明了橙汁的体积,学生在观察中自然得出一个结论:杯中橙汁的高度越高,其体积越大。随后我引导学生用橙汁的体积比上对应的高度,学生发现其比值是一定的,并经过思考认定每组数据对应的比值都是玻璃杯的底面积。这样的探索过程对学生而言更有意义,也更有挑战性。
  二、善于发现,切中学生的认知盲区
  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着引导学生的职责,而引导到位不到位,关键在于教师能不能抓住学生的认知盲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观察学生的动作、表情甚至是眼神,从细微之处入手,帮助学生真正掌握问题的核心。
  例如,在“圆柱和圆锥”的练习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已知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半径比为1:2,高度比为2:3,它们的体积比是多少?在学生独立尝试练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无从下手。由此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学生而言有不小的难度。在全班交流时,有学生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将圆柱的底面半径写成1,高写成2,圆锥的底面半径写成2,高写成3,这样经过简单的计算和化简后得出两者的体积比为1∶2。对此,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在与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学生无法在只知圆柱和圆锥的半径和高的比的基础上把半径看成比中的项。于是我让学生按照题中的比自己列举几种不同的数据,通过计算来验证其对应的体积比。学生发现在几种不同的假设情况下体积比确实与刚才的推导结果相同,寻找其原因时发现这是由于比的基本性质的缘故。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真正理解和掌握了问题的核心,有深刻的领悟。
  三、善于推敲,提升学生的认识深度
  数学学习中有许多规律,如果我们能挖掘出隐藏在其背后的原因,学生对于规律的掌握无疑会更上一层楼。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跨越“知其然”的境界,用推敲和探究来促成学生对数学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我安排了这样一道习题:在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多少?如果画四个小圆,四个圆的面积和是多少?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不管是画一个最大的圆还是画四个小圆,其面积都是相等的。在学生感到有意思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尝试体验“每排画3个圆,总共有9个小圆会出现”的情况,学生经过计算发现这样的规律仍然存在。“为什么会这样呢?”随后我引导学生探索这个问题,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后终于发现了奥妙:圆的面积等于半径平方的π倍,而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半径平方的四倍,所以不管在正方形中画几个圆,都可以将正方形分成若干的小正方形,并且每个正方形都等于小圆半径平方的四倍。
  总之,关注教学中的每个细节会让学生受益匪浅,课堂教学也会在这些细节的滋润中得以升华,展现出勃勃生机,贴上高效的标签。
  (责编 黄春香)
其他文献
目的根据临床分析进行HBV-DNA定量与乙型肝炎标志物及谷丙转氨酶相关分析。方法我院在2010年9月~2011年9月期间对传统的诊断HBV感染方法即ELISA法和检测灵敏度极高的荧光定量
目的 探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在我院药剂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药剂科在使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前后的工作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在药剂
通过分析一起110kV电源线路跳闸后,造成系统过电压,接于同一条电压母线上两台主变跳闸迥异的情况,对主变保护装置逻辑程序进行升级,有效的确保了主变在系统过电压的状况下正确跳闸,提高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
二十四节气是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因此,将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幼儿园特色活动,是符合幼儿认知规律和成长需要的。
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就是通过开放式的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并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及教师的回应反馈,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最终进行不同于教学设计的新的教学
教学案例:在复习"圆柱"这一课时,梳理到一个知识点:圆柱的侧面展开一般是个长方形,也有可能是一个正方形。我顺便补充问道:"在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呢?"学生回答:"当
2010年体坛的大事除开世界杯,就是11月份在广州举行的亚运会了。运动会最受关注的是什么?当然是明星。
一、基于形象思维训练的 “认数”教学  1.看计数器,拨珠读数,目的是以直观方式建立数位顺序的表象。  2.拨珠写数,目的是建立数与数位表象的对应关系。  3. 对应放大的数位顺序表听写万以内的数,同时想象拨珠操作,目的是由表象到想象,进而展开形象思维。  4. 在数轴(如下图)上填写,建立数与数轴上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  5.由现实情境(如下图)抽象到线段图,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  二、研究方法
数学学习一定要注重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自主检测这四个环节,积极搞好课前预习,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自主进行课后复习,有效利用自主检测,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反思与构建等思维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概括,思考并做出整理、反思,指导以后的解题,从而体会解题成功后带来的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