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空间政治批判的三重视角

来源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空间政治批判体现着法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等三重批判视角,全面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的各类异化现象.这三重批判视角有着紧密的关系.在法哲学批判上,马克思揭示了近代空间法权的唯心主义本质,破除了资本主义空间法权的神秘性观点和思辨思维,要求实现无产阶级的空间法权;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上,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社会空间的演变历史,揭示了异化劳动对社会空间机体的破坏,提出建立和谐的空间生产方式;在意识形态批判上,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的虚假意识,要求打破资本主义空间政治霸权,树立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空间.马克思空间政治批判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的强制性、虚假性和垄断性,对于当代中国空间治理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对所有国家的国内政治都产生了影响,原因主要在于广泛存在的国际交流和“政治共振”现象.就影响的路径来说,随主体的不同分为被动性影响路径和主动性影响路径.被动性影响路径主要包括发现问题、国际政治活动、宣传与学习、形成国内政治压力四个步骤;主动性影响路径则分为官方接触路径和非官方接触路径,前者直接与一国政府接触,后者通过与一国非政府组织或个体接触,大致包括塑造政治议题、把控政治进程和评价政治结果三个主要步骤.
选取2020年1—6月存在现金捐赠行为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相对捐赠水平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显示:相对捐赠水平与公司绩效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且捐赠额度在企业捐赠水平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中存在门槛作用.研究结论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下企业捐赠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企业认识捐赠行为,承担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管理启示.
译者生存、文本生命与翻译生态的和谐共生成为理解绿色翻译的出发点,生存思维、生命思维与生态思维构成了绿色翻译的思维结构,而“为何绿”“能否绿”“如何绿”成为绿色翻译之“绿色之问”的问题域.基于绿色翻译的思维结构与问题域,绿色翻译是一种“人文境”和谐共存的生态翻译.具体而言,绿色翻译是译者以“生存生命生态”思维方式为导向,以文本生命在新的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诞生、延续与成长为任务的一项践行绿色理念的文本移植活动.
移动支付市场中“赢家通吃”的特性使得后进平台难以对在位平台构成威胁,但是后进平台却未必总在赶超中失败.以后进平台为研究视角,从消费者用户和商户用户两个角度分析了后进平台的竞争策略,得出如下结论:拥有资金优势应的后进平台应当选择商户用户市场采用价格竞争策略与在位平台竞争;资金缺乏但具有较高技术创新水平的后进平台应当选择消费者用户市场采取效用补贴策略与在位平台竞争.
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完善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噪声污染防治立法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通过“生态优先原则”的确立、“公众参与原则”的引入以及“风险预防原则”的设定,结合敏感点噪声控制制度、产品噪声名录制度、噪声污染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具体制度的实施,从立法理念的生态化、法律名称表达的规范化、噪声污染定义的科学化以及侵权归责原则适用的二元化出发,构建满足公众美好生活需要、涵盖物种利益保护的噪声污染法律治理网络,最终实现我国噪声污染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绿色发展理念下,改变传统发展模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化工企业的必然选择.选取绿色转型较为成功的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案例研究,总结其绿色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实施横向一体化战略,整合资源,跨界合作,实现了“社会责任—横向一体化—技术创新—绿色转型”的发展转型,走出了一条符合企业自身资源优势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我国化工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协商政治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协商作为政治活动的历史逻辑,指出了协商作为民主需要的相应条件以及协商政治活动开展取得成效需要遵循的原则,关注协商作为政治活动与选举的密切联系.马克思恩格斯协商政治思想对于当前认识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井上厦在《上海月亮》中将鲁迅塑造为一个“病者”与“赎罪者”的形象,这与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立场坚定的革命者、毫不留情的批判者的形象表征大相径庭.这并非井上厦对鲁迅的有意贬低与矮化,而是独辟蹊径,以灵肉二分法,从疾病隐喻的视角,将鲁迅一直以来的内在矛盾与自我质疑做了具象化呈现,从而对鲁迅后期的思想进路做了清晰勾画.井上厦敏锐而深刻地捕捉到了“疾病”的时代内涵对于中国近现代作家文学创作的特殊意义,并以鲁迅为主人公、以评传剧为主要形式对此做了个性化的解读与阐释.
钱基博、钱钟书父子秉持“集部之学”的理念治清代诗文,此理念以别集为中心,重心在作品本身的讲读研究,着重辨析诗文之源流正变与各家异同得失.钱基博关注之重点在清代文章,对桐城派尤多创见;而钱钟书关注之重点在清代诗歌,他的研究成绩多可见于《谈艺录》及其笔记手稿.在研究理念和方法上,钱氏父子均深受“集部之学”的影响:钱基博虽有文学史编纂的尝试,但未能摆脱传统文苑传及诗话文评著作的影响;钱钟书学术视野贯通中西,但在方法上更注重“文学批评”,其阅读趣味和批评方式均有着浓厚的个人色彩.钱氏父子“集部之学”的研究方式,虽
全面抗战爆发后,有不少欧美外侨留在旅居城市,成为抗日战争的亲历者.杭州沦陷之初,在杭城的部分外侨也遭遇了日军暴行,其财产被抢劫,人身遭受伤害.面对这些暴行,杭州外侨以美侨为首,试图通过外交途径,予以抗议,并谋求解决.日方派遣调查团来杭进行一场“形式主义”调查,以“误会”搪塞了事.随着“维持会”等傀儡组织的成立,杭城秩序开始恢复,但日军仍然肆无忌惮地对城中中外难民实施暴行.外侨们筹建红十字会杭州分会等开展自救和救济,凭借条约特权,利用宗教信仰,向日军谋求正常活动的权利,在争取日军中基督徒的同情、获取外出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