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bos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管理和听课过程中,发现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会偶尔与预习“撞一下腰”,在中、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则几乎寻不见预习的“一丝足迹”。很多老师参加赛课或上公开课,一般不选择第一课时,即使选了,为了赢得好评,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走马观花式,把一篇课文的主要教学内容放到第一课时中,主次不清,结果是走马观花,学生收效甚微,留下诸多“后遗症”;二是拔苗助长式,教师在学生尚未读通课文时就过早地进入对课文的深度分析,而且只讲其中一部分,人为地把完整的故事肢解,背离了循序渐进的阅读规律,消解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读课文、发展能力的过程,让语文课堂成了少数精英学生的表演、多数学生充当看客的场所。
  笔者想,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学生的预习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训练阅读最主要的阶段”。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环节。《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提出要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预习,是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我们广大语文一线老师,要晓之以理,授之以法,从思想上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在行动上切实践行预习,让预习为高效课堂给力,为学生的人生奠基。
  一、给持久之力,养成预习习惯
  常言道:“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然而多项调查表明:课前能自觉预习课文的小学生甚少,他们大都没有预习的习惯;部分学生偶尔预习一下课文,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草草地读一遍课文,圈几个生字就了事,这样的预习对课堂教学是无多少益处可言的。笔者认为养成学生预习习惯,给予学生人生持久之力,可从以下三环着手:
  1、身正为范。
  于永正老师说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五遍。这是钻研教材、语文备课重要的环节。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赋予了作品生命力。”作为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自己在课前要能对课文仔细钻研,吃透教研,在真正将文本钻研到位的基础上,再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只有自己真正为学生在课前预习做出表率,才能事半功倍,实现“润物细无声”。
  2、软硬兼施。
  学生对于预习,应该说还是处于被动角色。作为老师,在此时,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软硬兼施”来让学生爱上预习,学会预习。“软”,意味着教师要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让学生参与预习;意味着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意味着教师要在学生的预习中要坚持由扶到放、拾级渐上。“硬”,需要教师通过班级的学习常规要求硬性规定让学生强行入轨;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检查成果、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督促学生预习。
  3、持之以恒。
  一个好的习惯,非一朝一夕功夫所养成的。教师在培养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要有一股滴水穿石的精神,反复抓、抓反复,直至学生真正养成预习习惯。笔者是平时教学中,坚持“三个结合”,取得较好效果。即:1、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2、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结合,预习不是语文学科一科的事情,可与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联合抓预习;3、与家长相结合,教师要加强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认同,与家长齐心协力抓预习。
  二、给长效之力,教给预习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从某种意义上讲,掌握好学习方法比掌握好语文知识更重要,适用性更广泛。在学生预习中,教师如能教给学生方法,则能使学生少走弯路,径入厅堂,提高预习的效率和效果。笔者在教学中,每学期的第一节课便为学生讲解预习方法,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到“四个字”。
  1、读。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主线也是“读”。对一篇课文,应提倡多读,反复琢磨、体会。笔者在每教一课中,都要向学生明确课前预习课文的“五步读”。第一步是“认读”,即初步理解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第二步是“熟读”,即将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做到“不熟不开讲”;第三步是“通读”,初步掌握课文的大意,初步理清作者思路、弄清文章结构;第四步是“研读”,自己试着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体会重点词句的内涵和情感。
  2、思。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与“读”密切相关、互相促进的。“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在预习中,我要求学生把在预习课文中所产生的疑问不同的记号写下来。要求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认真读、仔细读、逐字逐句钻研。力求做到深入透彻的理解,在预习中若发现疑难之处,或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或对课文的一字、一词、一句、一标点有特别的感悟、或者是在读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收获,皆可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上批注,发表意见、提出质疑,以便在课堂教学中研讨。
  3、标。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做标记。比如:用“——”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用“○”圈出自己容易读错或写错的词语,用“~~~”划出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用“?”标明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在预习中手、口、脑并用,自学能力自然就会逐步增强。
  4、查。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预习中,我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以在课堂上交流。资料的搜集,会为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有初步认识,也为学生对人物的情感悄悄埋下伏笔,进而对新课文的学习抱着一种希望、一种美好的期待。在教学中,首先我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如摘抄资料做成小卡片、查阅工具书和课外书、上网搜集资料等。然后,我会组织学生班内交流,取长补短,实现双赢。
  三、给赏识之力,体验预习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采取多元策略,让学生体验到预习所带来的成功,可能远比教师的空口说教要事半功倍。
  1、分层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按照学生的年级段和同一班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分层要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跳一跳”中”摘到预习的果实,享受快乐。
  2、及时赏识。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预习往往能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更有效果时,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所以,我们老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抓住时机,及时赏识学生,点燃学生的“预习之火”。
  3、创造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享受预习收获的舞台。
  教师在课堂教学预设中要有检查预习、交流预习成果的环节,以让学生将自己学习的成果在课上交流,取长补短。为增强学生的预习成果交流,笔者特地在班级里设置“资料台”,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到的学习资料,比一比,然后贴到“资料台”上,实现全班资源共享。
  课前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同时,课堂教学也应与课前预习相呼应。有效预习是践行减负增效的主阵地,也只有有效的课前预习方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总之,依托有效预习,践行减负增效,学生们的学习会更加美好快乐!
其他文献
品生品社课不同于其他学科,课本呈现的是几幅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成为老师们关注的焦点。探究教学便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使教学更具高效性、时效性。  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的方式。在品社课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就应当使探究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发现奇迹,不断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应当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探究行为,促使活动的持续和深化,使教学富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什么样的差异教学策略才能满足学生的差异发展,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这些策略,成为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急需探究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种需要对高中物理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 个体差异教学  本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需要关注个性的时代。世界范围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多元化发展需求的多样化人才的竞争,其核心是人的知识、智力和创造力的竞争。人
注意是指一定时间个人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并集中于一定对象的心理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注意本身没有反映的内容,但它却伴随着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始终,被称为“心灵的门户”。 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类。“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并发挥主观努力加以支配的注意。小学生年龄小,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情绪不稳定,自制力不
摘要:英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  关键词:小学英语 德育 渗透途径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在我国中小学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二是在课堂上培养,三是通过课外阅读来培养。  关键词:想象力 观察 感悟 融会贯通 自由空间 训练  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过:“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它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有了想象,科学发明就有了契机;有了想象,文艺创作就有了冲动。写作常借助想象开拓思路,抒发情感,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文章的选材、立意、结构、表达都离不开
摘要:半个多世纪以前,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老先生就倡导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训练。长期以来,一些学者专家和许多语文教师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致成了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热点。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感 教学探讨  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多发面的基本能力。可见课程标准的理念包含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含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及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和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吴文课程的提出市社会的需求、社会进步的表现。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无论
英语教学中,学生往往因记不住单词而苦恼。有的孩子压根就记不住,有的孩子记住了单词在句型或课文中出现时又忘记了意思,面对“记忆”这个拦路虎,许多学生望而生畏。记单词真的那么难吗?是的,“记忆”在英语学习中是关键环节,英语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忆效率的高低。一些语言测试实验表明,学习方法对头,记忆效率就高。因此,有必要对学生“单词记忆”加以研究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树立信心、产生兴趣,攻克单词
摘要:作者针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传统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方法难以改进的原因,并对有效教学与生物课堂结合的具体实施办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所谓“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即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归要结底要完成的是能正确地“读”和很好地“写”。而只有写作文才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目前小学生作文的难点是学生在作文习作中没有可供表达的内容,并且作文的好坏还取决于学生表达的自觉性(即有没有表达兴趣、写作兴趣)和表达的技技巧性(即写作方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要切实做到“四有”(即有序、有源、有法、有趣)。  一、作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