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斋中能够主动提出“离婚”二字,而不是被动等待着男人一纸休书的女人,鼠精阿纤算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位。她的坚决和在是非面前的不妥协,使得她作为一个大家族中妻子的角色,始终是清晰的、有尊严的、不能被鄙夷的,而且,也因此换来了外人的敬重和仰慕,获得了她作为一个女子,在家庭中,应有的声誉和名望。
连接起阿纤这一场婚姻的,是奚姓家族里的兄长奚山,这个行使了父亲职责为弟弟主动谋亲的男人,有所有兄长的威严和专断。当初若不是他见到“窈窕秀弱,风致嫣然”的阿纤,心内满意,并立刻向阿纤父亲提亲,怕也不会有之后的种种曲折,并给自己的脸上,抹上一层难堪的油彩。所以这是一场父辈之间的婚约,阿纤还未见过要嫁的那个三郎,便先被三郎的兄长给订下了婚事。最初她在这场婚约里,没有任何的选择,也没有言语的机会。似乎,她是沉默的一个背景,父亲与兄长奚山想要在她这里,画下怎样的约定,与她无关,她只能接受,而后孤单地等待。
如果阿纤的父亲没有死去,像当初婚约中订下的那样,奚家提供一处房屋,举家迁去,或许阿纤的身份也不会遭来怀疑。但偏偏她的父亲死在一堵破墙之下,尽管母女两人度日并不艰难,而且堪称小富,但是在婚事上,却只能主动出击。尤其,是自从订下婚约便念念不忘的阿纤。
所以当阿纤在一个月后去给父亲上坟的途中,可以很敏感地注意到擦肩而过的奚山,并即刻告知母亲,将他叫住,立刻兑现当初的婚约,让奚山带上嫁妆和阿纤回家与三郎成亲。这一场亲,奚家简直是捡了一个大便宜,阿纤的美貌,配三郎绰绰有余;而两千多斤粮食换得的丰厚嫁妆,也让奚家的生活,从温饱逐渐向小康过渡。阿纤算是个温顺勤劳又守妇道的媳妇,“寡言少怒”、“昼夜绩织”,对任何人,都谦卑有礼。怕奚家及外人怀疑自己与母亲的身份,也只是通过三郎转告常常出差故地的奚山,不要再对外人提及母女两人的过往和而今。
故事讲到这里,是了无波澜的,平静的水面上看得到荷花朵朵。奚家日日奔那富裕的大道上去,而三郎也成了秀才,那功名亦指日可待。如果没有意外,阿纤便会一直坐在夫人的位置上,顶多,是添一个小妾,自己荣升为威严的正室。阿纤的形象,是平面的、模糊的、没有个性的。就这样一路庸常下去也不一定。
只是,流言还是来了。奚山恰好入住在昔日阿纤家的隔壁,听邻人讲起三年前隔壁墙下压一巨鼠的诡异往事,又用房子一直荒废无人入住的细节提醒奚山,阿纤及其父母或许是妖类。人心一旦生了疑,便再也回不到昔日的风平浪静。尽管奚山也清楚,自己家族所有的好运,都是阿纤嫁入后带来,但他还是爱弟心切,怕一不小心,阿纤就将三郎的命给掳了去,所以归家后便如长舌妇般,将这一骇人消息迅速传播开去。
这一秘密,犹如一滴墨汁,落入水中瞬间便扩散开来,拦都来不及。阿纤当然是个聪明的女子,察觉之后,即刻便祛除了她昔日的隐忍和妇德,夜里便决绝地告知三郎:今置之不以人齿,请赐离婚书,听君自择良偶。这一句说出来,几乎可以将阿纤等同于那个时代的先锋女性:既能自立谋生,不靠男人养活自己,而且还养活男人和男人的家族;在被人怀疑之时,即刻便以离婚的方式,断掉猜忌,而且不争财产、净身出户,宁肯独自生活,也不要做那秋后的扇子,使用完毕,便弃之一旁,再不想起。
尽管为了三郎的一片痴情,阿纤哭泣之后勉强答应留下来,但兄长奚山却依然咬住不肯放松。他很快找来了一只“善扑之猫”,并偷窥阿纤遇到猫时有没有恐慌与惧怕。这一举止,终于让阿纤彻底冷了心,假借看望生病的母亲,消失不见。三郎疼痛不已,父兄却为之庆幸,而且很快花重金买妾,给三郎续了婚,免他孤寂相思。
都以为除了三郎,无人再会想起阿纤,但奚家却于家境日益衰落、困顿中皆忆起她的好。这数年中,阿纤有怎样的境遇和生活,他们不忧虑,却独独念她“旺夫”这一点的好。金钱在这里再一次显示了它的巨大威力,那闪烁的光芒,完全可以折射到人的身上,而且,中间不会隔了玻璃或者障碍,让那光泽减弱或者改变方向。
所以当奚家叔弟在异地偶遇死去母亲的阿纤,立刻百般劝她与三郎重归于好。而三郎也“星夜驰去”,接阿纤回家。但阿纤却在此时,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坚决和理性,一定要“与大兄分炊”,否则,死也不从。假若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农村里小媳妇要求分家单过,似乎会被人指责,并留下恶名。但在这里,我们却不得不佩服阿纤的勇气和对家族的背叛与违逆,为了在家族中的尊严与地位,她不惜让人指点,也要与兄长奚山分开另起炉灶。
照例是阿纤在金钱上,主动买单,不仅自己掏钱,从觊觎于她并在房租结算上百般刁难的房东那里“赎身”,而且还用私房钱,在自己与三郎的小家中建立起硕大的仓库,用来储备粮食。鼠精阿纤在这一点上,似乎无比擅长。不过是一年,三郎家便由温饱转为盈余,而后数年,步入“大富”之列,并将赡养父母的责任,从兄长奚山那里接替过来。相比于三郎家的小康,奚山几乎是穷困潦倒。这个昔日赶走了阿纤的兄长,终于遭到了阿纤的惩罚。
不过,阿纤还是为自己声名留了后路。她并没有真的无情无义,与兄长在分家后老死不相往来,并忘记他的媒人之恩,而是时常接济兄长,解他生计忧愁。这样的善行与宽容,换来的不只是兄长的愧疚,还有丈夫三郎的欢喜与深爱。所以阿纤即便是放在当下的社会,也是一个“内务大臣”似的聪明媳妇,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所以才换来夫妻间的恩爱,妯娌间的和平共处。
这真是蒲松龄讲述的一个如何处理家庭事务的优秀范本。阿纤的模范形象,忘都忘不掉。
连接起阿纤这一场婚姻的,是奚姓家族里的兄长奚山,这个行使了父亲职责为弟弟主动谋亲的男人,有所有兄长的威严和专断。当初若不是他见到“窈窕秀弱,风致嫣然”的阿纤,心内满意,并立刻向阿纤父亲提亲,怕也不会有之后的种种曲折,并给自己的脸上,抹上一层难堪的油彩。所以这是一场父辈之间的婚约,阿纤还未见过要嫁的那个三郎,便先被三郎的兄长给订下了婚事。最初她在这场婚约里,没有任何的选择,也没有言语的机会。似乎,她是沉默的一个背景,父亲与兄长奚山想要在她这里,画下怎样的约定,与她无关,她只能接受,而后孤单地等待。
如果阿纤的父亲没有死去,像当初婚约中订下的那样,奚家提供一处房屋,举家迁去,或许阿纤的身份也不会遭来怀疑。但偏偏她的父亲死在一堵破墙之下,尽管母女两人度日并不艰难,而且堪称小富,但是在婚事上,却只能主动出击。尤其,是自从订下婚约便念念不忘的阿纤。
所以当阿纤在一个月后去给父亲上坟的途中,可以很敏感地注意到擦肩而过的奚山,并即刻告知母亲,将他叫住,立刻兑现当初的婚约,让奚山带上嫁妆和阿纤回家与三郎成亲。这一场亲,奚家简直是捡了一个大便宜,阿纤的美貌,配三郎绰绰有余;而两千多斤粮食换得的丰厚嫁妆,也让奚家的生活,从温饱逐渐向小康过渡。阿纤算是个温顺勤劳又守妇道的媳妇,“寡言少怒”、“昼夜绩织”,对任何人,都谦卑有礼。怕奚家及外人怀疑自己与母亲的身份,也只是通过三郎转告常常出差故地的奚山,不要再对外人提及母女两人的过往和而今。
故事讲到这里,是了无波澜的,平静的水面上看得到荷花朵朵。奚家日日奔那富裕的大道上去,而三郎也成了秀才,那功名亦指日可待。如果没有意外,阿纤便会一直坐在夫人的位置上,顶多,是添一个小妾,自己荣升为威严的正室。阿纤的形象,是平面的、模糊的、没有个性的。就这样一路庸常下去也不一定。
只是,流言还是来了。奚山恰好入住在昔日阿纤家的隔壁,听邻人讲起三年前隔壁墙下压一巨鼠的诡异往事,又用房子一直荒废无人入住的细节提醒奚山,阿纤及其父母或许是妖类。人心一旦生了疑,便再也回不到昔日的风平浪静。尽管奚山也清楚,自己家族所有的好运,都是阿纤嫁入后带来,但他还是爱弟心切,怕一不小心,阿纤就将三郎的命给掳了去,所以归家后便如长舌妇般,将这一骇人消息迅速传播开去。
这一秘密,犹如一滴墨汁,落入水中瞬间便扩散开来,拦都来不及。阿纤当然是个聪明的女子,察觉之后,即刻便祛除了她昔日的隐忍和妇德,夜里便决绝地告知三郎:今置之不以人齿,请赐离婚书,听君自择良偶。这一句说出来,几乎可以将阿纤等同于那个时代的先锋女性:既能自立谋生,不靠男人养活自己,而且还养活男人和男人的家族;在被人怀疑之时,即刻便以离婚的方式,断掉猜忌,而且不争财产、净身出户,宁肯独自生活,也不要做那秋后的扇子,使用完毕,便弃之一旁,再不想起。
尽管为了三郎的一片痴情,阿纤哭泣之后勉强答应留下来,但兄长奚山却依然咬住不肯放松。他很快找来了一只“善扑之猫”,并偷窥阿纤遇到猫时有没有恐慌与惧怕。这一举止,终于让阿纤彻底冷了心,假借看望生病的母亲,消失不见。三郎疼痛不已,父兄却为之庆幸,而且很快花重金买妾,给三郎续了婚,免他孤寂相思。
都以为除了三郎,无人再会想起阿纤,但奚家却于家境日益衰落、困顿中皆忆起她的好。这数年中,阿纤有怎样的境遇和生活,他们不忧虑,却独独念她“旺夫”这一点的好。金钱在这里再一次显示了它的巨大威力,那闪烁的光芒,完全可以折射到人的身上,而且,中间不会隔了玻璃或者障碍,让那光泽减弱或者改变方向。
所以当奚家叔弟在异地偶遇死去母亲的阿纤,立刻百般劝她与三郎重归于好。而三郎也“星夜驰去”,接阿纤回家。但阿纤却在此时,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坚决和理性,一定要“与大兄分炊”,否则,死也不从。假若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农村里小媳妇要求分家单过,似乎会被人指责,并留下恶名。但在这里,我们却不得不佩服阿纤的勇气和对家族的背叛与违逆,为了在家族中的尊严与地位,她不惜让人指点,也要与兄长奚山分开另起炉灶。
照例是阿纤在金钱上,主动买单,不仅自己掏钱,从觊觎于她并在房租结算上百般刁难的房东那里“赎身”,而且还用私房钱,在自己与三郎的小家中建立起硕大的仓库,用来储备粮食。鼠精阿纤在这一点上,似乎无比擅长。不过是一年,三郎家便由温饱转为盈余,而后数年,步入“大富”之列,并将赡养父母的责任,从兄长奚山那里接替过来。相比于三郎家的小康,奚山几乎是穷困潦倒。这个昔日赶走了阿纤的兄长,终于遭到了阿纤的惩罚。
不过,阿纤还是为自己声名留了后路。她并没有真的无情无义,与兄长在分家后老死不相往来,并忘记他的媒人之恩,而是时常接济兄长,解他生计忧愁。这样的善行与宽容,换来的不只是兄长的愧疚,还有丈夫三郎的欢喜与深爱。所以阿纤即便是放在当下的社会,也是一个“内务大臣”似的聪明媳妇,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所以才换来夫妻间的恩爱,妯娌间的和平共处。
这真是蒲松龄讲述的一个如何处理家庭事务的优秀范本。阿纤的模范形象,忘都忘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