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厅级楼门长的故事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86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市通州区玉桥东里社区,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每天忙忙碌碌,有时在小区里值班巡逻,有时在楼道上入户走访,有时在院子里教孩子们画画……他是这个小区40号楼的楼门长,是该楼80余户居民心中亲切的“老陈”,是大家无论大事小情都愿意找来帮忙的“老大哥”。
  他叫陈发芳,来自江西,是一位有着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后随儿子一起来到北京,在玉桥东里社区担任40号楼的楼门长已经6年。在邻居们眼中,他就是一个乐于助人、什么苦活累活都抢着干的勤快老人,谁也没有想到,在退休前,他竟是一位正厅级的领导干部,曾经担任江西省纪委副书记。
  移居通州,客人变主人
  2011年,退休后的陈发芳和老伴一起告别故乡,来到千里之外的儿子家——北京市通州区玉桥东里社区。原本,他对陌生的环境没有过多的设想,只是抱着“做客”的心态,来北京帮助儿子照看孙子,或做做家务,或遛遛弯儿,在与儿孙的相聚中,享受一下人生的天伦之乐。
  一件暖心的小事,让老陈改变了最初的想法。
  那年的春节,他儿子的新家来了一群热心邻居。“一开门,我就看到了热气腾腾的饺子。”陈发芳回忆说,当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原来,邻居们知道他们是新搬来的外地住户,特意上门来问候,不仅送来了饺子,还有绣着全家福的靠垫。邻居间的热情问候、温馨交谈,顿时驱散了北方冬天的寒冷,“一下子就让我们心里觉得暖洋洋的”。
  恰巧此时,社区邀请陈发芳夫妇参加合唱队,尽管平时很少唱歌,但他还是欣然应允了。老陈想,自己是从孕育了丰富红色基因的江西走来的,传承红色基因是一项重要的使命,作为一名老党员,退休了,改变的只是工作,改变不了一名党员的情怀。就这样,他决心以一名流动党员的身份,积极融入社区,热情服务居民,很快与社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参加了社区的合唱队,还担任了社区的党风义务监督员、治安巡逻员、网格化建设联络员。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他还以党员身份,参加社区值勤巡逻,每次都是第一个到岗,一丝不苟的态度令人尊敬。
  关心下一代成长是老陈的一大乐趣。他主动担任学校辅导员,为青少年活动出点子。寒暑假期间,他坚持参加每一次的学生活动,讲述红色故事,传授文化知识,普及国画基础,让活动充满趣味,让学生流连忘返。
  融入社区,厅官任楼长
  细心的居民发现,每次社区活动后,陈发芳总是最后一批离开。他一边与居民拉家常,一边帮助社区人员打扫现场,顺便交流活动举办的得失。他的满腔热情和平易近人,很快赢得居民的信任,不但被推选为楼门长,还承担了社区一些工作。
  一位社工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活动中,他听到老楼门长问陈发芳:“以前干什么工作?”老陈轻描淡写地说:“做纪检工作。”社工觉得好奇,回到居委会,和同伴们一起查看老陈的党员信息表,当看到曾任职一栏写有“江西省纪委副书记”时,他们大吃一惊。“因为,在我们的眼里,他只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呀!”
  即使是社区工作,老陈也总是以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为了做好楼门长和网格联络员工作,他必须熟悉和掌握网格内80户居民的基本情况。为此,老陈上楼下楼、不厌其烦地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同时,热情动员他们参加社区活动。为了加强与居民之间的联系,他记下每一户居民的多种联系方式,还采取发短信方式,始终保持常态化联络,为帮助居民提供了便利。
  每年,社区要发动楼门长入户宣传安全使用天然气的知识。陈发芳负责的居民中,年轻人多,流动人口也多,他们白天大部分时间不在家,却是宣传的重点对象。怎么办?老陈和另一位老党员一起,白天上门,遇到有人,递上宣传册,反复叮嘱;如果沒人,就记在本子上,利用晚上或周末时间,入户宣传。此情此景,让住户感动不已。
  凭着几十年做党务工作积累的经验,陈发芳总是想方设法地提出建议,为居委会排忧解难,为社区居民增添快乐。在一次入户走访中,一户居民质疑老陈的身份。经他耐心的解释,对方放下戒心,还主动介绍自己是心理咨询师,愿意服务社区居民。由此,陈发芳提出了“为网格信息员制作上岗证”的建议,避免陌生人入户时的尴尬,也让居民了解网格工作的意义,提高工作效率。
  玉桥东里社区成立10周年之际,陈发芳又提出建议:以此为契机,开展一次回顾活动,梳理社区发展历程、总结发展经验,为今后工作找准方向。社区采纳了他的建议,同时邀请他担任顾问。提起这件事情,居委会副主任李丛之总是十分感慨。一天早上8点,她刚上班,就看见了等在门口的老陈。老陈对她说:“希望能帮上一点忙。”便递上了3张纸,原来是活动的修改方案。“看着眼前略有疲倦的面容和手中逐字修改、连标点符号都细心琢磨的方案,我当时特别感动。”李丛之说。
  学习绘画,妙笔寄深情
  一说起楼道文化,居民便会称赞陈发芳。因为,他的楼门楼道四周,挂满了精美的国画作品:《竹报平安》《祥和牡丹》《喜上眉梢》……让居民时刻沐浴在浓郁的文化气息之中。令人难以相信的是,这些国画全部出自老陈夫妻之手,而在退休之时,他俩是没有一点绘画基础的。
  原来,为了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在朋友的提议下,老陈夫妻在通州老年大学学习国画。每周,他俩坚持上学,风雨无阻;每次跟老师学习两小时,回家后,坚持练习当天内容。画的时间长了,他的眼花了,就闭目休息一天,第二天继续练习。绘制国画需要安静的环境,但是,他儿子家的房子小,没有多余的空间。他俩就将卧室和厨房改成两个画室,独自练习,互不干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俩在艺海里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勤学苦练,国画技艺日益娴熟,达到了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的境界。
  社区大力开展楼门文化建设后,作为楼门长的陈发芳,想到了自己学习国画的成果,有了一个新主意:每个人的梦想都和中国梦紧密相连,如果用手中的画笔,画出居民的希望和梦想,悬挂在楼门里,既能美化环境,又能陶冶情操,更能唤起大家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共识。   思路一开,夫妻俩将生活感悟注入笔端,在水墨丹青之间,展开了艺术的翅膀:居民盼望和谐平安,就画竹子牡丹;少年盼望成才,就画小荷才露尖尖角;青年人盼望事业有成,就画蓝天雄鹰;老年人盼望长寿,就画山间松鹤……一年多时间,他俩共创作80多幅作品,全部挂在楼道四周,成为楼门文化建设的亮点。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作了这么多的国画,年轻人都难以做到,两位老年人做到了,其中的辛苦和劳累可想而知。老陈说,完成大幅作品需五六个小时,小幅作品也要3个小时,这还不算构思的时间,的确不轻松。但是,令老陈夫妻开心的是,每当新画挂出,总能吸引居民驻足观看,受到很高的评价。一些居民参观后,还主动上门,拜他俩为师,学习国画。“是居民的鼓励和认可,让我俩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党员本色,退休不褪色
  如今,陈发芳是玉桥东里社区的新闻人物,只要说起这位江西人,人们的敬佩之情便油然而生。
  “短短几年时间,老陈获得的荣誉真不少。”社区一位干部如数家珍:2012年,他成為社区“优秀志愿者”;2013年,被通州区委授予“领航发展先锋”称号;2014至2016年,连续3年被授予“优秀楼门长标兵”称号;2014至2015年,连续两年成为社区“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获得社区“流动党员之星”称号。
  老陈很快成为当地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通州区电视台在新闻频道头条作了11分钟的专题报道;北京电视台就《我是楼门长》作了8分钟的专题报道;通州时讯以《陈发芳:江西老党员情洒第二故乡》为题刊发了记者采写的通讯;《通州玉桥报》则以整版篇幅,进行全面深度报道。
  到通州只有几年时间,虽然不是通州人,但是,陈发芳以通州为家,乐做公益、伸手助人,在默默奉献中,拥有了丰富而充实的晚年生活,成为名副其实的通州人。“现在,我不再是‘客人’了,我能感觉到我的心与社区居民紧紧地连在一起。”他说这话的时候信心满满。
  谈及服务通州社区居民的体会,陈发芳感慨地说,服务居民的过程,是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价值的过程,每件事情都有值得思考和学习的价值,做事不在于大小,在于对工作的态度,在于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陈发芳从江西来到北京,从退休的正厅级领导干部,主动转变社会角色,成为称职的“楼门长”,改变的只是发挥作用的地点和身份,不变的是一名老党员的坚强党性和为民情怀。2019年,他被授予第三届全省“最美老干部”称号。
其他文献
近期,我国相继出台了多个涉及养老服务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先是民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养老机构的功能定位到申报程序、运营管理、服务规范等各方面,对养老机构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规范。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工作作出部署。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一系列爱老
期刊
我1951年12月出生于洞庭湖畔,14岁前随祖父母生活在湖南老家益阳市。我对音乐的印象是从戏曲开始的。在我四五岁时,喜欢湖南地方戏的祖母就常带我去益阳市的大世界等戏院看花鼓戏,久而久之,我也能跟着哼唱一些唱段。后来,除了花鼓戏之外,湘剧也常在益阳演出,其中的竹笛音乐更吸引着我。小学时,我买了一支竹笛,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能用竹笛吹奏出那个年代流行的许多歌曲。  时光匆匆,参加工作后,由于种种原因
期刊
9月12日至19日,以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为团长的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在江西视察老区扶贫开发工作。  在八天的时间里,视察团先后视察了吉安县、兴国县、瑞金市、石城县、广昌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实地走访了吉安县龙陂村、兴国县高兴村等9个村,并与基层干部和农民进行座谈、交流。视察结束,视察团和中国扶贫协会于18日在南昌举行了为江西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和捐款项目签约仪式。  江西省委、省政府和省政协及相关单位对此
期刊
《老友》是广大老同志喜爱的读物,栏目的设置贴近老年人生活,文章的内容政治性、思想性、可读性都很强,又符合老年人阅读特点,自然成了老年人爱不释手的良师益友。这里我谈谈与《老友》交往中的几件小事。  我已80多岁,身患多种疾病。前年我将病况及该如何治疗,甚至能不能喝咖啡等问题写信咨询《老友》专家门诊。由于我问的疾病多,编辑部便将我的信转给省人民医院一位主任医师,请他直接答复我。我很快收到这位医師的回信
期刊
在南昌市进贤县县城的街道或公园林间的小道上,人们经常会看到一对老年夫妻手牵着手慢慢前行,这是县城一道温馨的风景。他们就是县教体局原副局长、现年80岁的万忠诚和他双目失明的老伴姜向红。万忠诚30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精心照顾盲妻,对爱情的专一令人赞叹。  万忠诚原本有一个安稳而美满的家庭,他在县教体局机关工作,妻子姜向红在县城的一所小学任教。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987年,姜向红双眼突患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
期刊
新春将近,为大家介绍一道摆盘创意菜——翠竹报春节节高,不仅有好意头,且口味清淡,适合解腻。  材料:青瓜2根,火腿肠3根,玉米粒、胡萝卜粒、青豆、红椒、生抽、蒜、盐、油适量。  做法:1.把青瓜洗净切段,每段两头用小刀均匀切入1/3,然后把中间的青瓜片去掉,用勺子挖出青瓜瓤,再把青瓜的底部切平,一个像竹筒的青瓜容器就做好了,把剩下的青瓜削皮,用小刀刻出竹子和竹叶形状,摆盘备用;2.将火腿肠、红椒切
期刊
每当除夕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第一个除夕站岗之夜。  那是1977年2月17日,农历大年三十除夕夜,山东省鱼台县,济南军区装甲兵某基地,当时入伍不到一年的我,正在坦克二師炮兵团榴弹炮六连指挥排侦察班服役。那是我离开家乡后的第一个除夕,连队晚上的年夜饭很丰盛,我们用洗干净了的脸盆装上酸菜粉丝烧肉、土豆块炖肉、肉皮冻等十来个菜,用刷牙缸倒上啤酒。当时连队没有饭堂,我们班8个人各拿了个马扎子在排房地上
期刊
不久前,國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的通知》,提出实施为期三年的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要求将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范畴,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  从医学角度看,一个人进入老年阶段,生理机能会逐渐老化,身体各系统呈现退行性病变。因此,养老服务不仅仅只是“养”,还包括“医”,涵盖保健诊疗、护理康复、安宁疗
期刊
编辑同志:  我母亲年近八旬,现居住在一家养老院。去年11月的一天深夜,天气寒冷,我母亲因身体不适,决定外出购药。宿舍管理员明知我母亲视力低下,却未加制止或给予必要帮助,允许我母亲外出,养老院保安看见我母亲走出大门,也是视而不见。不幸的是,我母亲不慎摔进枯水沟,因头部受伤严重而去世。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养老院应否承担赔偿责任?  读者:王××  王××读者:  养老院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方面,
期刊
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避免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我以古稀年龄陪伴母亲左右,始终做到端水端饭、倒屎倒尿、洗衣晒被、看病熬药,尽到了一个儿子的孝心。  6年前,我的老伴因尿毒症并发脑中风,造成半身瘫痪,卧病在床,长住医院,本来一个三口之家,就只剩下我和母親两人。从此,我既要每天奔波往返于医院与家之间,为老伴送菜,保证她饮食营养,又要悉心照顾好母亲,使她安度晚年。住在同一个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