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逐步规范,机构投资者,特别是QFII对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有必要对其股票偏好及投资路径进行研究。
创业板曾有五大金刚,其流通市值居于整个创业板市场前五,网宿科技就是其中之一。但3月中旬,网宿科技遭到机构大肆抛售,市值遭遇重创。这次洗仓的最大推手,就是QFII盘踞的中金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也正因此,QFII的投资动向愈发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通过对QFII自2003年首次亮相以来股票持仓的行业配置和持股偏好进行研究,将其与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专业投资机构一公募基金进行对比分析,无疑对国内FO为高净值人群配置资产提供了参考。
1最青睐哪些行业?
将QFII2003年以来各年年报中行业持仓的市值进行统计和排序,按持仓市值占比由高到低,可以发现其前五大重仓行业。
按申万一级行业划分,共28个行业,2003-2015年年报中,QFII在前五大行业的持仓市值占比在53%-91%之间,均值为73.85%。可见,QFII持股的行业集中度较高,行业分布较不均匀,其偏向于重仓持有自己所看好的少数几个行业,这可能与QFII的全球化配置有关,往往只选取该地区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和股票进行关注。
行情好时行业集中度反而有所降低。2005年下半年股市探底998点后,出现了超级大牛市,直至2007年10月见顶,QFII在这段时间内持股的行业集中度有所降低。统计数据表明,2005-2007年年报中QFII在前五大行业的持仓市值分别为56.01%、63.89%、53.69%,对比2003-2015年前五大行业的持仓市值占比的均值73.85%,其持股的行业集中度明显降低。当行情不好时,QFII把银行股作为首要的避险品种,随着银行仓位配置的增加,集中度也随之提高。
QFII比国内机构更加注重行业的安全性,重仓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相对安全、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弱的本国传统优势行业。2010-2015年年报显示,QFII前五大重仓行业主要为银行、医药生物、食品饮料、交通运输、家用电器,这些行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具有市盈率低且股息率高的特征,体现了QFII的价值投资理念。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QFII始终把银行作为其第一大重仓行业,除了银行的低估值和投资价值外,更多地体现了QFII的风险偏好。近年来,中国传统行业面临困境,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逐步提高,但QFII的投资风格依然较为保守,继续偏好蓝筹股,尤其是银行股。
2善于择时,先发制人
QFII善于根据宏观经济周期和行业景气周期提前布局其看好的行业。国内第一家获得资格的QFII机构——瑞士银行,就是这方面的行家。2003年年报显示其已经重仓刚上市不久的两只黄金股一中金黄金与山东黄金,公募基金当时还没有关注到这两只股票。随着黄金价格的不断上涨,中金黄金、山东黄金的业绩突飞猛进,股价也随之爆涨。
此外,早在2003年、2004年,QFII就认为通讯行业具有高成长性,且国内的通讯运营商能够自行定价带来高额垄断利润。因此,通讯行业连续两年为其第一大重仓行业,代表个股为中兴通讯。从2004年开始,QFII投资重心开始由资源类向消费行业转移,重仓行业中出现了食品饮料,代表个股为贵州茅台。当时,我国的消费开始强劲增长,同时国家对一些资源类行业加强宏观调控。之后的2005年、2006年,QFII重仓行业中分别出现了建筑材料和房地产,代表个股为万科A。
3重视国情,吃透政策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做投资也是这样,需要因地制宜。QFII在行业的选择方面,比较注重中国的国情,同时对政策的理解能力比国内公募强不止一点半点。
2001年底中国加入了WTO,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进出口业务持续增长,交通运输行业的投资价值得以体现,不久,QFII刚刚进入A股市场就相继买入上港集团、中集集团、盐田港等港口运输类龙头个股。
2005年上半年,A股正处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关键时刻,国内多数机构对未来持怀疑态度。然而,2005年半年报显示,QFII已经出现在三一重工、紫江企业等股改试点股的流通股股东名单中,跑在了市场的前面。当股改概念被市场爆炒后,公募基金等国内机构投资者才开始布局。不仅对政府政策吃得透,QFII对周期性行业拐点及股市大行情的判断也比较精准。
2005年开始,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国内以公募为代表的机构对钢铁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看淡,2005年年报显示,2004年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钢铁股已经消失了。与此同时,QFII却把钢铁行业作为第一大重仓行业。在随后启动的2006年大牛市中,钢铁行业平均涨幅远高于上证指数。此外,QFII只有在2007年将采掘行业作为前五大重仓行业,而公募基金直至4年后才将采掘行业从前五大重仓行业中剔除。
除了行業研究能力突出外,QFII其对市场大势的判断也比较准确。2005年年底,正是A股熊市末期,市场正处于牛市前的黎明。年报显示,QFII持仓市值比2004年增长196.62%,在股市底部加仓明显;而公募基金则继续看淡,持仓市值仅增长8.97%。
创业板曾有五大金刚,其流通市值居于整个创业板市场前五,网宿科技就是其中之一。但3月中旬,网宿科技遭到机构大肆抛售,市值遭遇重创。这次洗仓的最大推手,就是QFII盘踞的中金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也正因此,QFII的投资动向愈发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通过对QFII自2003年首次亮相以来股票持仓的行业配置和持股偏好进行研究,将其与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专业投资机构一公募基金进行对比分析,无疑对国内FO为高净值人群配置资产提供了参考。
1最青睐哪些行业?
将QFII2003年以来各年年报中行业持仓的市值进行统计和排序,按持仓市值占比由高到低,可以发现其前五大重仓行业。
按申万一级行业划分,共28个行业,2003-2015年年报中,QFII在前五大行业的持仓市值占比在53%-91%之间,均值为73.85%。可见,QFII持股的行业集中度较高,行业分布较不均匀,其偏向于重仓持有自己所看好的少数几个行业,这可能与QFII的全球化配置有关,往往只选取该地区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和股票进行关注。
行情好时行业集中度反而有所降低。2005年下半年股市探底998点后,出现了超级大牛市,直至2007年10月见顶,QFII在这段时间内持股的行业集中度有所降低。统计数据表明,2005-2007年年报中QFII在前五大行业的持仓市值分别为56.01%、63.89%、53.69%,对比2003-2015年前五大行业的持仓市值占比的均值73.85%,其持股的行业集中度明显降低。当行情不好时,QFII把银行股作为首要的避险品种,随着银行仓位配置的增加,集中度也随之提高。
QFII比国内机构更加注重行业的安全性,重仓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相对安全、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弱的本国传统优势行业。2010-2015年年报显示,QFII前五大重仓行业主要为银行、医药生物、食品饮料、交通运输、家用电器,这些行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具有市盈率低且股息率高的特征,体现了QFII的价值投资理念。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QFII始终把银行作为其第一大重仓行业,除了银行的低估值和投资价值外,更多地体现了QFII的风险偏好。近年来,中国传统行业面临困境,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逐步提高,但QFII的投资风格依然较为保守,继续偏好蓝筹股,尤其是银行股。
2善于择时,先发制人
QFII善于根据宏观经济周期和行业景气周期提前布局其看好的行业。国内第一家获得资格的QFII机构——瑞士银行,就是这方面的行家。2003年年报显示其已经重仓刚上市不久的两只黄金股一中金黄金与山东黄金,公募基金当时还没有关注到这两只股票。随着黄金价格的不断上涨,中金黄金、山东黄金的业绩突飞猛进,股价也随之爆涨。
此外,早在2003年、2004年,QFII就认为通讯行业具有高成长性,且国内的通讯运营商能够自行定价带来高额垄断利润。因此,通讯行业连续两年为其第一大重仓行业,代表个股为中兴通讯。从2004年开始,QFII投资重心开始由资源类向消费行业转移,重仓行业中出现了食品饮料,代表个股为贵州茅台。当时,我国的消费开始强劲增长,同时国家对一些资源类行业加强宏观调控。之后的2005年、2006年,QFII重仓行业中分别出现了建筑材料和房地产,代表个股为万科A。
3重视国情,吃透政策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做投资也是这样,需要因地制宜。QFII在行业的选择方面,比较注重中国的国情,同时对政策的理解能力比国内公募强不止一点半点。
2001年底中国加入了WTO,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进出口业务持续增长,交通运输行业的投资价值得以体现,不久,QFII刚刚进入A股市场就相继买入上港集团、中集集团、盐田港等港口运输类龙头个股。
2005年上半年,A股正处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关键时刻,国内多数机构对未来持怀疑态度。然而,2005年半年报显示,QFII已经出现在三一重工、紫江企业等股改试点股的流通股股东名单中,跑在了市场的前面。当股改概念被市场爆炒后,公募基金等国内机构投资者才开始布局。不仅对政府政策吃得透,QFII对周期性行业拐点及股市大行情的判断也比较精准。
2005年开始,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国内以公募为代表的机构对钢铁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看淡,2005年年报显示,2004年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钢铁股已经消失了。与此同时,QFII却把钢铁行业作为第一大重仓行业。在随后启动的2006年大牛市中,钢铁行业平均涨幅远高于上证指数。此外,QFII只有在2007年将采掘行业作为前五大重仓行业,而公募基金直至4年后才将采掘行业从前五大重仓行业中剔除。
除了行業研究能力突出外,QFII其对市场大势的判断也比较准确。2005年年底,正是A股熊市末期,市场正处于牛市前的黎明。年报显示,QFII持仓市值比2004年增长196.62%,在股市底部加仓明显;而公募基金则继续看淡,持仓市值仅增长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