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国际法源于国际社会的长期交往与相互制约,源于国际社会对共同规则的确立与俗成。作为国际关系语言的国际法,其本身又表现出语言的建构性、同质与异质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应当坚持将国际法语言的特性作为国际法教学认知与实施的逻辑,以建构性开端,以同质与异质性展开、以实践性为终点。只有这样,国际法讲授的才是现实的、活生生的国际规则而不是静止的法律文本,国际法才会真正在日益严重的政治两极分化和日益敌对的政治争论时代成为国际社会加强联系、消除屏障、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
【机 构】
: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
:
西南民族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国际法)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20TLKC14)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法源于国际社会的长期交往与相互制约,源于国际社会对共同规则的确立与俗成。作为国际关系语言的国际法,其本身又表现出语言的建构性、同质与异质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应当坚持将国际法语言的特性作为国际法教学认知与实施的逻辑,以建构性开端,以同质与异质性展开、以实践性为终点。只有这样,国际法讲授的才是现实的、活生生的国际规则而不是静止的法律文本,国际法才会真正在日益严重的政治两极分化和日益敌对的政治争论时代成为国际社会加强联系、消除屏障、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
其他文献
习近平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出发,高度重视法学教育改革和全面做好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提出要更好发挥法学教育对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指出了法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法学教育在性质上是高水平素质教育与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有机统一,强调法学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要统筹国内法治人才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要致力于构建法学院校与政法实务部门合作育人实践育人新格局,形成了原创性、系统性、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法学教育新理念新思想新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给法学教学带来了相应的机遇与挑战,在一些方面,传统的法学线下教学方式正逐步被线上教学方式所取代,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授课的教学方式已成为法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国外线上法学教学开始得比较早,其经验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特别是其线上法学教学的应用现状、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材料对我们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突破传统法学教育所面临的诸多困境、推动教学手段数字化和信息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法治建设的全面推进依赖综合高素质的法律专业人才.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的职业需求,法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当类型化地区分为学术型培养与实务型培养.从历史渊源看,学术型法律人
法学混合式教学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开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有助于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新时代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开展法学混合式教学,教师需改革教学理念、方法与评价方式,合理设计与规划混合式课程,给予学生及时、有益的指导。学校学院也应在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师考核以及资金、技术各方面提供支持与服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任务塑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方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方向在于推进国家治理民主化、规范化、法治化、协同化,进而驱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奠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根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不能偏离制度的人民性,应当遵循“为了人民”所塑造的能动型发展进路与“依靠人民”所塑造的包容型、参与型发展进路。社会变迁构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时代因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需要回应以数字社会、风险社会、利益多元化社会、功能分化社会为特征的社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带来了新的时代命题,也必然要求法学教育作出新的回答.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须从新的历史条件下法学教育的守正与创新、法治人才的职业道
布依族传统节日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布依族传统节日文化面临传承与发展困境。规划建设布依族文化生态重点保护区、加强节日文化非遗传承人保护与培养、多层级常态化开展节日文化活动、多形式记录与保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成为布依族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措施。
加强党内监督是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自我革命的有效举措,贯穿于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创奠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重构变革以及新时代以来的历史性跃迁四个阶段。党内监督的百年历程,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不断推进党内监督的科学化、法治化、体系化,展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民族复兴为价值旨归、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原则、以增强纪检机关独立性和权威性为改革关键途径的经验启示。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以来,高校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深挖实习生制度内涵,推介优秀学生担任法院实习法官助理,在审判辅助事务中提升思辨能力、实践能力.以最高人民法院
面向中国场景重新发现地方政府的职能履行,需要通过情境化研究解释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日常行动实践的零散性、矛盾性与不确定性。本文基于元县住建部门的田野调查,提炼出地方政府从抽象职能到具体行动的情境化变量——任务,进而从社会行动的理论视角分析了地方政府职能履行的任务逻辑,并提出了“任务决定职能”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任务决定职能”存在两阶决定路径:一阶决定是任务属性决定职能履行;二阶决定是任务类型决定职能履行。其中,前者以组织基础为中介变量,即非常规任务与常规任务的实现依赖于不同的组织基础,进而产生了不同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