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目前全国技工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地掌握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及常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具备在网上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要在技工学校上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可以从教和学两方面入手。
一、如何“教”——教师层面上应做的工作
1.与时俱进,加强教师培训
学生喜欢、信赖、甚至崇拜某个老师,就会对其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兴趣。作为教师,想要成为学生的偶像必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学生所学的课程中,计算机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所以教师更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计算机学科经常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课件演示的节奏、课堂管理的能力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对老师的印象。所以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讲座等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的能力和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2.有增有删,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书,在教学内容上层次分明、概念清晰。但对于技工学校学生而言,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理论知识偏多,不利于教学。技校学生理论基础差,对于理论教学不感兴趣,过多的理论知识只会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厌恶感;第二,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课本中很多知识已经不适用;第三,教科书中很多知识对一般学生的用处并不大。在实用性教学中,那些内容显得并不是那么必要,如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第五章第五节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可以不必学习;还有一些地方比较难,如电子表格中函数使用内容,技校生难以理解,因此笔者认为这门课程中有些内容还需进一步整合。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中级工班和高级工班)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比如对于电子商务班的学生,就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五笔输入法,对于Word、Excel等软件要能熟练操作,针对具体要求还能对常用软件进行熟练应用,如能制作通迅录、课程表、学生期中、期末成绩的处理等。教师在整合教材时,可以采用计算机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的方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制定出适合技校生、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学习教材,多点实用性,使得教材内容由难转为易,由理论转为实际应用。
3.因材施教,备课兼顾全体学生
由于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教育问题上不能“一刀切”。如果课程要求过高,基础差的学生就会赶不上,而能力较高的学生就会感到上不上课无所谓。特别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对于农村生源,由于初中学校的硬件设施落后和老师缺乏,所学的知识甚少,基础较弱;而对于城镇生源,一是学校学的多,二是家里条件好、经常可以上网,基础相对来说要好得多,尽管对课程内容掌握的不多,但学得快。这种情况要求老师备课要因材施教,既要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又要让基础好的学生有所收获。因此备课关系重大,不仅要备不同深浅的内容,还要备学生的掌握情况。备课要注意多定性、少定量,有些问题在课上讨论了,却不一定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所以作业也可分必做题和选做题。
备课的内容尽量注重实际应用,应多教授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计算机知识,如软件安装、使用,电子邮件的申请和收发等等。备课的内容应尽量多样化,使用电子教案进行备课;制作PPT文件可图文并茂,同时还可加入音乐元素;一些操作也可制作成flash或视频的形式等等通过多种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增加选修,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可把书本里的知识按分支提炼出来,开设一些选修课,供感兴趣的学生去学习——如五笔输入法的学习。按教学大纲要求,五笔输入法只安排4个课时,这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求很高,要求学生在课后不断地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由于五笔输入法重码少,便于盲打,输入速度快等特点,很多学生都想掌握这种输入方法。然而走读生面临回去练习缺乏老师的问题,住校生又苦于没有练习的场所。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可通过增加选修课,为有志于练好五笔的同学创造实践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通过给他们安装“运指如飞”软件,让他们在游戏中提高击键速度,真正做到“运指如飞”,感受到学习电脑的乐趣。
二、如何“学”——学生层面上应达到的要求
1.按需索取,注重实用
大多数技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并不需要掌握太过复杂的应用,他们的学习原则应在够用的基础上,注重实效和熟练。因此,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实用才是最重要的。这部分学生可以围绕一些小项目进行学习,如在学习word文字排版时引入一篇有图片文字的优美文章进行排版,当学习完word时又可以让学生利用word写信,利用画图软件制作一张精美贺卡,并且做一个信封等。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在其中制定大的框架、大的方向,更多的是让学生发挥其主动性,提升学生们的想象空间。
2.人机交互,讲求效率
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让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教师讲要有效的多。笔者在每节课上对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演示后,会立即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布置一些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不同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问题的掌握程度不同,此时教师应注意随机辅导,将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地方总结出来,再次演示、讲解。疑难问题随时解决,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还可以自由地讨论、发挥其想象力,这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学习,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能力、审美观、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通过问题的导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己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通过设计自己的简历,不但能使学生全面认识自己,还能培养学生的美感。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面对学生展示的作品,教师应多给学生鼓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
4.激发兴趣,注重提升
教学是双向活动,如果学生没有积极性,教师是无法教会的。教师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很快,有些是等不到老师教的,因此需要大力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课时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作业不要求太多的规范,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做题。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讲出来,把自己的疑问说出来,通过问题带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让学生对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进行探索,触类旁通,从而在面对其它课程的学习或者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也能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达到提升素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应注重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教与学相互配合。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与时俱进,通过更多的实践与积累、探索与创新,从基础课开始就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兴趣,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德市工业技术学校)
一、如何“教”——教师层面上应做的工作
1.与时俱进,加强教师培训
学生喜欢、信赖、甚至崇拜某个老师,就会对其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兴趣。作为教师,想要成为学生的偶像必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学生所学的课程中,计算机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所以教师更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计算机学科经常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课件演示的节奏、课堂管理的能力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对老师的印象。所以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讲座等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的能力和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2.有增有删,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书,在教学内容上层次分明、概念清晰。但对于技工学校学生而言,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理论知识偏多,不利于教学。技校学生理论基础差,对于理论教学不感兴趣,过多的理论知识只会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厌恶感;第二,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课本中很多知识已经不适用;第三,教科书中很多知识对一般学生的用处并不大。在实用性教学中,那些内容显得并不是那么必要,如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第五章第五节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可以不必学习;还有一些地方比较难,如电子表格中函数使用内容,技校生难以理解,因此笔者认为这门课程中有些内容还需进一步整合。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中级工班和高级工班)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比如对于电子商务班的学生,就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五笔输入法,对于Word、Excel等软件要能熟练操作,针对具体要求还能对常用软件进行熟练应用,如能制作通迅录、课程表、学生期中、期末成绩的处理等。教师在整合教材时,可以采用计算机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的方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制定出适合技校生、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学习教材,多点实用性,使得教材内容由难转为易,由理论转为实际应用。
3.因材施教,备课兼顾全体学生
由于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教育问题上不能“一刀切”。如果课程要求过高,基础差的学生就会赶不上,而能力较高的学生就会感到上不上课无所谓。特别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对于农村生源,由于初中学校的硬件设施落后和老师缺乏,所学的知识甚少,基础较弱;而对于城镇生源,一是学校学的多,二是家里条件好、经常可以上网,基础相对来说要好得多,尽管对课程内容掌握的不多,但学得快。这种情况要求老师备课要因材施教,既要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又要让基础好的学生有所收获。因此备课关系重大,不仅要备不同深浅的内容,还要备学生的掌握情况。备课要注意多定性、少定量,有些问题在课上讨论了,却不一定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所以作业也可分必做题和选做题。
备课的内容尽量注重实际应用,应多教授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计算机知识,如软件安装、使用,电子邮件的申请和收发等等。备课的内容应尽量多样化,使用电子教案进行备课;制作PPT文件可图文并茂,同时还可加入音乐元素;一些操作也可制作成flash或视频的形式等等通过多种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增加选修,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可把书本里的知识按分支提炼出来,开设一些选修课,供感兴趣的学生去学习——如五笔输入法的学习。按教学大纲要求,五笔输入法只安排4个课时,这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求很高,要求学生在课后不断地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由于五笔输入法重码少,便于盲打,输入速度快等特点,很多学生都想掌握这种输入方法。然而走读生面临回去练习缺乏老师的问题,住校生又苦于没有练习的场所。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可通过增加选修课,为有志于练好五笔的同学创造实践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通过给他们安装“运指如飞”软件,让他们在游戏中提高击键速度,真正做到“运指如飞”,感受到学习电脑的乐趣。
二、如何“学”——学生层面上应达到的要求
1.按需索取,注重实用
大多数技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并不需要掌握太过复杂的应用,他们的学习原则应在够用的基础上,注重实效和熟练。因此,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实用才是最重要的。这部分学生可以围绕一些小项目进行学习,如在学习word文字排版时引入一篇有图片文字的优美文章进行排版,当学习完word时又可以让学生利用word写信,利用画图软件制作一张精美贺卡,并且做一个信封等。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在其中制定大的框架、大的方向,更多的是让学生发挥其主动性,提升学生们的想象空间。
2.人机交互,讲求效率
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让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教师讲要有效的多。笔者在每节课上对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演示后,会立即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布置一些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不同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问题的掌握程度不同,此时教师应注意随机辅导,将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地方总结出来,再次演示、讲解。疑难问题随时解决,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还可以自由地讨论、发挥其想象力,这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学习,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能力、审美观、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通过问题的导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己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通过设计自己的简历,不但能使学生全面认识自己,还能培养学生的美感。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面对学生展示的作品,教师应多给学生鼓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
4.激发兴趣,注重提升
教学是双向活动,如果学生没有积极性,教师是无法教会的。教师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很快,有些是等不到老师教的,因此需要大力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课时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作业不要求太多的规范,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做题。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讲出来,把自己的疑问说出来,通过问题带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让学生对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进行探索,触类旁通,从而在面对其它课程的学习或者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也能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达到提升素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应注重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教与学相互配合。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与时俱进,通过更多的实践与积累、探索与创新,从基础课开始就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兴趣,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德市工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