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时代:中国的左腿与右腿之争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家有车”谁比谁更可笑?
  
  前不久,广州市所制定的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已获得建设部批准,报告描绘出“2020年健康安全、人人享有的新广州”将是:“家家有车、人人月薪过万”,从“发展”成功迈入“发达”。
  按说“家家有车、人人月薪过万”是个很诱人很美好非常令人向往的桃花园。可出人意料的是,此远景规划一出,却舆论哗然,不仅招来了一片恶评,还招来了一片讥笑嘲弄谩骂之声。
  
  乍听上去,他们说得似乎也不无道理。
  他们说,广州现在十户尚不到一部车,城市交通便已堵车堵得一排糊涂了,何敢一户一车?还有,2006年中国每年便已进口4亿吨石油,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的石油进口超级大国,发达国家对此已抛出了《中国威胁论》,指责说,中国威胁全球的石油安全。才1000万部私家车,中国便已经如此了,又何敢3亿部私家车?还有,尾气噪音污染等种种。
  果真如此吗?
  
  私家车:无法承受之重?
  
  能不让人犯愁吗?
  现在有1500万人口的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虽已达到287.6万辆。私家车的保有量不过100多万辆,平均15个人才一部车,这数字与国际化大都市的落差太大太大,东京的私家车的保有量超过了500万辆。才这么点车就已经堵车堵得让人窒息,去年10月初的一场大雾,让全北京成了停车场,几十万人上班迟到。此情此景,北京人至今难忘。
  这不禁让人想问:如果北京也拥有500万辆私家车,这一天并不遥远,会是个什么样子?敢想象吗?北京的停车场和道路,能在并不遥远的日子增加10倍吗?增加10倍仍会堵得一塌糊涂!
  汽车的速度还没有步行快。还会使我们多年为治理环境所花费的巨资打了水漂儿。
  那一天,让人记起了许多重磅级的经济学家早就警告过的,“中国不要发展私家车”的“迂腐”的“先哲般”的告诫。
  他们说,那对于中国,是一种“无法承受之重”,是一种灾难,这一天的现实似乎是为了专门证实他们的论点而发生的,真让他们说对了?
  到2000年6月1日,中国禁止摩托车进城的城市已多达58个,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省会城市和大中城市,使中国的摩托车,这个全球最大的摩托车制造业全行业亏损。中国竟然是以这样的代价,来缓解城市交通的堵车问题的。
  不仅如此,中国早早地便试行了小汽车单双号的单双日出行,可这一措施立刻便遭到了汽车一族的强烈反对,而不得不暂停实施。
  于是,他们作出结论说:中国应当发展和完善公交车,保留自行车。自行车仍然是首选的代步工具,自行车几乎完全没有污染,没有噪音,不耗油,占用的道路面积和所需要的停车场面积,仅为小汽车的1/12,还能全民健身。这便是中国特色的公交概念,多好呀。
  您能说他说得不对吗?
  他们反对中国成为汽车时代的国家,反对从自行车王国向汽车王国的过渡,如果按照国际流行的分法,他们当属于右翼的保守党,(请注意:这里毫无贬褒之意。)姑且称作中国的右腿,那么,持反对意见的,便自然地成为中国的左腿了。(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左翼的民主党或社会党吗?)
  
  在自行车与汽车之间
  
  可是这种听起来很美的理论,却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没有强大的人流,哪里来的强大的物流?又哪里来的强大的信息流?物际的交流首先是人际的交流。人流在物流之先。人流不畅,物流能畅吗?
  一个开小汽车的人与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其活动半径和能量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这是个常识。请记住这三个数字:步行时速:5公里/小时。自行车时速:10公里/小时。轿车时速:100公里/小时。
  如果你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而你的住所与上班的地点相距10公里,那么,你每天花在路上往返的时间便需要2小时,一年下来,你把多少时间白白地浪费到了路上?而且8小时工作制变成了10小时工作制,您累不累?如果你把这些时间和体力用来挣钱,能挣多少钱?用来创造财富,能创造多少财富?
  更糟糕的是,这种中国特色为我们制造了另外一种中国特色,那就是狭小的鸽子笼一般的住房和拥挤不堪的城市。外国的旅游者们到中国的第一眼印象是:天哪,街上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由于交通工具的限制,中国人都拼命地往城市中心挤,而郊区郊县所有的商业、服务业、娱乐业、金融业、政府部门都在抢占市中心的闹市区。
  就是那句话:都是自行车惹的祸。
  如果你有部私家车,你还会挤在闹哄哄的、嘈杂而污浊的,被垃圾围困的闹市区里吗?汽车会迅速地使城市向郊区郊县扩散,并使市中心迅速衰败。发达国家的历史已证明了这一点。汽车时代的到来,会大大地加快中国城市化的进程,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加快中国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而这不正是我们多少年来所梦寐以求的吗?
  住在如同氧吧一样的乡间,住在绿色葱茏、山花烂漫的山庄,住在幽静清闲的野外,多好呀。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必须拥有一部车。
  
  关于堵车
  
  堵车是反对发展私家车的最重要理由之一。
  车与路的矛盾似乎是一对永远都解不开的结。车与路的矛盾是一对不断缓解又不断爆发新的冲突的矛盾,这种矛盾冲突永远没有尽头。可恰恰是这种矛盾冲突,在不断推动着城市建设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如果没有这对矛盾的冲突和激化,能想象2007年的北京,会有如此之多的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的环城路和立交桥吗? 能想象2007年的中国,能有如此之多的高速路和立交桥吗?
  尽管这几年来,中国的公路建设的速度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亦不为过,到2006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为348万公里,向世界第一逼近,高速公路总里程4.54万公里(收费公路超过10万公里,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但与机动车增加的速度仍没有可比性。城市中机动车的增速以每年20%在递增,可中国的道路建设的增速却仅为13%左右,于是车与路的冲突便越加尖锐。
  这是因为我们的车太多了吗?
  中国以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十三亿的人口,到2006年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为3500万辆,其中私家车1800万辆。平均将近40个人才一部车,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汽车的拥有量上,中国还处在中下水平。日本不过一亿多的人口,却拥有8500万辆汽车,我们的汽车保有量是太多还是太少?
  那么,如此严重的堵车,是因为我们的路太少了吗?也不是。
  中国所拥有的公路总里程与日本相当,而日本的高速公路仅为中国的一半,而日本的汽车总量却比中国多出6倍。可他们的汽车通畅程度比我们好得多。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出在中国的城市化率远远低于日本。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已达到83%,中国工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高达85%,而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30.4%,大中型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6%,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和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相比,大约低了10多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中国的城市化率按同等收入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应该在40~50%之间。
  试以陕西省为例,陕西省的面积与日本相近,可人口不过3600多万人,日本的人口超过了一亿。那么,日本的人口密度比陕西大出两倍,陕西省的汽车保有量尚不到100万辆,与日本的8500万辆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可西安市的堵车情况比日本东京还严重。
  这是因为陕西省的人口,都密集在从潼关到宝鸡一线,一片非常狭窄的关中平原地带,北边仅到三原,南边仅到长安,这片面积不过占到陕西省土地的10~15%,而一过铜川,超过陕西省4/5的土地,都是地广人稀的地方。而这些地方的自然条件并不算差,仅仅是因为开发的程度非常之低。如果这样一计算,陕西的人口密度又远远大于日本。
  数一数陕西省究竟有几座能称之为城市的城市?扳着指头都能数过来。陕西省还有许多连公共汽车都没有的城市。偌大的一个大中国也不过663座城市,还不及日本多。
  这就是经历了漫长的半个世纪的自行车时代,由于自行车活动的半径过于狭小,所留给我们的后遗症。对此我们还不猛醒吗?
  小轿车将大大地提高我们的城市化率。小轿车会导致大城市的急剧扩大,会使大城市周边的卫星城市急剧升值。会在我们的国土上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小城市星罗棋布。而这不又正是我们许多年来所梦寐以求的吗?
  您看没看到这样的情况:像国外的“沃尔马”、“家乐福”、“麦德龙”这种超级商城,大都建在远郊的城乡结合部。如此选址的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样的地方土地很便宜,而此种超级商城的停车场面积与商城的面积几乎可以接近1:1。
  对于自行车一族来说,商城的地理位置生死攸关,可对于汽车一族来说,商城的地理位置已并不重要,而道路的通畅和停车位却生死攸关。
  当这样的情况出现以后,在商业中心向城市外沿转移之后,以商业中心为最大的凝聚力的城市的闹市区,能逃脱衰败的命运吗?而城市道路堵塞的情况,会不会随之迎刃而解?
  当然这不是一个一揽子计划,而是一个“病去如抽丝”的渐进的过程。
  我们对于这件事不必过于担心,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将随着车与路的矛盾,不断激化与不断缓和的过程,而逐步推进。
  
  关于能源危机
  
  实际上,能源危机是一个被大大夸大的危机。从2004到2006年油价疯狂飙升中,你嗅不出来其中的铜臭味吗?
  可2007年,这个被吹得太大太大的泡沫终于破灭了。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从每桶直逼80美元跌到了50美元一线。而且,全球的主要产油国都在削减他们的原油产量,以挽救油价的跌势。
  还有,新的可替代能源的不断出现,在不断地减小和压缩全球对石油的需求。几乎是一夜之间,西安市的上万辆出租车都将烧油改成了烧汽,不但干净清洁,还便宜了许多。还有,在未来的几年间,更多的新的质优价廉的可替代能源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所以,能源危机是可以解决的。
  至于说到噪音和尾气,你很快就会发现,当小汽车保有量在达到某个临界点后,它反而会大幅下降。那是因为小汽车保有量的饱和,会导致城市中心区的败落,会导致人们逃离城市,会加快周边卫星城市及近郊远郊的崛起。
  不要说停车位停车场,连房价都会大幅下降。您说,“家家有车”的远景规划,是可笑的吗?
  
  让汽车时代快快到来
  
  一届比一届火爆的北京国际汽车展,给我们所带来的是这样的信息:中国人购买私家车的浪潮已经大浪滔天。
  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500美元时,这个国家就已经站到了汽车时代的门口。
  2007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已达到1600美元。实际上,由于计划经济下,对于小轿车的许多错误的经济政策,以及小轿车恶劣的生存环境,已经大大地迟滞了中国进入汽车时代的步伐,推迟了汽车时代的到来。
  而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年收入达到3000~4000美元时,这个国家就会迎来第一次汽车消费的大爆炸。
  尽管中国人的平均收入还在1600美元上下,可珠江三角洲的广州、深圳、珠海一线、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杭州、南京一线,以及京、津、唐地区的人均年收入,已超过了5000美元,而这一地区的人口总数已超过了6000万人。6000万人已经是一个世界上很大的国家的总人口,比如欧洲的法国。
  你能想象这6000万人当中所蕴藏的购买力吗?当这种购买力一旦爆发,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吗?
  我们有一万条理由来引爆这种购买力,而没有一条可以成立的理由,来压抑或推晚这种购买力的爆发。
  
  小轿车改变大中国
  
  我们可以期待这样一种状况的出现:就像蒸汽机的出现划时代地改变世界一样,就像电的发明历史性地改变世界一样,家用轿车将改变中国。
  上个世纪,建国五十年的中国,是骑着自行车走过来的五十年,这就是我们的形象,我们的地位。我们能憧憬在这个世纪的五十年间,成为能开着私家车的中国吗? 中国能成为像美国一样,“四个轮子上的国家”吗?
  骑着自行车的中国,只能在慢行道上行进的中国,能与开着私家车的中国,飞驰在快车道上的中国,跑得一样快吗?
  汽车时代的到来,以及因此所带来的大中城市的“墨迹效应”(或称作“溢出效应”),以及大中城市周边卫星城市的迅速崛起,将会爆炸性地加快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汽车时代的到来和自行车的退隐,将迅速导致城市中心闹市区的没落和城市的扩张,导致商业区、餐饮业和文化娱乐业向远郊的转移和重新布局,都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我们渴盼了许多年都未能实现的事,在不经意之间,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现实。
  我们已经失去了许多机会,可不能再失去这次机会。
  小轿车将改变大中国。小轿车将会使大中国的许多梦想美梦成真,而且这一天并不遥远。
  左腿和右腿还争些什么?把一只脚放在离合器上、另一只脚放在油门或刹车上吧。那飙车感觉真的很好,跟做梦一样。
  编辑:靳伟华
其他文献
据中新网4月17日电,最近上海一批涉地官员被查,如市土地学会会长殷国元、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陈士杰,都曾是市政府主管房地产部门的高官,退休后又担任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协会或学会负责人,在许多房地产项目中扮演土地中介角色。据调查,在近年的土地官员下海热中,下海官员成为开发商,并由此结成了一张“土地关系网”。  政府官员因退休下海或其他原因离职进入民间盈利事业,或者民间盈利事业人员进入政界担任政府官员。这
本文对房屋重置价格在实际估价应用中出发,对房屋重置价格结合成新这一评估方法进行了剖析,得出了房屋的重置价格不应包括地价这一结论,并进一步对各类房屋的重置价格如何确定和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能否在早期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关系到疾病的预后结局.目前,药物溶栓是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主要方式,但效果尚未达到临床满意程度,而
经济学应明晰自己的学科定位,不再承担本应属于其他学科的责任,经济学家则应该端正学风,专注于原创性理论研究,唯有这样中国才有可能迎来经济学大师辈出的时代。  改革开放的浪潮为中国经济学家搭建了一个空前的大舞台,经济学更因此成了整个社会科学中惟一的一门显学,长期把握话语权,但是近来内地经济学界接连遭遇“寒流”,开始走下“神坛”。  当年的“郎顾之争”可谓把内地经济学家几乎全都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随后又
患者女性,30岁,2015年7月于当地医院体检发现CA125偏高,为243.60 U/ml(正常值0~35 U/ml),未予治疗。2015年8月无故出现经期延长20 d,9月出现阴道浅黄色水样异常排液,当地医院复
我国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的条件,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成为可能。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
目的分析原发性静脉平滑肌肿瘤的多模态声像图特征,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静脉肿瘤的患者9例,其中静脉平滑肌瘤6例,平滑肌肉瘤3例。采用高分辨率灰阶超声检查在横切面及纵切面显示病变部位及大小,观察受累静脉是否增粗;采用多普勒超声观察静脉病变内有无动脉血流信号;注射超声造影剂声诺维2.4 ml后观察静脉内肿块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