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草叶片硫的积累与转移

来源 :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zj77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无性繁殖的接骨草幼苗,以不同浓度的SO_2熏气3天和以0.25ppm的SO_2进行不同时间的熏气,测定叶片吸收的SO_2,试验结果表明: 1.接骨草叶片的含硫量和硫的增加量均随SO_2的剂量增加而增加,在SO_2剂量为1.50—1.75ppm·日(平均值1.625ppm·日)以下时,叶片硫的增加量呈直线增加。根据1.625ppm·日剂量时叶片硫的增加量为1.10毫克/克·千重,可推算出SO_2在0.5ppm以下行级浓度时接骨草吸收SO_2的速度和维持吸收的时间。 2.叶片含硫量及硫增加量随叶龄的增
其他文献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从六十年代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对各国的湖泊和水库进行了调查研究,确认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所致。尤其是大量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肥流失,使水体中的磷、氮含量增加,导致
期刊
因英国霍克雪特莱水处理公司的邀请,于85年底赴英进行技术考察。在考察期间,参观了九座污水处理厂、一个水处理公司和一个鼓风机厂的生产车间,并和一些公司厂家以及泰晤士水管理局和水处理研究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座谈,现将考察中的主要见闻作一慨
期刊
作者等于1964—1966年和1978—1984年,应用水中弧菌的常规试验分离鉴定法,对非O-I群弧茵在芜湖地区自然水系中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看到,非O-I群弧菌在河流、湖泊和沟塘中广泛存在。同时发现在捕获得黑斑泥鳅231条中检出有9条胆囊里生存有大量非O-I群弧菌(自然阳性率为3.9%,可信限为1—6%),泥鳅胆囊里生存的非O-I群弧菌数平均为149,500(63,000—236,000)/毫
期刊
为研究叶片组织结构和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抗性关系,本文对75种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并测量了它们的形态指标。初步结论如下:(1)早生结构的叶片,表现为叶较厚、角质层厚等,对大气污染具较强的抗性;(2)具发达贮水组织的肉质叶,抗性较强;(3)阴生结构叶片,如叶较薄、纸质或柔软者,多是敏感植物;(4)在少数科中,如桑科、赤铁科,夹竹桃科等有不少种类属抗性植物;(5)在污染条件下,气孔开放度对植物的
期刊
本文在“广义Fuzzy运算的综合评判”的基础上,并结合牧草产量预报实践,提出了一个经验“模型V”,简称“综合决策模型”。 该模型不仅具有计算简捷,容易为群众掌握的优点,而且还扩大了“广义模糊运算的综合评判”的应用范围,为了弥补其不足,还运用数学统计法建立如下的预报模型: (?)=-6.8223-0.4871R_1+0.3033R_2+0.0791R_3+2.8231R_4+0.6361R_5 (7
期刊
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是我国南方诸省严重危害堤坝的主要白蚁种。它的巢居结构严重破坏土质堤坝工程,常常形成险情或“千里金堤,溃于蚁穴”。 我们的试验说明了黑翅土白蚁的巢居结构破坏堤坝工程的原理,为防治白蚁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本文描述了一种计算种群动态和发育进度的新方法。以稍修改过的Ruesink(1976)的模型为基础,模拟了自然变温下粘虫的种群动态。 考虑到每天的最高温度(约14∶00)和最低温度(约5∶00)出现的时间间隔明显的不相等这一事实,我们提出了用不同周期的正弦函数计算有效积温,根据有效积温计算发育速率,然后根据发育速率计算粘虫推进的年龄级数。 把粘虫的一个世代分成10个不同的阶段(卵、1—6龄幼虫、预蛹
期刊
本文提出一个棉铃虫卵及幼虫阶段的计算机模拟模型。该模型本质上是按发育和存活的逻辑关系的一个生命表模型。模型的输入信息是逐日白卵量,而它的输出包括每个虫态及年龄的种群大小。模拟方法如下: 其中n_(i,j)~((t))为处于第i虫态第j天年龄的昆虫数量;f_(i,j)为处于第i虫态的昆虫于第j天年龄完成本阶段发育而在下一天进入下一虫态的比例;S_(i,j)为处于第i虫态第j天年龄的昆虫在下一天未完成
期刊
燕鳐是黄海沿岸重要鱼种之一。本文描述了燕鳐受精卵与仔幼鱼发育的形态特点和培育条件。 烟台崆蛔岛沿岸的燕鳐,5月底开始产卵,7月结束。人工受精在船上进行。受精卵和仔幼鱼在室内用静止水进行培育。 仔幼鱼的主要饵料是皱褶臂尾轮虫和卤虫幼体。幼体在室内水泥池(0.8立方米)进行培育。 受精卵和幼体在水温20.0—27.2℃,盐度31.28—31.74‰,pH8.32—8.52,溶氧(DO)1.52—8.3
期刊
笔者于1983年5—8月,11月至翌年1月在四川省宝兴县和小金县交界的夹金山(海拔3,800—4,200米)和1984年4—8月在夹金山和四川省北川县和茂汶县交界的茶坪山(海拔3,500—4,700米)进行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的生态生物学考察中首次且多次录得了它的召唤声和惊叫声,并在室内借助于语图仪做成声谱图象进行声谱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