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适度,在摸索中前行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ihu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凝聚着作者的文思和情结。解读文本的过程,就是读者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应当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教师本人对文本的解读,一个是如何指导学生解读文本。
  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后准备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犹如诸多“散乱的珍珠”,如果在教学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各种项目一齐上”,那么面面俱到的结果,常常是面面不到。在40分钟的课堂中,必须突出重点,有效选择,“留取精华的枝条”, 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双赢。也就是说,教师解读的“度”不应等于学生解读的“度”。那么,教师如何将这些“散乱的珍珠”有梯度、有逻辑地串起来?如何形成课堂教学清晰的脉络和结构,整合成一幅图景?如何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适度”引领呢?在实践摸索中,我发现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一、走入文本,目标要“准”
  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悟文本,一定要准确定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理解文本在当时情境下所蕴涵的价值取向。如知识要达到什么程度?能力训练要达到什么目标?所教年级段的要求、本单元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什么?等等。只有方向明确,才能在文本解读中紧扣目标,才能“知人论世” ,把自己放入特定的时空中去,克服教学的随意性,正确地调控课堂,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切入点要找准。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课文中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點。或一词,或一句,或一段;或开篇,或总结,或承上启下。找准以上切入点,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就会让学生对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
  (二)问题设计要准。
  提问是语文课堂师生对话走向文本的主要途径。若问题过深,学生则“望而却步”;问题过浅,则弱化学生思维;问题过多,课堂“蜻蜓点水”;问题过碎,则迷失教学重点。因此,教师必须把握问题设置的“度”:
  首先要紧扣目标、分析学情,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设计问题才是恰当、有效的问题,那种脱离学生实际,过分设置“拔高题”、“拓展题”,势必导致教学失度,走向教学的低效。
  其次,要能设置“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要控制数量,把好质量,要辨清核心问题和附属问题,这样课堂就会不枝不蔓,始终围绕文本中心展开。
  二、走进细节,当好“舵手”
  如果用“大刀阔斧”一词来形容整体感知课文的教学,那么重点内容的教学就应是“千锤万击”了。作为一篇课文,要教学的知识点很多,作为教师要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去发现文本的精华、细节,这些既是作者的情感之所在,又是语言学习的范例。再引导学生走进细节,感悟语言文字背面蕴涵的东西,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点。然而,学生受自身生活、学习积累的限制,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难免会浅读文本或游离文本,甚至误解、曲解文本,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有效解读文本把好舵。
  如,教学《桂花雨》一文时值得品味的细节很多,但教师要学会取舍与“学情”预设,除了在“篇”上做整体的层次处理外,而且在每一层中应做细节的层次处理。如在品读摇花的乐趣中,紧扣学情凸显“喊”这一细节, 喊中感悟是个怎样的小女孩儿;喊中层层引读,引领学生感受作者摇花的乐趣。另外在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时,可抓住“浸”这一细节进行品读,感受花香馥郁,乡情弥漫。这样,让学生在教师智慧灵性的引领中,学会认真读书,学会交流对话,学会倾听接纳,学会建构和提升自己的认识。
  三、多元体验,有“本”有“人”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对文本的反应自然是多元的,新课程标准主张“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只要学生的独特体验不是违背真善美的基本原则,都是应该得到理解与尊重的。但课堂上这种多元阅读有必要、也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文本的价值追求有“本”有“人”。“有‘本’”是指目中要有文本、有教材,充分引导学生挖掘和利用文本的价值。“有‘人’”是指心中要有学生,以人为本。教师应从儿童的视角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用童心的视角捕捉语言,用童心的感受体验情感,用童心的眼光链接生活。如,《公仪休拒收礼物》内容浅显,于是不少老师就带着学生读读课文或象征性的让学生表演表演,就开始做有关阅读题,导致文本解读缺失和训练过度。而我充分运用这一教学资源,指导和点拨学生改编《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一课本剧,并举行课本剧表演大赛。这样,依托教材创造性地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并使孩子们在想象中尽情舒展,在创作中快乐成长,在表演中不断提高。
  四、主旨回归,拓展有度
  我们知道,文本拓展与训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更有助于主旨的回归,但必须“适度”。也就是说不管是多元体验,还是文本细读,阅读结束后,都要不断注意解读的回应,即再回到问题上来,看一看问题解决了没有,是否体现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如,教学《鞋匠的儿子》最后环节中让学生再读课题:林肯出身卑微,可两度成为美国总统,深受人民爱戴,靠的是什么?文章为什么要以“鞋匠的儿子”为题?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这样的拓展训练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了学生的认识,也是对文章主题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师文本解读应该深入,思接千载,语语悟神;而引领学生解读文本贵在浅出,选其精要,举一反三。至于其中的“度”,只能在实践中自己去慢慢摸索、逐步把握了。■
其他文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副局长钟雪泉指出,佛山人大预算支出联网监督工作向基层延伸,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这个典型意义就是,在中央加强县乡人大工作的大背景下,佛山以
古林镇卫生院作为宁波市首批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单位之一,自2015年以来,在组建团队、服务创新、绩效分配上作了有效的探索。至2017年4月,古林镇卫生院共组建了30个以全科医生
本刊讯 今年 1~8月,全国共 发生烟花爆竹爆炸 事故403起,死亡 384人,伤731人, 经济损失508万元。 9月又连续发生4 起烟花爆竹重大爆炸事故,炸死36人,炸伤10人,经济损失205万余
《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科技产经类期刊。全年12期,58元/期,全年订价696元邮发代号:82-7
【内容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教学也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合理运用历史微故事,能起到提高历史教学趣味性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更好认识和理解历史知识点。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微故事的条件进行了讨论,然后对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展开了分析,以期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微故事 初中历史教学 运用
以往,每逢周三,人大代表或者代表活动小组通过提前预约,就可以实时查阅中山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财政预算数据,常委会财经工委、选联工委等部门全力配合并提供服务。2016年
“第10届国际合唱比赛‘歌唱世界’”将于2014年8月3日至5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该合唱比赛每年举办一次,旨在汇集世界各地的合唱团,以便为他们提供机会,不仅相互比较,也
不久前,环保部公布了2017年部门预算,此预算既包括环境保护部本级预算,也包括部属事业单位预算,总额为40.12亿元。其中环境监测与监察支出预算为5.59亿元,比去年增加3.10%,主
目的探讨慢性病早期干预方法,评估慢性病管理早期干预效果。方法筛查泰安地区慢性病高危人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只对观察组进行有效干预,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