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语文教学之怪现象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i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新课程教学的开展如火如荼。这是一次语文教育的大解放,语文教学模式的大变革。然而在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景象背后,在欢欣鼓舞之余,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语文教学中的怪现象,有着潜在的隐忧。如果语文教育自我放逐,任其恶性发展,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消弭语文教育本身的价值,损害语文教学内在的意义,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警惕,也期望引起有关专家的注意。
  一、非语文——乱点鸳鸯谱
  语文要强调大语文的观念,要打破语文学科本位,实现学科的跨界与融合,提高人的人文素养,为人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无疑都是十分必要的,甚至给我们的语文教育带来解放,拥有更广阔的舞台和空间。但过犹不及,如果滥用乱用,失去语文的根本,只会走向语文的反面,是种了别人的地忘了自己的田,结果语文课不像是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政治课、生活常识课、自然科学课、数学课、物理课、历史课、地理课、经济课或者别的什么课,可就不是语文课了,语文倒成了无家可归的弃儿,这真是语文的悲哀。
  这不是危言耸听。如教《赤壁之战》,有人重点研究吴蜀联军以少胜多的原因,实际上是要培养政治军事知识的能力,与文本没有多大关系。再如上《智取生辰纲》,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学生讨论“杨志为什么会丢失生辰纲”,并列出8种之多的原因。这不是学语文,而是教学生“如何押解”,大概是公安学的很好范例。又比如教《陈情表》,不去体会作者“两难”的情感,不去学习“陈情”的艺术,却让学生讨论“忠孝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有什么启发”。
  这种东拉西扯、乱点鸳鸯谱的背后是语文意识的缺失,忘记了语文教学的来龙去脉,有点想当然。如果因此而自我感觉良好,甚至自鸣得意,那就真的有点离谱了。这是对语文人文性的误解,将人文性错意为对语文课文所反映的人类生活场景的理解和把握,错意为对所涉及的事物知识规律的理解与把握。最后课文成了话题,甚至由头,被随意地发挥引申,至于语文本身则被弃置一边,被虚无化、空洞化,颇有点“得意忘言”的味道。这种非语文、泛语文现象,导致语文被鸠占鹊巢,造就了大量的没有语文的语文课,让我们的语文失魂落魄,丧失了自己的本质内涵,这不仅荒谬,更是十分危险的,值得警惕。李海林先生说:“这种把语文本身悬置、架空以使之空洞化的语文教学对语文课程的破坏,对语文课程独立价值的消弭,是‘老鼠搬家’式地渗透在日常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教学设计当中的,并在不知不觉中将其掏空。它看不见摸不着,很难被教师们自觉,因而其危害甚烈。”
  二、反语文——鸡毛当令箭
  新课程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倡导多元解读,鼓励大家创造性阅读、批判性阅读,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应该说这对发展学生想象能力、思辨能力、批判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形成良好的个性是大有裨益的,给了我们广阔的创造空间,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可是这种文本的开放态度,如果我们缺乏客观严谨求实的学风,一不留神,就可能走向了误读和曲解,最终导致反文本、反语文。
  我们不妨看一些案例。比如,有人上《背影》,对于文中的父子情深置若罔闻,却大谈文中父亲的“违反交通规则,形象又很不潇洒”。有的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只读出暴力,认为助长了暴力倾向,独独没看见鲁提辖的行侠仗义、粗中有细。有的教《愚公移山》,批评愚公缺乏环保意识,没有经济头脑。如果说学生的误读还情有可原,可我们有些教师也是“英雄所见略同”,对此大加赞赏,甚至推波助澜,那就真有点可悲了。
  对文本的理解可以存在“合法偏见”,尊重个人的独特见解,但任何理解都必须从文本出发,以文本为参照,而且是整个文本,而不是断章取义,穿凿附会,必须是审美欣赏和全面理解,否则就是胡言乱语,无稽之谈,成为对文本的误读,甚至歪曲。任何新意义的建构,都是既源于读者,又源于文本,是读者和文本在某一点上的视界融合。可是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人喜欢捕风捉影,仅凭一鳞半爪便大做文章,自以为发现了新大陆,实则是对文本整体性的破坏,对文本本身的消解,让我们的语文体无完肤。这里,似乎走向了语文的反动,文本变得毫无意义,只是被肢解和批判的对象,更何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文本已经可以任意践踏,语文也只有低头认罪的份了。这完全是对创造性阅读精神实质的歪曲,着实让人始料未及。
  三、空语文——空手套白狼
  语文是什么?是字里行间的真情流露,是起承转合中的思想芬芳。好的文章往往都以鲜明的色调和浓郁的芳香铺就欣赏之路,需要含英咀华、揣摩品味,才能体会作者搦管为文的良苦用心,相反,字句都没弄懂,却大谈其他,只能是空言无实,终不济事。可是我们现在不少语文课就是一个假大空,完全是脱离文本,架空分析,甚至为了所谓的出彩而乱贴标签。离开文本,缺少对语言的品读,一上手就是分析思想情感,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头头是道,可是这些结论都是怎么得来的,是否真的站得住脚,有没有心灵和文本的相遇,是否落到实处,却没有人去深究,也不在他们考虑之列,要的就是这么一个“高大俊朗”的效果。
  其实,且不说古典诗词的品味鉴赏,就是一般文学作品的阅读,也始终离不开语句内涵的分析,离不开对文本意蕴的品读。品味《蜀相》,就不能不抓住那传神的“自”和“空”字,感悟其中的落寞与凄凉。品读《祝福》,就不能不分析“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表明她还是一个活物”中的“间或一轮”和“活物”所展现出的祥林嫂落魄到枯槁,悲哀到麻木,从肉体到精神都垮掉和崩溃了。鉴赏《林黛玉进贾府》,就不能不揣摩那句经典台词“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中所表现出王熙凤的张扬个性和有恃无恐。
  那些脱离文本的架空分析,宛如空手套白狼,一方面可能是出于作秀和出彩的需要,另一方面极可能是教师自身对文本解读能力的不足。对于文本解读,我们要入乎其内,又跃乎其外,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细细品读,才能打通语言、思想、时代、经历之间的一层层壁垒,真正走近作家,走近作品,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对话,才不至于割舍语文鲜活丰盈的生命活性,避免种种不得要领的繁琐的解析和空泛的说教,从而进入语文阅读的佳境。相反,不能进入文本的分析只是浮光掠影,秀过之后,我们的语文也只能是一地鸡毛,不会给学生多大的益处。这样的解读,不仅让语文成为空壳,更可怕的是让学生学会了浮躁。“以己昏昏,令人昭昭”,这实在是危险的事,提高我们自身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迫在眉睫。让我们真正走进文本,从文本中来,反复咀嚼,不断领悟,读出语文味,读出真精神。
  四、伪语文——只有天知道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在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协作和分享,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但是,如果缺乏针对性,不分文体,不分知识点,不分难易,想当然地提问,无原则地讨论,而没有正确有效的引导,整个课堂恐怕就只剩下热闹和嘈杂,要谈实际效果就得大打问号了。
  首先是有没有问题,或者说是不是真问题。所有的讨论都是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的,如果问题本身就根本不存在,则讨论也就是“伪讨论”。比如,在教《荷花淀》时,提问学生“为什么白洋淀的这一群女人没有去参军,”其实这根本不是问题,都参军了老人孩子谁照料,前方的物资谁支援。教《春》时,有人提问“朱自清为什么要写春天呢?”,朱自清怎么就不能写春天呢?这里有什么矛盾与疑难呢?有什么真问题呢?所以有个学生干脆回答:打个电话问问就知道了。就是真的有问题,也还有怎么引导、怎么讨论的问题。现在语文课堂里的所谓讨论有七“不”、两“假”、一“无”。七“不”就是:不给时间(不给时间思考)、不给材料(空想)、不给背景(没有任何依据)、不给方法(瞎猜)、不交锋(各说各的)、不辩驳(只要说出来的都对)、不分析(只有表态,不问为什么);两“假”是:假答案(问的是此答的是彼)、假统一(不管是什么答案都会评为好,所以是假统一);一“无”就是:无结果(没有解决任何矛盾和疑难)。这样的讨论教师完全缺位,变成了好好先生,模棱两可打哈哈,导致的结果就是整个讨论完全失控,变成了闲聊和扯淡,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最后一切都是不了了之,至于有多大意义,大概只有天知道。
  我想,任何讨论都不能我行我素,没有是非,乃至最后只剩下热闹。自主学习,不等于教师放野马;合作探究,也不等于教师退居二线,在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的同时,教师的引导功能依旧丝毫不能退化。只有教师一个演员的独角戏,或者没有导演,只有学生任意发挥的场景戏,都可能因为一根轨道的缺失,而导致整个课堂乃至课程的脱轨。教师必须勇于担当,正确设计问题,恰当引导讨论,真正让学生进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不断有新的发现,不断有新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而不是流于表象的热闹与无聊。
  五、戏语文——攀龙又附凤
  我们的语文学习,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拓展延伸可以使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学以致用,大显身手,真正让语文学习融入生活。可是,有的时候,我们的教学为拓展而拓展,舍本逐末,文本没有好好品读,而让拓荒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攀龙附凤,漫无边际的延伸拓展,也不管是否与课文相关,捡到篮子都是菜。
  拓展现在是一种时尚,但我们确实也看到一些流弊。有一位教师上《项链》,课上完了,就让学生“拓展”:“假如项链没有丢,假如项链失而复得,结果会怎样?”最“精彩”的拓展很快出来了:马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便萌发了复仇的心理,先是雇私人侦探找了丈夫路瓦栽的不是并与之离婚,然后充当佛来思节夫人的第三者,十年之后,小说中她与佛来思节夫人再次见面时身份自然和原作调了个儿。好端端的一个小说,就这样给水煮与戏说了,除了胡思乱想与多点笑料,真不知道还拓展了什么。学习《老人与海》,就拓展钓鱼的知识;学习《孔雀东南飞》,就讨论当今婆媳关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其实,真理和谬误往往在毫厘之间。把握不好语文拓展的定位与限度,就会产生流弊,就会严重跑偏,让语文课面目全非,有着不可承受之重。拓展的真正目的在于开拓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应用能力,而且它们必须围绕语文这个中心展开,以此为依据和凭借,生发引申,走向深入,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提高我们的能力层次。围绕语文本身来拓展延伸,是要让学生对语文有更深的认识和更真切的体验,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深化与升华,激发我们更大的探索与创造的热情,从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只有如此,拓展才有真正效果。相反,离开语文这个基点,缺少真正的点化,只能是一种附庸风雅,或是一种狗尾续貂,不但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反而带来文本的耗散,给语文造成伤害。
  新课程的改革,应该说是语文教育的一次大解放,让我们不再跪着教书,而是充分地发挥我们自己的聪明才智。可是,由于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自身学养的不够和对新理念理解的偏差,结果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乱,陷入这样的怪圈而不能自拔。怪象群生,如果任其滋长,不仅会伤害语文,而且会助长浮躁的学风,结果必然是拉大旗作虎皮,钦差大臣满天飞,只落得个嘴尖皮厚腹中空,真的可哀,更是危险!
  
  参考文献:
  [1] 李海林. 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J]. 语文学习, 2005(4):5.
  [2] 刘祥. 在课堂教学中彰显“语文味儿”[J]. 中学语文,2006(6):7.
其他文献
由于纸基微流控芯片的自驱动性、易制备、集成度高、低试剂消耗以及成本低等特点,近年来,在分析检测领域得到高度关注,然而,其最大不足是选择性和灵敏度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业经济的提升让很多人注意到了其中的商机,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选择增加养殖数量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
摘 要: 为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位于高校思政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群体,必须认清当代大学生在新媒体背景下产生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要明确思政教育的主线,进一步精准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利用新媒体以更好的形式开展思政工作;要终身学习、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结合新媒体背景下的学生特点,以新媒体为武器,切实履行辅导员的使命。  关键词: 新媒体 辅导员工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这两方面和世界接轨愈来愈迫切。我国迫切需要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开展全英语教学,标志着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深的层次,开创了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国家教育部2001年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今后本科教育20%以上的课程必须进
摘 要:我国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教育产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高职院校的数量逐年递增。现有高职院校要在激烈的院校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将以往的教育模式革新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从工学结合角度提出革新方案,希望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与普通高等教育注重学术型人才培
为了改善车内小气候环境,减少有害气体对驾乘人员的健康影响,利用P870522构建了一个智能型汽车空调控制系统。确定了影响车内小气候的参数检测控制方法,并对其传感器测量电路、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对临床五年级学生采取了CCPT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整合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及临床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新型冠状病毒是2019年12月底首次发现的一种新兴病原体。由于该病毒传染力强,引起了国内外感染人数不断升高,并有全球大流行的趋势。该病毒不仅导致感染者出现严重呼吸道疾病
浙江省2008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与观摩活动于3月26日-28日在桐乡市举行,由各地选送的13节优秀课进行了展示,近1000人参加了观摩活动.参评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
会展活动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博览交易活动、文化体育盛会、科技交流活动等各式各样的内容,具有强大的现代产业关联性和辐射作用。近年来,广西会展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