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性毛囊角化病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u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报道了4例局限性毛囊角化病,并回顾了文献。报道如下:共40例患者,男女各20例,发病年龄从婴儿到79岁,平均27岁。皮疹以躯干为主的单侧线状分布的褐色丘疹,日晒、出汗、受热时皮疹可加重。个别女性患者妊娠时皮疹加重,分娩后皮疹减轻。4例患者的皮损组织学显示:局灶性基底层上裂隙、棘层松解,表皮上层有单个角化不良细胞(圆体和谷粒)。治疗:大多数患者局部应用维A酸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其他文献
使用探针、导管及内窥镜等经皮肤插入对内脏恶性肿瘤进行诊断或治疗日趋增多,原发肿瘤的细胞和组织留置于插入途径中可引起接种性(implantation,IPT)皮肤转移。作者报告1例经皮肝胆道引流(PTCD)而致胆管癌皮肤转移的患者,并对包括该例在内因PTCD而致原发肿瘤皮肤转移的19例患者进行了分析。
期刊
环状肉芽肿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需与许多疾病相鉴别。治疗可采用冷冻、手术切除、损害内注射去炎松、系统应用异维A酸、PUVA及其它方法。
众所周知,维生素D3(vitD3)的活化形式1,25(OH)2D3能抑制体外人正常角朊细胞(KC)的增殖及促其终末分化,并认为此效应是由维生素D受体(VDR)介导产生的。
期刊
作者对未定类麻风进行了研究,以期发现其组织病理学改变是否符合麻风病的早期损害.首先对疑为麻风的10例门诊患者作临床记录和皮肤活检,其中5例组织病理诊断为未定类麻风,另5例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NCI).再对所有10个标本的蜡块作连续切片,每个活检标本的连续切片数为41~233张,平均145张,用改良抗酸染色找抗酸菌(AFB).
期刊
银屑病皮损内的引起炎症的辅助性T细胞(Th1)细胞因子,如IL-1、IFN-γ和IFN-α等增加,是银屑病的特征。IL-10抑制Th1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且在正常皮肤内抑制Th1细胞诱导的炎症反应起主要作用。然而,银屑病皮损内的IL-10的反调节表达很弱甚至缺如。
视黄醇(Rol)和视黄酯可随时间转化,缓慢提高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中全反式维A酸(RA)的量。已知外源性RA可限制视黄醇氧化,增加视黄醇酯化。
期刊
既往研究表明在许多炎症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sCAMs)水平增高,但尚未见有关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中sCAMs的研究报道。该研究目的是探讨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中sCAMs水平并确定疾病活动程度及光敏感是否与血清sCAMs水平增高相关。
研究发现,瘢痕性类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获得性大疱表皮松解症、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线状IgA大疱病等表皮下大疱病均存在IgA型基底膜带自身抗体。线状IgA大疱病与瘢痕性类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获得性大疱表皮松解症不仅IgA型基底膜带自身抗体在基底膜带处沉积和结合方式相似,而且IgA型基底膜带自身抗体的靶抗原亦可相互重叠。大疱性类天疱疮及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IgA型基底膜带自身抗体与疾病严重程
为探讨硬皮病的病因、临床及预后,许多学者研究了硬皮病患者HLA-Ⅱ类基因、自身抗体与临床的相关性。发现每种自身抗体的出现均代表了一种较明确的临床亚类,其临床表现有所不同,自身抗体的产生主要与HLA-DQ、DR基因相关联。因此,检测硬皮病患者自身抗体,研究其与HLA-Ⅱ类基因的相关性,有助于了解硬皮病的病因、临床及预后。
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是念珠菌病的主要致病菌。常规分离鉴定念珠菌的方法既繁琐且所需时间长,迫切需要一种快速简便的实验方法。作者研究应用念珠菌产色培养基(CHROM)筛选念珠菌同时鉴定主要念珠菌,取得满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