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研究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内涵
  
  区域经济学理论认为,所谓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指经济区域中的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经济组织和行政社会组织的统一体。一般来看,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产业在空间高度集中
  区域性中心城市首先是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产业在空间的不断集中,为中心城市的形成奠定了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产业的集中一方面有利于开展专业化生产和经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同时通过企业的集中和分工,能够降低成本,进一步扩展市场。在一定限度内,产业集中度越高,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获利越大,经济实力越强,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程度越深,由此形成良性循环,使得中心城市的集聚效益明显高于其他城市。
  
  (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
  参看国内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形成历程,无不与市场的形成和扩大密切相关。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产品、人员和技术的流通,依赖于贸易的发展。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大工业在空间的集中与内外贸易的发达是中心城市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工业是它的中枢和心脏,商业则是它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三)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
  中心城市的发展,要求有大量的劳动人口来支撑城市庞大的运作体系,要求有一个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一方面要有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为城市提供基本劳动力,同时也要求有高质量的人才输入,增强城市的发展质量。特别是随着技术、管理人才的输入,不仅能为城市提供劳动力资源和智力资源,同时还可以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与其他地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城市之间要有明确分工
  由于每个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都各不相同,各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特征和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城市中产业的分工体现了城市间的分工。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规模的专业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各类大中小城市,并在一定地域内形成了城镇体系。中心城市必然是承担了区域内辐射能力强、影响范围广的产业部门,才能成为城镇体系的核心。
  
  (五)拥有良好的自然和社会条件
  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包括大面积平整的土地、适宜的气候、丰富的资源等,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基础,便于城市空间扩张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以及吸引更多的人才、技术等资源。特别是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交通联系,更是最为重要的条件,它使得城市更为开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促进了资源的流通,也促使更多的要素在城市集中,从而推动其成为中心城市。
  
  二、区域背景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是中原城市群重要的支点城市之一,也是全国第一个“中国食品名城”。全市拥有世界第四、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之一南街村集团,全国第一家葡萄糖饮料生产企业澳的利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共有年销售收入超230亿元的企业1家,超20亿元的企业3家,超10亿元的企业6家,超亿元的企业98家,是河南省中部重要的工业城市。
  
  三、漯河建立区域性中心城市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产业在漯河高度集中,但经济总量低
  食品工业是漯河产业集中度最高的产业。2007年,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115.2亿元,同比增长1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2%,其对漯河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6%。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漯河的第一支柱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已初步形成原料基地化、产品系列化、加工多元化、销售网络化、企业集团化的发展格局。2007年,全市各类食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7056家,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50%,从业人员11.2万人,占全市工业企业职工总数的34.9%,是漯河市主要的提供就业产业。但与河南省整体水平相比,漯河市经济发展仍具有一定差距。2007年漯河市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省的3.0%,人均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0.91个百分点;二次产业比重高于河南省1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却低于河南省10.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2.3%,人均投资量只有河南省平均水平的90.4%。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河南省平均水平高71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河南省平均水平低745元。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的1.9%,人均财力仅相当于河南省平均水平的73.1%。
  由于经济总量小,对周边地区辐射力、影响力较小。因此,实现开放型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
  
  (二)产业结构刚性严重,抗风险能力低
  产业结构是否优化是一地区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从1993年开始,漯河市第二产业总产值比重就一直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且逐年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不大,在20%左右变动。且在第二产业内部,食品工业一直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年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长值的一半以上。
  这种刚性的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风险性。食品工业又是一个受市场需求影响较大的产业,且市场需求和人类需要偏好变化大。因而漯河市目前来看,经济结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
  
  (三)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市场建设面临困难
  漯河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占GDP20%的比重严重落后于一般工业化中期第三产业该有的比重。第三产业的繁荣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促进了人口和产业要素的集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物流业、金融保险业及各种专业服务,如律师、会计、教育、医疗等,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这些关键要素的支持,第二产业的发展也缺少了必要的配套要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心城市的成长。
  
  (四)科技创新能力低,长远竞争受到挑战
  目前来看,漯河市经济增长还处于低技术、低水平,靠成本和资源拉动阶段。即使发展水平最高的食品工业也基本处于价值链低端,以初级产品加工和出口为主。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差,众多中小企业存在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状况,集群内部分工和专业化受到一定限制,危及集群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同时高新技术人才极度缺乏,高技术产业落后。目前漯河市高等教育落后,发展相对较好的只有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院和漯河市职业技术学院。吸引外来人才的优势低,整体处于极度缺乏人才状态。高新技术产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低。
  
  (五)对外开放性差,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不足
  目前来看,漯河还处于自发展状态,与周边城市的产业联动较弱。从中原城镇群各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看,平顶山与许昌之间的联系较强,但漯河仅与郑州和许昌有一定的经济联系,与其他城市的联系较小,严重影响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四、创新与升级是漯河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综合看,现有产业竞争力不强是制约漯河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知识经济的深化,产业的发展已经脱离了地区界限,产业内的领先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布置生产环节、全球产业链正在形成。产业的竞争逐渐由依靠传统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优势开始转向知识和技术依赖。占领价值链高端环节是在竞争中获得长期优势,保持地区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从漯河目前的发展情况看,食品工业一枝独秀,且技术水平低。高新技术产业不发达,科技人才缺乏。漯河经济正处于低水平的运行。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依靠食品工业发展壮大的城市也都处于食品工业的产业链高端。因此提升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是漯河市提升发展水平、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不可回避的问题。
  
  五、基于创新的漯河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模式
  
  (一)提升现有企业服务中心功能,建立专业企业孵化中心
  企业孵化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关键。目前漯河市仅有开发区内的一个国家级企业孵化中心,但运行较差,真正孵化器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针对漯河市发展现状,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能够整合各类资源的专业孵化器势在必行。
  漯河市可以依托现有的创业服务中心进行企业化运作,除了为新进孵化企业提供必要的厂房支持外,重在进行技术、商务、市场等评估,明确企业的市场前景;为企业创办、股本收购及奖金资助计划等进行咨询指导;同时提供管理培训、市场信息咨询等专业化服务,为大量的在孵企业解决后顾之忧。
  
  (二)建立教育专区,培育高技术人才
  缺少高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是目前漯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针对此现状,漯河市可以利用现有的产业优势,特别是食品工业的基础,设立专门的教育专区,吸引河南省及全国的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在漯河开发区建立分校和研究中心。通过提供优惠的政策、廉价的土地及良好的配套设施,鼓励各高校在漯河市建立实验基地。同时也可以吸引国内外资金来漯河教育区创办专业学校。
  
  (三)设立研发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目前诸如双汇、康师傅等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研究中心和检测机构,但众多的中小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和检测机构。漯河可以建立统一的食品检测中心,通过低收费或不收费的形式,为漯河市的食品检验提供一个公共的平台,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同时也可以控制食品质量,进一步提升漯河食品的竞争能力。此外,还可以建立企业交流平台、对外展销平台等。
  另一方面,根据漯河市产业发展的特征,可以有意识地引入食品工业研发企业,提升食品工业的技术水平。如利用优惠政策吸引食品添加剂、甜味剂、果蔬深加工、肉制品深加工、食品设备(专业加工设备、通用设备、包装设备、环保设备、实验室设备)食品包装,食品广告设计等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入驻漯河,成立研发基地,为漯河市食品工业发展注入活力。
  
  (四)促进产学研合作,引入改制的实验室和工程中心,集聚创新源
  漯河市集中度极高的食品工业企业及盐化工企业为技术研究与市场对接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漯河可以借鉴和中科大合作的经验,引导企业对大学和研究所中相关的研究课题进行资助,让市内的大企业通过委托研究、联合攻关等方式,提前介入高校、科研单位的应用研究,最早获得新技术。同时,与大学、研究所签订人才互动协议。鼓励大学中的教授到企业兼职,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通过企业与研究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提升创新能力。
  
  (五)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集聚区
  目前,漯河经济开发区内已有一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但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主要集中在以食品工业为依托的生物医药行业及新材料行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漯河市应该按照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一个生态环境良好、各类设施配套齐全的专业集聚区。通过集聚区的建立培育漯河高新技术产业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园区。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1.2、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其他文献
内蒙古在实施国家户用沼气建设项目中。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了以沼气建设为核心。集成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技术于一体的六种发展新模式,构建了农村牧区循环经济和生态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GDP的增长速度从1978年的58.04亿元增加到2006年4790.00亿元(按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为1200.9亿元),平均年增长速度11.5%(以1978
为响应党中央号召,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应韩国农业协会联盟的邀请,内蒙古农牧民科技服务协会组织了兴安盟、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阿左旗、阿右旗基层干部和内蒙古大学部分教授、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农村牧区经济研究专家,于2006年11月赴韩国考察了“新农村运动”,受益匪浅。    一、韩国“新农村运动”追踪    韩国山地多,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22%,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公里达480人。自然
4月7日,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专家评审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经过认真评审,遴选出包括福建省厦门市中山路、四川泸州尧坝古街等15条初评入围街道(区)。第
本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其核心在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鉴于金融结构己成为我国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利用协调度
摘要: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第二中学和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高中生目前的饮奶习惯以及对理想的液态奶的需求状态,揭示出呼和浩特市学生饮奶习惯的科学性,并探索了未来学生液态奶的需求趋势。  关键词:高中生 牛奶消费    奶类是营养晟丰富的全价食品,其蛋白质中含有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消化率高达98%以上,尤其是钙含量最高(125毫克/100克),是人体钙质的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于服务业的发展历来非常重视,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比较重要的有《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内党发[2004]11号),《内蒙古自治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若干政策的规定》(内政发[2004]48号,通称60条)。各委、办、厅、局也相继出台了若干行业发展与管理意见,如自治区科技厅出台的《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的若干意见》(内科发政字[2005]14号),这一系
一、2005年发展和改革工作回顾 2005年,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地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产业
服务经济时代,每个企业都在努力寻求竞争优势,从构建全面的顾客满意到创造优异的顾客价值都曾经是很多企业的目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建立和保持长期的顾客忠诚逐渐成为卓越企
本文从研究我国现行的国库管理制度弊端出发,在结合国际通行的做法基础上,提出进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可行方案。并从改革的意义、内容及措施等方面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