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li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师德征文活动获奖名单
  编者按:广东省“立德树人·立教圆梦”主题师德征文活动获奖名单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中国梦”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激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广东省教育厅在2014年师德主题建设月活动中组织开展了以“立德树人·立教圆梦”为主题的师德征文活动,并围绕这一主题由广东教育杂志社承办了第四届师德征文活动。此次征文活动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认真组织和宣传发动,广大教师踊跃投稿,全省共收到各类稿件2万多篇。经逐级遴选推荐,并经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共评出师德征文获奖文章360篇(其中一等奖60篇,二等奖120篇,三等奖180篇)和优秀组织单位10个。广大教师围绕“立德树人·立教圆梦”这一主题,从立德当表率,树人为根本,立教作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研讨,论述加强教师队伍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展现了我省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选登获奖的部分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其他文献
张恨水《金粉世家》里说:“北京人从来是讲究老三点的,所谓吃一点,喝一点,乐一点。”岂止北京人,世上之人不都为这三点吗?小老百姓,有这三点一生就都够了,还求什么。  这三点,“乐一点”最要紧,你若知足“吃一点”“喝一点”,自然就“乐一点”。反过来说,你不能“乐一点”,什么“吃一点”“喝一点”都没用,吃下去喝下去都不长肉,都不受用。  如今生活好了,“吃一点”“喝一点”都不成问题了,偏是个个不容易“乐
【摘 要】估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计算技能,课改后估算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估算教学存在不足。走出估算教学的误区,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增强估算意识;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估算教学;误区;策略  一、缘起  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18的一道题,“今天大约卖出多少根冰棍?”女儿在课本上写下了610根(如上图),从中可以看出她的估算过程:392≈390,219
把情怀做旧  旧是一种情怀。  有位画家朋友,善于把藏在心底的怀旧情绪倾注出来,付诸于画面,画作连获大奖。有人问他:为什么总是倾向怀旧和古典的审美意趣?他回答说:把情怀做旧,才耐人寻味。  木匠老丁做家具,喜欢呈现木纹甚至疤痕,不少人捧场。他解释缘由:记忆是一坛酒,而木纹甚至疤痕能够代表那些逝去的记忆。  因老屋改建,一时之间拆下的旧门环变成了抢手货,这些物件承载着某些人独有的怀旧情怀,让人可以感
大地震后的第5天,你回到家,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机,一边用沙哑的声音说道:“爸,我把攒了半年的零花钱全捐了。”  “好!”我说道。  “你捐了多少?”你突然问道。  我从卷子堆里抬起头,看见你的眼里闪烁着悲悯的光芒。  “我捐了100元。”我不好意思地说道。  “怎么才捐100元,你真是太抠了!”你大声地感叹着。  “你妈也捐了100元。”我说。  “我妈也太抠了,你俩怎么不多捐点?”你质问道。
由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执导的《中国合伙人》,讲述了大时代下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拥有同样的梦想至一起打拼事业,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后功成名就实现梦想的励志故事。因为故事以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的发展为蓝本,多少会涉及教育这个话题,刨去故事里的其他精彩情节不讲,仔细品味电影里授课的场景,另类解读之余,对于从事教育的老师来说,应该会有所获益,有所启发。  坐下而幽默——点亮课堂  镜头一:  
【教材分析】  (一)编排结构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整数笔算除法的学习分三个阶段进行:从二下“有余数除法”(一层竖式)开始,到三下“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两层、三层的分层竖式),最后到四下“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两层、三层的分层竖式)。从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可以看出,在三下“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中,学生将经历从一层竖式跨越到两层、三层分层竖式的过程,这是学习整数笔算除法的一个转折
世界上存在众多的教育制度,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下,教育的发展也是参差不齐。儿童中心的西式教育倡导孩子个性的自由及对好奇心的保护,教师中心的中式教育更多的是以知识的获取为重点,对分数的看重也就成为必然。为此,对教育的理解就大致存在两种,一是创新导向为主的西式教育,一是储存知识为主的中式教育。在中国,学校教育似乎将知识的获取及知识的理解看成了教育的全部,英语有个说法——知识的迁移比知道知识更重要。在教育过
“教师成长”这个话题常常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说的人诚恳,听的人却并不放在心上,因此,学术型教师培养之举通常被认为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本文尝试从本校一些现象出发,对学术型教师培养中的教师自主成长的价值取向提出一些看法。  一、透视“高原现象”:“骨干教师”的再成长危机  “高原期”原是技能学习心理学的术语,现也用来表示人才成长过程中一段相对平寂、止步不前的时期。教师成长是个循序渐进的成熟过程,经过若干
当前的国学热在幼儿的相关教学中产生了诸多困难,鉴此,我们的活动课为幼儿学习经典古诗做好充分的铺垫,以有利于其顺利地进入经典内容的理解,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  环节一:幼儿们此前已学过几首通俗浅显的古诗,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孩子们背诵着本单元的《静夜思》入场。教师谈话引入,复习上次活动的内容,引出本次活动。  师:刚刚我们背诵的这首古诗,是谁写的呀?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幼1:表达了诗人李白很想
教师的单位时间更加值钱?  “工资不等于月薪,也不等于年薪,工资等于时薪!”这是目前流行的一种新的工资计算方法:算算你一小时的薪水是多少。  李女士今年33岁,是武汉一所高校的教师,她算了一下自己的时薪:月工资4000元左右,粗略算下来的话,一周薪水是1000元,一周工作时间大概20个小时,时薪50元左右。而另一个吴先生也算了一把:他今年30岁,在一家私营企业做销售,月薪不稳定,平均下来1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