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烩一面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j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的春天,遍野春花在空旷的原野上寂寞地开着。2020年,这注定载入史册、不同寻常的庚子之年,新冠病毒肆虐,举国按下暂停键。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勠力同心参与抗疫。在病毒节节败退、曙光已经初露的2020年3月12日,一封来自疫情中心——武汉的红色感谢信,送抵南阳盆地最北端的小城方城。当消息从方城县委、县政府传出,120万颗淳朴、热情的方城人民的心,瞬间便翻起了沸腾的热浪。
  这封飞驰而来的感谢信和援鄂医疗队员幸福地吃面的视频,第一时间显示在方城县烩面故事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城县同乐食品厂厂长刘同举的手机屏幕上。“同乐食品厂工作群”里,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咱河南医护吃的是咱生产的烩面。”“武汉抗‘疫’,全国抗‘疫’,也有咱烩面故事一份功劳。”“只要医护人员喜欢吃,再熬仨通宵我也愿意。”……感受着员工热情的欢呼声,刘同举坚毅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若有战,召必回。”作为一名优秀的退伍军人,刘同举虽然已经脱下了军装,但是铿锵有力的誓词言犹在耳。他数年来夙兴夜寐、上下求索,砥砺奋进、不忘初心。如今,在武汉抗疫的特殊战场上,他用家国情怀烩就的一碗面,在国难当头时节赤诚捧出,发挥了自己最大的价值。
  都说“十年磨一剑”,对于刘同举而言,这碗凝聚信念与梦想的烩面,他何止奋斗了十年?
  魂牵梦萦为碗面
  1989年,来自方城县二郎庙乡刘庄村的热血男儿刘同举应征入伍。远离家乡,吃着南方的大米粽子,他开始想念蕴含家乡味道的那一碗面。可以说,方城人就是被各种各样的面食养大的。方城地处中原腹地,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小麦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方城人就地取材,衍生出种类繁多的面食吃法。其中,用高筋粉和山羊肉为主料做成的羊肉烩面,更是让每个方城游子魂牵梦萦。为解乡愁,训练之余的刘同举就钻进炊事班帮厨。可是他也知道,人间至味的方城烩面虽好吃,却“跳不出碗,走不出城”。“等我探亲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吃一碗方城羊肉烩面,大碗,要半斤的!”他只好砸吧砸吧嘴,咽下一口唾沫,暗下决心。
  小荷才露好碗面
  1992年,退伍的刘同举,和同为退伍军人的妻子李建新,在县城南郊化纤厂门口开了家名为“同乐烩面馆”的夫妻店。
  刘同举一头扎进厨房,亲自掌勺,昼夜琢磨、实践。面粉加水加盐的比例,和面、醒面、提面的温度和时间,骨头汤的熬制,辣椒油里中草药的配比,捞制羊肉臊子的火候……不断地操作,反复地实践,准确地记录,用心地探索,多方地征询。每一点细微的进步和改变,在食客那里可能只是几分钟味蕾的享受,而对刘同举而言,都要经过无数次地试验和调整。
  随着方城经济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烩面馆开始满城开花,竞争也愈发激烈。可是他们的店里依然每天熙来攘往,座无虚席。不止是上下班的工人、附近的居民,就连南来北往的司机、几十里外进城赶集的农民,也会慕名而来,要一碗“刘同举味道”的烩面,直到吃得满头大汗,才心满意足。临走时,有的食客还要买个火烧,或掏出烟盒外包装用的塑料纸,夹上点独一无二的辣椒油后,才在频频回望中意犹未尽地离开。朴实厚道的夫妻,用诚信和精益求精,把“同乐烩面馆”打造成了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当然,这金字招牌也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扎根异乡扩碗面
  刘同举的姐姐在南阳油田做生意。每次她回娘家,就和当年刘同举探亲一样,第一件事就是先美美地吃上一碗烩面。有一次,刘同举的姐姐偶然提到“油田里的人来自天南海北,很多人都很爱吃面,那里却没有一家像样的面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年,自己是怎样魂牵梦萦那碗面!”刘同举感同身受。他想让从天南地北来到这里、参与祖国大建设的油田人,也能美美享受一碗地道的方城烩面。
  于是,他把店交给妻子,开始深入油田角落街巷,寻找合适位置的店面。不久,“方城燴面”的招牌便出现在了南阳油田。油田人奔走相告,“方城烩面”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火爆场景。1994年的油田街头,最晚打烊的那家店,一定是刘同举的印着红色招牌的方城烩面店。
  之后,便如雨后春笋一般,新野、邓县、镇平……刘同举把一块块“方城烩面”的招牌挂了起来。一碗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烩面端上来,一张张单子飞过来,一条条商业链串起来。对于食客而言,吃的是一份痛快,一种满足,一种营养;对于刘同举而言,做的是一种情结,一份信念,一个理想。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刘同举像一匹骏马,在面食的赛场上纵缰驰骋,他要在这里创造自己的烩面王国。
  花样翻新变碗面
  将烩面馆开到郑州的刘同举,有点嫌弃自己了。“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类的味觉具有求鲜求奇的特性。作为一家红火的餐饮店老板,刘同举高度清醒,心存危机。当时的方城烩面,都是用高汤煮面,臊子浇头。他试着爆炒新鲜羊肉,采用炝锅面的工艺来制作烩面。本来只是尝试,谁知一炮走红,“生炝羊肉烩面”在郑州街头又一次爆火。郑州市民争相品尝这碗拥有新鲜元素的实惠烩面。2009年,挂在郑州市花园路与三全路交叉口的“南阳刘同举生炝烩面”招牌,成了中原人面食记忆里难以忘怀的记忆。
  勇立潮头提碗面
  走南闯北后,刘同举还是想要回归方城。
  当时,方城遍布城镇乡村的烩面馆有2000来家。虽然货真价实,味道浓郁,可毫无例外都是简陋低端的店内环境。几张低矮的桌子,一排油腻腻的凳子,几种简单的小菜,黑黢黢的操作间,衣着随便的厨师……这些年的餐饮管理,让刘同举积累下丰富的经验,也让他敏锐地意识到,要继续发展方城烩面就需要提升烩面,档次,把烩面做成一种高大上的餐饮。
  回到方城的刘同举,奔走于方城有影响力的烩面馆之间,不厌其烦地和各店老板沟通、商谈、碰撞、融合……在刘同举的动员下,最终成立了方城烩面协会,并制订了统一的行业规则,对烩面的食材、配比、服务、管理等提出了统一的标准要求。他以一个军人的敢作敢为、大刀阔斧,大步行进在方城烩面的改革之路上。   2015年,装修一新的“方城烩面故事”餐饮旗舰店在方城县七峰大道开门迎宾。装修雅致舒适的房间,着装整齐的服务团队,快速有序、贴心周到的服务,琳琅满目、口味齐全的菜品,给习惯了地摊消费的方城人极大的震撼。大家纷纷感慨:“原来烩面还可以这样吃!”“烩面可以配菜,烩面馆里也可以招待贵宾!”“烩面不是永远的丑小鸭。褪去粗糙的外衣,配上华美的装饰,烩面原来也可以是雍容精致的白雪公主!”
  “走,到烩面故事,尝尝俺正宗的方城味道。”方城人自豪地说。日子一天又一天,越来越多的方城人已经习惯了在“方城烩面故事”里招待贵客。
  夙兴夜寐靓碗面
  经常接待四方来客的“方城烩面故事”餐饮店里,迎来了一位从东北回来的食客。酒足饭饱出门之际,这位客人颇为遗憾地说:“咱方城烩面这么好吃,为啥就跳不出碗,走不出城呢?要是能有办法储存运输,让外地人也能随时随地吃到,该多好啊!”
  一句不经意的感叹,刘同举又上了心,这何尝不是自己的遗憾?这喷涌而出的念头,就像掀开了盖子的沸水。其实从创业之初,他就在思考这个问题。烩面再好吃,如果不打破地域的局限,又有多少人能有机会吃到?但如果沿袭方便面的做法回水重泡,就会失去烩面的口感、味道和灵魂。要知道,方城烩面的灵魂,就在于面条和羊肉的鲜香啊!他苦苦地思索、实践,仿佛在黑暗的隧道里茫然四顾,却始终不愿放下心底那份执着与渴望。
  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在一次参观食品厂时,看着流水线上做速食饺子工人手中的那团面,刘同举灵光乍现:如果能够在30分钟之内处理好面条,把烩面做成冷鲜面,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味,不就保留住了烩面的灵魂吗?
  天南地北地考察,个性化定制机器,找场地建厂房,开工生产,一家一家实体店去推销介绍自己的产品,请不同群体的人品尝,从线下到线上……
  刘同举不记得,转身扑进工厂,自己究竟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似乎是一架不会停顿的永动机,也是一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巨型铲车。在别人看来,似乎没有什么能为难到他。挂在他嘴边的故事,永远是一往无前,永远是希望无限。只有他的爱人知道,躺在床上,48岁的他会发出老人一样疼痛的呻吟声。对病痛云淡风轻的他,当听到“一位随儿子定居上海的方城籍老人,在吃到煮熟的烩面后放声大哭”时,眼里闪过了转瞬即逝的薄雾。
  大爱抗疫捐碗面
  2020年除夕之夜,武汉封城,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陡然将春寒无限拉伸。毗邻湖北的河南南阳,也是疫情的重灾区。疫情初始,120万人口的方城,商户关门,全城寂然。只有逆行的勇士们,在方城县疫情指挥部的统一协调、安排下,穿梭在空荡的街道。“方城烩面故事”因为疫情关店,损失惨重,但是依然向坚守防疫一线的勇士们捐赠了一批盒装烩面物资,为抗疫尽了绵薄之力。
  不久,一场更大的考验到来了。
  奔忙在抗疫腹地的医护人员,以超大的工作量,透支着极度疲惫的身体时,武汉的物资供应却极为短缺和单一。抗疫人员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上一碗热乎的家乡烩面。为达成这一心愿,时任方城县委书记褚清黎、县长段文汉亲自协调。作为方城历史上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烩面生产企业,同乐食品厂责无旁贷承接了生产任务。原材料高度短缺,工人们被困家中,短短的3天时间,要生产出正常情况下需要一周才能出厂的200件烩面。刘同举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吃住在办公室,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让同乐食品厂如期将2000件烩面交付到县委、县政府领导手上。
  2020年3月7日,满载方城烩面的大货车穿云破雾,直抵武汉。在捐赠现场,鲜红的横幅上写着“武汉热干面感谢河南烩面”。河南省援鄂医疗队前方指挥部总领队、省爱卫办主任刘延军代表受赠方,对方城县委、县政府、同乐食品厂等单位及个人表示高度感谢。1200余名援鄂医务工作者在第一时间,吃上了思念已久的家乡烩面,这为他们增添了无尽的力量。大家表示,一定不负家乡人民的深情关爱,坚决打赢抗疫之战。
  2020年3月12日,方城县委、县政府收到了一封红色的感谢信。人们在赞扬河南人、方城人抗疫担当时,就会提到“方城烩面故事”,会提到心怀家国的刘同举,同时,忍不住高高豎起了大拇指:“好样的!”
  志在千里大碗面
  武汉抗疫,2000件带着方城人爱心、祝福和温暖牵挂的方城烩面,让同乐食品厂、让“方城烩面故事”、让刘同举这个名字飞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2020年国庆,方城烩面入选中宣部《国泰民安国庆面》一书。国庆期间,方城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同吃家乡烩面,共祝祖国繁荣”国庆爱国周主题活动。活动反响强烈,这让方城烩面再一次美名远播。
  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历史也将对方城烩面、对刘同举提出新的要求。作为农业大县、全国小麦生产百强县,方城的农产品深加工亟需更大的发展。方城县委、县政府对刘同举和他的烩面深加工企业寄予极高的期望。为了扩大生产,最大程度地发挥龙头作用,带动下游的种植、养殖等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方城县拟在毗邻许平南高速公路方城入口处择建新厂。新厂区一期工程占地49亩,将生产包括牛羊肉加工、调味料加工、烩面加工等多个系列共数十个品种。目前,新厂已进入紧锣密鼓的推进阶段。
  穿梭于“方城烩面故事”旗舰店、同乐食品厂和新厂迁建工作的刘同举,依然是三更灯火、昼夜忙碌。他永远记得,在方城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时任县委书记的褚清黎同志深情勉励他:“刘同举啊,把方城烩面当作一生的事业来做,做好、做大,让方城人为有方城烩面而幸福、自豪!”
  一路走来,那些深情凝望、殷切期待的眼神,汇成一束明亮的光,照耀着刘同举的奋斗之路。
  每当想到这些,刘同举总会不自觉地握紧拳头,放在心脏跳动的地方。那里,有着不息的热情,有着滚烫的家国情怀。又一次,他向祖国,也向自己宣誓:“若有战,召必回!做好方城烩面,时刻准备着!”
  责任编辑/张美子
其他文献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作出了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论断,首次明确了大别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族谱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地区军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精神,它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精神族
期刊
在金山,乃至上海,许多人也许不认识吴连强,但都认“强丰”。想搬家,找强丰;管物业,找强丰;要保安保洁,找强丰……第一次见到强丰集团掌门人吴连强,只觉得他说话语速极快,像脱口秀似的,上句等不得下句。一个说话直爽、亲切友善的人,第一面就能让人如沐春风。他在显眼位置摆放着自己放大的照片,西装革履,一手插裤兜,一手打电话,侧着身子挺胸抬头,很有明星范儿。  “为啥叫强丰?”我问他。他解释说:“国强民丰呀,
期刊
2020年10月12日,天高云淡,秋高气爽。  薛玉文像往常一样起来干活。看着自家房屋前高高的柿子树挂满了果实,在太阳光照射下,通红通红的,他心底十分喜悦与充实。家里全面脱贫了,他逢人便说,这一切的变化要感谢共产党,感谢社会主义制度,感谢镇上一位务实求真、乐于奉献的扶贫干部。这位干部就是“中国好人”、天长市铜城镇农经站站长黄宗玉。  一  时间回溯到2016年5月的一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期刊
清溪河是一幅历史画卷  莽莽大荆山由东南向北延伸,绵延保康全境。碧绿如洗的清溪河发源于荆山北麓,蜿蜒北流,途经黄堡镇、城关镇、过渡湾镇,注南河,入汉江,汇长江,归东海。  清溪河从发源地前行大约50里,就是保康县城,城关镇11个乡村分布在清溪河流域。  盛唐诗人孟浩然曾在《山中逢道士云公》诗中写道“忽闻荆山子,时出桃花源”“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荆山子”为道士云公之号,云公就居住在荆山。如依
期刊
2017年4月底,人民日报在《内参》第583期刊发的《福建十五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释放强大生产力》一文,引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重要指示。这个率先进行林改,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八闽之地,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前不久,记者深入福建武平、三明等林改典型地区,采访了包括林农、村干部、省市县三级林业部门负责人在内的众多林权制度改革第一线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感受1
期刊
引言  ——2017年,新签合同额0元,营业收入10146万元,利润-5999万元,人均年收入约8万元。  ——2018年,新签合同额210107万元,营业收入80579万元,利润1013万元,人均年收入约11万元。  ——2019年,新签合同额315000万元,营业收入168491万元,利润10002万元,人均年收入约14万元。  是的,这样一份华丽的业绩就出自同一家公司。那么,是什么让一家亏损
期刊
濮这个姓不太常见,我生活过的江南小镇却有。从小听父母讲濮姓人家的故事,心里便对濮德松医生存有一份莫名的亲切感,因此期待着能有一次愉快的采访。  在采录室里终于见到了他本人,看起来很像演员李晨,而且比官方的照片年轻得多、帅气得多。打过招呼后,濮德松朝我笑了一下说:“去武汉之前,我把头发剃光,现在长长了。”为了援鄂工作,他和当时很多医护人员一样,先剪掉了自己的头发。濮德松来自黄山,他就像黄山上漫山遍野
期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  2020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党的根本利益立场、民主政治理念、現实执政方略等方面,系统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基因密码——人民至上的基本价值理念。他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回想起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
期刊
2019年10月13日,一个普通的星期日,寿宁县却迎来一年中雾霾最重的一天。  这天上午,“福建省寿宁县第一中学”(下称寿宁一中)白底烫金十个大字在雾霭茫茫中若隐若现,红旗招展的校园被一阵阵淡出淡入的烟雾笼罩,阳光从乌云中投出朦朦胧胧的光亮。寿宁一中百余师生自发聚集在校图书馆,沉痛悼念、深切缅怀已故校长刘达雄先生——他们人手一本自印小册子《悼刘达雄同志诗文集》,伫立在萧瑟的秋风中。那本书不过薄薄的
期刊
沙河又名汝河,古称汝水。如今,她又有一个华美的名字——玉带河。玉带河两岸,高楼林立,花团锦族,那便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遂平县城。  遂平历史源远流长。西周为房子国,春秋改吴房,汉置吴房、濯阳二县,北魏改遂宁县。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愬雪夜入蔡州,平定吴元济叛乱;唐宪宗敕改县名为遂平,取“事事顺遂,天下太平”之意。新中国成立前,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革命战争。  汝河北岸,靠近月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