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练习曲作为小提琴演奏技术重要的训练内容,经过几百年来的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这些经典之作,几乎概括了所有小提琴演奏需要的左右手技术,意大利作曲家菲奥里洛的《小提琴36首随想曲》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关键词】 小提琴 练习曲 左右手演奏技术 练习意图
小提琴音色优美,音乐表现力强,深受大家的喜爱。同时,它又以技术艰深让许多演奏者为之苦恼。练习曲作为重要的小提琴演奏技术训练内容,经过几百年来不断地科学完善,形成了一套自浅入深的体系。这其中包括沃尔法特、开塞、马扎斯、克莱采尔、菲奥里洛、罗德、顿特、维尼亚夫斯基、帕格尼尼等教材。这些经典之作,几乎概括了所有小提琴演奏所需要掌握的左右手技术,它们也许不完全是具有很高艺术水平的音乐作品,但却是内容集中、训练目的明确的“准乐曲”,为演奏者提供了演奏“真正音乐作品”所需的营养,在训练技术的同时,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趣味性,使得这些作品极富价值。菲奥里洛的《小提琴36首随想曲》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有三个较为集中的训练学习方面:右手弓法的学习;音准、换把的左手技术训练;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与掌握。
右手弓法的学习
《小提琴36首随想曲》中包括的右手运弓技术很全面,涉及到歌唱性的长弓、分弓、连弓、顿弓、跳弓、连顿弓、混合弓法等,这些弓法训练结合丰富的音乐形象,不同的节奏织体,不同的音乐表现内容,显得妙趣横生。在学习这些随想曲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一切技术的学习都应建立在音乐需求之中,是音乐表现的需要;无论任何一种弓法的学习,脱离了音乐,都是毫无意义的。比如:以顿弓训练为目的的课程中,根据不同的速度,音乐形象、节奏积体的差异,选择的顿弓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第4首与第18首都是双音为主的练习,首先是要掌握双音演奏平面,可以用双音空弦顿弓作为预备练习。由于第4首的速度为Moderato,相应选择的弓段在四分音符时值时就要采取较长的顿弓,在第4-7小节以及38小节至结束和第18首的开头部分有近似的表现手法,音乐形象都较为积极、活泼,所以都需要有坚定、通透的音色,弓段靠近弓根。同样,在第6、16、26首充满趣味的节奏织体中,顿弓的演奏要自然,表现出具有生命力的音乐来。顿弓最为重要的是在每个音符开始时清晰,锐利的音头,要产生集中的发音,就一定需要弓压,弓速的快速聚集,然后迅速放松,继而准备下一个音符。这些练习平日是十分枯燥的,而这几首作品中,音乐形象鲜明,容易理解,很容易取得较好的学习训练效果。在连弓训练中,不能不提到第28首,这首作品由于巧妙的音乐性,华丽的弓法,精彩的演奏效果,被大家所熟悉。在快速的节奏中,演奏三个不同平面的连弓换弦,对整个右臂都有很高的要求。只有右腕换弓、运弓动作准确,才能将隐伏在十六分音符中的旋律线条表现出来,所以这首作品也经常在音乐会中被单独演奏。
左手技术的训练
菲奥里洛这册随想曲中,左手涉及到音程关系训练,颤音(包括双颤音)双音(包括三度六度八度伸指八度、十度、同度)的训练,各种形式的换把练习,高音区的音准,伸张指等具有一定难度的左手技术学习。例如:在第2首中,开始为单音的颤音练习,进入到55小节双音部分后,自然的过渡段引出双音的颤音技术,进行至86小节出现复调性的段落,持续的颤音加以两个相互呼应的旋律,十分精彩。在当时看来,这些作曲法演奏法都是十分大胆的,至今许多乐曲的华彩段落还频繁地运用这个技术。双音颤音对于左手指根力量、机能的提高,以及规范手型方面也十分有效果。
左手音准的基础是正确的手型,也就是所谓的“四度框架”手型。双音练习就是其中最有效果的训练方法。在第4、5、17、18、29首等作品中,双音有各种丰富的音乐形象表现。例如第4首,有和声性的双音段落,主要为三度双音,音乐形象坚定,具有弹性,有进行曲的风格;中段为复调性段落,风格也逐渐转换成抒情的音乐线条;通过五小节的切分音节奏的过渡段,曲调转入了活泼、生动的上下两个声部对答的第三段;在第二、三段中,双音形式多样,演奏者在听觉、左手框架、声部辨别等方面都有所提升。第18首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作品,训练目的很明确,清晰的四小节一组的乐句,加以不同的速度、力度的演奏法,在音阶形式的旋律中,有规律地进行三度、八度、十度的训练,通过这首随想曲,能够感受到菲奥里洛的创作初衷,为演奏者提供了进一步提高演奏能力的渠道。
换把是影响小提琴音准的一大问题,在这册随想曲中,也有大量的作品是以解决换把为目的的训练课程。在第13、14、22、25首中,远距离换把以及高音区阶段换把技术为侧重点的意图非常明确。例如:在第22首当中,a小调的旋律流畅抒情,在16至19小节出现的大跳换把,30至32小节出现的十度模进乐句等,都突出了训练“预先听觉”的能力以及衡量把位概念是否清晰的知识点,第25首同样是换把音准的练习,在乐曲当中,作曲家强调利用八度音程远距离换把,整首乐曲全部在G弦上演奏,对于左臂舵式动作、把位概念、预先听觉、手型保持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与掌握
众所周知,良好的乐感是从事音乐表演专业的基础。通常能够学习至菲奥里洛这种程度教材的演奏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演奏能力。作曲家非常巧妙地将音乐与演奏技术训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其目的是让演奏者更加清晰地掌握具体的音乐表现方式。
菲奥里洛是意大利作曲家,不难发现,他同其他许多意大利作曲家相似的一点就是大量的作品都有优美的、极具风格的旋律线条。例如:第7、8、14、22首多是这种风格;而第17、32、35首,则更象是二重唱的段落,和声丰富,旋律典雅,极具音乐感染力。揉音、音乐表情记号、弓速、弓压、弓弦接触点,分句、呼吸等表现方式,这些演奏细节只有在实际的演奏中逐一地进行分析和学习,而这册随想曲就提供了多首这样优秀的作品。例如:第14首,整首乐曲在G弦上演奏咏叹调的柔板,短短的24小节,规整的三段体的方式结构,旋律在C小调的调性中优美地展现出来,情感细腻,音色温暖变化丰富。在演奏这首作品时如果不注重上面提到的具体表现方法,就不能反映内心的歌唱,音乐一定是苍白、无意义的。所以良好的乐感只有掌握具体的表现方法才能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小提琴与人声是最接近的乐器,在学习这首作品时,分析乐句是重要的第一步,只有歌唱,才能体会其乐句中的呼吸;第二可以在较容易的把位熟悉乐曲,对于较为放松的演奏状态有一定帮助;之后就可在G弦上开始学习演奏,需要注意左手的音准,换把要有预先的听觉准备,揉音需要有音乐表现所要求的层次。运弓是这首作品训练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在G弦上的长旋律线条需要运弓平稳,弓速、弓压、弓弦接触点都须要反复尝试,直至寻找出最能够表现出音乐的运弓控制能力。通过这首作品的学习,演奏者能够提高发音质量,深刻体会到双手的技术掌握是为了音乐而服务的。
结 语
学习练习曲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乐器的演奏性能,提高自身的演奏技术以及学习如何表现出音乐所需要的内在。此刻,重新审视这部作品,我们愈发能体会到每一首作品的匠心独运。故而,只有透过丰富的作品,掌握其规律和手法,才能让演奏者在音乐中提升技术,在技术中完善音乐。
参考文献:
[1]卡尔·菲莱什(匈).小提琴演奏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拉斐尔,布朗斯坦(美).小提琴演奏的科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3]蒋雄达(中).小提琴常用练习曲教学辅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4]梁忻(中).菲奥里洛小提琴36首随想曲分课解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西安
【关键词】 小提琴 练习曲 左右手演奏技术 练习意图
小提琴音色优美,音乐表现力强,深受大家的喜爱。同时,它又以技术艰深让许多演奏者为之苦恼。练习曲作为重要的小提琴演奏技术训练内容,经过几百年来不断地科学完善,形成了一套自浅入深的体系。这其中包括沃尔法特、开塞、马扎斯、克莱采尔、菲奥里洛、罗德、顿特、维尼亚夫斯基、帕格尼尼等教材。这些经典之作,几乎概括了所有小提琴演奏所需要掌握的左右手技术,它们也许不完全是具有很高艺术水平的音乐作品,但却是内容集中、训练目的明确的“准乐曲”,为演奏者提供了演奏“真正音乐作品”所需的营养,在训练技术的同时,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趣味性,使得这些作品极富价值。菲奥里洛的《小提琴36首随想曲》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有三个较为集中的训练学习方面:右手弓法的学习;音准、换把的左手技术训练;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与掌握。
右手弓法的学习
《小提琴36首随想曲》中包括的右手运弓技术很全面,涉及到歌唱性的长弓、分弓、连弓、顿弓、跳弓、连顿弓、混合弓法等,这些弓法训练结合丰富的音乐形象,不同的节奏织体,不同的音乐表现内容,显得妙趣横生。在学习这些随想曲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一切技术的学习都应建立在音乐需求之中,是音乐表现的需要;无论任何一种弓法的学习,脱离了音乐,都是毫无意义的。比如:以顿弓训练为目的的课程中,根据不同的速度,音乐形象、节奏积体的差异,选择的顿弓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第4首与第18首都是双音为主的练习,首先是要掌握双音演奏平面,可以用双音空弦顿弓作为预备练习。由于第4首的速度为Moderato,相应选择的弓段在四分音符时值时就要采取较长的顿弓,在第4-7小节以及38小节至结束和第18首的开头部分有近似的表现手法,音乐形象都较为积极、活泼,所以都需要有坚定、通透的音色,弓段靠近弓根。同样,在第6、16、26首充满趣味的节奏织体中,顿弓的演奏要自然,表现出具有生命力的音乐来。顿弓最为重要的是在每个音符开始时清晰,锐利的音头,要产生集中的发音,就一定需要弓压,弓速的快速聚集,然后迅速放松,继而准备下一个音符。这些练习平日是十分枯燥的,而这几首作品中,音乐形象鲜明,容易理解,很容易取得较好的学习训练效果。在连弓训练中,不能不提到第28首,这首作品由于巧妙的音乐性,华丽的弓法,精彩的演奏效果,被大家所熟悉。在快速的节奏中,演奏三个不同平面的连弓换弦,对整个右臂都有很高的要求。只有右腕换弓、运弓动作准确,才能将隐伏在十六分音符中的旋律线条表现出来,所以这首作品也经常在音乐会中被单独演奏。
左手技术的训练
菲奥里洛这册随想曲中,左手涉及到音程关系训练,颤音(包括双颤音)双音(包括三度六度八度伸指八度、十度、同度)的训练,各种形式的换把练习,高音区的音准,伸张指等具有一定难度的左手技术学习。例如:在第2首中,开始为单音的颤音练习,进入到55小节双音部分后,自然的过渡段引出双音的颤音技术,进行至86小节出现复调性的段落,持续的颤音加以两个相互呼应的旋律,十分精彩。在当时看来,这些作曲法演奏法都是十分大胆的,至今许多乐曲的华彩段落还频繁地运用这个技术。双音颤音对于左手指根力量、机能的提高,以及规范手型方面也十分有效果。
左手音准的基础是正确的手型,也就是所谓的“四度框架”手型。双音练习就是其中最有效果的训练方法。在第4、5、17、18、29首等作品中,双音有各种丰富的音乐形象表现。例如第4首,有和声性的双音段落,主要为三度双音,音乐形象坚定,具有弹性,有进行曲的风格;中段为复调性段落,风格也逐渐转换成抒情的音乐线条;通过五小节的切分音节奏的过渡段,曲调转入了活泼、生动的上下两个声部对答的第三段;在第二、三段中,双音形式多样,演奏者在听觉、左手框架、声部辨别等方面都有所提升。第18首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作品,训练目的很明确,清晰的四小节一组的乐句,加以不同的速度、力度的演奏法,在音阶形式的旋律中,有规律地进行三度、八度、十度的训练,通过这首随想曲,能够感受到菲奥里洛的创作初衷,为演奏者提供了进一步提高演奏能力的渠道。
换把是影响小提琴音准的一大问题,在这册随想曲中,也有大量的作品是以解决换把为目的的训练课程。在第13、14、22、25首中,远距离换把以及高音区阶段换把技术为侧重点的意图非常明确。例如:在第22首当中,a小调的旋律流畅抒情,在16至19小节出现的大跳换把,30至32小节出现的十度模进乐句等,都突出了训练“预先听觉”的能力以及衡量把位概念是否清晰的知识点,第25首同样是换把音准的练习,在乐曲当中,作曲家强调利用八度音程远距离换把,整首乐曲全部在G弦上演奏,对于左臂舵式动作、把位概念、预先听觉、手型保持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与掌握
众所周知,良好的乐感是从事音乐表演专业的基础。通常能够学习至菲奥里洛这种程度教材的演奏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演奏能力。作曲家非常巧妙地将音乐与演奏技术训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其目的是让演奏者更加清晰地掌握具体的音乐表现方式。
菲奥里洛是意大利作曲家,不难发现,他同其他许多意大利作曲家相似的一点就是大量的作品都有优美的、极具风格的旋律线条。例如:第7、8、14、22首多是这种风格;而第17、32、35首,则更象是二重唱的段落,和声丰富,旋律典雅,极具音乐感染力。揉音、音乐表情记号、弓速、弓压、弓弦接触点,分句、呼吸等表现方式,这些演奏细节只有在实际的演奏中逐一地进行分析和学习,而这册随想曲就提供了多首这样优秀的作品。例如:第14首,整首乐曲在G弦上演奏咏叹调的柔板,短短的24小节,规整的三段体的方式结构,旋律在C小调的调性中优美地展现出来,情感细腻,音色温暖变化丰富。在演奏这首作品时如果不注重上面提到的具体表现方法,就不能反映内心的歌唱,音乐一定是苍白、无意义的。所以良好的乐感只有掌握具体的表现方法才能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小提琴与人声是最接近的乐器,在学习这首作品时,分析乐句是重要的第一步,只有歌唱,才能体会其乐句中的呼吸;第二可以在较容易的把位熟悉乐曲,对于较为放松的演奏状态有一定帮助;之后就可在G弦上开始学习演奏,需要注意左手的音准,换把要有预先的听觉准备,揉音需要有音乐表现所要求的层次。运弓是这首作品训练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在G弦上的长旋律线条需要运弓平稳,弓速、弓压、弓弦接触点都须要反复尝试,直至寻找出最能够表现出音乐的运弓控制能力。通过这首作品的学习,演奏者能够提高发音质量,深刻体会到双手的技术掌握是为了音乐而服务的。
结 语
学习练习曲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乐器的演奏性能,提高自身的演奏技术以及学习如何表现出音乐所需要的内在。此刻,重新审视这部作品,我们愈发能体会到每一首作品的匠心独运。故而,只有透过丰富的作品,掌握其规律和手法,才能让演奏者在音乐中提升技术,在技术中完善音乐。
参考文献:
[1]卡尔·菲莱什(匈).小提琴演奏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拉斐尔,布朗斯坦(美).小提琴演奏的科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3]蒋雄达(中).小提琴常用练习曲教学辅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4]梁忻(中).菲奥里洛小提琴36首随想曲分课解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