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门户区域的空间组织模式r——基于大阪站区的经验分析及启示

来源 :城市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rius1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高铁站区为代表的枢纽门户区域开始运用“站城融合”理念开展规划建设,而“强度—功能—交通”支撑下的大阪站区一体化空间组织模式对其具有参考意义.本文通过现场调查、文献分析和数据分析,归纳大阪站区空间组织特征:站区开发强度整体较高,其中地下空间是重要组成部分,大型项目是其主体支撑;商务办公和商业零售是站区主要功能,由多元功能支撑,在水平、竖直方向相互替代;步行系统整合了站区的交通设施,网状联系站点和站区内部建筑物.基于此,从功能定位、开发强度、功能组织和交通组织四个方面对枢纽门户地区提出规划策略.
其他文献
在1891—1914年的23年间,青岛实现了从因港口而兴的传统滨海村落到海防城镇再到现代化城市的两次近代发展转型.本文在1891—1897年与1897—1914年两个时间切片内,以青岛地区街道为研究对象,解析其在空间结构、类型形态、营建制度和建筑界面等四个方面建构逻辑的共性与差异.
基础教育设施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中占有很大比重,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加深,县域基础教育设施的健康发展在城乡协调、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以河南省滑县为例,综合考虑小学及初中两学段特征,从基础教育设施的设施规模、设施布局、设施质量这三个方面入手,依托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其基础教育设施配置的公正化程度,梳理基础教育设施问题,并结合空间公正理论总结出基础教育设施的优化策略.
为寻找碳中和目标下符合国情的绿色低碳之路,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2021年第2次(总第27次)研讨会于2021年7月22日在厦门市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组委会主办、厦门市国土空间和交通研究中心、北京晶众智慧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论坛主题为碳中和背景下的城市交通发展思路.会议围绕碳中和背景下北京、上海、深圳、厦门等城市交通发展策略与实践、公共交通系统能耗排放测算、绿色低碳视野下城市交通未来的发展思路与方向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平湖金融基地以空间资源紧缺为导向,从分析现状自然资源条件及特征入手,重点讨论其在空间集约高效利用的思考.本文从空间提质增效、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不断探索,通过空间单元、多元组织和全链条的规划要素形成创新的规划路径,构建一个产城融合的城市重点创新区,希望其规划思路及开发模式为其他项目提供参考.
整合土地利用、交通需求和污染排放建立一体化模型,对政策、措施实施力度进行碳排放评估有利于方案决策分析.基于美国马里兰州PRESTO一体化模型套件提出一种基于四阶段法嵌入电动汽车的交通需求模型,评估电动汽车的不同拥有和使用方案对碳排放的影响.由高、中、低三个电动汽车拥有率和两个电动汽车使用成本交叉组合成6个测试方案,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确定CO2排放量变化率的影响因素.通过计算马里兰州各县CO2排放量的基尼系数,论证各测试方案碳排放量的均衡程度.结果表明:1)电动汽车高拥有方案可使全州碳排放量比2015年减少约
机动车电动化换电模式的普及是北京市实现碳中和国家战略的一种发展方向.通过分析北京市现有道路交通车辆使用特征,预测得出普及换电模式下全市平均每小时电动汽车换电需求量.基于现有换电站技术,提出一种面向大规模换电服务的集中换电站基础设施,并计算得出全市集中换电站新增用电量和用电负荷.碳中和目标下,北京市新增用电量应来自零碳排放的风力和光伏新能源电力.根据华北地区风电和光电波动性和随机性特征,提出500 kV两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搭配换电站电池储能的荷随源动电力供应解决方案,计算得到风电和光电装机最小规模和全市每天
为加强重庆历史文化名镇、历史街区保护,促进名镇、街区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总结了重庆历史文化名镇、历史街区的现状特征,分析了名镇和街区保护利用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从促进名镇、街区经济活动发展,优化社区品质维持原住民比例,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完善公共服务及市政设施建设,开展房屋住宅修缮和鼓励社会民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重庆历史文化名镇、街区保护利用的建议.
《全球城市史》中文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作者乔尔·科特金是一位全球公认的世界经济学和社会学权威,其研究范围覆盖城市学、未来学、民族学等诸多领域,出版《部族》《新地理》《全球族》等多本专著.本书记叙了城市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兴衰演变,对城市发展的普遍性与城市成功的因素两个命题进行了探讨,总结了不同类型城市的现今缺陷并给出了未来发展建议.阅读本书,对我们研究城市历史、预测未来走向有很大启发.同时,书中阐述影响城市成功的因素也对我们继续研究城市发展真谛有重要意义.
期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历史街区的日趋同质化,历史街区中的新建建筑设计成为如何延续其原真性的矛盾焦点.因此,本文从原真性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乾州古城的文化风貌以及传统建筑形态特征的分析,以吉首美术馆为例,针对历史街区中新建建筑“有其形而无其魂”的问题,以构建“共生相融,延续文脉”的新旧建筑关系为目标,从城市文化、空间建构、街区界面等角度提出了乾州古城中新旧建筑共生相融的策略,以期对乾州古城及当前诸多活力缺失,却具有潜力重塑其原真性风貌的历史街区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准确刻画城市空间可达性对于提高城市交通规划科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深圳为研究区,提出了基于出租车轨迹数据的可达性特征制图方法.将网络爬虫工具爬取的出租车轨迹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通过GPS位置异常点、时间异常点、速度异常点和载客状态去噪等数据处理,提取了工作日高峰、工作日非高峰、周末高峰和周末非高峰时段的出租车OD数据,利用可达性分析方法,分析了深圳市不同区域在不同时段的动态可达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