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艺复兴的良性基因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we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倘若我们摊开一张欧洲地图,在巴黎市立起一个圆规,然后画出一个半径500英里的圆圈,那就将标出一个地区,这个地区把“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大都囊括在内了。这个欧洲的文明中心区自17世纪以来200多年间,一直被人类学家称为文化传布的核心。在这个欧洲文明的中心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一潭死水,为整个欧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黑暗中寻找光明
  ——古文化的复活与重生
  由14世纪的意大利发端,继而盛行于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主要是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来阐释当时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宣扬的人文精神。
  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基督教教会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什么文学、什么艺术、什么哲学,一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死气沉沉,科学技术也没有什么进展。黑死病在欧洲的蔓延,也加剧了人们心中的恐慌,使得人们开始怀疑宗教神学的绝对权威。
  而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艺术的成就很高,人们也可以自由地发表各种学术思想,这和黑暗的中世纪是个鲜明的对比。14世纪末,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拜占廷)的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 一些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叫“希腊学院”的学校,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等。这种辉煌的成绩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人们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于是,许多西欧的学者要求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这种要求就像春风,慢慢吹遍整个西欧。
  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一次对思想和文化的解放与创造。
  在这个过程中欧洲古代文化得到了复活和重生,而且远远超越了伟大古文明。欧洲从此由野蛮黑暗的中世纪演进到一个全新的时代。
  文化巨人的涌现推动文化发展
  城市经济的繁荣,使事业成功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
  十字军东征令欧洲人眼界大开,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斯和其他许多城市的商人从商业活动中累积了多余的财富后,便开始追求精神和文化上的满足。他们摆脱一直占有主导地位的宗教题材,开始以雕塑、绘画、建筑、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来展现人们的真实的日常生活。欧洲的文化因此变得更有人性,宗教的成分也随之减少。
  这种文化氛围,也成就了像但丁、薄伽丘、达芬奇、彼特拉克、拉斐尔等等许多文化巨匠和艺术大师。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坛三杰”之一彼特拉克,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第一个发出复兴古典文化的号召,提出以“人学”反对“神学”,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但丁、薄伽丘创作了大量对欧洲文化有深远影响的文学作品。
  在法国、英国、西班牙也出现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拉伯雷、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的文学巨人。恩格斯说评价文艺复兴时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最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无疑,这些巨人创作的作品成为后来整个欧洲文化的源头活水,极大地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欧洲文化的复兴与各国崛起
  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文化领域从长期的一潭死水变成了汹涌的江河。
  它首先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力,尊重人的个性自由,鼓励探索求知,反对消极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提倡积极冒险精神,强调人的理智,反对盲从,反对禁锢人性,反对自我克制,认为事业成功及发家致富是道德行为。这些不可抑制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把人们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人们思想的极大解放,使得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商品与服务应运而生。对利润的欲求鼓励了新的创造和探索,制造、农耕和商品贸易不断发展,大幅超越了古代的成就。到了1500年代,欧洲国家已经在许多重要科技上领先世界。欧洲人透过对世界的探索、寻找贸易路线、新教徒的宗教改革和欧洲本身不断的政治竞争等释放活力。随着衰退中的贵族不断消失,中产阶级的商人和工匠开始争取能与他们经济力量相等的政治权力。
  而文化的发展,思想的解放也推动了之后思想启蒙时期政治学说的发展,霍布斯、洛克等一大批思想家,发展起“自然权利”“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以及“三权分立”等理论。这些理论为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及欧洲各国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所有这些都成为之后几百年时间里欧洲成为世界轴心,以英、法、德为代表的大国在世界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内在文化基因。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回归,越来越多的高端人士开始追求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他们常常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效仿古人雅集聚会、品茶论道、读线装书、穿汉服、弹古琴、赏国画以寻求一种轻松与释然;同时,家居环境上他们也会着意避免过度浮华,转而追求一种回归传统的古典风韵,古典家具便成为这类人的一个共同偏好。   5月20日,第十届中国国际古典家具展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参展企业的展品中,不乏工艺精
期刊
手帕,又叫手绢,一尺见方的小块帛棉织物,用来擦汗、擦泪、包东西,轻巧方便。手帕多是女子贴身之物,罗帕在手,或捏或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抬手一转身,便添了万种风情。    古代男女常以手帕、香袋、扇坠等小饰物,传情达意,私订终身。周邦彦《解语花》云:“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月夜良辰,少年男女,偶然邂逅,相见恨晚,女子含羞掩帕,骑马少年尾随香车,女子轻轻抛
期刊
诚信伦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企业的道德基础。在企业价值观的塑造中,“诚”是企业聚心之魂,“信”是企业立足之本。我国古有“无信不立”之说,《论语》中孔子说:“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商道之诚信  诚信是我国传统的商业道德。早在战国时,对商业活动就有“市价不二,国中无伪”的要求。明清之际,商家无不标榜诚信,“以儒道经商”。晋商与徽商就是古代以诚信经商的两股商业力量。梁启超说,“
期刊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不战而胜》最后一章提到:“当有一天,遥远的古老的中国,他们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的时候,就是我们美国人不战而胜的时候!”这话曾经引起众多号称爱国的愤青毒舌反击,但仔细想来,一个西方人已经开始认识到中国古老智慧的力量,更何况我们年轻的一代呢,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开始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思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如汪洋大海,古往今来许多才智之士,用尽毕
期刊
“中国人相信的是道,道是宇宙运行的方式,是自然的规律。世界万物和每一种变化都有它内在的必然性,都是部分的协同合作来促进一个整体。”说这番话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有“欧元之父”称号的罗伯特·蒙代尔教授。   一个外国人,一个经济学家讲到道家或道教思想,似乎颇为新鲜,令人意外。但是,了解道家和道教思想在海外的长期影响之后,就会知道这并不是不可思议的事。当年,美国的里根总统在第二次的就职演说中就引用
期刊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关于诗歌的调查显示,87.5%的人表示自己还在读诗,其中15.6%的人经常读;45.6%的人说,“诗歌热”可能不会再出现,但喜欢诗的人永远存在。调查中,超过六成(64.8%)的人认为这个时代还需要诗歌;34.9%的人认为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更需要以诗言志;32.0%的人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民族,诗歌永远不会过时。  所谓诗人情怀,我是这样理解的,就算外在的世界
期刊
清一代的诗坛领袖王渔洋,出生于山东省桓台县有名的“新城王氏”,其家族从明朝中叶到清朝中叶300多年间科甲蝉联,叔侄进士,兄弟督抚,父子尚书,光耀迭出。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家族的第一代祖先竟是从诸城到桓台给地主扛长工的“打工仔”,第一代的女主人也是贫家女子。这一对贫贱夫妻存道义之心,行道义之事,并且对儿孙言传身教,在家境不甚宽裕的情况下,在第二代培养出了一位“尤好施予”的“善人公”。  以这种良
期刊
荒野上许多足迹,  指示着前人走过的道路,  有向东的,有向西的,  也有一直向南去的。  这许多道路究竟到同一去处吗?  我相信是这样的。  但我不能决定向那一条路去,  只是睁了眼望着,站在歧路的中间。  ……   这是周作人的一首诗,名字叫作《歧路》。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化,正如这几句诗一样,从来没有摆脱过面对歧路的彷徨。  站在十字路口,我们更应该回首这些身后的足迹,以此作为前行的参考。
期刊
荐将而追  韩信被萧何推荐成为刘邦的大将,是史实。韩信如何从一个无名小卒成长为汉室大将,为汉室江山披荆斩棘的呢?  鸿门宴罢,项羽分封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当刘邦动身到汉中上任时,韩信从项羽手下开小差,追随刘邦而去,并没有被刘邦重用,韩信就又开小差了,萧何一听说韩信跑了,于是也顾不得向刘邦报告,就自己亲自骑马去追韩信。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
期刊
1776年美国正式通过《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宣布建立。在不到200年的时间,这个新兴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从文化史的视角来看,美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离不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特性,这种文化特性,为美国崛起为超级大国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  美国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在当今世界它的文化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却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其文化影响力能独霸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