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脸谱”点亮大国形象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fyl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地时间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下称“人物篇”)惊艳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被一抹亮丽的“中国红”点亮。6块电子显示屏同时播放一则醒目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筹拍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之一的人物篇。片中,谭盾、袁隆平、杨利伟、姚明、邓亚萍等涵盖文艺、科技、体育、金融、思想、企业等各行各业的59位杰出华人在片中依次登场,该宣传片也通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播放,海内外对此反响强烈。
  英国《卫报》报道,中国的宣传片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到来之前的“盛大派对”,展示中国的软实力。《华尔街日报》认为,世界并不了解中国,所以很容易跟随思维定势。向全球播放国家形象宣传片是中国为柔和自己海外形象所做的系列努力的一部分,这一举动的背景是全球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人物篇中出现的59位各界杰出人士也被称作中国的形象“代言人”。 近日,时长约18分钟的《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通过网络首播。角度篇让更多普通百姓入镜,通过800多个画面,阐述中国发展能持续、多元且共荣的和谐理念,跨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研、教育、环境、民族等多个领域。
  
  画面1、2 Stunning Chinese Beauty
  人物 章子怡、张梓琳、杨丽萍、
  周迅、范冰冰、邰丽华等
  张梓琳等五位中国美女或站或坐,盛装出席,出现在第一幅画面里;接下来出现的画面是邰丽华和千手观音团队。人物篇播出后,不少质疑直接针对首先出现的“五美”,尤其是刚刚经历过一系列风波的章子怡。 国家形象宣传片摄制组执行制片人苏明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是否选择章子怡的问题上,摄制组的确请示过主管部门。当时,“泼墨门”、“诈捐门”等新闻正沸沸扬扬,但主管部门的回复是:用。
  
  画面3、4 Inspiring Chinese Bravery
  人物 金晶、林浩、刘国长、甄子丹
  
  代表中国“勇气”的四位人物在生活中都非常平实。金晶在接受采访时说,拍摄时自己按照组织者的要求穿的是火炬手服装,化妆很清爽,打扮也干净朴素,“只是简单扎了一个马尾辫,和我平时一样。”拍摄进行得非常顺利,以前有过一面之缘的金晶和“抗震小英雄”林浩配合非常默契,不到半个小时就拍完了,两人在拍摄过程中还交流起了太极拳。金晶表示,一些外国人对于中国的认识“一知半解”,甚至还存在一些误解,中国拍摄国家形象宣传片在海外播出,有利于让世人更客观、真实地认识中国。
  片中的中国维和警察刘国长表示:“从网上才看到,我和甄子丹被合成在一个画面中,诠释的主题是‘勇气’。不仅作为片中唯一的中国维和警察,而且是唯一的警察,我感到非常自豪。”至于自己为何能被选中,刘国长非常谦虚,“可能是因为我们是首批成建制的维和警察防暴队吧,而且我也沾了身在北京的光。”
  
  画面5 Award-Winning Chinese Talent
  人物 吴宇森、陈凯歌
  
  中国影视业发展十分迅速,逐渐成为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窗口。国际著名导演吴宇森、陈凯歌联袂出演,共同诠释中国人的天资和聪慧。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霸王别姬》等影片均在国际上斩获殊荣,享誉海内外。
  名扬好莱坞的吴宇森导演表示,他在好莱坞打拼了十几年,深刻地感到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强大是紧密相连的。 这也许也是许多明星倾情加盟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且不取分文报酬的重要原因之一。
  
  画面6、7 Enchanting Chinese Art
  人物 黄永玉、谭盾、郎朗、刘欢、宋祖英、李云迪、谭晶
  
  国际著名钢琴家郎朗、李云迪都被称为中国最为优秀的钢琴艺术家。郎朗是受聘于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第一位中国钢琴家,被数家美国权威媒体称作“当今这个时代最天才、最闪亮的偶像明星”;李云迪被誉为“钢琴王子”,早已经成了几千万琴童的偶像。
  国际著名音乐家谭盾和青年歌唱家谭晶被媒体称为文艺界“双谭”,此次又巧合地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谭晶从山西小城一步一步唱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在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等举世瞩目的舞台上,在众多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她都倾力出演。谭晶表示,参加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拍摄,能为中国的国家形象出一份力,感到非常荣幸,国家形象片集中展现了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的优良品质,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最好体现。
  画面8 Leading-Edge Chinese Agriculture
  人物 袁隆平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充满自信地出现在以水稻为背景的画面中。袁隆平院士亮相镜头的拍摄地是他的办公室。袁老特意选择了壮观美丽的超级稻图片作为背景,希望藉此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自古传承的强大创造发明能力。他在之后的采访中说:“因为我是一辈子跟水稻打交道的,水稻是我最亲爱的宠物。”他希望自己的发明不仅能够造福中国,更能惠泽世界。
  
  画面9、10 Influential Chinese Wealth
  人物 李彦宏、丁磊、马云、
  王建宙
  
  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等商界精英的集体出镜,让人再次感受到中国今天和未来商业经济的巨大分量。
  片中中国“财富”诠释者之一的网易创始人丁磊对于参与拍摄的想法非常简单,“我认为这件事很有意义,因此他们给我打电话我就参加了。凡是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我都愿意参与,就像我以前给广州和香港旅游局做公益广告一样。”
  马云的一席话道出心声,他说,在中国今天的经济形势下,在全世界的商业里面,“马云不是我,我站出来,马云代表的是今天的中国和今天的世界。就是这样的创业者,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毅力 ,这样的团队,我们对这一代人做出贡献”。
  
  画面11-13 Extraordinary Chinese People
  人物 郭明义、朱邦月、
  阿里帕、李灵、张正祥、翟墨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朱邦月、维族老妈妈阿里帕、乡村女教师李灵、热爱航海的翟墨和鞍钢工人郭明义、环保卫士张正祥被称作《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中的“草根英雄”。
  阿里帕自上世纪60年代起,含辛茹苦抚养着收养的维吾尔、汉、回、哈萨克4个民族的10名孤儿。在她家里,至今保留着一口直径约一米的大锅,在过去的岁月里,阿里帕妈妈和已经过世的阿比包爸爸,每天就是用这口锅,做出饭菜,养育这些孤儿和他们的9名亲生孩子。如今,这个大家庭已是几代同堂,全家共有180多口人。
  李灵被称为“最美的乡村女教师”, 今年29岁的她,在2002年师范毕业后,看到河南周口淮阳老家的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办起了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一张网络上流传的照片使她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照片上,李灵在雨中费力地蹬着三轮车四处回收学习教材。如今,她的学校已培养出几百名学生。
  翟墨曾驾驶他的“日照号”帆船,历时两年,穿越三大洋,行程3万6千海里,成为中国单人驾驶无动力帆船完成环球航行的第一人。航行中,他曾驾船去过美国。在他看来,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元素融合的国家。翟墨也游历过很多其他国家,“80%的西方人不了解中国,总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他希望这次形象片成为增进外国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的窗口。
  作为全国无偿献血量最多的公民之一,郭明义堪称一间最可靠的“流动血库”。 他连续20年坚持无偿献血和捐献血小板,累计献血量已达5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近10倍,他30年如一日热心公益事业,帮助困难群体排解困难,化解矛盾,给数百个无助家庭带来新的希望。为了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他几乎捐出了全部身外之物。
  
  画面14-16 Thrilling Chinese Athletics
  人物 郎平、郭晶晶、姚明、
  丁俊晖、邓亚萍
  
  五位享誉世界的体育界名人以站立的姿势出现在画面中。姚明和丁俊晖一高一矮站在一起,被制片方解读为追求一种“幽默”效应。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教练员郎平和“跳水皇后”郭晶晶的出现同样令人欣喜。
  丁俊晖和姚明一起走进了北京东边的一个摄影棚,携手完成了自己的拍摄。摄制人员说,在摄影棚里,他们两个老熟人虽然以前相处时间不多,但是彼此之间很默契,最后出来的效果也很自然,几乎都是一遍过。
  “能够被导演选为国家形象片中的人物代表,这是我的光荣。”谈起17日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播出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片中出现的著名乒乓球前国手邓亚萍说。去年夏天拍摄时,当时的邓亚萍还在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任上,国家形象片的主推者国新办与她联系拍片,尽管工作繁忙,她没有一丝犹豫就答应了。
  拍摄是在北广传媒的一个摄影棚里进行的,时间不过半个小时,镜头里,邓亚萍没有讲一句话,全靠镜头语言“说”:画面由近到远,邓亚萍同往常一样,面带自信的笑容。
  这不是邓亚萍第一次以形象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从“节水北京”公益活动形象代言人到中国红十字会艾滋病工作形象大使、北京市无偿献血宣传员,邓亚萍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公益事业,她也欣喜地看到更多的普通人加入到这一行列,“这表明社会在进步,文明程度在提升。”担任国家形象代言人却是第一次,“这是件好事”, 邓亚萍说,“国家是由人组成的,选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能很好地展示中国人的形象。”
  国家形象片消息传出后,引起海内外极大关注。不过,也有不少人质疑:“50人能否代表13亿人?”对此,邓亚萍有自己的见解。在她看来,当一个人走出国门时,个体的行为就代表着国家形象。当年在英国留学时,邓亚萍的邻居、老师和同学在与她接触时,时常会有这样的感触:“中国人是这样的!”邓亚萍常提醒自己:你的一言一行代表着中国人。而当外国人来到中国,面对一群中国人的时候,他对中国人的理解才会更丰富、更多元。
  画面17 Thought-Provoking Chinese Scholarship
  人物 丘成桐、吴敬琏、孙家栋、厉以宁、岑拯
  
  中国现代数学家丘成桐,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厉以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航天专家孙家栋及“奔月”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代表着中国的智慧力量,五位专家面带微笑、神色淡定。
  人民网在去年8月4日,即宣传片启动新闻发布的当日,进行了一次相关的网络调查:“您认为在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里哪类人物最不可或缺?”有超过50%的投票网民支持科学大家等人士入选。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楚树龙认为,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代表。这都代表中国,因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人,任何一个外国人来看这个形象片会觉得中国人有血有肉,不像有些西方媒体报道的中国人个个愁眉苦脸。形象片中的人都是积极乐观向上的,反映出大家的事业在蓬勃发展,其实个人的发展就是国家的发展。
  
  画面18 Aesthetic Chinese Design
  人物 张志峰、马艳丽、
  马岩松、何镜堂、张永和
  
  著名时装设计师张志峰与马艳丽并肩而立,马艳丽在宣传片中的身份不再是为大众熟知的“名模”,而是设计师。她表示,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够代表自己的国家拍摄形象宣传片,让全世界了解中国的多彩与进步,是一件非常鼓舞人的事情。同时,也让我感觉到肩上有了更多的责任,接下来的日子,作为设计师的她,将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塑造更多中国人的美好形象而努力!
  建筑大师、北京大学建筑中心主任的张永和于2005年出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这是华裔人士第一次执掌美国建筑研究重镇的牛耳。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和规划学院院长安得勒·桑托斯(Adele Santos)称赞张永和是富有实践经验和探索精神的新一代建筑师,“对于建筑学充满热情,能带领建筑系开创新天地。”
  作为国内建筑师“名流”,马岩松获得的荣誉包括“国内建筑师中标国外标志性建筑第一人”(2006年加拿大The Absolute Towers,又称“梦露大厦”,将于2011年建成),参与2008年北京鸟巢火炬塔设计等。
  何镜堂因担任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被称作“中国馆之父”。他还是中国建筑界最高荣誉——首届梁思成建筑奖得主,是建国以来获奖最多的建筑师。
  
  画面19-20 Trend-setting ChineseSupermodels
  人物 李丹妮、裴蓓、关琦、吴英娜
  
  四位中国模特华丽现身,将中国人的傲人风姿展现在世界面前。李丹妮曾获2007年度中国十佳职业服装模特,2010年度“时尚模特”奖。2009年度3月参加纽约、米兰、巴黎国际时装周。2010春夏纽约时装周,她表现出了中国模特的大气沉稳。名模裴蓓,曾在国际时装周上掀起一股“中国风” ,作为国际超模的代表人物,从纵横时尚界到初触影视圈,她的影响力早超出了时尚圈的范畴。关琦曾于2005年第53届世界小姐大赛中获得季军,并获封“亚洲美皇后”。吴英娜,新丝路广州区的当家花旦之一,曾获世界小姐第五名——亚洲及大洋州美皇后。
  
  画面21 Captivating Chinese Dialogue
  人物 鲁豫、水均益、敬一丹、白岩松
  
  四位“名嘴”的出现,让人领悟中国语言的独特魅力。经常需要到国外采访的水均益在回答“希望传递给外国人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时表示,“我希望世界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向上的、积极的中国,一个外国人应该知道的中国。改变他们过去那种传统的甚至是带有偏见的印象。中国绝不应该是面无表情的样子,外国人应该知道中国真实的变化。”“它(外国人看到的中国)不应该仅仅是德国电视一台,或者是民进周刊之类的媒体所展示的中国,所以我们希望传递更真实的中国给世界。”几位著名主持人也纷纷表示,能为宣传国家形象出力,是一种极大的荣耀。
  
  画面22 Chinese Space Travel
  人物 杨利伟、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聂海胜、费俊龙
  
  压轴出场的是神五、神六、神七的6名宇航员。第一次看到他们身着训练服站在一起的场景,不少人表示非常震撼,甚至“非常想流泪”。据中国国家形象片总导演高小龙介绍,“航天员这组画面是我们拍摄中最难忘的,因为少了档期协调的问题,画面不用合成,拍摄完成相当顺利。拍摄当天,杨利伟、翟志刚等人早早到达了现场,没有一个人迟到,当航天员们身穿蓝色的宇航服出现在我们面前时,那种震撼真的让人忍不住流泪。”
  高小龙回忆,拍摄当天来了许多军人,虽然与航天员们身在同一个部队但很难有这样的机会见到他们,“许多人都拿着本子找航天员们签名,我们摄制组的一位工作人员干脆脱掉衣服,让航天员把名字签在他的衣服上,那个时刻,让人感动,让人莫名其妙地兴奋。”
  目前,杨利伟正在海南执行任务,他得知了中国形象片播出的消息后很高兴,他说,片中他旁边站着的是他的战友,但是在他们身后,是中国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本刊综合《环球时报》、《法制晚报》、《21世纪经济报道》、人民网、 光明网等媒体报道)
其他文献
美学作为一门比较成熟而特殊的学科,是西方舶来的,并不是中国的传统学问,其形成和发展也与西方的“哲学”分不开。哲学在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就发展得比较成熟,一度被认为是过于成熟的一门学科,当然也不是中国的传统固有学问。从传统意义上来讲,中国是没有“哲学”这门学问的,自然也可以说没有“美学”这门学问。因为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我们有一套自己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西方所不同。尽管如
期刊
特邀嘉宾:  张颐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王逸舟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董漫远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中国的实际形象与外部认知之间存在反差    人民论坛:为什么中国会以形象片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此种形式的选取相较于传统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张颐武: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我们迫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实际形象与全球公众对我们的认识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
期刊
我心中的政论丰碑  ● 文/宋远发  政论寻常见,摄心第一难。我第一次接触《人民论坛》,就为刊名的大气所吸引;第一次拜阅《人民论坛》,就为刊中的美文所折服。人民论坛,顾名思义,乃为民而论。期期刊物、个个栏目,堪称藏龙卧虎,长篇大作与精悍短文、专家权威与百姓声音俱收其间,兼顾高端品位与大众需求。善立人所未立之言,敢发人所未发之论,勇开人所未开之境。读后令人心胸醒豁,其政论妙语连珠,其气势夺人心魄,其
期刊
自己掏钱进影院,哪些因素最影响您的选择”,据人民论坛杂志调查结果显示,37%的受调查者选择“好的题材或故事情节”,列首位;仅14%的受调查者选择“明星大腕主演”;这一结果给我们深刻思考。观察当下的中国电影,主要在观念形态上和叙事表现上存在一些凸显的问题。    艺术精神减弱,文化意识淡漠日渐凸显    在观念认知上,中国电影依然存在如何处理市场生存和艺术文化发展的和谐认知难题。2006年至2010
期刊
我看了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的一些片段,有两个突出印象:一是色彩鲜明,“中国红”体现了中国特色。二是人性化,形象片充分展现了中国各行各业人物代表的精神状态,在片子里他们都是笑容可掬,给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感觉,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都让人觉得非常人性化。    相较于过去的宣传形式,国家形象片是一次极大的创新和进步    世界上许多国家一直都非常重视宣传自己的形象,而中国此前的宣传形式效果并不
期刊
当前,世情、国情深刻变化,国内外发展环境日趋复杂,如何在时代变迁的背景下屹立潮头,引领方向,这需要政论、理论期刊提供深厚的思想支撑。2010年,人民论坛立足时代前沿,引领、推动思想创新;深入社会肌理,观察、传播社会脉动。24期“特别策划”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客观调查与深刻剖析相结合,反响巨大,影响决策。  这些重大问题当中,哪些最受读者、网友及专家关注?我们进行了广泛调查。调查分为两个部
期刊
忘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体”不行,贸然改变政治体制之“体”,会导致社会发展转向、变色、换天;但把政治体制中的“用”当做“体”而对政治体制改革畏手畏脚,不去改、不敢改,问题就更大    现在好像整个社会都在谈论政治体制改革,但大家对政治体制的理解却各不相同乃至很不相同,以至于很多讨论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在鸡同鸭讲。我们梳理一些政治体制的理论性问题,厘清政治体制赖以产生的基础,考察政治体制演化变迁的路径
期刊
■专家回访  “维稳”需要“去敏感化”    嘉宾: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    策划反响:人民论坛杂志2010年9月(下)推出“维稳:异化与代价”专题策划,引起巨大反响。据不完全统计,人民网、新浪网、《联合早报》等国内外500多家媒体进行了转载、引用或评论。在百度搜索“人民论坛 维稳”,相关页面达1600000余篇。新浪网以《中国式维稳被指存误区:
期刊
盛唐时代的中国年    唐朝也有春节长假  唐朝的春节假期跟我们一样,也是7天。你看唐玄宗颁布的红头文件《假宁令》:“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意思就是说,春节放假7天,冬至放假7天,一年里有这么两个黄金周。  事实上,到了唐朝后期,黄金周有3个,而且小黄金周并不比我们少。《唐会要》第82卷有一段专写节假调整,说唐德宗贞元年间,把寒食节的假期从3天调整到7天,加上春节7天、冬至7天,刚好3个黄金周
期刊
暑天,得徐利明先生书画篆刻三大本,闲时徐读。虽然对其艺术所进乎的境界不是我等界外之人能够轻易窥破,但艺文相通,文学遭遇的问题可能艺术也难幸其身。读徐利明的书画篆刻,我关心的不仅仅是作为艺术结果的呈现,而是一个艺术家在今天的时代,他的艺术活动何以成为可能?比如网络时代文学之死的话题,放之书法艺术可能来得更急迫。作如是观,我并非皮相地像许多人那样以为是电子技术主宰的数字时代的来临,将以毛笔和纸为载体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