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设计院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一家甲级勘察设计单位,是该省交通厅下属的事业单位。该省境内的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交通工程项目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划给其负责的,省外的交通勘察规划设计单位比较难介入这一块市场。该设计院在改制时共有六百多人,包括在岗职工、退休职工、离休干部、内退人员和待岗人员,有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有三百多人,包括在编在岗、在编不在岗以及在编未减等人员,人员构成非常复杂。
风险是指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导致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它有三层含意:一是不确定性;二是可知性;三是损害性。改制风险可以归为两大类,即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该设计院的外部风险主要是
政策风险和行业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是职工安置风险和经营风险。
政策风险
1. 政策选用。在事业单位改制中,可以参照的政策较多。可以分为中央、省、市各级政策,还可以分为国有企业改制政策和事业单位改制政策。在面临土地处置等具有属地化特点的问题时,可能更多的参照地方政策。由于改制后的企业都要实行属地化管理,人员工资、社保关系、土地等方面都必须与地方接轨,所以在改制中使用地方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面临资产评估、审计、处置及产权转让等涉及到国有资产问题时,则必须参照省一级的政策,有时还要考虑中央相关政策的影响。改制过程中,面对这么多政策,需要合理使用,如果对政策不熟悉或理解错误,可能会违反国家的有关政策,产生政策风险。
2. 行政干预或者不同群体的意愿不同。行政干预主要体现在行政审批、指令性命令、没有企业效益的硬性摊派的政府任务等。改制前,该设计院的重大决策譬如对外投资、人事任免等都需要行政审批,上级过多的干预对企业发展不利。
上级主管部门政策导向与职工改制意愿不一致也会产生风险,如,针对该设计院改制后的国有股和非国有股之间的比例关系,一方面要看职工的期望,更重要的还是国资委和主管部门的意见,员工的期望和上级部门意见的不一致是改制存在风险的重要因素,意见不统一,将增加改制各方协调沟通的时间和成本,给改制工作带来障碍。
3. 失去优惠政策和政府支持。改制前作为事业单位,享受许多优惠政策,改制后许多优惠政策不再享受也会给新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譬如,改制前该设计院作为勘察设计事业单位享有以下优惠政策:按收入(产值)的37%提取工资含量,超过部分按有关规定交纳企业所得税,改制后这一优惠政策是否保留仍需要积极争取。交通厅作为该设计院的主管部门,有许多规划方面的任务就指派给该设计院,因此,受到了归口系统的主管单位交通厅的“照顾”;改制后,这种关系依然存在,但支持力度可能会发生变化,在国有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参股三种模式下政府保护力度可能有所不同。
行业风险
1. 基础设施发展。基础设施发展风险是指宏观经济环境波动或宏观调控引起的基础设施建设缓慢而导致改制后各种模式下企业发展受阻的可能性。国民经济大环境的变动引起区域经济发展步伐放缓,直接导致基础设施投资受阻。由于国内经济过热,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基础设施投资,或国际环境发生突变,直接导致经济发展受阻等不可预测的变化,而基础设施建设将首当其冲。
2. 勘察设计行业开放。勘察设计行业开放风险是指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勘察设计行业逐步向国内外开放,全面实行市场化时对拟改制的三种模式下造成的不利影响。我国的勘察设计单位大都隶属于政府部门以及大专院校,政府管理色彩浓厚。长期以来资质由政府认定,任务由政府分派,人员由政府任命,价格由政府制定,没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垄断色彩浓厚。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竞争更加激烈,参与竞争的力量有:转型的专业设计企业、新兴的民营设计事务所、改制后的设计企业、外资工程公司、外资设计事务所等。各种力量将从市场准入、融资、税收等方面获得同国有经济和事业单位同等的“国民待遇”,政府行为将逐步弱化。
职工安置风险
1. 职工转变观念。由于改制前后在体制上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职工在观念上是否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就会直接影响到其对改制的态度,而某一群体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到改制的方式和进程。具体到个人,其观念直接决定了其对自身安置条件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说,职工观念转变是影响职工安置风险的深层次原因,因此,除利益因素外,职工在观念上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在改制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两种“升降”现象,即普通职工可能会成为新企业的股东,也可能会成为新企业内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而原有的各层次领导,其行政级别将取消,可能会成为新企业的股东和管理者,也有可能变成普通员工。这四个方面共同决定了职工转变观念所带来的风险。
2. 职工安置。在职职工安置风险主要产生于六个方面:第一,能否继续在改制后新企业工作;第二,解除原有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问题;第三,在新企业工作的收入保障问题;第四,在股权设置方面,职工持股问题;第五,在职工购买国有净资产方面,职工是否有经济能力承受问题;第六是改制后其退休保障问题。
对于离退休人员来说,他们年龄偏高,生活上对相关权益的依赖非常大,这样就导致他们喜欢稳定,不喜欢变化,除非这种变化能增加他们的权益。此外,还有一些接近退休的弱势人群,他们在事业单位体制下工作了几十年,并且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已大多接近退休年龄。勘察设计单位是知识密集型单位,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职工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部分人年龄、知识老化,已难以适应转制后企业的需要。若不进行适当安置,弱势群体的生活将难以保障,影响社会稳定。
经营风险
1. 市场变化。企业站在微观层面上其市场风险通常会受到宏观层面上的行业风险的影响。从中短期来看,在2015年之前,该设计院所依赖的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行业前景比较有保障,至于长期,则取决于成功开拓新市场(譬如欠发达国家)或转产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一般来说,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在政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内在优势,这些优势通常使它们处于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从国有绝对控股、国有相对控股到国有参股,随着国有资本占企业总资本的比例逐渐下降,这种优势在减弱,譬如在国有参股比例很小的情况下获得政府项目的难度可能就会加大。由于交通勘察设计行业的特殊性,大部分项目都会来源于政府,因此,该设计院对政府项目的依赖性非常大,改制后一旦失去政府支持,企业的这部分市场将会出现萎缩。同时,根据调研信息,这部分市场已从2003年正式放开,基本按照市场方式来运作,都是采用项目招投标方式,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改制模式对企业的市场风险影响将会逐渐减小。如果考虑2015年以后企业开拓新市场或转产的可能,一般也可以认为,私有资本的选择较国有资本更为灵活,束缚较少。
2. 人才流失。改制后,职工的身份置换已经完成,职工重新上岗定位,意味着权力、利益的重新分配,那些对自己所获权力、利益没有达到其期望值或对新公司的企业理念不予认同的职工,可能会选择离开。若是一般职工跳槽,可能造成一般风险;若是骨干职工跳槽,可能形成较大风险;若是关键岗位(如影响到企业的资质,或掌握大量客户资源)职工跳槽,可能构成严重风险,给企业运营带来的损失很大。根据对职工转变观念风险的分析,同一个职工可能会发生多重变化,其改制观念将取决于这多重变化的综合影响,这些影响将决定了人才流失风险的大小。但是,具体分析每一类职工由于变化所带来的观念上的风险将非常复杂。
3. 财务融资风险。通常企业的财务融资能力取决于自身的综合实力。但在实际中,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更容易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因此,如果改制成国有绝对控股企业和国有相对控股企业,结合其实力,其从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将会比较畅通,但如果改制为国有参股企业,当国有资本极其有限时,相当于民营企业,其从商业银行融资的难度就会加大。当然,企业的财务融资更多的是受其财务状况及发展前景的影响。
化解改制风险的对策
1. 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改制是一项复杂工程,涉及到资产处置、职工安置、股权设置等诸多关键课题,每一项课题处理不好都会影响到改制整体进程甚至导致改制失败,而每一项课题又包含很多程序和方法等细节因素,因此,详细、缜密的计划是必要的。
2. 沟通。①与政府部门沟通。在改制过程中,加强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了解各上级部门对改制工作的政策和意见,争取比较优惠的职工安置政策,譬如,经济补偿金部分,由于对“国有企业”以及“平均工资”的界定标准有不同的理解,应尽量争取能获得经济补偿金并且其补偿标准从高的政策;剔除改制成本后的剩余国有净资产尽量争取不进入市场进行交易,或者设置各种限制条件确保资产最终被在职职工所购买等。②与职工沟通。加强改制工作的宣传,使员工熟悉国家改制政策、步骤和流程及各种改制模式的优缺点,建立单位内部顺畅的沟通渠道,制定符合员工利益、主管部门要求和国家改革方向的方案。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还是因为人们对从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过程中存在的心理落差和待遇变化。因此,首先要向职工说明原有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国有勘察设计单位改制是必然趋势,使职工心理上接受身份的转变;其次,向职工讲解改制的有关知识和政策,针对职工对福利待遇、工资制度等方面的疑惑进行解答,说明改制必定有利有弊,存在风险,但许多风险都是可控的,降低他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最后,加强与职工沟通,如采用问卷的方式,在全体职工中开展调查,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对企业现状的看法,为改革发展和战略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3. 依法。改制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活动。在根据相关政策确定改制总体方案、资产处置方案及职工安置方案后应严格的执行规定,并及时公布改制的相关信息,确保透明、公平、公正。在沟通化解改制阻力的基础上,依法处置各项改制事务,谨防改制中的政治风险,使得改制工作能经得起相应的推敲和历史的考验,才能确保改制成功。
(作者单位: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风险是指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导致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它有三层含意:一是不确定性;二是可知性;三是损害性。改制风险可以归为两大类,即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该设计院的外部风险主要是
政策风险和行业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是职工安置风险和经营风险。
政策风险
1. 政策选用。在事业单位改制中,可以参照的政策较多。可以分为中央、省、市各级政策,还可以分为国有企业改制政策和事业单位改制政策。在面临土地处置等具有属地化特点的问题时,可能更多的参照地方政策。由于改制后的企业都要实行属地化管理,人员工资、社保关系、土地等方面都必须与地方接轨,所以在改制中使用地方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面临资产评估、审计、处置及产权转让等涉及到国有资产问题时,则必须参照省一级的政策,有时还要考虑中央相关政策的影响。改制过程中,面对这么多政策,需要合理使用,如果对政策不熟悉或理解错误,可能会违反国家的有关政策,产生政策风险。
2. 行政干预或者不同群体的意愿不同。行政干预主要体现在行政审批、指令性命令、没有企业效益的硬性摊派的政府任务等。改制前,该设计院的重大决策譬如对外投资、人事任免等都需要行政审批,上级过多的干预对企业发展不利。
上级主管部门政策导向与职工改制意愿不一致也会产生风险,如,针对该设计院改制后的国有股和非国有股之间的比例关系,一方面要看职工的期望,更重要的还是国资委和主管部门的意见,员工的期望和上级部门意见的不一致是改制存在风险的重要因素,意见不统一,将增加改制各方协调沟通的时间和成本,给改制工作带来障碍。
3. 失去优惠政策和政府支持。改制前作为事业单位,享受许多优惠政策,改制后许多优惠政策不再享受也会给新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譬如,改制前该设计院作为勘察设计事业单位享有以下优惠政策:按收入(产值)的37%提取工资含量,超过部分按有关规定交纳企业所得税,改制后这一优惠政策是否保留仍需要积极争取。交通厅作为该设计院的主管部门,有许多规划方面的任务就指派给该设计院,因此,受到了归口系统的主管单位交通厅的“照顾”;改制后,这种关系依然存在,但支持力度可能会发生变化,在国有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参股三种模式下政府保护力度可能有所不同。
行业风险
1. 基础设施发展。基础设施发展风险是指宏观经济环境波动或宏观调控引起的基础设施建设缓慢而导致改制后各种模式下企业发展受阻的可能性。国民经济大环境的变动引起区域经济发展步伐放缓,直接导致基础设施投资受阻。由于国内经济过热,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基础设施投资,或国际环境发生突变,直接导致经济发展受阻等不可预测的变化,而基础设施建设将首当其冲。
2. 勘察设计行业开放。勘察设计行业开放风险是指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勘察设计行业逐步向国内外开放,全面实行市场化时对拟改制的三种模式下造成的不利影响。我国的勘察设计单位大都隶属于政府部门以及大专院校,政府管理色彩浓厚。长期以来资质由政府认定,任务由政府分派,人员由政府任命,价格由政府制定,没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垄断色彩浓厚。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竞争更加激烈,参与竞争的力量有:转型的专业设计企业、新兴的民营设计事务所、改制后的设计企业、外资工程公司、外资设计事务所等。各种力量将从市场准入、融资、税收等方面获得同国有经济和事业单位同等的“国民待遇”,政府行为将逐步弱化。
职工安置风险
1. 职工转变观念。由于改制前后在体制上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职工在观念上是否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就会直接影响到其对改制的态度,而某一群体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到改制的方式和进程。具体到个人,其观念直接决定了其对自身安置条件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说,职工观念转变是影响职工安置风险的深层次原因,因此,除利益因素外,职工在观念上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在改制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两种“升降”现象,即普通职工可能会成为新企业的股东,也可能会成为新企业内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而原有的各层次领导,其行政级别将取消,可能会成为新企业的股东和管理者,也有可能变成普通员工。这四个方面共同决定了职工转变观念所带来的风险。
2. 职工安置。在职职工安置风险主要产生于六个方面:第一,能否继续在改制后新企业工作;第二,解除原有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问题;第三,在新企业工作的收入保障问题;第四,在股权设置方面,职工持股问题;第五,在职工购买国有净资产方面,职工是否有经济能力承受问题;第六是改制后其退休保障问题。
对于离退休人员来说,他们年龄偏高,生活上对相关权益的依赖非常大,这样就导致他们喜欢稳定,不喜欢变化,除非这种变化能增加他们的权益。此外,还有一些接近退休的弱势人群,他们在事业单位体制下工作了几十年,并且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已大多接近退休年龄。勘察设计单位是知识密集型单位,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职工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部分人年龄、知识老化,已难以适应转制后企业的需要。若不进行适当安置,弱势群体的生活将难以保障,影响社会稳定。
经营风险
1. 市场变化。企业站在微观层面上其市场风险通常会受到宏观层面上的行业风险的影响。从中短期来看,在2015年之前,该设计院所依赖的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行业前景比较有保障,至于长期,则取决于成功开拓新市场(譬如欠发达国家)或转产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一般来说,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在政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内在优势,这些优势通常使它们处于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从国有绝对控股、国有相对控股到国有参股,随着国有资本占企业总资本的比例逐渐下降,这种优势在减弱,譬如在国有参股比例很小的情况下获得政府项目的难度可能就会加大。由于交通勘察设计行业的特殊性,大部分项目都会来源于政府,因此,该设计院对政府项目的依赖性非常大,改制后一旦失去政府支持,企业的这部分市场将会出现萎缩。同时,根据调研信息,这部分市场已从2003年正式放开,基本按照市场方式来运作,都是采用项目招投标方式,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改制模式对企业的市场风险影响将会逐渐减小。如果考虑2015年以后企业开拓新市场或转产的可能,一般也可以认为,私有资本的选择较国有资本更为灵活,束缚较少。
2. 人才流失。改制后,职工的身份置换已经完成,职工重新上岗定位,意味着权力、利益的重新分配,那些对自己所获权力、利益没有达到其期望值或对新公司的企业理念不予认同的职工,可能会选择离开。若是一般职工跳槽,可能造成一般风险;若是骨干职工跳槽,可能形成较大风险;若是关键岗位(如影响到企业的资质,或掌握大量客户资源)职工跳槽,可能构成严重风险,给企业运营带来的损失很大。根据对职工转变观念风险的分析,同一个职工可能会发生多重变化,其改制观念将取决于这多重变化的综合影响,这些影响将决定了人才流失风险的大小。但是,具体分析每一类职工由于变化所带来的观念上的风险将非常复杂。
3. 财务融资风险。通常企业的财务融资能力取决于自身的综合实力。但在实际中,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更容易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因此,如果改制成国有绝对控股企业和国有相对控股企业,结合其实力,其从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将会比较畅通,但如果改制为国有参股企业,当国有资本极其有限时,相当于民营企业,其从商业银行融资的难度就会加大。当然,企业的财务融资更多的是受其财务状况及发展前景的影响。
化解改制风险的对策
1. 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改制是一项复杂工程,涉及到资产处置、职工安置、股权设置等诸多关键课题,每一项课题处理不好都会影响到改制整体进程甚至导致改制失败,而每一项课题又包含很多程序和方法等细节因素,因此,详细、缜密的计划是必要的。
2. 沟通。①与政府部门沟通。在改制过程中,加强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了解各上级部门对改制工作的政策和意见,争取比较优惠的职工安置政策,譬如,经济补偿金部分,由于对“国有企业”以及“平均工资”的界定标准有不同的理解,应尽量争取能获得经济补偿金并且其补偿标准从高的政策;剔除改制成本后的剩余国有净资产尽量争取不进入市场进行交易,或者设置各种限制条件确保资产最终被在职职工所购买等。②与职工沟通。加强改制工作的宣传,使员工熟悉国家改制政策、步骤和流程及各种改制模式的优缺点,建立单位内部顺畅的沟通渠道,制定符合员工利益、主管部门要求和国家改革方向的方案。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还是因为人们对从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过程中存在的心理落差和待遇变化。因此,首先要向职工说明原有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国有勘察设计单位改制是必然趋势,使职工心理上接受身份的转变;其次,向职工讲解改制的有关知识和政策,针对职工对福利待遇、工资制度等方面的疑惑进行解答,说明改制必定有利有弊,存在风险,但许多风险都是可控的,降低他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最后,加强与职工沟通,如采用问卷的方式,在全体职工中开展调查,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对企业现状的看法,为改革发展和战略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3. 依法。改制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活动。在根据相关政策确定改制总体方案、资产处置方案及职工安置方案后应严格的执行规定,并及时公布改制的相关信息,确保透明、公平、公正。在沟通化解改制阻力的基础上,依法处置各项改制事务,谨防改制中的政治风险,使得改制工作能经得起相应的推敲和历史的考验,才能确保改制成功。
(作者单位: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