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单反相机微电影拍摄的优与劣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tuzhm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使用单反相机拍摄微电影是最近今年出现的一个新概念,体现了青年一代对于电影拍摄的追逐和梦想,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综合来看,利用单反相机拍摄微电影,既存在着不少的技术优势和特点,也有很多的困难和缺陷。本文就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从正反、优劣两个方面进行剖析。也希望借助本文的论述,能够为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单反相机;微电影;电影拍摄;优势;劣势;相机画面
  微电影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全新概念,着重以电影情节和短俏内蕴的故事为买点,着重描绘年轻一代尤其是80后、90后的生活,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与追捧,也成为电影发展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随着微电影拍摄浪潮的来临,很多的青年人为了完成拍摄微电影的愿望,纷纷使用个人的手持设备进行拍摄,诸如单方相机、数码相机乃至iphone手机等。在利用单方相机拍摄微电影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的精品,这也反映出单方相机的强大功能和应用价值。同时,从正反、优劣两个方面分析单方相机微电影拍摄的状况,在当下还是很具话题性的。
  1使用单反相机拍摄微电影的优势分析
  众所周知,单反相机是介于一般的数码相机和专业化相机之间的“拍摄利器”,自诞生之日起就在市场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同时,将单方相机进行有效的调整和组合,能够完成很多专业化拍摄设备才能完成的工作,这也是单方具备“高人气”的一个原因。从实践操作的角度分析,使用单方相机进行微电影的拍摄,确实具备不少的优势和长处。
  1.1成本低廉,符合微电影拍攝者的诉求
  众所周知,微电影是一个年轻、时尚和青春的概念,其中夹杂的元素多于80、90后的学习、生活相关,这一代的青年人理想远大但是缺乏实际的行动,眼光高远然而往往受困于现实束缚。对于青年人拍摄微电影这件事来说,经费和开支是他们最需要考量的事情。倘若按照传统电影拍摄的设备、成本和器材的要求来看,其开支将是巨大的支出,而这对于80后、90后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负担。但是,使用单反相机拍摄微电影,不但可以达到不错的电影效果,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成本,提高拍摄的效率,这对拍摄者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诱惑。举例而言,有一部性能良好的单反相机,再辅以遮光罩、跟焦器、监视器等配件,同时算上后期编辑的费用以及人员的支出,加起身往往不到1000元就可以解决,这在传统的电影拍摄领域内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成本的低廉和开支的有效压缩,是单反相机应用于微电影拍摄的一大优势,也是吸引诸多年轻微电影爱好者的最大“诱因”。
  1.2拍摄方式灵活,单反镜头的匹配度较高
  可以这样说,单反相机的最大优势就是随时随地可以开展拍摄,一般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等外力的左右。在拍摄的流程和方式上,单反相机也具备灵活多变、运转速率快等优势,同时能够为拍摄者提供良好的现场体验,利于增进拍摄的效能和效果。从微电影的角度看,微电影属于分镜头拍摄,一般情况下一次的连续拍摄不会长于2分钟,所以对单反相机的要求也不高,利于发挥出单反的优势功能。同时,相比于一般的摄影机,单反相机的光圈、快门和感光度都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这也有利于微电影的高效和准确的拍摄。所以,综合来看,单反相机拍摄微电影可以发挥出单反的技术和功能优势,其镜头似乎天然的与微电影存在匹配关系,这也为单反的应用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因此,未来的单反热潮与微电影的持续发酵,将成为二者更紧密结合的良好契机。
  2单反相机拍摄微电影的劣势和缺陷
  事物总是相对立而存在的,二元论同样适用于单反相机在微电影拍摄中的应用。简言之,单反相机拍摄微电影固然有不少的优势和长处,但同样存在一些缺陷和劣势,这也是需要勇敢正视的。
  2.1拍摄微电影的画面容易抖动,影响画质
  众所周知,一般的单反相机很难完全固定的进行拍摄,这在个人的摄影应用中是一大优势,即拍摄的灵活度可以自由把控。然而,对于拍摄微电影来说,单反相机的画面抖动却是一个很难完美解决的问题。倘若画面出现抖动,必然对微电影的画质和整体感觉产生影响,最终干扰电影的品质。所以,如何结合单反相机的画面抖动的问题,对于拍摄者而言是一大挑战。从目前的实践经验看,很多拍摄者使用工具固定的方法来防止画面抖动,但是效果也很一般。所以,想方设法的解决单反相机的画面抖动难题,是未来微电影拍摄的一个课题。
  2.2操控程序复杂,对拍摄者的技术要求很高
  与一般意义上的摄影机、数码相机不同的是,单反相机的手动操作占据着操作程序的大部分,即操控对于拍摄者而言是一个难题。只有熟练的单反玩家才能很好的把控相机的技术参数和细节,进而保证拍摄的高质量。反之,倘若微电影拍摄者对于单反相机的操控不甚熟练,就会使得拍摄的效果大打折扣,进而影响整个电影拍摄的进程。因此,操控的复杂性是单反相机的一个最大特色,却也是对微电影拍摄者产生掣肘效应的所在。解决操控的问题,往往可以提高拍摄的效率与质量。
  2.3单方取景的负面影响明显,后期处理很复杂
  在使用单反相机拍摄微电影的时候,由于取景是通过镜头,虽然是所见即所得,但是取景也同时受镜头的制约,视野明亮度受镜头影响很大,使用一支最大光圈比较大的镜头时,取景器也许明亮,但是使用一支光圈比较小的镜头取景时,视野就会比较暗。所以,单反相机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全符合微电影拍摄需求的,就所见即所得的理论看,其存在的缺陷还是比较明显的。
  另外,微电影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一种类似于电影的情景和情节短片,其必须具备一定意义的艺术性和审美感觉。所以,在运用单反相机拍摄微电影的后期,需要一系列的处理、编辑和操作。对于很多的微电影爱好者而言,他们不一定具备扎实的后期处理技术,这其实阻碍了微电影的发展,也对他们的积极性是一次重创。尤其是非专业人士,倘若缺乏数码技术修养,很难完成出色的后期剪辑、编排、后面处理等工作,这无疑给微电影的品质提升带来了阻碍。所以,考虑到后期处理的重要性和工艺、技术的复杂,现在很多的微电影拍摄团队都有专门的数码后期处理人员,对微电影的后期进行统一的编辑和处理,这也给类似困难的解决提供了启示。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电影是当下十分流行的一个名词,既凸显了社会的进步带来的电影艺术的变革与升华,同时也彰显了青年一代对生活、社会和自身的思索,这体现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单反相机与微电影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看,可以视为“自媒体时代”到来的又一个标识。对单反相机拍摄微电影的优势和缺陷的正反分析,恰恰给了人们一个清晰的图景,也激励更多的微电影爱好者继续的“前赴后继”。
  参考文献:
  [1] 王韵东,只爱白羊座,蔡娜,Stan,王俊渊.100+1 百年电影的新生·微电影[J].移动信息,2011(08).
  [2] 卢永良.浅谈对数码单反相机画幅的新认识[J].照相机,2009(03).
  [3] 周岚,高毅.使用单反相机拍广告片的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0(08).
  [4] 文劲松.今天你“微”了吗——以微电影《老男孩》和《玩大的》为例[J].电影文学,2011(18).
  [5] 李颖凯.从《老男孩》和《赢家》看中国网络电影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09).
  [6] 杨明,梁栋.摄录功能博弈 Video DC vs.Photo DV 瞬间流年 影像魅力[J].数码世界(B版),2008(06).
其他文献
<正> 编辑同志: 1987年11月,在风光绮丽、景色诱人的印度洋上的桑给巴尔岛(Zanzibar)举行了第一届斯瓦希里语发展国际研讨会。埃塞俄比亚、布隆迪、肯尼亚、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
JB/T58001—92标准对滚子滚动表面粗糙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目前的工艺方法要稳定达到标准要求是很困难的。采用混合正交试验法,对可控制的因素(磨削速比、砂轮磨料和粒度,以及磨削液)进行
译者的翻译行为和翻译策略不仅是单纯的语言层面的翻译活动,而是一种权力关系和文学地位的文化交流活动。一方面会受到翻译文学在译入语国家的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的影响,另
<正> 近年来,不少英、美学者对不同文化的修辞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的结论是,不同文化中存在着不同的逻辑。(Kaplan,1972;Lackstorm,Selinker,Todd-Trimble andTrimble,1973,1977,1976;Leech,1981)许
摘 要:灯光可以塑造人物舞台形象、抒发人物情感、突出情景氛围,在构建舞台时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戏剧也迎来了科技发展的新阶段,在舞台灯光形式上做了很大的突破创新。本文以戏曲与话剧舞台灯光的创新形式做深入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戏曲与话剧;舞台灯光;研究和探索  1 舞台灯光的形式分析  1.1 舞台灯光形式的主要类别  舞台灯光形式一般都是通过对其应用形式的不同进行分类的
3MZ4730钢球精研机调速系统的改进洛阳轴承研究所(471039)刘苏亚叙词:钢球,超精加工机,调速系统由于设备眼役时间长,研磨盘原晶体管调速系统经常出现故障,主要表现为低速不稳,速度难于调整。我们根
摘要:电视栏目主持风格是主持人在长期的栏目主持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为广大受众喜欢和接受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栏目主持人给受众留下的印象如何,直接决定着受众对栏目的印象和评价。受众是首先从栏目主持人的形象中感受到主持人的个性风格,进而认识到他(她)所主持的栏目的特色的。主持人只有具备了鲜明的个性风格,才能使其所主持的栏目受到受众的欢迎。  关键词:电视 栏目;主持人;艺术;风格;培养  电视栏目主持
<正> 读了本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刊出的一组有关社会语言学的文章,觉得还有两点可说,作为补注写在下面。 一、乔姆斯基是瞧不起社会语言学的,为什么?乔的这一瞧不起的态度最能从他于1977年和罗纳夫人(Mitsou Ronat)的谈话中看出来。谈话记录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有几处涉及社会语言学。这里能够看出乔本人对语言学最本质的看法,即语言学是什么,不是什么:反过来也能看出社会语言学是什
<正> 为了推动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落实教学科研项目,加强各语种的横向交流,北京外国语学院科研、研究生处和教务处本学期举办了“教学科研问题系列讲座”。主要内容如下:
<正> 日语在中国受到重视是比较晚的。1862年6月京师同文馆开馆,在应修的方言(即诸语言)之中不列日语。变訢提出同文馆中加设东文馆,聘日本人执教,则是1896年的事了。 甲午一战,败在一向不大瞧得起的东瀛小国的手下,睡狮这才真正惊醒。醒来一看,人们无不惊讶“日本小国尔,何兴之暴也”(张之洞“劝学篇”语)。于是,朝野的对日态度由鄙而崇,人人争言明治维新,习东文、译东籍、东瀛留学和考察,一时蔚为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