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铣加工》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及成功率。本文根据自身在数控铣床实训的教学经验及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建立课程改革目标并对本门课程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数控铣床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在实践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生;数铣加工;课程改革
一、《数铣加工》课程改革背景
(一)、课程简述
《数铣加工》是在以原高一学习《机械制图》、《普通车工工艺》等专业课程为基础,通过对行动领域进行分析,采用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形成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目前,课程内容主要是以中等典型加工零件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与项目教学法。
(二)、中职学生学习现状
我校地处县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在初中小学时他们的成绩就处于中下游,很多学生都是学校老师眼中的“差生”,纪律散漫,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但他们优点是思想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再加上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普及,学生接触社会面宽,获取知识渠道多。所以,在本课程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去获取知识,则变得重中之重。
(三)、中职学校教学现状
随着国内数控铣床加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产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对应对中职学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中职学校的数控铣床实训课程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专业教师专业素质不高,设备数量少,无法满足学生上课使用,多人共用一台电脑时有发生,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资源不配套以至于学校培养出的机械人才大多数达不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二、在中职教育中课程改革的要求
目前在我国的教育课程中,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而课程体系最能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特色,是完成中职教育目标的基础工作和重要保证。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是以学生对课程内容是否熟悉,教师对课堂纪律的管理程度是否达到标准,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但在现今的教学环境下,对于中等职业学生而言,这些基本要求已不足以满足各种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新时代。从教育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可以看到,努力使中职生成为“人格高尚、基础宽厚、技能娴熟、特长明显、终生发展的合格公民和劳动者”是中职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要求中,除了常规的要求以外,还需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在课堂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在实际中学以致用,能顺应企业的发展要求。
三、《数铣加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具体措施
随着计算机及其他现代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教学方法、手段也会随着科学的发展发生一定的变化,老师教,学生听,先理论教学,后实践教学等灌输式教学已不适用现今教学的要求。对以往传统式教学进行改革,将成为数铣加工课程所必须面临的问题与考验。为此,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对本课程提出几点措施,
(一)教学团队的建设
《数铣加工》这门实训课程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数控铣床实践操作经验,才能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在中职学校中,大部分老师在讲和做之间都或多或少达不到标准。为此可以对老师进行分类培养。对于实操能力很强,但讲得不够好的老师,可以重点培养为学校的竞赛辅导老师。理论知识强,但实践能力薄弱的老师往往是刚从大学院校毕业不久的老师,他们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这些老师可以安排下企业锻炼,不断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对于“双师型”教师,可以培养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由学校选送参加各类培训,然后将学到的最先进、最前沿的经验和技术传送回学校,以增加学校的综合竞技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
在教學内容上,对于《数铣加工》这一门课程,为了应付中职生的考证,大多数的基本流程是安全-机床介绍-坐标系-面板操作-对刀-自动编程,期间穿插Mastercam软件的学习,然而这一过程却忽略了手工编程,面对后处理上的程序,往往不知道程序段的具体意思及工艺加工路线,这样,将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就业发展,企业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而不是单一只会一种方法的人才。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适当性讲解手工编程,使学生能够从程序中看懂基本的工艺路线及大体刀路,从而提高对数控铣床的认识,以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运用的方法,让学生按照这个方法进行操作实施,这样学生少了自己探索发现获得结果的成就感,也缺乏了主动学习获取经验的积极性。在数控铣床实训的时候,可以由老师将理论知识讲解一遍,对重要的环节可以进行重要讲解或者录成小视频。在班里分好小组,并选出操作能力好的同学为组长,由组长,各小组结合起来进行讨论,再由老师点评总结,这样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方向和教学思路上的改革和创新
以往在《数铣加工》课程的教学上,教师在对所教内容进行尝试后,把自己的学习过程记录下,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按照给定的方法进行加工,学生加工出来的工件就相当于是老师的复制品。我们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方向上,不能仅满足与工件的完成,而是要注重启发性教学,达到目的的道路有很多条,启发学生去寻找最优的工艺方案是教学改革上的重点。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制定并不完善的工艺路线,对工件所需的工艺进行基本讲解,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工艺路线,并不断优化加工参数和刀具路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四)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实训课程的重要基础。
实训基地对于数控铣床实训课程的教学课程非常重要。是否具备完备的设施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学校具备了数控铣床实训室,电脑工艺房。但数控铣床的数量不太够,部分让给了竞赛的同学,所以实际用来上课的机床不多。为此,可以运用校企合作,共享实训设备。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去企业现场学习、实习,校企合作单位也可以提供一些加工零件材料。
四、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实践与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了模具零件加工的特点,课程内容的调整体现了个人的职业成长历程,课程教学方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课程改革,教师教学增加的新意与挑战,学生增加了课程学习的兴趣,并且明确了职业发展未来,从而树立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数铣加工》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多层次、多角色参与的过程。学生不仅要学到本专业知识,更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满足职业生涯的发展,要保证课程改革落实的实处,企业、学校、教师三方面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谈乾川,基于工学结合的数控铣床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职业技术教育,2017.(3):0031-01
[2]邓矛,现行数控铣床加工课程改革和创新的新思路[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8):104-105.
[3]郭满荣,数控铣床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2):112,126
关键词:中职学生;数铣加工;课程改革
一、《数铣加工》课程改革背景
(一)、课程简述
《数铣加工》是在以原高一学习《机械制图》、《普通车工工艺》等专业课程为基础,通过对行动领域进行分析,采用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形成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目前,课程内容主要是以中等典型加工零件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与项目教学法。
(二)、中职学生学习现状
我校地处县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在初中小学时他们的成绩就处于中下游,很多学生都是学校老师眼中的“差生”,纪律散漫,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但他们优点是思想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再加上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普及,学生接触社会面宽,获取知识渠道多。所以,在本课程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去获取知识,则变得重中之重。
(三)、中职学校教学现状
随着国内数控铣床加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产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对应对中职学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中职学校的数控铣床实训课程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专业教师专业素质不高,设备数量少,无法满足学生上课使用,多人共用一台电脑时有发生,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资源不配套以至于学校培养出的机械人才大多数达不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二、在中职教育中课程改革的要求
目前在我国的教育课程中,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而课程体系最能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特色,是完成中职教育目标的基础工作和重要保证。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是以学生对课程内容是否熟悉,教师对课堂纪律的管理程度是否达到标准,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但在现今的教学环境下,对于中等职业学生而言,这些基本要求已不足以满足各种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新时代。从教育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可以看到,努力使中职生成为“人格高尚、基础宽厚、技能娴熟、特长明显、终生发展的合格公民和劳动者”是中职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要求中,除了常规的要求以外,还需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在课堂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在实际中学以致用,能顺应企业的发展要求。
三、《数铣加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具体措施
随着计算机及其他现代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教学方法、手段也会随着科学的发展发生一定的变化,老师教,学生听,先理论教学,后实践教学等灌输式教学已不适用现今教学的要求。对以往传统式教学进行改革,将成为数铣加工课程所必须面临的问题与考验。为此,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对本课程提出几点措施,
(一)教学团队的建设
《数铣加工》这门实训课程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数控铣床实践操作经验,才能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在中职学校中,大部分老师在讲和做之间都或多或少达不到标准。为此可以对老师进行分类培养。对于实操能力很强,但讲得不够好的老师,可以重点培养为学校的竞赛辅导老师。理论知识强,但实践能力薄弱的老师往往是刚从大学院校毕业不久的老师,他们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这些老师可以安排下企业锻炼,不断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对于“双师型”教师,可以培养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由学校选送参加各类培训,然后将学到的最先进、最前沿的经验和技术传送回学校,以增加学校的综合竞技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
在教學内容上,对于《数铣加工》这一门课程,为了应付中职生的考证,大多数的基本流程是安全-机床介绍-坐标系-面板操作-对刀-自动编程,期间穿插Mastercam软件的学习,然而这一过程却忽略了手工编程,面对后处理上的程序,往往不知道程序段的具体意思及工艺加工路线,这样,将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就业发展,企业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而不是单一只会一种方法的人才。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适当性讲解手工编程,使学生能够从程序中看懂基本的工艺路线及大体刀路,从而提高对数控铣床的认识,以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运用的方法,让学生按照这个方法进行操作实施,这样学生少了自己探索发现获得结果的成就感,也缺乏了主动学习获取经验的积极性。在数控铣床实训的时候,可以由老师将理论知识讲解一遍,对重要的环节可以进行重要讲解或者录成小视频。在班里分好小组,并选出操作能力好的同学为组长,由组长,各小组结合起来进行讨论,再由老师点评总结,这样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方向和教学思路上的改革和创新
以往在《数铣加工》课程的教学上,教师在对所教内容进行尝试后,把自己的学习过程记录下,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按照给定的方法进行加工,学生加工出来的工件就相当于是老师的复制品。我们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方向上,不能仅满足与工件的完成,而是要注重启发性教学,达到目的的道路有很多条,启发学生去寻找最优的工艺方案是教学改革上的重点。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制定并不完善的工艺路线,对工件所需的工艺进行基本讲解,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工艺路线,并不断优化加工参数和刀具路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四)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实训课程的重要基础。
实训基地对于数控铣床实训课程的教学课程非常重要。是否具备完备的设施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学校具备了数控铣床实训室,电脑工艺房。但数控铣床的数量不太够,部分让给了竞赛的同学,所以实际用来上课的机床不多。为此,可以运用校企合作,共享实训设备。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去企业现场学习、实习,校企合作单位也可以提供一些加工零件材料。
四、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实践与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了模具零件加工的特点,课程内容的调整体现了个人的职业成长历程,课程教学方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课程改革,教师教学增加的新意与挑战,学生增加了课程学习的兴趣,并且明确了职业发展未来,从而树立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数铣加工》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多层次、多角色参与的过程。学生不仅要学到本专业知识,更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满足职业生涯的发展,要保证课程改革落实的实处,企业、学校、教师三方面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谈乾川,基于工学结合的数控铣床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职业技术教育,2017.(3):0031-01
[2]邓矛,现行数控铣床加工课程改革和创新的新思路[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8):104-105.
[3]郭满荣,数控铣床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2):11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