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大学生与和谐校园建设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i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校园建设的意义与基本内涵
  
  1、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意义
  首先,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建立使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这种要求。
  其次,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一个幸福、公正、和谐的社会,将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实现和谐校园,将直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
  再次,构建大学和谐校园体现了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学校的软实力。追求个人、集体、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成为21世纪大学理念的价值取向。一所大学的发展应该是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共同提升,尤其是软实力。软实力指的是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构建大学和谐校园,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这种和谐使学校在其内在凝聚力、对内外吸引力和向心力等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这也正是学校软实力的一种体现。
  
  2、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内涵
  建设和谐校园,首先应深刻认识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以增强建设和谐校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和谐校园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和谐校园必须全面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积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
  二是和谐校园,建设要保持一种协调、平衡、有序发展的态势,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等。
  三是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要形成和谐的办学理念、和谐的教学科研氛围、和谐的体制机制、和谐的校园文化,要用和谐的旋律推动学校的发展、用和谐的氛围激发师生的创造活力,把学校建成师生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生活的乐园。
  
  培养和谐精神、和谐理念,促进自我和谐发展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既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对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
  
  1、认真学习、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上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这是党中央为适应我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向全党提出的重要任务,再次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
  
  2、倡导和弘扬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
  增强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合作是人的生存方式,具有合作精神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共生共存,合作能力就是竞争能力。学会合作是大学生做人做事的基础,要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协调、学会沟通。每个同学都要做到以下“三好”:良好的性格,即性情温和,意志坚定,感情丰富,具有坦荡的胸怀和乐观的心境;良好的处事能力,即看问题客观冷静,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变化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善于与他人交往,待人接物友善大度,助人为乐,心胸豁达,做人厚道,容人、容言、容事。
  
  3、倡导和弘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反映了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生活,任何人的生存都依赖于其他人的生存。这就决定了人在处理自身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不能只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必须同时考虑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方面承认和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又强调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在实现社会利益中实现个人利益,在必要时还要能为社会利益牺牲个人利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二者不可分割。只有先做到我为人人,才能实观人人为我。
  当前,一些错误的价值取向正在影响着我们的少数同学的思想与行为,成为危害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比如,受到极端利己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去处人做事,甚至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再如,虽然是合理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虽然不触及道德和法律底线,但对他人和社会利益冷漠,只要不涉及自身利益,不管身边发生什么事都听之任之。这两种错误的价值取向的实质是只要求人人为我,而不愿意我为人人,都应当摒弃和克服。
  
  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和谐校园建设中 的主力军作用
  
  1、善于处理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同学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都不可能不遇到各种矛盾,人就是在正视矛盾、解决矛盾中不断成长成熟的。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同学们经常会遇到同学之间的矛盾、同学与老师之间的矛盾、个人行为与学校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个人需求与学校服务之间的矛盾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矛盾,同学们要用理性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解决,使矛盾化解或向有利于和谐稳定的方面转化,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进步,决不做扩大矛盾和激化矛盾的事,保持学校大局的稳定,在稳定中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2、以自身的和谐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要把以德立身放在首位,高度重视个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道德,不仅是对人的一种行为规范,而且是一种社会批判和建设力量。它可以使得人际关系和谐,社会进步,校园祥和,促进经济良性运行,政治相对稳定。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中,广大同学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以良好的学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学风是指学生群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精神、态度和行为。具体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作风、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等。学风的作用是影响和引导学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广大同学要深刻认识到,学风和道德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学风靠道德规范和指导,道德靠学风体现和升华;道德是学风的内驱力,学风是道德的外在表现;道德是看不见的、无形的精神力量,学风是看得见、有形的行为习气。现在,有一种倾向,即把学风与道德、学风与素质严重地分割开来,认为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整体素质主要表现在热心社会工作、争做学生干部上,把学风置之度外。使少数同学在学习上不上心、不重视,不起带头作用,把学习看作是“业务素质”“智育”方面的事,这种看法是十分片面的,其导向必将严重影响我校的学风建设,应加以引导和纠正。
  
  3、在创建中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谐校园的内涵十分丰富,和谐校园建设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各个方面长久不懈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
  和谐校园重在建设,没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建活动是不可能建成和谐校园的。广大同学应该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参加各项创建活动(比如,创建和谐宿舍、和谐班级、和谐社团等);积极参加以相互关爱、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者活动;积极参加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以广大学生的和谐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在和谐校园建设中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中应该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
其他文献
学风是学校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狭义上讲,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它是一所学校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面貌、态
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呼唤着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新型教育,而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则必须成为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新型教师新在哪里?笔者认为新型教师要具备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教育观,具有较高的教育学素养及在新观念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新型教师不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而是要探讨教书育人规律、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而成为教育的“研
2017年,中以宣布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随着中以两国在人员往来、贸易投资、产业合作、技术交流等各方面的深入合作及发展,以色列已日益成为中国在中东地区稳定可靠的合作伙
期刊
生态危机对德育提出的新课题    人们对德育功能的认识大多局限于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协调方面,这其中并不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随着技术革命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地扩展,随之出现的是人口、能源、环境、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性危机。为了解决这种生存危机,除了要调整科技、经济发展战略,加深对自然系统全面的科学认识,还必须要树立一种积极的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观念,通过道德观念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控制
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座谈会发言摘要为了学习与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我刊与新华社《望》周刊于10月1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召开了
本文在对日本大学工科研究生教育调研的基础上,对中日两国大学工科研究生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了我国大学工科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日本大学研究生教育简介    日本大学从事管理和培养研究生的机构是大学院研究科。研究科下设机构为专攻,专攻相当于中国的系。大学中的最基本研究单位是研究室。日本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与我国差不多,考试科目一般是外
近年来,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酒店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当今“顾客需求”的市场竞争格局下,如何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提升顾客忠诚度,保证酒店平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尤其是“药品零差率”政策的不断推进,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体上医院收入呈现下降趋势。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优化改革,一方面使医保人群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医院承担着较重的医疗费用垫付压力。同时,价格谈判机制也使医院的医疗业务产生的边际贡献率不断降低,成本补偿越来越困难。近年来,民营医院依靠其低成本低收费的优势展开了迅猛的发展势头,对公立医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大的
游客满意及游客的游后行为一直是景区运营关注的重点。较高的游客满意度,可使游客产生重游和积极向亲朋好友推荐景区的行为,对景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游
以《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为改革对象通过对包装工程专业课程的分析对比,本论文选择《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作为实验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在包装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诸多课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