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生动实在的数学课堂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tc5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乏味的、枯燥难懂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带给我们数学老师很多困惑,比如课堂是生动了,开放了,活跃了。但是课堂效率能保证吗?要知道,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命脉”。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保证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将是每一位数学教师要关注并思考的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做了一些探讨。
  
  一、在有效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的引入不仅要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要选准新知识生长点,提供诱因,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进入学习的主题,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人手。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学习情绪参与学习,让学生在亢奋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例如,“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入的:把厚0.1毫米的纸依次折叠1次、2次、3次、4次、5次,列式并计算纸张的厚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纸张厚度的变化,并进一步提出问题:把纸对折15次后,它的厚度会超过姚明的身高吗?折叠27次会超过珠穆朗玛峰吗?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最后我告诉学生:连续折叠15次早已超过姚明的身高,连续折叠27次就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了。这一答案令学生非常惊叹和兴奋,从而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有效的课堂提问中指引学生学习的方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既能启迪学生思维,又是促进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有效的教学,需要有效的提问。
  纵观目前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发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提问内容过于简单化,没有思考性,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教师难于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到学生错误症结所在;②提问的设计显得太随意。前后问题之间缺少连续性,思维跳跃性大;③无视学生能够发现问题,突出问题的现状,在提出问题上越俎代庖。或者处于对自主学习的误解,把“提出问题”的任务当做一种权利完全交给学生,却不善于从多种问题中选择或者整合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以供学生进一步的探求;④提问的处理上缺乏科学性,问题提出后急于作答,没有给大多数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或者过多地要求全班齐答,追求表面效果;⑤提问时只重视成绩好的学生,忽视差生。对学生的回答常常是鼓励不足,而批评有余。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使有效教学难以获得可靠保障。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注重趣味性、多向性、灵活性以及科学性。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必须准确、清楚,有一定的层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乎,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确切的,即使是发散性问题。其答案也应该有个大概的范围,而不是放任自流。要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有明确的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或点拨或追问。恰当的反应可强化提问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把握时机。当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时,及时安排具有启发意义的提问,并能适时根据课堂动态资源来生成新的问题。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都是十分有益的。
  
  三、在有效的教学互动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客观有效的交往,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也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真正有效的互动交往,才能促进教学相长,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时时闪现生命的灵性和活力。形成良好的态度价值观。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这时,学生有种遏制不住的跃跃欲试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去思考,去理解有关知识。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就要做到这样。如教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被打碎成三块(如图示),如果要按照原样配一块。要不要把三块都带去?这一问题,来自生活实际。立即像磁铁一样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带1去。有的说带2去;有的说把2,3两块都带去。接着我又提示:其实,只须带一块去就行了。那么,三块中选择哪一块?还是随便带一块去?这个问题再一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学生的思路进入活跃状态。此时我让学生们讨论探究究竟带哪一块去。并提问从中你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这里已经开始涉及问题的本质了,学生一般不知道其中的内在原因。进入一种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此时引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边角”,这样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并逐步去揭示和理解问题的实质。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师生间教与学互动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我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中相互提问,质疑,解决问题;在复习课上,学生做小老师,在讲台上展示自己解题的思路和对问题的看法,我发现当学生站在讲台上时。同学之间的想法较易沟通,向同学请教问题比较轻松自在。批判性地听取同学的意见,学习的精神状态也比较积极主动。
  在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我们的教学过程才能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和创造,独立思考、亲身体验,体验其中的乐趣与成就感,课堂的有效性才得以充分体现。
  总之。有效教学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境界,只有我们将业务功底、教学理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转变为有效的教学行为。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变得既生动,更实在,我相信,这也一定是每一位数学老师所追求的理想课堂。
其他文献
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更要有目的的课前预习。如果课前预习得好,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课上老师所讲的重点和难点就会被同学们所领悟,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实验证明,课下经常预习的学生成绩往往比不预习的成绩高,而且差异是显著的。  那么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呢?先介绍几种方法给大家。    一、读一读  
采用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的DTOPSIS法对2011年黔西南州9个杂交水稻新品种生产试验进行鉴定筛选分析,从多性状角度综合评价,最后选定出符合本地栽培的水稻新品种。结果表明:科德优33
饲草的长途调运可以缓解我区目前存在的地域之间饲草产量与品质不均衡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用于长途调运饲草的收割、调制与包装要求,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供从业
在母羊生产过程中,常可以见到刚刚出生的羔羊呼吸微弱,或者停止呼吸、心脏仍然有跳动的现象,这叫做羔羊的假死或窒息。该病的发病过程较短,但如果治疗及时,可以将羔羊救活,减少经济
八倍体小偃麦是由偃麦草与普通小麦远缘杂交后人工选育的新物种,它保留了偃麦草的许多优良性状,是小麦遗传改良和染色体工程研究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对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远
杨志明老师在文中介绍了这个有趣的组合恒等式n∑k=0(-1)^kCn^k=0读后深受启发,进而对其继续研究,得到了一组新的组合恒等式,以飨读者。
为提高基于InDel-Pyrosequencing的黄瓜杂交种纯度检测通量,降低检测成本,本研究模拟10种DNA Pooling进行PCR、Pyrosequencing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通过TTest分析不同Pooling
本文立足于布尔津县畜牧业生产实际,深入浅出的分析了畜牧业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思路和对策,为促使布尔津畜牧业转型发展提供
试验对干旱胁迫下20个烟草品种发芽和苗期生理生化特性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耐旱性进行了鉴定。在正常供水和15%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测定了种子发芽特性及幼苗生长、生理
为了寻求猕猴桃幼苗最佳叶面营养补给浓度以及土壤营养补给配方,采用中科环境公司生产的基质穴盘育苗,以史丹利复合肥液对温室猕猴桃幼苗进行喷雾、灌根,5叶后幼苗移植到直径1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