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竞争力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P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入题,阐明加强我国职业教育竞争力的必然性,思考为何在传统观念视野中,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问题时,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三种典型模式相关发展经验,进而总结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和特点,从而寻求提高职业教育社会竞争力的对策思路,即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校企互利发展的行业企业评价体系;建立资源共享的社会评价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竞争力产业结构评价机制
  [作者简介]金乐(1980- ),女,安徽安庆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学。(江苏南京21006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社会评价体系与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关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中职会发[2010]3号)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7-0041-02
  
  1993年,我国确定了教育事业20世纪90年代发展目标、任务和战略指导方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把职业教育确定为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部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现代经济的发展,国际社会通行将职业教育视为衡量一国高等教育发展程度的标准之一,这表明我国在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竞争力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职业教育竞争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选择
  1.产业结构升级是对加强职业教育的急切呼唤。当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在20世纪80年代初见端倪,90年代中期进入高潮。产业革命最先引发的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伴随着企业技术进步和社会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知识分子阶层将会有所扩大,劳动力呈现“白领化”的趋势。“如果以1比1为转变的基本标志的话,我国已经在新世纪到来之前(1997年)迈过前一个临界线——‘吃工商业饭’的人口超过‘吃农业饭’的人口,并且有可能在21世纪前期,迈过第二个临界线——广义白领人数开始超过广义蓝领(蓝领工人和农业劳动者)的人数。”①产业革命将导致社会结构的“智能化”,这种产业结构的升级对需要配套跟进的职业教育提出时代性要求。
  2.“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强化职业教育的时代性内涵建设。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我国率先宣布单方面减排目标,以2005年单位GDP含碳量作基数,到2020年再减碳40%~45%,温家宝特意强调“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过,并力争有所突破”,这表明我国在参与“气候外交”中的从容与诚意。据中国人民大学能源与气候经济学课题组的定量研究,为实现2020年单位GDP减碳45%的承诺,我国必须以更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淘汰“小煤窑”将继续减损GDP3142亿元,继续淘汰“小火电”减损行业GDP24.12%,淘汰“小燃气”减损行业GDP10%,淘汰“小热电”行业减损GDP6.79%……若对淘汰所有的“小”做一一算计,减碳总成本之大必然“触目惊心”。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说,经济总量与碳排放一起增长的黑色发展模式,应该转化为碳排放与经济产出“脱钩”的绿色发展模式,中国必须从最大的“黑猫”变成最大的“绿猫”。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专业的职业教育机构,有责任承担起“低碳经济”模式下“绿色型职业人才”的培养任务,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必须强化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
  3.和谐社会需要发展壮大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中产阶级队伍。改革开放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针,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为世界瞩目的成绩,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的污染和贫富分化的加剧,产生了两个不和谐问题——人和自然的不和谐、人与人的不和谐。特别是我国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加剧了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均衡,社会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对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危害极大。2006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和谐稳定的社会需要成熟且有规模的中产阶级支撑,无论是从政治体制还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培养并发展壮大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中产阶级队伍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要求。因此,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我们需要依靠职业教育让广大劳动者尽快转型,增强他们的社会竞争力,这就需要依靠职业教育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
  二、发展职业教育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种理清
  1.大众对教育应是“精英教育”的偏执。社会上普遍存在对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模糊不清的现象。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接受过教育的“读书人”应是“研究型人才”,而非“职业技能型人才”,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因此至今仍不乏少数人认为职业教育要低于普通高等教育,就读职业院校是“没有前途的”。这些陈腐的教育观念严重地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有数据显示,2009年超过70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在学校接受“精英教育”怀揣美好职业预期但毕业时却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与此同时,2009年末由广东爆发了“民工荒”,随后便波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缺工达到几百万之多。“民工荒”与大学生的毕业即失业,构成了我国劳动力供需形势发展的一个悖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大众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理应重新审视知识和技能的问题。如果说教育是一种产品的话,在市场经济中,无论是教育产品的生产者(学校)还是消费者(学生及家长),都存在短视效应,因此,需要政府站在更高的战略角度予以适时干预和引导,加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2.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是政府政策优化的过程。管理学家西蒙认为“政策的制定是一个优化的过程”,没有最优的政策,只有次优的政策,这其中应体现出由次优向最优的趋势。政策无法最优,这和制定者对影响政策制定的所有因素难以全面掌握分析以及决策者的经验有关,同时时代环境的快速变化对政策的稳定性也提出了挑战。
  我国的职业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正体现了一个不断优化、与时俱进的过程。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指出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术教育体系”。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职业教育为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提出有计划地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三级分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共同发展、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教育系列。通过改革现有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成人高校,以及举办灵活多样的高等职业班等途径,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律上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1999年后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的国家政策性文件和指示,如1999中央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200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2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6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更是明确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些都表明,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三、与加强职业教育竞争力相关的探索性经验
  1.国外成功职教模式的本土化实践。如果说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竞争力的动力的话,那么这种需要与当前职业教育现状间的差距就成为发展中的巨大压力,为了度过当前的“瓶颈期”,职业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们研究了国际上比较成功和典型的职教模式,这些模式的本土化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实践可以操作的蓝本。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双元制”模式。它是以德国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毕业后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双元制”模式曾被誉为德国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二是CBE模式。它是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基础,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课程开发表),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②三是TAFE模式。“它是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在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形式灵活的,与大学有效衔接但又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③
  以上三种模式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同时三者也有相通之处。可以说,我国目前各职业院校的发展和改革思路多少都有这三种模式的痕迹,需要苦心经营的是要结合各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创新。从各种案例的探索性经验来看,笔者认为确立多主体参与的立体评价体系是当前加强职业教育竞争力的“三寸”要害之处。
  2.确立多主体参与的立体评价体系。职业教育要如何发展,需要明确职业教育涉及哪些主体,学校、企业、学生、政府、社会应扮演何种角色,承担何种责任。如果说学校是施教执行方的话,那么经济社会、行业企业就要为职业教育输入清晰的指令以保持活力,同时学校、企业双方都成为直接受益方。如果说学生是被教育方的话,那么这种教育不仅指的是适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还应是多年龄层次人的终身教育学习,于此,政府和社会也能从中受益。在这种循环互动的基础上,理应建立立体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
  第一,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体系主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培养目标的问题——培养什么人。如果将培养目标仅定位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只是按职业能力标准来确定课程标准,也就是要求培养仅仅能够完成工作任务的人,那么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也就没有明显的区别,这样一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就变得渺茫,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力就严重缺乏。因此,职业教育不仅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就业机会,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不断学习和发展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二是培养内容的问题——用什么培养人。在这一点上我国的职业教育仍有本科教学的痕迹,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各校培养内容或者是严重雷同,或者是随意性太强,究其原因是没有正视职业教育的适用性。因此,职业教育的培养内容要密切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结合行业企业的现实需要。三是培养方法的问题——怎样培养人。职业教育应是实践应用型教育,因此应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加强实践环节,校企合作办学、企业定岗培训是有别于传统“象牙塔”式教学的重要途径。四是师资力量——让什么人来培养。职业教育的教师一方面要懂得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也要保持和所授专业的行业职业要求高度一致,从这一层面说,教师也必须在教中学,关注行业最新发展,成为行业发展与学生施教中最敏感的信息捕捉者。
  第二,行业企业评价体系。要建立有效的行业企业评价体系,将行业企业纳入职业教育的互利机制中。一是校企合作的互利机制。理论上,企业应成为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方之一,然而实际中,校企合作尚存在校方单方积极性较高,企业不主动甚至排斥的尴尬局面。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真正的互利机制是关键。这需要学校要主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人才。同时还可以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服务,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跟踪与质量监控体系,让企业在合作中获得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和预期利益。在现阶段,这需要政府的引导,运用经济激励、税收等手段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二是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发展。建立职业教育合作制度推动高职教育跨地区的连锁化、集团化、一体化发展,实现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这可以使学校和企业行业在更高、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合作。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期职业教育实现资源整合的一种可选择性策略。
  第三,社会评价体系。目前,对职业教育的评价,忽视了社会评价。然而,恰恰是社会评价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职业教育除了要广泛吸纳和充分重视社会对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全方位质量监控系外,更要强化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要面向社会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服务,构建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与终身教育并举的教育服务体系,成为区域创新的实用性人才培训中心;要服务区域社会科技文体活动需求,开放学校设施设备资源,促进校园资源与社会共享,成为区域创新的资源中心;要充分利用学校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优势,向社会提供信息、技术、管理、决策等多方面多形式的咨询服务,成为区域创新的信息与咨询中心;要组织开展先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引领先进文化传播发展,提升区域国民文化素质,成为区域创新的文化辐射中心。”④此外,职业教育自身形象塑造、适当的正面宣传、政府与社会的舆论导向也是提高社会评价必不可少的环节。
  
  [注释]
  ①朱光磊.新的社会阶层演变[N].南京日报,2010-04-20.
  ②赵建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江苏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J].江苏教育研究,2010(2):42.
  ③邱素芬,王联晓.TAFE模式对提高我国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0(2):40.
  ④张祺午.“做强高职”:发展的必然[J].职业技术教育,2009(36):29.
其他文献
在高校创业教育迎来新的发展高峰时期,文章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对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有效引导青年、有效组织青年、有效服务青年和有效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四项基本职能,提出创业教
本文主要介绍了管道漏磁检测数据的软件分析处理系统中的图形化显示部分。曲线图形直接采用将数据转化为屏幕上一点的方法进行显示;灰度图形先将数据转化为相应的灰度值,再根据
小波变换在时域和频域上具有良好的局部性,可以将图像信号分解成不同分辨率的子图像,其多分辨率分析的特性还提供了利用人眼视觉特性的良好机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离散小
玻璃生产线上对冷端玻璃板运动位置监测效果的好坏是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本文尝试了一种改进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数据拟合算法来对不同时刻冷端玻璃板的运动位置进行建模。
目的 探讨利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可行性。方法 对25例临床拟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
如何实时检测传感光栅Bragg波长的微小偏移,是光纤光栅传感器实用化面临的关键技术。本文选择线性滤波法解调光纤光栅传感器。为使设计的解调系统具有结构紧凑、便于携带、使
概括了循环式氦氧混合气辅助呼吸装置的工作原理、气路结构,详细介绍了硬件电路设计、氧浓度控制算法及系统工作流程,并给出了由MATLAB软件所得到的系统的阶跃响应。测试和仿
小学数学职前教师的数学观受其年级及参加教育见习、实习时间的影响。整体来说,小学数学职前教师的数学观倾向于柏拉图主义,但随着年级的增长,对静态的柏拉图主义数学观的倾
德育功能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遵
[摘要]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一直是高等教育研讨的热门话题。在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中,侧重于校内专业实践教学和综合模拟实习教学的课程设计较多,而将社会调查、科研实训和校外实践基地教学项目纳入专业实践环节较少,导致实践教学内容缺少整体感、系统性。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产学合作教育机制入手,研究实践教学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旨在探讨具备应用价值较强的财经类专业实践体系。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