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情(组诗)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gen_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母亲
  我,王彦山,生于1983年
  母亲那年,30岁,彼时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正紧
  二姐已先我一年出生
  用母亲的话说,我是逃生的
  从不信神的父亲,骑着大金鹿牌自行车
  驮着有孕的母亲,专门去东边的山村问卜
  彼人答:您媳妇怀了个黑大汉
  父母才心满意足地在月色中回家
  我生之初,不知道中国是不是
  已有这么一个节日,专为母亲们而设
  待我长大,17岁,负笈南下
  才知道一个节日——母亲节
  2016年,我33岁,小女刚满7岁
  我,不在您膝下,已16年。又是母亲节
  下午,我拨通你的电话:
  “妈妈,今天是母亲节,祝您节日快乐!”
  母亲“哦”了一声,并没有太多话要说
  “您想要点什么礼物?送您一把紫砂壶吧?”
  “送你舅。”
  “给您买件衣裳吧!”
  “不用。”
  一番生人般的推让后,你说:
  “还是给我寄点茶叶吧。”
  我满口答应,也知道
  你刚做过手术的负荷过重的心脏
  和因积劳过损的腰椎间盘突出,茶
  已不适合你,嗜茶半生的乡下妇人
  这茶叶,估计还是你送舅舅和其他亲戚的吧
  端午,小记
  早上,送女儿上学的路上
  零零星星,有几个妇人手持艾草走过
  七岁的王子今:“爸爸,那是什么?”
  “那是艾草,也叫艾蒿,可以辟邪,也可以
  驱蚊。”
  哦,又到端午了,记得小时候
  山东老家是不大过这个节的,每年到了这一天
  母亲都会起个大早,把家里能煮的蛋
  满满地煮一锅,等我醒来,院子里的灶台上
  总是满满一锅蛋,剩下的几天
  全家人都在吃蛋,鸡蛋,鸭蛋
  有时还有鹅蛋,咸鸡蛋,咸鸭蛋
  有时还有咸鹅蛋
  重阳节小记
  晨起读诗,读到杜牧
  才知江可涵秋影,菊花插满
  赣鄱大地的少白头,国庆节前准备
  给岳父快递回去的两瓶老酒
  昨天才寄走,雁如妻
  不作南归,返北游
  江右夜
  傍晚预报的雷电天气到了凌晨
  还没有来,女儿养的十只弓背蚁
  还在工坊里往来劳作,悉如国人
  它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挖掘,运输
  终其一生,在生殖、饮食、建筑,遵循着
  它们的生存法则,更多是服膺于个体
  求生的本能,这多像一个无为而治的
  理想国,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又多像鲁西南平原上后屯村老百姓一生
  朴素的愿望:收成好一点,有可能
  就多生几个孩子,不管是儿是女
  盖一座像样的房子,钢筋用五号的
  给儿子娶个媳妇,屁股要大
  要能干。窗外又飘起了雨
  雷电让一个内陆省陷入谵妄的期待
  我在纸上弓起了背,坐骨神经隐隐在疼
  深耕穊种,立苗欲疏,古典中国的遗训
  让我的手艺生疏,完全不像一个农民的儿子
  我继续挥锄,半亩还没解冻的土地
  通过锄柄将大地内部的疼痛
  又还给了我
  父亲节
  这一天,所有的男人都是儿子
  但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叫父亲
  美国人的父亲,卡塔尔人的父亲
  在地心引力下,又老了一天
  中国式孝道大有全球化的趋势
  老父膝下,没有一个儿女叫中国
  我做父亲的儿子,三十三年
  我当女儿的爹,七年
  不寐时常常迷惑:
  为人子,而不孝乎?为人父,而不慈乎?
  中年之痒
  向晚,客厅里独坐
  碗筷摆上餐桌,女儿还没回来
  古人之忧和今人之痛,在我身上
  拧紧同一颗螺丝
  夜半醒来,饮酒,阳台上吹风
  浑身的痒痒,挠落一地
  还是痒,黑云起自东南,星星隐去
  大雨踟蹰,停住犹疑的脚步
  要
  要眉眼低垂
  要额头微蹙
  要汗水涔涔
  要轻声啜泣
  要流下泪来
  要抱紧对方的头
  在你的胸间
  像抱住外星球
  递给你的一个空无
  又像给末世
  这个婴儿哺乳
  问诊记
  我的坐骨神经痛,如暌违多年的故人
  再次敲响我的门,背后
  却藏了一把利刃,一刀下去,仿佛整条左腿
  都不再是自己的,在阳明路上一家中医诊所
  一个八零后针灸学硕士,答:
  要平躺,不要跷二郎腿。当我躺下,脸
  见不得人似的深深埋在床洞里
  四十多根嗜血的不锈钢针在穴位里
  一番捻转提插后,找到甜蜜的源头
  艾条在燃烧,良善的草本植物焚骨成灰
  一丝丝渗进骨缝,试着以一己之热忱
  驱散这三十多年来攒集的寒凉,电流在加速
  当我在一顿一顿的抽搐中,微闭上眼睛
  受虐般的快意流遍全身
  一场暴雨突然袭击了这座三线城市
  青山南路小记
  醒来,便难以入睡
  月亮没有国籍,往哪一躺
  都是合法公民,窗外
  是蛙鸣,蛰伏了一个冬天的肺活量
  在春夏之交,终于有了大鸣大放的排练场
  耳畔,是妻子起起落落的鼾声
  多日持续的操劳,让这个略显轻浮的夜
  变得庄重起来,墙上的油画:
  还显生涩的年轻父亲,牵着闷头生气的女儿
  走在人声鼎沸的街头,可这么多年了
  行人去了哪里?他黑着脸,一言不发
  她一言不发,她低着头,走出人群
  黄色衣服的女孩儿已长大,但远未成人
  酒 诰
  昨夜,我们酒后话别,上弦月
  如满月,拉抻着我们的影子
  剛服下的白酒伸出不善饮的小手
  挠得我浑身痒痒,中午留在川菜馆桌上的
  那只黑陶酒碗把自己干掉之后,此刻
  正掉过头来吃大型购物商场里的
  一肚子黑山黑水,深秋如故人
  携带更深的醉意朝我们奔来
  玻璃杯的腿在圆桌的跑马场跑折了
  缠上医用胶布,带我们继续跑
  厌世的马蹄哒哒,按剑不语的
  古典文献专业的古籍编辑
  被狄俄尼索斯附体,沂水边独坐
  舀一碗,万古愁浮动在座中
  饮者心头,扯去舌头的裹脚布
  予词以大赦,而一封书自先秦的禁酒令
  正在驿路的马背上喘息
其他文献
拿到钱利娜的诗集《落叶志》读起来时,正是江南的初秋时节。素净的封页:有四分之三全然空白;只有四分之一是“第31届青春诗会诗丛”、诗集名、作者名和一个纤细的人儿挥舞着丰满而巨大的翅膀大步奔跑的简洁图案。这设计,像极了诗歌的本质:简洁、素朴、蕴含深味。真是喜欢极了!  这本诗集分为五辑,分别是:“落叶志”“现代生活”“安魂曲”“如果你在路上遇见我”和“胡不归”。从题目看,多以两字或三字为主。稍稍统计了
期刊
露西尔·克利夫顿(Lucille Clifton, 1936-2010),美国著名黑人女诗人、作家和教育家,生于纽约州的德彪,早年在布法罗长大,1953—1955年曾在哈佛大学学习,后来离开哈佛,前往纽约州立大学弗雷多尼尔分校就读。1966年,克利夫顿的诗作出现在黑人诗人朗斯顿·休斯编选的诗选《黑人诗歌》中。1967年,她移居到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1969年,她的第一部诗集《好时光》问世,旋即被《
期刊
余令說,明天去凤凰吧,我带一个乡村女教师  我说好。他说她可是大凉山一带最美的女教师  我又说了一句好。我对于女人无话可说  我只记得:风从一口墓穴里吹出来,掠过沱江  她的屁股轻微地晃动,像个三十年前的气球  她欲言又止;说吧,趁童年在杯底游荡
期刊
笔记,是古今读书人必不可少的法门,除了“过目不忘”的奇人,读书人都做过笔记。在读书过程中,随手而记,日积月累,或有可观,也有人搜集各种资料,专注于笔记,包罗甚广,蔚然成册。能够进入笔记的素材,或有料,或有趣,或有怀,或奇异,进入方式亦不拘一格,照章抄录者有之,断章取义者有之,随记随评者有之,归类集录者有之,穷奇逐怪者有之。总之,所记皆有“可记”之价值,记录方式因一时一地心情而变。笔记是一种自由洒脱
期刊
实际上我一直在持续阅读刘年的诗歌,显然刘年的诗歌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甚至追捧。对于一个还处于写作调整期的诗人而言这也许并不是好事。总体来看刘年的诗歌是真实之诗,也是寓言之诗。他的赞美与批判不仅关涉个体性的现实而且还关乎深层的命运感以及历史化的个人想象力。他游走“边地”拨现了地方性知识在城市化时代的尴尬境遇。他诗歌的体温灼热滚烫,同时又冷静自持,可贵的是还持有疏离和提升的能力。这是一个朴素、厚道
期刊
……哎,美宝,美宝,你出来一下,我跟你说个事……一个细若蚊叫的声音从窗外飘过来。  美宝浑身一激灵,抓药的那只手抖了一下。她对那个熟悉的声音已经有恐慌感了,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美宝美宝,是我呀!那个细细的声音还在响。  边上的同事催促,美宝,新根又来了,要向你汇报工作了……  美宝嘴里噢噢噢地答应着,可脚步并没有移动。她的脑袋一片空白。  美宝,我就和你说一句话,一句话。窗外的声音还是那么细
期刊
1  这是雪山与草原的伟大赐予,圣洁,清澈,洁净,甘甜。  当我在雪山脚下,将就地取出的山泉之水送入口中,突然袭来的冰凉与清爽,让我的精神随之一振。接下来,一种难得的清甜一直伴着我。  而当我得知此前所饮下的只是其中的一种,这里还有另一种天然苏打水自地表涌出,不能不叹服于造化的神奇。  水龄高达19830年,经5万米断裂带岩层矿化,在地下形成约200公里的地下水带,涌向海拔3860米处,所有这些数
期刊
黄金海岸  有人将黄金比作沙子  有人用沙子比作黄金  但海岸沉默  将海锁进旷废的时光里  流逝的事物看上去是美的  但不可能拥有  潮起潮落,落日是运沙的轮子  人间的嬉戏还原为泡沫  一切都无可挽回  潮来一排雪,潮去一片金  人间的花开花落  海的眼角一粒月光滴落  ——这是帆离去后的苦水  盐在深渊浊浪里燃烧  粒粒细沙将一片海喂养  只有贝壳和星星在世界的两头  花岙岛  有一种爱在花
期刊
风吹贵门山  风吹贵门山 秋天的光线  挂满一棵三百岁的枫香树  它在山坡上轻轻晃动叶子  它其实是另一座山  一座旧时的书院 露出了许多新鲜的表情  宋朝的方言 又一次被地道的贵门人  一一翻译和繁衍 仿佛那片竹林  起伏着喧响着柔软着——翠绿着  青石径 黄泥路 落叶沙沙  高处的风景 需要最高远的目光  而水往低处流 它们的汇聚  铺展出秋风无法抵及的深和蓝  此刻我席地而坐 周围的一切都在
期刊
一  写写河吧,我对自己说。  此时身边的河正在湍湍流动,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封住了阡陌原野,银装素裹的世界,千鸟飞绝,洁白畅意,花朵流逸,四野辽阔,空灵得任由思想驰骋、目光疾走,聚约而来的元素侃侃而谈,一河水进入化境,带上禅意,犁开耀眼的白色,向远方奔去。河流是生产联想的地方,她来自何处,又将落幕于何方,她的终极位置会不会栖于一枚叶的硕放、一朵花的盛开、一粒种子的发芽、一棵树的生长、一个人的眼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