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执照”与家长教育问题审思

来源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6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总有教育家长的冲动,这种冲动表现在“家长执照”“家长学校”等所谓创新上.家庭比学校古老得多,家长过去一直主导着子女的教育,但如今家庭、家长的教育地位前所未有的下降.中小学及其教师教育家长的冲动正是家庭、家长教育地位下降的反映.问题不是不能教育家长,而是谁有资格教育家长.家长教育属于成人教育、非正规教育,只有成人教育机构才有教育家长的资格与能力.对中小学及其教师来说,家庭、家长是与他们处在平行位置的平等教育主体,是合作的对象,不是教育的对象.中小学及其教师从事的是基础教育,不是成人教育,不具备教育家长的资格与能力.越界而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包括削弱家长的教育能力,放大学校教育体系的缺陷等.
其他文献
网络社区已经成为疾病患者或健康风险群体寻求社会支持的重要传播渠道.文章以最大的中文网络抑郁症社群——“抑郁症百度贴吧”为例,对其中的1894条帖文及其互动信息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首先,在吧友发起的社会支持需求中,情感支持需求最为普遍;而在社会支持供应中,话题回应占据了最多比例.其次,尽管话题讨论能引起吧内成员最为热烈的讨论,但情感支持需求能带给发帖人更为丰富、多元的支持供应类型.最后,抑郁症吧中还存在一些独特的社会支持类型,比如“讲述与记录”等.与聚焦生理性疾病的网络支持社群不同,在聚焦心理、精神健康
词的离合现象是语法研究中的老大难问题.文章独辟蹊径,从与词的离析使用密切相关的准定语和准名词入手,根据句子的信息结构原则,解释了词的离合现象的成因.文章指出,话语的信息结构安排是促成句法结构重组的语用推力:话题语的指称化处置诱发了准定语结构的操作,基本不涉及词的离析;评述语受单一新信息原则制约而出现的事件化处置,迫使及物性低的双音词强行拆分以容纳事件化所需要素,是诱发词的离析并催生准定语和准名词的直接动因.文章的观点是,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汉语中并无什么离合词,词的离合只是非形态语中双音词的用法变异,是语
税收关系是建立在税法事实基础上的行政关系,而税法事实是民法事实经由税法评价后的结果.在民法事实转化为税法事实的过程中,税务机关对民事行为的定性常引发纳税争议,争议产生的原因在于征纳双方对于民事行为税务定性的标准认识不统一.从实践考察可以发现,民事行为税务定性的标准可分为法律形式、法律实质和经济实质三类.基于税收效率原则、纳税人诚实推定权等理由,法律形式应当作为一般定性标准在税收征收程序中适用;为避免纳税人滥用法律形式侵害国家的财政利益,法律实质应当作为矫正标准在税务检查程序或在纳税人提出主张的情形中适用;
我国绝大多数制定法设置了立法目的条款,但目前已制定的12部单行税收实体法中仅有两部设置了立法目的条款.立法目的旨在声明一部法律的精神内核,同时也作为基石范畴统摄整部法律.税法目的在立法上的罅漏应为立法者有意为之之结果,一方面是因为尚欠缺提炼目的的制度基础、本土经验与理论共识,另一方面是留待制定《税法总则》或《税法典》时作出.税法目的的提炼既是《税法总则》或《税法典》制定中的必备要素,又是税法理论体系完善的观念基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从法益、功能与规范三条路径入手,经由“经济宪法—税法总则—单行
以2015—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创新,但对低质量创新没有显著影响,且在考虑内生性、替换关键变量和固定效应之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研发投入扩张效应、沉淀冗余扩大效应和人力资本升级效应提高了创新绩效.进一步地,相较于企业单独的创新行为,数字经济对企业间的合作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企业资本密集度越高,数字经济对创新的促进程度越大;数字经济对拥有海外市场的企业的促进作用低于只拥有国内市场的企业.研
主要关注沿边开放地区的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基于2003—2018年我国8个沿边省份的73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模型、分位数回归、门槛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科学严谨的研究,主要结论有:(1)沿边开放的制度变迁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并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2)分位数回归发现,随着经济增长率分位数点的增加,沿边开放地区的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出先变小、再变大的U型特征;(3)门槛效应发现,随着制度质量水平提升,沿边开放地区制度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呈
山西大学初名山西大学堂,创办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公立大学之一,也是中国最早设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一道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山西大学堂较早引进和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学术思想,点燃了中国近代科学文明的火种,推进了山西乃至全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期刊
“味”是中华传统艺术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审美范畴,然其并非一开始就直指人的精神审美之思,它基于“饮食之味”的感官体验以及“哲学之味”的形而上学转变,最终走向美学的“审美之味”.“味”的艺术美学内涵既体现为丰富多义、绵延不绝的诸种滋味,又体现为静心忘我的咀嚼过程,并通过余味、淡味、体味等“家族相似”之语,凸显了其通向无限、平淡的审美旨趣和静悟的审美践行,表现为以有限达无限、化浓烈为平淡、虚心以悟道等审美特征.“味”这一艺术美学范畴,对当代中国以及全球社会精神生活依然富有积极的阐释力和范式意义.
万历壬辰战争的“和议”活动中,朝鲜派遣义僧惟政与日方将领加藤清正进行了接触.虽然朝鲜意欲离间日本内部关系的战术计划未能得以实现,但通过双方的数次交涉,朝鲜更为详细地了解到日本的谈判条件,对日方的无理要求进行了驳斥与拒绝,这也成为朝鲜在和谈中表达自身诉求、维护切身利益的一个重要场域.加藤清正所提出的议和条件,绝非“一己之见”,而是丰臣秀吉意志的反映,展现出丰臣秀吉意欲“胁控”朝鲜的意图所在.而陷于内部争斗的议和诸方,由于缺乏理性有效的战略沟通,对加藤清正提出的“交邻”建议,没能给予更多的关注.于是,各方诉求
以往对于人类自身整全性的理解表现为3种理论进路,其共同错误在于忽视了人的对象性存在方式.对象性这一根本性存在方式决定了现实的各个人普遍的非整全性实存状态.个人通过对象性活动克服自身的非整全性,这一活动过程的逻辑前提是人类自然性类尺度所包含的整体性思维模式.为了克服自身的非整全性,在共同体中生成了两种对象性关系:自我—他者的对象性关系以及个人与物的物质性对象性关系.由于忽视了物质性对象性关系的中介作用,胡塞尔所开创的主体间性理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他者"沦为"自我"的对象化"强暴".自我—他者的对象性关系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