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维也纳乐派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ei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维也纳乐派,又称“第二维也纳乐派”(Second Viennese School),是西方现代表现主义音乐流派。广义上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与他在维也纳教授的一批学生,狭义上讲专指勋伯格以其两位弟子贝尔格(Berg Alban)和韦伯恩(Anton Webern)。
  1920年至1925年间,奥地利作家勋伯格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新的作曲技法——十二音体系,对传统的大小调体提出了挑战,随后,他的两个弟子以及其他追随者们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音乐的发展从此走上了和传统决裂的道路。为了与18世纪的维也纳古典主义相对应,同时鉴于头出生于维也纳的他们对于20世纪音乐的杰出贡献,他们被誉为“新维也纳乐派”。
  恶毒的反对派将勋伯格与他的两位得意门生比作维也纳三位一体,其中勋伯格是圣父,贝尔格是圣子,韦伯恩是圣灵。
  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
  勋伯格于1874年9月13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自幼学习大提琴、小提琴演奏,1894年开始随策姆林斯基(Alexander vonZemlinsky,1871-1942)学习对位。1899年创作出洋溢着浪漫主义诗歌精神的弦乐四重奏《升华之夜》,这部作品有着瓦格纳转调手法的和声风格,被认为是勋伯格第一部杰出之作。
  1900年,勋伯格着手创作世俗清唱剧《古雷之歌》,次年完成了整部巨作的前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他获得了柏林斯特恩音乐学院的教席和李斯特奖学金。在学院任教期间又创作了音诗《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1903年,勋伯格重返维也纳,在罗泽四重奏团排演室内乐作品时结识了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职业生涯得到了马勒很大的帮助。1904年,他与策姆林斯基组建了新音乐协会,支持新音乐演出。之后几年的作品将变化音和声发挥至极致,调性结构也变得越发无从捉摸。1907年他的《室内交响曲》(Op.9)首演,这部作品对传统和声提出了挑战,将和弦置于四度上,并使用没有立即解决的有名无实的不协和和弦,这在评论界引起了巨大的恐慌。作为见解独到的音乐思想家,勋伯格吸引了一批具有革新意识的青年作曲家,如贝尔格、韦伯恩、埃贡·韦勒斯和欧文·施泰因等,他们在自己的发展阶段中紧紧追随着勋伯格。
  1909 年完成了第一首不需要参照调性的钢琴曲《乐曲三首》(Op.11),在这部作品与声乐套曲《空中花园之篇》中,勋伯格达到了无调性的极致。1910年,他完成了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和声学》(Harmonielehre/Treatise on Harmony),以此来纪念马勒,书中提供了和弦与进行的传统理论,同时又阐明了一些可能的新的发展,包括局部音和在同一音符上由于音色的改变而形成的旋律。1911年,返回柏林施特恩音乐学院执教,并开始单独招收学习作曲的学生。与此同时,他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绘画,他的绘画作品一如音乐作品,采用表现主义原则,在自我界定的程序中拥有个人表达的自由。
  1912年,勋伯格完成了为朗诵者和室内乐合奏组而写的《月迷彼埃罗》,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引发了强烈的敌视。1918年,勋伯格在维也纳成立了“非公开音乐演出社”,演出前不公布节目,并谢绝评论家参与。
  1923年,《钢琴曲五首》(Op.23)与《小夜曲》(Op.24)的问世,向世界推出了用以组织无调性音乐的“十二音作曲技法”。钢琴《组曲》(Op.25)是第一部完全使用这种作曲技法写作的乐曲,在采用这种革命性技法的同时,又严格遵循传统曲式。
  1925年,勋伯格受邀赴柏林普鲁士艺术学院教授作曲,直至1933年被纳粹解职,并于年底移居美国。1936-1944年执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此后的创作时而采用十二音作曲技法,时而回归有调性风格作曲,继续进行之前搁置的两大计划——写作清唱剧《天梯》与歌剧《摩西与亚伦》,遗憾的是,直至1951年7月13日,勋伯格离世,这两部作品也没有最终完成。
  勋伯格的个性崇尚英雄和自我,既果断、坚定又自我否定。为了坚持自己的艺术信仰,他做出了巨大牺牲,但当他感到艺术完善性受到攻击时,就展开激烈的辩论。他的音乐注重抒情性与旋律性,同时追求极端复杂,将节奏、织体、曲式等多种因素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伟大不仅在于音乐创作本身,更在于大胆的艺术创新以及对20世纪音乐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阿尔班·贝尔格(Berg Alban):
  贝尔格于1885年2月9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从未受过正规音乐训练。1904年拜勋伯格为师,并放弃公职,决定将一生献给音乐事业。他帮助老师组建“非公开音乐演出社”。1907年,他创作的一些歌曲在维也纳的勋伯格学生音乐会上演出。1913年,他的五首乐队伴奏的《阿尔滕贝格的歌曲》中第二首在维也纳由勋伯格指挥首演,不断被观众打断,最终音乐会不得不被取消。
  1917年,贝尔格开始创作歌剧《沃采克》,这部作品代表了古典形式与现代技巧的独创性结合,它以传统形式组织为一系列的纯交响乐乐段,分为三幕,每幕五场,分别包括特别乐章的说明、绝望感越来越强的交响曲和不同音型的创意曲结局。1925年在柏林国家歌剧院上演,招致强烈的声讨和各大媒体的猛烈攻击。次年,在布拉格上演遭到同样境遇。但贝尔格和朋友们并没有因此灰心,他们印刷了一本小册子,其中包含了对他们表演的热烈的评论,来羞辱和反击那些批评家。1931年,一直积极反对常规习俗的斯托克斯基在费城将这部作品推上舞台,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此后,《沃采克》陆续在欧洲各地上演,最终作为杰作被人们所接受。
  1918-1935年,贝尔格着手创作歌剧《露露》,去世时只完成《两幕和交响乐段“露露”》。1927年,完成了弦乐六重奏《抒情组曲》。1935年春,他应路易·克拉斯纳(Louis Krasner)之邀开始创作小提琴协奏曲,马勒遗孀再婚所生的女儿玛侬·格罗皮乌斯(Manon Gropius)去世的消息促使贝尔格异常快速地工作,同年8月完成了这部作品,献词为“纪念一位天使”。这部作品完全以十二音作曲技法来表达,伴有自由和经过调性的幕间乐段、来自卡琳西亚民歌的引文和巴赫的合唱曲《足够》。   对于一般听众来说,贝尔格是“十二音体系”作曲家中作品最易被接受的一位,也许是因为他从来就不是以为正统的无调性作曲家,他的音乐语言更接近马勒,而不是老师勋伯格。
  安东·韦伯恩(Anton Webern):
  韦伯恩于1883年12月3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最初的音乐启蒙来自于自己的母亲,后来跟随爱德温·科玛尤尔学习钢琴、大提琴和基础音乐理论,并创作了最早的几首作品。1902年入维也纳大学,跟随格雷德纳学习和声,随纳夫拉蒂尔学习对位,并在归多·阿德勒门下学习音乐学。190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海因里希·伊萨克的《君士旦丁二世众赞歌》。
  1904年开始跟随勋伯格学习作曲,采用老师的十二音作曲技法进行创作。1908-1918年,活跃于欧洲乐坛,先后指挥巴德依斯齐尔、特普利采、但泽、什切青和布拉格乐团。1918-1938年,担任勋伯格“非公开音乐演出社”、舒伯特乐队和莫德林男生合唱队指挥,还领导着由社会民主党赞助的维也纳工人交响音乐会和工人合唱团,后又在德国、瑞士、西班牙等国家担任客座指挥。1929年起多次访问英国,任BBC教学乐团客座指挥,但主要精力用于创作、私人教学和讲座上。
  1933年,希特勒上台,韦伯恩的音乐由于被认为是“文化布尔什维克主义”运动和颓废的艺术而遭禁演。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他的生活处境更为艰难,作品无法出版,只得依靠做家庭教师和帮助他人改编钢琴曲维持生计。1945年逃离维也纳,来到萨尔茨堡,散步时不幸被美国哨兵误杀。
  韦伯恩留下的音乐作品数量不多,且多数作品的演奏时间极短,但音乐的表现力却极为细腻微妙。他将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并将音符的非重复原则发展到音色,因此他的作品几乎不用独奏乐器来演奏连续的两个主题音符。力度变化的符号也十分多样。每个十二音音列都对称的分为两个音符、四个音符或六个音符的小节,共同组成复杂但逻辑不变的卡农模仿。倒影与扩展也是固有的特点。在旋律与和声方面,强调大七度和小九度音程,单个动机简短,既可单独突出也可抒情高歌。这些作品对观众和批评家的震撼极为强烈,也曾引发激烈的示威活动,但他独特而新颖的技巧使自己的音乐超越了时代风格。
  韦伯恩生前,作品几乎不被重视,在他去世后,却多次上演对韦伯恩的音乐极其凝练,开创了一种新的更完全的序列主义,它以确立一个特定音符和一种特定音质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引起了多位现代音乐家的关注。布列兹(PierreBoulez,1925-)称“勋伯格已死!韦伯恩永垂不朽!”1952年,韦伯恩的影响力超过了导师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odorovich Stravinsky,1882-1971)承认自己后期的作品使用了韦伯恩的创作手法,爵士乐作曲家也公开承认借用了他的音色理论。
其他文献
煤矿企业随着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即便如此,从煤矿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其经营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煤矿企业仍然采用的是粗放型管理模式,不仅无法激
服务工作一直都是图书馆的工作重点,在为读者提供服务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读者第一,服务育人"宗旨的贯彻落实。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同样有了极大的变化。从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传统财务管理工作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行不仅可以有效提高
随着政府采购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政府采购作为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日渐成为了商业贿赂的高发区域。政府采购人员的道德失范是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
摘要:创办学前教育专业目的是为培养更优秀的幼儿园老师。老师教学效率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高低,学生音乐素质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音乐教育未来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讲述为提高学生素质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但目前钢琴教学仍然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教学水平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钢琴演奏 教学技能水平  随着社会
“唱作暖男”方培亨首张音乐大碟《升华》,十首倾心力作传递出“淡化物欲,淡泊宁静,积极乐观”的正能量。本张专辑的词曲创作、编曲、演唱都是由方培亨亲力完成,每一首歌曲都传递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着一些突破性问题,一是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良好的突出学生学习特点;二是不能良好的突出音乐艺术的特征。面对存在问题,本文浅析小学音乐采用趣味教学理
摘要:在钢琴的演奏中,寄托演奏者情感并表现乐曲内容与意境,必须依靠对声音的把控。除了节奏之外,音色就是掌控乐音的另一关键。音色是不同乐器或者人所发出的自身独特的声音特性,是乐器之间相互区别的艺术特征。钢琴由于独特的击弦及音板结构,音域广而音色清润。从机械与声学角度来说,调控钢琴的音色主要是依靠对琴槌与踏板的掌控。所以,想要演奏出优美的钢琴曲,就必须从肢体技能上首先掌握技巧。本文简单对影响钢琴音色的
喜欢电影的人,大概也会喜欢黄琦雯的专辑《M&M》(《音乐电影院》),里面的每一首歌,都充满电影感。她的歌,是灵魂拥有者的歌,是有故事的歌。  对故事的需求,是人们的本质需求,当一个时代趋于平静时,对故事的需求就更为强烈。人们希望在他人的故事里认识世界,通过故事去分享经验。所以,就连选秀比赛,也已经开始充分地“故事化”,整个节目的框架,是有叙事成分的,选手的出场、导师的转身,选手和导师之间的互动,以
《中国好声音》自开办到现在已经是第三季了,自推出之时便深受广大观众的追捧。虽然继好声音红透全国以后,很多类似的音乐选秀节目也陆续推出,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中国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