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一:两岸商业模式的创新与融合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maju0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论坛一:两岸商业模式的创新与融合
  
  议题背景:
  2010年6月29日ECFA协议签署,两岸双向互通、经济融合的新纪元正式开启,“ECFA时代”概念应运而生。
  两岸同文同种,同宗同族,由于不同的发展际遇,商业形态与环境呈现不同特征。台湾企业以创新而闻名,在人才、技术、管理、国际化经验都有着先天优势;大陆企业厚积薄发,在市场、政策、资金方面又有着强大支持。
  两岸企业界如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主持人:
  林伟贤实践家教育集团董事长
  对话嘉宾:
  徐涛 威盛集团全球副总裁
  王正华 春秋航空董事长
  何春盛 研华科技总经理
  刁明芳 《旺报》副社长
  李嘉 壳牌统一总经理
  周仲庚 华点通集团董事局主席
  (从左到右排列)
  
  林伟贤:
  台湾有哪些创新经验值得大陆借鉴?
  何春盛:
  两岸企业家精神融合,机会无限
  两岸的融合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了,那时候台湾很多企业家带着资金,带着技术,带着管理到大陆创造非常多的就业机会,可是经过二十年,我们今天看大陆非常多的企业家,他们的创新不输给台湾的企业家。两岸之间很不一样,第一个不一样,从整体性质来讲,早期大陆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台湾大部分是民营企业;第二个,从规模来讲,大陆的企业追求规模,台湾的企业追求获利;第三个不一样是国际化程度,由于大陆本身的市场非常大,所以都忘记了全世界,台湾的企业正好相反,由于台湾非常小,所以所有的企业一旦创立就必须要走向国外。
  研华创业27年,我们从一开始实施国际化,台湾企业家认真、执着、坚毅,大陆企业家也有他们非常优秀的一面,比如他们的战略,他们的企图心,他们的魄力,这些都不是台湾企业家拥有的。如果把这两种精神融合,就会创造很大的机会。
  徐涛:
  两岸在IC设计产业可以有更多合作
  我们从最早的创新型公司发展到品牌创新型公司,这几年HTC一直不断创新。对于在中国市场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大陆企业创新能力很强,他很多的创新都是第一。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朝着这样的方向来做许多创新。我们现在以媒体整合进入中国,消费者对于HTC的喜好也越来越加强。其实我们在全球销售比例上还有很大空间可以努力,也许可以在未来做得更好,更贴近消费者,让消费者更加喜欢。
  谈到商业模式,实际上在谈这些概念的时候我们看到,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譬如在电子时代,我们希望用产品定位,商品定位,公司定位;在电脑时代,我们喜欢用叫视频战略;今天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时代),大家开始谈商业模式。
  在整个台湾的发展过程中,尤其在半导体和IT产业,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的时候,主要是做对外加工出口。
  第二个阶段是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这时候半导体行业发展迅猛,这为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培养了非常多的人才,这可以说是台湾今天发展的核心所在。
  第三阶段是从九十年代到两千年,台湾推动IC设计产业,此举牵扯到核心竞争力,包括一些专利技术,这是一个最核心的东西。
  我有两个建议:第一是两岸合作取得技术的突破。第二就是两岸产业具体合作,政府应该思考如何以主导角色提升IC设计领域,成为发展IC产业重要的推动力。这些关键的技术如何在两岸共同开发一些重要的领域,我觉得这是值得两岸科技界思考的地方。
  林伟贤:
  作为一个真正的长期观察两岸的媒体人,你怎么看两岸的企业与企业家?
  刁明芳:台湾企业更专注,大陆企业重战略
  每次介绍台湾时候,我真的是很感慨,台湾有多大?只有大北京概念的2/3大,这么小的地理面积,这么点资源,你让台商拿什么打拼?我记得三十年前访问王永庆的时候,他讲合理化,就是你所有的资源不要浪费。当时我参加媒体见面会,他宴请记者,一个大餐桌,可以坐二十四个人,那个大餐桌是电动的,此举告诉我们不能浪费他的资源,包括他的时间。第二个,岛内资源这么少,你怎么拼呢?俗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当你什么资源都没有的时候就会有创意了,就会创新了,台商的创新都是环境逼出来的。第三个,我特别感受到台湾企业家很用功,为什么呢?早几年台湾很流行谈策略,有一本《执行力》卖得特别好,五六十万册,那个时候我们到彰化采访一个小企业家,我要送他《执行力》一书,他说他有,拿出来给我看,上面都是眉批。台湾的中小企业家几乎都是买书的读者群。怎么创新,你必须要学习,你必须吸取新的知识。
  很多台商一不小心在台湾做得很好,就到了中国大陆,一不小心做到中国大陆最大,然后就做到全世界最大。他们是很专注的,专注在本业,所以有人说中国大陆也许大而不强,而台湾企业家是在最擅长的行业里圈地为王。
  另外一方面,台商到了大陆这么大的市场怎么办?很重要的是要学习战略思维,我访问过柳传志、马蔚华、江南春,还有冯仑,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企业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质,你问问题,他都先谈战略思考,接下去还是战略思维。中国大陆市场太大了,如果你没有高度思维,你的资源会浪费掉。
  林伟贤:
  我坐飞机比较多,所以比较关注春秋航空,在这个垄断性的行业当中,在大部分航空公司都赔钱的情况下,是不是只要廉价就有市场,廉价就有机会?
  王正华:一元机票也安全
  大陆市场非常大,但是只有国际化才能做强,才能做好,才能做优。我前五年一直在中国大陆飞,自我感觉不错,尽管说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总体不强烈。我们到台湾去一飞,大家都认为春秋航空竭尽全力,在日本航线上要保持高的准点率,结果我上个月去,他们给了我一个成绩报告单,旅客对于准点率的要求非常高,不出国门感觉自己还可以,一出国门,发现自己连10%的准点率都没有完全保证。这就是你不能在家里称大王,只有到国际上才真正能做强,做好,做优。
  春秋航空推出了一元机票以后,好多人说你一元机票是不是不安全?
  我说安全是第一位,谁会为了省几个钱把命搭进去,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叫疯狂地降成本,但是有三个是不降的,是要保证它安全,我们所有的飞机要买最好的,这样的公司只要有安全,就不怕没有发展。所以我在2008年获得了二十家新的航空公司中间唯一的安全奖,在安全上一定是不折不扣的,我为什么会卖一元?现在香港飞石家庄,卖的时候两个星期前,刚刚民航总局把香港的民航局批下来,确实存在去的人要办通行证,与其让它空着飞起来,不如一元钱我送你去,不管怎么说燃油费是要给我的,一百来块钱,然后老百姓还说香港到石家庄买一元机票,中央电视台采访,好多老百姓说要收藏起来,这是中国第一,中国一绝。所以一元机票仍然非常非常安全。
  林伟贤:
  在你这个行业你面临很多大品牌,如何能够在跨国并购上走出自己不一样的路子来?
  李嘉:联盟式的合资并购时一种好方式
  壳牌统一主营业务是润滑油,主要销售在中国大陆。既然两岸企业家交流,我也分享一下我们大陆公司的一些经验。
  我们原来是一家私营企业,在2005年的时候差不多做到中国第三,全球第十六位,但是由于市场竞争关系,我们上游的主要原材料(基础油)拿不到,这时候我们想如何解决企业出路的问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上市,一种是与有上游资源的企业合作。当时上市还是解决不了原材料问题,我们就发出了邀约,寻求合作。合资并购有很多种方式,大部分方式是殖民式的,外资来了以后,把所有东西都灭掉,你被殖民了,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联盟式的,像日产和雷诺,我们认为这种方式非常好。
  我希望跟我合作的企业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跟我们合作。七家对我们感兴趣的企业,并不都能接受这种方式,在谈的过程中,我们是坚持了我们用我们的品牌,员工不能被裁员,要保留管理层,最后统一品牌是保留的,统一管理层是保留的,统一渠道是管理的,未来发展计划和路线图在合资之前这都是定完的,这对一个企业未来发展有非常清晰的路径。我们是在2006年9月22号签署这个协议的,当时在合资时候差不多有30亿营业额,现在差不多有50亿的销售额。一家私营企业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你没有原材料的资源,如何使资源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几百万的消费者负责任?这是我可以跟大家分享的案例。
  刚才大家都说了一下对两岸的理解,在我看来,整体台湾企业的员工整体素质比我们大陆的要好,他们的视野比大陆员工要开阔得多。现在有很多大陆年轻人很浮躁,而台湾那边的人更加传统。另外台湾供应链比我们要好,台湾制造业在管理上,在理念上,在效率上,在成本上,管控都是非常好的,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林伟贤:
  你在台湾、大陆、新加坡有着多年的工作与生活经验,从全球华人角度看,你认为大陆哪些地方有待挖掘?
  周仲庚:
  大陆人力资源优势并未发挥出来
  我这一辈子在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大陆都生活工作过,所以确实在各地都看到很多华人企业家,首先华人企业家有他共同的优点和缺点,这里我想如果讲太大或者太抽象的东西可能时间也不够,我想讲点比较具体的。现在两岸旅游开放了,到了明年五月应该开放自由行了,有时间一定要到台北的大街小巷走一趟。台湾虽然小,但是它现在已经开发出来了可能有几百种小型的商业模式,也许它没有那么精准的流程化,但是把它移到大陆,里面商机无限。
  中国虽然劳动力丰富,但是人力资源的优势并未发挥出来,大陆其实有着巨大的人力资源,如果能够有一套方法,不管是在小范围还是局部区域,能够把人力资源发挥出来,这是不得了的,这个在新加坡已经证明了。
其他文献
哎呀呀 饰品业极速飞车  企业全称:广州哎呀呀饰品有限公司  掌 门 人:叶国富  主营业务:时尚小饰品  年度亮点:2010年,哎呀呀用五年多时间,将1个10元小店发展为2000多家,零售总额突破12亿元,成长为行业大鳄。  核心逻辑:身处一个产品升级换代速度极快、鱼龙混杂、竞争白热化的小饰品行业,哎呀呀的突围之道是,拒绝高利润,以平价招徕顾客;大批专业买手追逐潮流,快速强推新品;以品牌高举高打
期刊
编者按:  10万美金对赌巴菲特?  这不是哗众取宠,蚍蜉撼树,而是一场经得起时间检验和公众审视的理性判断!  有人说,中国的投资家人云亦云,只懂得贩卖西方的理论和分析,借此抬高身价;  有人说,中国的财经媒体毫无主见,被西方投资家忽来悠去,还卖力地充当传声筒。  其实,今天的中国民众对经济已有相当独立的判断力,我们已经或正在接近更多事情的真相。  《商界评论》主编李彤曾在多家投资机构担任过高管职
期刊
安居客逆向服务房产中介  企业全称:瑞庭网络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掌 门 人:梁伟平  主营业务:房产信息搜索  年度亮点:截止2010年8月,安居客已经影响经纪人超过30万人次,发布在线房源总数突破200万套,累计为超过1.215亿人次提供二手找房服务。  核心逻辑:与传统找房公司不同,安居客通过逆向直接与上游房产中介及经纪人建立联系,通过低收费的平台服务获得大量房产中介及经纪人资源,在向他们
期刊
零售业巨头迷恋上金融更像无利不起早的吆喝,扰了银行家的清梦,赚了消费者的眼球。    假如给沃尔玛插上金融的翅膀,是不是等于打开了潘多拉盒子?至少对美国的银行家们来说,沃尔玛想在美国零售银行市场分一杯羹的动作,不是个好消息。  沃尔玛的银行梦蓄谋已久。从1999年开始,沃尔玛就开始尝试获取银行业执照,但遭到了银行业者的强烈反对。而在过去的一年中,美国银行业一片凋零,沃尔玛显然看到了展  翅的时机。
期刊
30年河东,30年河西,青啤与雪花两巨头在交替领先中揭示了主导行业前行的核心力量。     十年!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中国啤酒行业在群雄争霸、扩张整合的拼杀声中风起云涌。作为快消品行业典型代表,啤酒行业运作的竞合特征尤为明显,成了中国经济“市场”化的一个缩影。   十三亿人!这个巨大的消费品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市场”:中外啤酒企业在这个红海列阵厮杀。啤酒市场原是以小、散、乱著称,在兵荒马乱
期刊
在互联网、全球化和各种创新技术强大功能的综合作用下,企业的价值再造即是遵循下的新规则并创造性利用的过程。    布莱恩·豪斯,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战略与变革高级咨询顾问  艾米·布里茨,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战略与变革方向主管  我们总习惯于把新事物当作旧事物的修修补补或者自然延伸,像麦克卢汉指出的广播曾经被称呼为“无线电”、汽车曾被称呼为“四轮马车”一样,习惯性地拄着拐杖思考。但在互联网、
期刊
2011年2月,全球最大的家电零售商美国百思买(Best Buy)宣布,关闭在中国的所有9家门店。  百思买在中国征战五年最终失意退出,这一商业案例堪称中美两个不同商业文明形态相互冲突的缩影。两种来自不同商业环境的商业模式,2006年在上海碰撞在了一起,以中国之大,仿佛可以各安其所,但现实没有兼容,只有征服与被征服。  这两种商业模式,一是以“为顾客提供最大化的增值服务为核心价值”的百思买模式,一
期刊
雅士利被人注目,准确地说,是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中国乳业遭受了严重挫折。国内奶粉巨头三鹿的倒下,为这个市场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结缘资本    广东雅士利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于1983年,原名为“爱群食品厂”,生产休闲食品。1995年开始生产营养食品,“正味麦片”成为许多人儿时的回忆。1996年起又开始生产奶粉。1998年3月,由张利坤、张利明、张利钿、张利波、
期刊
亲爱的中国读者:  近年来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改变着行业格局。现在是企业家、高管、顾问和学者了解这个非同寻常的演变所产生影响的时候了,也是他们该理解和系统地解决商业模式创新所面临挑战的时候了。   说到底,商业模式创新是为公司、客户和社会创造新的价值。全新的商业模式会取代陈旧的商业模式。凭借iPod 以及iTunes在线商店,苹果公司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从而成为在线音乐市场的
期刊
总统先生,我们正在经历一场金融危机。  这令人担心的话语出自本伯南克之口,他是美联储主席,性格平和,正面对着我坐在罗斯福厅中。这是2008年9月,在过去的两周里,政府已经接管了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个大型房产机构。雷曼兄弟提交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破产申请。美林证券被迫出售。美联储借款850亿美元试图拯救美国国际集团(AIG)。现在美联银行和华盛顿互惠银行也濒临倒闭。  我们所坐的位置上方的油画上画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