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里的心理学

来源 :中老年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走进超市,轻松愉快的音乐、宽敞明亮的空间很快就抓住了我们的心,很多人就立刻开启了“买买买”模式,钱包也迅速瘪了下去。香港城市大学应用心理系博士方舒江说,在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背后,商家运用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学原理,以吸引消费者而赚得盆满钵满。
  ●暗藏玄机的摆位
  商品的摆放位置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有重要影响。因此,商家在考虑商品摆放的位置时,会牢牢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成年人的平均身高是1.6-1.75米,商家会据此调整货架上商品的位置,距离地面0.6-1.75米,并与消费者的水平视线成30度角的位置被称为“黄金段”——既是消费者接触可能性最大的范围,也是最适合他们拿东西的位置。因此,商家通常会把最贵的或利润最高的产品放在货架中视线略偏下的位置。其次,超市还利用人们用右手的习惯,将最想推销的、利润较高的商品,放在主购物通道或展柜的右侧,顾客经过时,会被一些本不需要的商品激起购买欲。再次,每当节日来临时,超市商家都会将与节日相关的商品集中陈列在一个区,称为“堆头”,摆放出来一些好看的造型,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最后,薄利多销品或常用品“守住”入口,例如纸巾、口香糖、电池等,就会放在收银台附近。
  ●易生错觉的定价
  商品的定价也是一门学问。商场通常会采取“尾数定价”法来吸引消费者。尾数定价,就给商品定一个非整数的价格,而大多数消费者在买东西时,尤其是购买日用品时,都会上尾数价格的当。比如,某款纸巾定价0.99元、牙刷定价9.98元,消费者会认为价格经过精确计算,购买不会吃亏,从而产生信任感。同时,价格虽离整数仅相差几分钱或几毛钱,但总给人一种少一位数的感觉,满足消费者图便宜的心理。
  ●别有洞天的路线
  经常逛街的人都知道,一般大型综合超市的设计都很相似:一楼是化妆品,二楼三楼是女装,四楼是男装,再往上是童装。这是因为,男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太一样,男士一般有明确的购物目标,直奔目标,买完就走;而女士恰恰相反,“逛”的乐趣不亚于买的乐趣。通常男士买东西会带着女伴,当男士到达四楼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时,身边的女士早已在较低的楼层进行“大扫荡”了。
  ●免费赠送的诱惑
  很多促销商品都会在购买的时候附上小样或其他赠品,让消费者产生“占到便宜”的心理。比如,买“牙膏送牙膏”“买洗发水送木梳”“买咖啡送杯子”等宣传,消费者也许并不需要这些商品,但他们可能会因为赠品而心动,抱着“反正买了也都能用上”的心态,不知不觉帮助商家增加了销量。
  ●调动情感的体验
  很多商家在宣传自己的商品时,不但会给消费者讲解商品的特性,还会拿出样品,让消费者试用。这样的做法让消费者感受到了被尊重、理解和体贴的温暖。虽然很多消费者之前是理性的,但对于这种满足了情感需要的营销手段,很多人也会解除防备。比如,食品区销售的奶酪、火腿、面包免费试吃;按摩椅、健身器、足疗盆的试用活动,消费者在切身感受到了商品的好处后,就会掏腰包了。
  ●欲罢不能的饥饿营销
  一些商品在推销时加入了“独家”“限时”“限量”等宣传标识,其实是利用了消费者的“稀缺”心理。物以稀为贵,人们总想占有那些稀少、自己没有的东西以增加安全感,再加上商家大肆宣传,很多人就“心痒痒”忍不住买了。他们看似买独一无二、奢华尊贵,其实买的是安全感。
  ●淡化时间让人流连
  有研究表明,商场的销售额与顾客停留在商场的时间成正比。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超市中除了出售钟表的区域,几乎没有时钟。在这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大家的眼球,很少有人注意到时间,而超市里既不悬挂钟表,也不设置窗户,消费者不但会忘记时间,也因为看不到外面的天色变化而在其中乐不思蜀,自然会在商场里消磨时间了。
其他文献
一位36岁的女性患者因感冒服用百服宁,2天后开始出现上腹部疼痛、呕吐,3天后出现尿色变深,而且胃口不好、疲倦乏力而就诊。经了解,原来患者是过敏体质,对磺胺类、头孢类、喜炎平过敏,查肝功发现多项指标严重异常,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  有过敏体质的患者服用抗感冒药物出现药物性肝损害,考虑是抗感冒药物中所含的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该药品长期或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特别是过敏、特异体质的患者,常用的剂量
期刊
保本基金今后或许不会再承诺保本,并且收益也有可能出现下滑。这样的保本基金,您还爱得起吗?  2010年10月26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曾发布实施《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不过随着资本市场、外部环境以及行业生态的变化,监管部门认为有必要对《指导意见》进行修订。  笔者发现,本次征求意见稿主要从五方面着手。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一下新规的五大看点:  1.保本基金管理人必须是
期刊
糖尿病神经病变属于出现较早的并发症。通常,微血管病变在患糖尿病3-5年即可发生,它可发生于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患者的躯干、四肢和头面部都会受影响。虽然神经病变表现多种多样,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类症状:凉、麻、痛。发生了神经病变的糖友,可能只有其中一两个症状,也可能三者皆有。  糖友的神经为何容易受伤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导致了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而血管病变使血液循环变差,神经得不到营
期刊
当银行理财产品低收益成为新常态,投资者应买什么才能保证收益?  降低预期追求稳健  目前,多数商业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在1.75%-2%;互联网宝宝类产品(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也已跌破3%,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下滑至成立以来的历史谷底2.4360%;风险最小的国债,新一期的三年期利率仅有3.9%。相比来说,新的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91%。  比较下来,银行理财依然有较大优势。但
期刊
你是否有过梦中不愉快的经历?在睡梦中被人追逐、攻击,或者与某种非常恐怖的东西面对面,直到你在恐惧中惊醒。没有人喜欢做一些令人恐惧的梦,但据新研究称,这些噩梦或许对于人类的精神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正面影响。  发表于《纽约杂志》的一篇文章提出,噩梦能够成为一种精神释放的方式,做噩梦时,人们会释放出那些在清醒时折磨自己的压力和焦虑。研究人员解释道:“那些在清醒时令人担忧的事情,在睡着之后还会继续干扰我们
期刊
许多患有高血压、支气管炎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都需要长时间服用药,但因一些患者用药随意性很大,时常有骤然擅自停药、加量事件的发生,而骤然改变药量往往使治疗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造成不良结果。  如慢病患者,一旦病情得到控制就突然停药,易引起药物反跳,甚至发生意外。  只有患者的治疗疗程足够,才能彻底消除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等致病菌,逐渐恢复机体功能,达到痊愈。如果“见好便收”,随意过早停药,势必导致病原微生
期刊
精神病人的家属是正常人,却要和精神病人相伴,还要承担由病人带来的各种压力。日复一日,焦虑、抑郁的情绪在他们心头堆积,考验着他们并不比凡人更坚强的神经。有不少病人家属在陪护的过程中,由于不懂得如何排解自己的精神压力,也出现了精神或心理上的问题。照顾精神病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家属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  首先,要正确看待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和别的疾病一样,都是一种普通的疾病,只是表现症状和治疗
期刊
有人渐渐发现,电话打得越多、联系的事越多,自己越对电话“发怵”,害怕给人打电话或听到电话响。特别是在需要给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打电话时,常常一拖再拖,不到万不得已不打电话;拨号前要反复思想斗争、迟疑很久;哪怕电话接通了,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甚至说话都没有平时那么利索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电话恐惧症”。  一般的“电话恐惧”,其实情有可原。面对面交流,除了声音,还有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环境等可以帮助
期刊
一些做过支架的患者反映会胸痛,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汪芳教授告诉笔者,这样的胸痛可能因支架引起,一般分两种:缺血性胸痛和非缺血性胸痛。  缺血性胸痛主要因为:边支血管闭塞、主支血管慢血流或无复流、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即“通了大血管,堵了小血管”,支架疏通堵塞血管时容易压迫周边小血管(边支血管),或导致原有的斑块进入边支血管,最终引发边支血管的堵塞和疼痛。  一般采取对受压的细小血管进行“药物扩张”,同
期刊
不少人在商场“血拼”回到家后,看着大大小小的“战利品”,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购物时的体验明明是愉悦的,怎么不一会儿就后悔甚至失落了呢?  花钱购物不能换来开心的原因通常有三。第一,买了的东西用处不大。比如买了好多件衣服,但发现穿上以后并不好看;或者买了很多零食,回来才发现自己根本吃不完。这通常是冲动消费的结果。第二,买东西花的钱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能力。不少人在自己余额不多的情况下一咬牙、一跺脚买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