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工作中的重点。本文探讨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并从七个方面浅谈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双师型;培训;主体意识
一、“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和内涵
从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来,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然而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高职教育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大家普遍认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高职教育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双师型”教师成为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其内涵也在不断得到充实和深化。
什么是“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在高职教育领域中,同时具有‘双师素质’的内涵本质属性和取得‘双证’的外延资格表征,并且经常从事本专业教学与较高技术领域实践工作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队伍。”所谓“双师素质”,就是指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能力,又要拥有相应领域的生产实践能力。“双证”是指教师资格证书以及专业职务证书。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1.提高入职门槛
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要求教师除了拥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外,还需具备技术实践能力或相应的行业工作经历。
2.提供岗前培训
目前大部分师范类高校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技能。针对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师资力量、培训资源和具体专业要求向教师提供岗前培训。如我校就采取“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制度,让新进教师尽快从教学素质、专业素质和技能素质三个方面全面得到提升。
3.健全评估制度
高职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对高职教师的评估应和高职教育这一特色相结合,在评估时将学术和实践有机结合,重视教师的技术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要规范“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和职称评审制度,定期对教师的专业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核,提升教师素质。此外,还可以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机制,将企业的意见和行业实践标准纳入考核标准。
4.建设培训基地
提升“双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仅仅依靠院校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所以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以开放的姿态打造稳定、全面的实训基地,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去企业一线实践,甚至参与合作项目的开发研究。其次,要全面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紧密合作关系。一方面,教师去企业时,可以带着课题,给企业输入最新理论,帮助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员工的实践经验能丰富和补充教师的理论研究,让教师学习专业教学中所涉及的技能,优化自己的专业教学,打造校企双赢的局面。
5.搭建交流平台
校企合作只能让部分到企业的教师获益,其他大部分没有到企业的教师无法受益。对此,高职院校要搭建交流平台,让教师之间、教师和企业员工之间广泛分享学习所得或实践经验。同时也可以聘请行业专家来校开展讲座或是担任兼职讲师,实时交流行业技术发展和人才需求最新信息,弥补课本知识相对滞后的不足。
6.开发校本教材
针对部分课本知识相对滞后的情况,专业教师还应该积极努力开发适应行业所需的校本教材。开发校本教材,一方面能让教师把企业实践所得系统地整理出来,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将所学的实践技能转化为实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快速地掌握核心技能。
7.教师的自我修养
教师应该意识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对此,教师首先要树立主体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长远,做好发展计划,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满足教学和行业发展所需。其次,要重视顶岗学习,确保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落后于时代。在企业锻炼时,要不断自主实践,将所学知识落实到教育实处,认真进行自我评价,取长补短,步步提升。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每个高职院校都应该重视教师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要强化主体意识,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看成个体自我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詹先明.“双师型”教师发展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2010.
[2]聂彩林,漆明龙,易彬,王建洪,聂书云.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双师型;培训;主体意识
一、“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和内涵
从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来,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然而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高职教育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大家普遍认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高职教育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双师型”教师成为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其内涵也在不断得到充实和深化。
什么是“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在高职教育领域中,同时具有‘双师素质’的内涵本质属性和取得‘双证’的外延资格表征,并且经常从事本专业教学与较高技术领域实践工作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队伍。”所谓“双师素质”,就是指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能力,又要拥有相应领域的生产实践能力。“双证”是指教师资格证书以及专业职务证书。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1.提高入职门槛
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要求教师除了拥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外,还需具备技术实践能力或相应的行业工作经历。
2.提供岗前培训
目前大部分师范类高校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技能。针对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师资力量、培训资源和具体专业要求向教师提供岗前培训。如我校就采取“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制度,让新进教师尽快从教学素质、专业素质和技能素质三个方面全面得到提升。
3.健全评估制度
高职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对高职教师的评估应和高职教育这一特色相结合,在评估时将学术和实践有机结合,重视教师的技术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要规范“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和职称评审制度,定期对教师的专业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核,提升教师素质。此外,还可以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机制,将企业的意见和行业实践标准纳入考核标准。
4.建设培训基地
提升“双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仅仅依靠院校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所以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以开放的姿态打造稳定、全面的实训基地,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去企业一线实践,甚至参与合作项目的开发研究。其次,要全面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紧密合作关系。一方面,教师去企业时,可以带着课题,给企业输入最新理论,帮助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员工的实践经验能丰富和补充教师的理论研究,让教师学习专业教学中所涉及的技能,优化自己的专业教学,打造校企双赢的局面。
5.搭建交流平台
校企合作只能让部分到企业的教师获益,其他大部分没有到企业的教师无法受益。对此,高职院校要搭建交流平台,让教师之间、教师和企业员工之间广泛分享学习所得或实践经验。同时也可以聘请行业专家来校开展讲座或是担任兼职讲师,实时交流行业技术发展和人才需求最新信息,弥补课本知识相对滞后的不足。
6.开发校本教材
针对部分课本知识相对滞后的情况,专业教师还应该积极努力开发适应行业所需的校本教材。开发校本教材,一方面能让教师把企业实践所得系统地整理出来,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将所学的实践技能转化为实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快速地掌握核心技能。
7.教师的自我修养
教师应该意识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对此,教师首先要树立主体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长远,做好发展计划,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满足教学和行业发展所需。其次,要重视顶岗学习,确保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落后于时代。在企业锻炼时,要不断自主实践,将所学知识落实到教育实处,认真进行自我评价,取长补短,步步提升。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每个高职院校都应该重视教师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要强化主体意识,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看成个体自我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詹先明.“双师型”教师发展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2010.
[2]聂彩林,漆明龙,易彬,王建洪,聂书云.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