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课程改革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442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焕发生机,教育领域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之大、成果之显著,引人瞩目。
  由于工作关系,我亲历了课改的全过程。我认为,40年课改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而每阶段的深化都与国情紧密结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我们的课改是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合理吸收,不能照搬照抄。在课改过程中,凡是能够紧密与国情、校情、学情结合的实践,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课改的4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3)拨乱反正,激发了教师改革热情
  1978年,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教育领域经过拨乱反正,恢复了高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为了彻底肃清“知识无用论”的流毒,教育部门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双基”教学,学校要尽快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
  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给我国教育改革指出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同时也激发了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广大教师争相学习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布鲁纳、皮亚杰、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的思想引入我国,教育工作者结合国情、校情进行了教学改革。
  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改革有江苏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北京马芯兰的“知识网络化”教学改革、吉林魏书生的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改革,以及快乐教育、成功教育、自主教育等,广大教师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教学改革的百花园呈现出异彩纷呈、竞相争艳的大好局面。改革创新意识深入人心,这为以后进一步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1994-2000)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教育“转轨”
  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课上“满堂灌”、课下“题海战”,加重了学生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这种情况,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国务院于1993年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国中小学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取得了较好发展。虽然有不少学校采取具体措施推进素质教育,但确实有一些高中学校是“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不仅给以后的课改留下了一些宝贵经验,也为如何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留下了思考空间。
  第三阶段(2001-2007)实施新课改,落实教学三维目标
  长期以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除了“望子成龙”等社会原因外,教学方面也有诸多弊端,如课程臃肿,教材难、深、重,教学方法陈旧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部于2001年6月8日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中小学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法学法、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次课改被称为“牵动了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新课改在教学方面变化最大的除了“三维目标”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即自主、合作、探究。为了树立新课改“教学模式”的样板,多家教育媒体先后推出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等有关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经验,一时间参观学习者趋之若鹜,对推动课改起到了积极作用。新课改实施一段时间后,经过教师培训、区域试点、改进完善,在全国中小学普遍推开,特别是小学和初中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为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及“课改”与“高考”紧密结合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四阶段(2008-2018)课改的深化以及“核心素养”与“新高考”紧密结合
  这一阶段历经10年,前5年为了深化课改,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实现“高效课堂”途径;后5年,开始研制和践行“核心素养”与“新高考”的紧密结合。
  2008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解读高考新方案时表示,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高考要减少考试科目,新增“综合素质评价”,并且在山东、广东、宁夏、海南四省份进行“新高考”试点,深化课改势在必行。
  在高中实施课改困难较多,因为高中有“三高”:教材“高难度”、教学“高进度”、高考“高分数”,教师担心进度完不成、分数上不去,怎么办?只有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实现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特点是负担轻、效率高、成绩好,不少地区和学校脚踏实探索实现高效课堂的最佳途径,具有代表性的改革是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的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开展的课题研究《“一讲三化”“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一讲三化”中的“一讲”是在教学过程中讲“学习方法”,“三化”是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内化、活化学习方法。实现“三化”策略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反复训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形成能力。他们把“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方法和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佳途径。
  第四阶段的后5年,关注的焦点是“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和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近年来,广大教师对“核心素养”的问题十分关注,但网络上人们对“核心素养”概念的表述有多种说法。其中,教育部“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林崇德教授的论述最为确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问题,教育部组织了近百名課改专家进行深入研究论证。历时3年,于2016年9月14日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明确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3个主要方面,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素养”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又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点。   为了将课改与高考紧密结合,2014年9月3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教育综合改革分解了学生的考试压力,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意见还特别强调“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除了必考科目,学生对其他高考科目可以选修、选考,这不仅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而且让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学科特长选学、选考,使“课改”和“高考”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在高中落实素质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对40年课改历程的4点思考
  自主学习的关键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
  20多年的教育媒体工作中,我编发了上万篇教学改革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我的体会是:教学方法千千万,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关键。这也是衡量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一把尺子。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过程是学习者本人以其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这是符合学习科学原理的,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不学也是无效教学。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具体说,就是采用新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在“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采用问题引领、教学案导学等形式,根据整体构建、和谐教学的思想,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时空。在导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设疑激思,引趣促活,讲其所需,授之以法,利用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成功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实现“低负高效”的教学效果。
  当前教科研的偏差与矫正
  开展教科研是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当前有些学校和个人申报课题仅仅是为了评职称、发表论文,上级疏于管理,又缺乏监督检查。教师申报科研课题首先应根据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选题,在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由专家引导,采取“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科研方式,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公开课的方式开展教科研活动,在不同阶段进行总结,使课题研究取得实效,这才是教科研正确的方法和途径。
  名师、名校在课改中的示范、引导作用不可低估
  在40年课改历程中,各阶段都有名师、名校的示范和引领,其作用不可低估。名师不仅能上示范课,介绍、传播先进教学思想,还能指导教科研。但是有人不能理解:为什么有的名师像常青树一样,每个阶段都是大家的偶像?我认为,其中原因是这些名师从来不搞花架子,始终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脚踏实地探索。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的主持人,我曾对名师的成长轨迹进行调研,发现真正的名师具备5种精神:敬业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反思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反思精神尤为重要,由此想到新课改初期“课改名校”的大胆创新,他们对传统教学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颠覆了教学顺序;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三课型”,颠覆了课堂秩序;东庐中学的“导学案”是对传统教案的颠覆……课改名校对新课改进程中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功不可没。
  课改与高考改革相互配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保证
  早在20年前,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落实素质教育,但在高中阶段始终难以落实。究其原因,主要是“课改”与“高考改革”没有相互配合。因为过去的课改专家和高考命题专家是两套班子,双方各干各的,互不联系。但高考“指挥棒”的威力是很大的,长期左右着高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难免会影响高中课程改革的落实。近年来,国家不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强调要“增强高考與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这个“关联度”很重要,这意味着“考”与“学”要紧密关联,今后高考命题要紧紧围绕各学科的课标内容选择题目,而课标的修订要根据“核心素养”调整,六大素养就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
其他文献
本刊讯(通讯员 余立平) 近日,临翔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在凤翔街道新村中学组织“圆梦蒲公英,磨砺夏令营”新时代好少年暑期训练活动。  “圆梦蒲公英,磨砺夏令营”活动一直是临翔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持续开展的一项品牌活动,1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在广大少年儿童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牢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参加这次活动的营员有316人,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5岁,最大的15周岁。此
期刊
扶贫先扶智。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在攻克堡垒的关键时期,更好地发挥教育扶贫的重要作用,是昆明始终努力探索的方向。  多年来,昆明大力推进教育扶贫,持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贫困生救助体系,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今年以来,昆明市教育局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教育精准扶贫的各项安排部署,扎实推
期刊
据新华网消息 记者从昆明市五华区教育局获悉,目前,该区已经有30余所学校获得了试点示范学校、科普示范学校、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特色学校的称号。  为进一步激发和培养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五华区着力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辖区内各所学校分步骤、分阶段地开展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了学生运用科学的能力和素养。如今,模拟电路、陆海空天模型制作、飞行器操作、民居建筑模型、创意搭建、木工模型、3D打印、水火箭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 李明星) “2017年高考,我考了617分,是村里考生中的最高分。我想去外省读书,可是去外省读书又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当全家人为我的学费犯愁时,国家给了贫困学生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的支持,就这样我去到了美丽的中南大学。”这是近日会泽县大学生志愿宣讲团成员袁会巧在会泽一中宣讲时的一段话。  教育是改变人生的最好途径,特别是改变贫困家庭孩子命运的最好途径。会泽县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作为阻
期刊
开栏的话:1978年,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年份。伴随着改革的步伐,中国人沉积多年的求知热情如火山喷发,中国社会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中国教育、云南教育4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春潮,为中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注入活力。身为教育工作者,每个人都与教改休戚相关,许多人既是这场改革的亲历者,也是改革的推动者。在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本刊特别推出《改革开放4
期刊
无论是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还是培育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都不能离开教育自身的探索与创新。在我国,教育改革与教育实验总是密切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教育改革中,人们总是愿意将教育实验(试验)视为教育改革的先导,即通过试点探寻典型经验,然后在大面积推广中达成教育改革。  追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实验的历程,不仅能够看到改革创新方面的明显成就,
期刊
保山隆阳是我国通往域外最早的城镇。公元前二世纪下半叶,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中外交通的“凿空之行”。
期刊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教育工作的这一根本任务。如何培养人?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这“六个下功夫”,正是重要
期刊
近日,省教育厅、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云南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云教发〔2018〕91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便于各地各部门、各高等学校和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实施意见》,现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2017年4月,教育部、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教育部等五部
期刊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推进会议,主要是有三方面考虑:一是确立一个导向,就是要把执行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迅速地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转化为我们的实际行动;二是传递一个信号,就是要迅速走出工作推进缓慢的氛围,调整状态、收心归位,积极投身到工作当中;三是发出一个动员,就是要抢抓学校暑假的黄金时机,吹响工作的集结号,全面拉开建设的序幕,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借此机会,我强调五点意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