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学生处于思维方式和知识储备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对于引导学生进入理想学习状态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拟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性,借助良好的提问设置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兴趣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数学学科不同于一般的人文社会学科,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缜密的思维方式是数学学科最大的特征。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帮助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相关概念的有所了解,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奠定扎实的知识储备,掌握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须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提升学生成绩,以及有效解决课堂气氛沉闷等教学现象的必由之路。
1、调动学习积极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由于中、高考制度的存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过分追求考试重点的强化和题型的训练,未能注重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认识新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要做到调动学习积极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1.1调动学习积极性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很长的时间内借鉴了前苏联的教育模式。不仅将教学实践中对优秀学生的培养作为工作的重点,而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课程设置中尤为重视拔尖性训练。这就使得教学过程演变为单一化的传播与接收,“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教者,学生是静静地在下面接收知识的容器,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与现代教育理论背道而驰的。”[1]p27
正是由于长期处于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我国的基础教育积淀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应试能力强,实际动手能力差;学生书本知识牢固,社会知识狭窄。因此,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这就需要我们采取各种办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初中数学的教学实际而言,教师应将学生视为具有自我意识的独立主体,只要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参与教学的思维过程。当学生能够以平和的心态进入到课堂时,他们所获得不仅是知识的愉悦,更是精神的享受。
1.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也许,在教师的眼中学生的问题十分幼稚,甚至有几分可笑。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他的核心目标绝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为高级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灵魂的塑造和心理的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种和谐关键的建构表现在数学学科的实践中,则具体表现需要学生从常规思维中积累经验,进而从创新型思维中迸发思想的闪光点。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打击学生的思维火花,要允许学生的创新性思考。因此,当学生面对某一概念、术语、解题方式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时,教师最好避免采用简单、粗暴的否定方式去评价学生。学生在面对自己十分陌生的知识表示出疑问时,这是学生全身心进入课堂教学气氛,努力获取知识的某种努力。
2、激发学习热情,营造提问情境
数学学科由于自身所具有的逻辑思辨性特征十分强烈。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要注重概念的解析、方法的介绍和技巧的训练;更要采取一定的策略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尤其是营造提问情境。
2.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学科不等简单等同于人文社会科学,更不能直接套用“文科”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善于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将学生难以理解和教师难以说清的抽象化的数学概念以尽可能直接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例如在几何知识的讲解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由多个立方体、长方体组合而成的新模型。这就要求教师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概念。
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在于帮助学生构建形象化的思维,为他们形成空间思维奠定基础。如果能够在数学课堂中,将几种不同的图形以不同的颜色表现在投影仪中,通过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切换和组合,将为学生理解这一类数学概念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撑。而这一类问题的解决也必将激发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热情,为更好地培养学习兴趣创作条件。
2.2良好的提问设置
当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接下来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设置一系列的提问,帮助学生进入到课堂教学预设的情境中来。“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思考。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技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由此可见,提问绝不仅仅是教师在备课阶段的预设而已。
学生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两极,教学正是在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中开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应将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传授视为统一的整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提问必须升华至教学艺术的高度。只有在教师的头脑中建构起重视教学提供的思维观念,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提问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定位。
就我们的教学对象而言,初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绝非是一朝一夕之间可以完成。这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再不断地转化为自我的理论认识,进而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局面。
注:
1 平焕伟:《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学周刊,2012(8):27.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兴趣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数学学科不同于一般的人文社会学科,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缜密的思维方式是数学学科最大的特征。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帮助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相关概念的有所了解,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奠定扎实的知识储备,掌握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须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提升学生成绩,以及有效解决课堂气氛沉闷等教学现象的必由之路。
1、调动学习积极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由于中、高考制度的存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过分追求考试重点的强化和题型的训练,未能注重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认识新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要做到调动学习积极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1.1调动学习积极性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很长的时间内借鉴了前苏联的教育模式。不仅将教学实践中对优秀学生的培养作为工作的重点,而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课程设置中尤为重视拔尖性训练。这就使得教学过程演变为单一化的传播与接收,“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教者,学生是静静地在下面接收知识的容器,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与现代教育理论背道而驰的。”[1]p27
正是由于长期处于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我国的基础教育积淀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应试能力强,实际动手能力差;学生书本知识牢固,社会知识狭窄。因此,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这就需要我们采取各种办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初中数学的教学实际而言,教师应将学生视为具有自我意识的独立主体,只要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参与教学的思维过程。当学生能够以平和的心态进入到课堂时,他们所获得不仅是知识的愉悦,更是精神的享受。
1.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也许,在教师的眼中学生的问题十分幼稚,甚至有几分可笑。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他的核心目标绝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为高级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灵魂的塑造和心理的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种和谐关键的建构表现在数学学科的实践中,则具体表现需要学生从常规思维中积累经验,进而从创新型思维中迸发思想的闪光点。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打击学生的思维火花,要允许学生的创新性思考。因此,当学生面对某一概念、术语、解题方式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时,教师最好避免采用简单、粗暴的否定方式去评价学生。学生在面对自己十分陌生的知识表示出疑问时,这是学生全身心进入课堂教学气氛,努力获取知识的某种努力。
2、激发学习热情,营造提问情境
数学学科由于自身所具有的逻辑思辨性特征十分强烈。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要注重概念的解析、方法的介绍和技巧的训练;更要采取一定的策略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尤其是营造提问情境。
2.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学科不等简单等同于人文社会科学,更不能直接套用“文科”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善于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将学生难以理解和教师难以说清的抽象化的数学概念以尽可能直接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例如在几何知识的讲解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由多个立方体、长方体组合而成的新模型。这就要求教师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概念。
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在于帮助学生构建形象化的思维,为他们形成空间思维奠定基础。如果能够在数学课堂中,将几种不同的图形以不同的颜色表现在投影仪中,通过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切换和组合,将为学生理解这一类数学概念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撑。而这一类问题的解决也必将激发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热情,为更好地培养学习兴趣创作条件。
2.2良好的提问设置
当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接下来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设置一系列的提问,帮助学生进入到课堂教学预设的情境中来。“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思考。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技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由此可见,提问绝不仅仅是教师在备课阶段的预设而已。
学生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两极,教学正是在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中开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应将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传授视为统一的整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提问必须升华至教学艺术的高度。只有在教师的头脑中建构起重视教学提供的思维观念,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提问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定位。
就我们的教学对象而言,初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绝非是一朝一夕之间可以完成。这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再不断地转化为自我的理论认识,进而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局面。
注:
1 平焕伟:《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学周刊,201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