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增温对杉木幼林深层土壤CO2通量的影响(简报)

来源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tman8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据IPCC(2007)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增加1.1~6.4℃[1]。由此,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相继开展了大量的增温控制实验,预测各类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但是目前野外增温控制实验主要集中在温度受限制的中高纬度地区的草原、农田、冻原和森林生态系统[2-3],在30°N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野外增温实验很少见[4-6]。
其他文献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2年度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的通知》(陕教高[2012]40号)精神,经过学校推荐、专家评审和省教育厅研究,我校传媒工程学院张郭军教授主
在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视野中,学者们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道路的理解是复杂的。阿明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建立在“纳贡模式”基础上的自主发展道路;阿瑞吉提出
形成性考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全面评价教学效果。以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地貌学课程为例,根据地貌学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降低了终结性考核的比例,把形成性考核分为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小组讨论、室内实验和室内实践教学五个方面,并限定了各个考核项目的比例。研究结果可为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提供参考。
对福州市南江滨公园内典型的3种植被类型:阔叶树种(黄花槐)和针叶树种(南洋杉)及草坪的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含量进行研究,分析城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DOC平均含量、季节动态及其与土壤有机碳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0~20 cm土层中南洋杉、黄花槐和草坪土壤DOC平均含量分别为33.78 mg·kg~(-1)、84.77 mg·kg~(-1)和64
“四始”是传统诗经学的重要概念,最早也最有代表性的“四始”论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史记》“四始”论的渊源和根本依据当于周代礼典用诗和先秦儒家《诗》学中求索
期刊
以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挖剖面法,按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50~60 cm、60~70 cm、70~80 cm、80~90 cm、90~100 cm分层采集原状土柱,并用米槠叶片制备的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溶液进行逐层淋溶试验,以阐明DOC在米槠天然林土壤中的淋溶特征。结
桑下饿人故事见于《史记·晋世家》,《左传》《公羊传》《吕氏春秋》《说苑》以及汉画像中亦有记载.但是在这些典籍中故事文本的情节、内容有一定差异,桑下饿人的姓名、
通过对酸性污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电芬顿氧化对废水中有毒难降解特征污染物的分解转化能力.试验研究表明:在给定的条件下,当Fe2+离子浓度为0.6 mmol/L时,电芬顿氧化法对该废水
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GIS技术,构建福建省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Td)和4个等级冻害指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