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肯定与否定表同义——以“好容易/好不容易;差点/差点没”为例

来源 :文艺生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肯定与否定表示同一种意思是汉语不同于其他语言的一种独特现象。比如,当我们要表达某件事很不容易的时候,我们既可以用“好容易”(我好容易才做出这道题)来表达,也可以用“好不容易”(我好不容易才做出这道题)来表达。再例如,“这个故事太搞笑了,他差点笑死。”“这个故事很搞笑,他差点没笑死。”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也是一致的,其结果都是“他没死”。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奇特的现象?本文将以“好容易,好不容易;差点,差点没”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其他文献
在20世纪音乐中,随着新的音乐“时间”秩序的建立与完善,相关现代节奏理论的构建也显得更为迫切和现实.文章以中国当代钢琴音乐文献中的节奏现象为例,从多个视角对复杂节奏形态进行系统梳理与归类,探及节奏的力学观与色彩性层面,提出节奏的悬浮运动、多向性运动、节拍瞬间转换、核心节奏群等见解.同时,对现代节奏语汇的技术应用进行剖析与理性思考.
二十世纪初期在西方音乐的冲击下,中日两国传统音乐的继续发展不得不面临各种选择与抉择.刘天华和宫城道雄正是中日两国传统音乐改革先锋派的代表人物,其改革模式对于两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风向标”般的指导作用.二人在乐器、作曲和教学等方面的具体改革内容究竟是怎样的,其核心改革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又对之后的传统音乐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此为该研究的核心问题.
台南孔庙为台湾首座孔庙,素有“全台首学”之称.其释奠乐继承以八音分类的“雅乐传统”为主,同时也置入台湾民间音乐“雅乐十三音”,两者并呈,构成“双雅传统”的释奠乐.两者在此并无高下之别,“雅乐传统”提供了释奠仪节精神层面的支柱,而“雅乐十三音”传统则支撑了释奠乐实质上的运作,两者相依、相辅、相成,造就了台南孔庙释奠乐一百八十余年的传统.该文从文献与田野上阐析台南孔庙释奠乐,同时也提出“双雅传统”在释奠乐上的特殊性.
期刊
文章以文献学、考古学中“明器”的定义为出发点,结合《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周代已确定的乐器明器,深入探究乐器明器的音乐学研究范畴,对乐器明器器物形制进行具象分析,发现乐器明器的形制经历了有实缺质—有形失实—失实失形三个历时性阶段的变迁.最后通过乐器明器与实用器结合的拼合现象,再议春秋战国时期乐悬扩充的缘由与礼乐转化的实质,体现了礼乐文化中乐器明器的重要地位与意义.
公共图书馆是指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本文以红河州图书馆为例,探析公共图书馆服务青少年的意义,根据对青少年阅读现状的研究,提出推进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的具体办法,以期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提供参考。
阿城的作品在现当代文学中有很大的影响力。通过对阿城代表作《棋王·树王·孩子王》中的角色特征进行探析,可以发现痴、畏、勇是其所塑造角色的底色。
杜鸣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为三部曲式.然而,其音乐整体运动是三部性、回旋性与二分性的纵向交混:三部曲式的音乐进程表明了该乐章曲式的基本状态和共性标准;主题在重复和简化的过程中,把对比中部与减缩再现复合在一起,形成与三部曲式结构的交混;变节拍构成“拍子数”168:168,其展现的时间“轨迹”形成了中心对称的“折射性”镜像结构.其结构的多重结合,使该乐章的音乐运动获得了定性和定量的双项平衡.
音乐理论家约瑟夫·希林格曾提出音乐的各种模式组合,其本质是各种数学系列.高为杰先生在作品《思蜀》中使用的“非八度周期循环人工音阶”音高体系正是希林格观点的体现.文章重点探讨作曲家是如何把乐曲的音高系统、调性旋律元素安放在人工音阶之中进行创作,并利用现代音乐技术去实现与传统音乐调性、曲式的统一整合,探索作品中的特殊集合表现力关系,从而在情与理的博弈中达到高度的美学统一原则.
文章立足中国五声性风格钢琴音乐作品,以探究音级集合与新里曼这两大西方音乐理论建构的“中国化”过程及其延续性价值为主旨.将音级集合理论引进五声性和声,将我国民族调式与调性扩张联为一体,继承发展童忠良“宫角轴”理论,向西方分析理论觅范式,以阐释五声性多声音乐中对称的多调性,进而以“音网”等方式呈现五声性音级集合的变换逻辑、路径,并追问其东方美学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