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材重构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j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对教学实践研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工作特点,针对教材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改试验,并从中寻找、尝试和提炼了教材重构的方法。
  关键词:教材重构;美术欣赏;课程改革
  美术欣赏课是许多美术教师都闻之发怵的一种课型,因为这种课型往往会涉及许多内容,从历史演变到文化内涵,从材料工艺到艺术细节等包罗万象。教师一般会采用讲授法实施教学,而这样很容易产生“满堂灌”或“一言堂”的现象。教师讲得很辛苦,可学生学习的效率并不高。如果教师备课不充分,还可能产生美术学科概念的错误。所以,面对美术欣赏课,许多教师总是设法回避。
  回避不能解决问题。面对内容繁多的欣赏课,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解构、重构、去粗取精,并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发展规律,合理安排内容,以此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
  一、线性呈现,主题贯穿始终
  例如,五年级教材中的《中华扇子》一课属于欣赏类课型。教材中呈现的扇子种类繁多,工艺复杂,历史悠久,人文内涵深厚,要在一节课中讲清楚所有的知识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笔者听过一节教材处理非常出色的美术课。在课上,教师很巧妙地以“风雅”为欣赏的中心点,并用这个中心点串联各个教学环节,通过欣赏扇骨的精致、扇形的多姿、扇面的唯美,引导学生感受艺术家为展现扇子的风雅而做的各种努力。在学生的体验环节同样以风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验文人雅士执扇的风雅之态。从始至终,“风雅”一词贯穿其中。这样的设计使教学内容既脉络清晰,又能突出重点,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有最深刻的体验。虽然,最后作业效果反映出学生创作水平的稚嫩,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掌握了知识技能的欣喜和展现自我的成就感,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汲取知识后的满足感和期待感。
  可见,理清教材脉络、抓住重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促进作用,在面对繁杂的教学内容时要找出关键点,并贯穿始终,使整堂课内容呈线性结构展示,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整堂课的要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详略得当,虚实结合
  俗话说,有舍才有得,美术欣赏课亦是如此。四十分钟的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不加取舍一股脑儿全塞给学生,必定会造成学生的“消化不良”。例如,“中华扇子”这一课,从教材提供的内容看,扇子的历史、结构、扇面绘图全是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处理,使其突出重点,有详有略。以引导学生感受扇子的风雅气象为中心,重组教材,并分为三个步骤展开。第一步骤:实物展示,直切正题,引起学生对扇子的情感共鸣。第二步骤:视频介绍扇子的历史,让学生对扇子有一个全面而感性的认识。第三步骤:扇面欣赏并作为重点内容展开,通过实物研究、微课展示扇面画法,学生扇面制作等环节,使学生深入了解和体会扇子的风雅之气,做到了有点有面,有虚有实,详略得当,使学生对重点内容把握得更清晰,体会得更深刻。
  三、循序渐进,顺应规律
  面对不同结构的课,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一样的。美术欣赏课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生发的过程。《中华扇子》这一课,教师先以实物展示勾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和联想,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为后续环节的展开做好心理铺垫,这是一个宏大的开局。然后,教师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触摸实物,引导学生感受扇子上的每一个细节处理,并让学生尝试创作扇面。这是一个从大到小、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的组织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发展规律,这样讲授的知识点学生掌握得才会扎实。
  教材重构,既要基于教材又不能受限于教材,既是对教材的利用又超越了教材。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为了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应该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利用各种教学方式优化教材,这是一位优秀教师应该具有的智慧。学生的大脑是个丰富的宝藏,教师的任务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开发这座宝藏,使其焕发应有的光芒,而教材重构就是教师挖宝的一件利器。
  参考文献:
  [1]姚莉萍.重构教材,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益[J].中国美术教育,2013(4).
  [2]李力加.名师如何练就名课[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钟敏.小学美术课程“活动教学法”实践策略研究[D].陕西師范大学,2012.
  [4]郭蕊蕊.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5]罗丽霞.论小学美术课创新与学生能力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2.
  [6]骆文卿.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编辑 杨国蓉
其他文献
美术课堂作业是一节课的总结,也是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思维运用的体现。往往在常态美术课堂教学中,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当堂完成,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美术教学质量也不高。而要想实现美术的高效教学,必须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  现状分析:  1.作业时间不足。一堂课有40分钟,新教材中的内容很多,老师只要多讲5分钟,学生就会少5分钟。  2.课前准备不充分。很多学生课前准备做得不好,经
期刊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生事物如潮涌来。21世纪的青少年眼界更加开阔,个性尤为突出,这就给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教育命题,新课程改革也应运而生,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航向灯和风向标。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适应不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板着面孔、举起教鞭的教育写实已经不复存在,小学班级管理也不再是教育者“说一就是一”的生硬模式,班级管理更需要教育者务实、创新、人文的思想和理念,说班级管理是一
期刊
声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人的声音是最自然、最朴实、最亲切的“乐器”,它方便、经济、富于表现力,是最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的表现形式。音乐离不开歌唱。歌唱在音乐课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此,歌唱教学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承担着把学生从音乐艺术起点引领到音乐宏伟殿堂的光荣使命。作为一名特殊的教育工作者,孤儿学生在幼年阶段多数没有经过音乐的启蒙。因此,在音乐表现面前大多数是一张白纸,需要小学阶段的老师引
期刊
一、活动目的  目前,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特殊的家庭地位使许多独生子女娇惯、任性、脆弱、怕吃苦、受不得挫折,而他们又正处于心理极不稳定的年龄阶段。顺利时,对前途有多种美好的设计,可谓踌躇满志;稍遇挫折,便对自己失去信心,意志力开始衰退,变得消沉,整天被焦躁、压抑所笼罩,内心充满困惑、不安,甚至痛苦,而此时,他们往往夸大自己的不利处境,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从而失去健康地、完善地发展自我的机会。通
期刊
新课标指出: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的教学效果是由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的,每个学生都是有生命力、創造力的个体,想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应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尤其应抓住第一课时的教学。  当下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太过机械化,每一步都按事先规划好的程序,精确到位,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老师,缺乏经验,加上参加教师招聘时的面试训练,已经让如何上第一课时的所谓的“模板”深入脑海。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因此,学生可以利用课本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群文对比阅读、群文拓展阅读、单元整体阅读,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各项能力。  关键词:群文阅读;对比阅读;拓展阅读;单元
期刊
摘 要:一切问题的解决都建立在兴趣之上,兴趣会促使人们去了解甚至掌握某种感兴趣的事物。兴趣会刺激人们去深入探索某种感兴趣的事物。兴趣也是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假若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产生兴趣,那么他就会渴望了解这门知识的所有内容,从而激发潜能,取得良好的成果。所以,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就探讨几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技巧;培养
期刊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微课程使数学学习化繁为简》。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程序、微课程的应用这五个方面展开说明。  一、教材解读  “分数的简单应用”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新教材新增内容之一,教材做这样的变动,是非常有深意的。以前到了五年级进一步学习分数时,学生计算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很难把握,不理解为什么有些分数后面带了单位,有些没有,那是因为之前学生接触到
期刊
《金色的脚印》一课上完了,回顾本课的教学情景,感受颇多。最深刻的体会是:切实有效的预习是成就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一、巧激趣引题,靠知识牵引,入思考佳境  师:同学们,人与动物或动物之间发生了很多真挚而感人的故事,今天的故事又将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写课题:“金色的脚印”)  教师巧妙地、艺术地引入新课,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思考方向,有利于提高课
期刊
摘 要:通過实践,探索小学阶段数字化学习具有的特点。在小学阶段,数字化学习重视课前预习,将课堂延伸到课前;数字化学习呈现可“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及时进行课堂的交互反馈,使课堂即时高效。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课前预习;阅读过程;交互反馈  从多媒体的教学到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再到数字化学习,坚守在教学改革最前沿,从实践中不断探索,数字化学习跨越了课堂的局限,让自主学习、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