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不改“大学”有助回归初心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1993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要求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型、多科性发展的倾向,严格依据标准审批“学院”更名“大学”,切实引导高校把精力和资源用于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与内涵发展上来。
  高校改名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据统计,过去十多年间改名的高校不少于400所,专科升格为本科,“学院”改名为“大学”,把校名中的“农业”“煤炭”“铁路”“地质”等字眼去掉,总之是向层次更高、地域范围更大、学科门类更广、类型更强的方向去改。
  长期以来,社会对高校形成了一种偏见,那就是“大学”比“学院”更好、层次更高,似乎只有冠以“大学”之名才可能是“好大学”。此外,学院还分为普通学院和高职学院,很多独立本科院校也叫学院,普通学院与所谓“三本”、专科很容易混淆。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学院”改名为“大学”,要具备100名以上正教授;8000名本科在校生;三大学科门类,每门有三个以上专业;有10个以上硕士研究点等要求。所以,实际上“大学”的地位确实比“学院”高。
  “学院”改名为“大学”,在很多人看来是追求进步,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作为。谁不希望学校地位更高,名字更好听、大气呢?当然,改名还不仅仅是一个好听与否的面子问题,它还关系到学校级别、层次和待遇,地位背后是资源和声望,在当前的行政化管理下,改名后的“大学”能在政府教育资源投放、学校硬件建设、学科设置等一系列问题上获得优待。改名后,学校的影响力更大,对招生也更有利,毕业生报出学校名字时更有底气;对于推动者和地方政府来说,改名成功还是一笔非常重要的政绩。师生、高校管理者、地方政府都能从改名中获益,且似乎并不会给谁带来损失,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不然。一方面,社会并不需要那么多综合型大学,我们真正缺少的是小而精、特色鲜明的学院;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并不具备办好综合型大学的实力。为了满足改名、升格的条件,忽略自身办学定位,盲目追求学科设置的高大全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将造成资源和精力的分散、浪费,并不利于高等教育格局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将使毕业生难以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要求,面临就业难、就业质量不佳等问题。短期看来,似乎各方共赢;长远来看,却是输家更多。
  高校结构层次应该是多元化的,层次分明的。既有大而全的综合型大学,也有小而精的学院,既有研究型大学,也有教学型、实用型大学。在这种多元化办学格局中,政府教育资源投放不独依据高校的行政级别,对“好大学”的评判则更多取决于社会评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都有条件办成“好大学”,即便是专科院校,只要它有特色、办学质量高、服务社会能力强,也可以是一流的专科,同样能得到社会的尊重。
  在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中,普通本科院校向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转型是大势所趋,改了名虽更有面子,但丢掉特色就意味着丢掉竞争力,无疑是得不偿失。教育部此番要求严格审批“学院”更名“大学”,将对遏制高校贪大求全、盲目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更应该看到,改名冲动源于高校的行政化管理和有失公平的行政化评价。所以,转变政府管理高校的模式,淡化行政评价,让不同层次、不同類型高校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支持,高校才能保持办学定力,深耕特色和内涵发展,不盲目改名才能成为高校的自觉。
  (《中国教育报》2017年02月28日第2版)
其他文献
[摘 要]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也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人力资本培养的关键所在。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是财经类院校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上好这门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让有限的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这对新建的财经类本科院校而言,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在分析财经类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之后,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对该校西方经济
期刊
[摘 要] 就高等教育而言,不仅需要给学生讲述基础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理论和实践联系能力的发展,更重视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由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对此,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其德育教育的功能,是独立学院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以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思想特征为切入点,对社会实践德育教育功能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现阶段各大院校
期刊
“国标”更大程度上是作为一种培养标准,是一种评价教育“生产过程”是否达标的基本要求,更为侧重的是过程性评价。  近日,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在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透露,教育部将于今年年底、明年年初颁布实施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的教学质量标准,作为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国家标准和基本要求。  尽管距离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国标”正式出台还有一段时间,但此次会议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含
期刊
[摘 要] 对高等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认知偏颇,导致我国高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的新要求和高等院校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促使高等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必须实现创新。同时,文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高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文科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
期刊
[摘 要] 实验经济学是对经济理论的完善和补充,是经济学最具活力的分支之一,其影响遍及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和南开大学的经济仿真实验室作为代表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各自的优缺点;然后借鉴这两所高校的成功经验从师资力量、硬件条件和软件利用、科研成果等几个方面,对湖南文理学院发展实验经济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条件与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47
期刊
[摘 要] 地方高校在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之后,结合办学特色开展“创新强校工程”建设,旨在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本文通过对嘉应学院创新强校工程建设的研究,力图发现地域文化在地方高校“创新强校工程”中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是地方高校实现“创新”的基本路径,而且在重大科研项目申报中都得到了体现。  [关键词] 地域文化;地方高校;创新强校工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现在很多地方高校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谁如果抢占先机,将很有可能迈向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成为与北大、清华等研究型大学并肩的应用型大学。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基于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实践中不断转型发展,而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去观望、讨论、论证要不要转、何时转、如何转。地方本科院校要实现转型与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往直前,做到“少
期刊
[摘 要] 大学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学教育到底是什么,是怎么教育的,有什么成效,教育的内容有哪些,学生是否真的学到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是否得到了锻炼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学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性、综合型的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交际和待人处事的态度,大学里有许多可以提供给学生的很好的平台,比如学生会和社团可以让同学们在这之中得到相应的锻炼,
期刊
[摘 要] 高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资助工作中存在的起点公平、资助系统衔接不够、心理关注缺失、资助资金来源单一问题,需要在“对象精准”、“预算精准”、“程序精准”及“措施精准”的要求下,通过构建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体系、完善管理制度与措施实现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帮扶。  [关键词] 精准扶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
期刊
[摘 要] 如何立足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以政治理论学习模式创新为切入点,以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为目标,在深入分析新媒体时代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面临机遇、挑战和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创新举措,创新一种网络的政治理论学习平台,是当前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适应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需求、切实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课题和必然选择。  [关键词] 新媒体;政治理论学习;网络平台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