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验原则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e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得以奠基的原创时代.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的理论视域呈现为唯物史观向唯物辩证法的转换,其核心任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生活化,贯穿着社会理想建构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合理张力,以及“总体性社会存在”与“结构性主体理论自觉”互动建构的矛盾运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验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建设的过程性统一、促进哲学思想与实际工作方法间的辩证转化、具体实践基础上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相互融通、融入生活的原则与群众利益原则的辩证融合.这些原则揭示了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育的深刻时代背景与内在发展规律.
其他文献
自2015年电影“想象力消费”的理念被提出后,学界的研讨络绎不绝.作为一种紧扣中国电影当下发展实际,包蕴前瞻性、学理性和战略性的重要理论观点,对它进行全面解读和梳理很有必要和意义.鉴于这是一个跨学科的电影新视域和新参数,首先,有必要对与它相关的若干重要概念加以校勘和辨析;其次,需要进一步厘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再次,应通过研究它自身的生存法则和内生变量,使其获得更宽阔的视野、更厚实的地基,增强历时性的电影经验汇聚,获取共时性的叠加影像体验,注入多方面的优势动能,实现理论自身生命的张力.
智媒体以算法推荐与精准识别强化了高校思政教育传播方式、学生意见处理与信息再反馈的科学性;以交互性、生动性与立体性增强了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客观性;以自由性与开放性孕育出了更多的思政教育建构主体.在智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包括学生与思政工作者发生异化、原本高校思政教育的空间被重塑、技术与政治的权力争斗进一步加剧.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制度顶层设计、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助推新技术不断发展、加强伦理道德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综合,以应对当前困境,进而推进智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科学发展.
苏曼殊rn苏曼殊似乎是有意地混淆他的生活和他的写作,自己执意要将生活和文学过成一个.有人说他情绪起伏不定,时僧时俗,时而壮怀激烈,时而放浪不羁,以他自己的话,是“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他曾以五言古体诗翻译拜伦的《哀希腊》,经章太炎、黄侃润饰,名噪一时.
期刊
由海涅诗集《抒情的间奏》中的16首诗歌谱曲而成的艺术歌曲套曲《诗人之恋》,是德奥浪漫主义音乐史上诗乐结合的经典.在海涅的诗歌中,诗人运用个性鲜明的反讽手法,即在对浪漫主义抒情诗歌进行模仿后反转出反浪漫的批判内涵.舒曼运用音乐的手法,在歌曲中为“海涅式反讽”的双重意味与言不由衷提供了对等的呼应.然而,舒曼的诗意构建并不完全忠实于海涅原诗,音乐家前卫的调性布局与旧旋律的断片式插入,折射出浪漫主义反讽的唯心哲学意蕴,形成二重的反讽维度,从而体现出融合且独立的诗乐关系.
人工智能搜索服务经历了从PC端到移动端的载体之演化,以及从信息检索到信息挖掘的技术之演化.过快的演化速度产生了潜在风险的隐忧:在经济层面,互联网平台企业可能会利用搜索功能滥用信息优势;在社会层面,人工智能搜索服务造成了信息茧房效应,并助推群体极化;在伦理层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异化催生了人的异化,人类从信息主体蜕变为主要靠直觉、惯性浏览和使用信息的客体.搜索中立能为风险规制提供价值指引,应当实现从消极中立向积极中立的观念变革,既要防范搜索服务提供商因追求垄断利润所造成的信息扭曲,更要防范因人工智能迎合用户偏好
我与张远山先生的交往要追溯到二十年前.张远山先生在《社会科学论坛》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在2001年2月,从那之后我便知道了张远山先生,从此与张远山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是从二十年前开始,张远山先生的许多文章一直在《社会科学论坛》首发.
期刊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是增强中华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高校作为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国家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探究西南地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可知目前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国情的认知情况较好,但部分高校在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动方式、宣传推广、趣味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现存问题,强化新媒体宣传培育路径,促进各
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主要面临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同、一体化建设动力不足和机制不畅的困境.教育评价机制、思政课建设政策和学校行政隶属关系是制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三个主要因素.革新教育评价机制、细化地方思政课建设政策、构建各学段思政课建设常态协同机制,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为着力增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成效,可以从六个方面入手:一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二是融入专业课“课程思政”;三是融入网络多媒体;四是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五是融入校园文化;六是融入大学生党建活动.
概念是构成知识体系的基础性元素,概念教学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一环.高校思政课概念教学的最终归宿,在于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术语,使学生认知和掌握概念背后的问题意识、理论逻辑、思想方法和价值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