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流泵启动过程瞬态特性的数值计算

来源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混流泵启动过程的瞬态特性,以试验测试转速与流量作为求解边界条件,建立了混流泵瞬态流动求解模型与方法.通过准稳态、瞬态数值方法求解的计算扬程与试验扬程的对比,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进而分析了混流泵启动过程中瞬态流场的演化以及启动加速度对内部流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可较准确地反映启动过程的瞬态特性,瞬态扬程呈现明显瞬态效应;准稳态方法存在较大误差,基于相似定律的准稳态方法在瞬态性能研究中并不适用;受角加速度效应与流体惯性的影响,加速过程中叶片工作面的进口压力梯度比较明显,轮缘间隙处和叶片出口边尾缘处产生明显旋涡,并由此带来不同于准稳态工况的瞬态外特性;启动加速度对冲击扬程的影响较大,加速度大小决定着冲击扬程的峰值,流量滞后性也呈现明显区别.
其他文献
为探讨异化铁还原过程中电子传递物质的影响,研究了在腐败希瓦氏菌(希瓦氏菌属)介导下,腐植酸、腐殖质同类物蒽醌-2,6-二磺酸盐(anthraquione-2,6-disulfonate,AQDS)在厌氧条件下对异化铁还原过程的影响,并进行Logistics方程拟合;同时对不同来源腐植酸进行了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低质量浓度(10~100 mg·L-1)土壤腐植酸对异化铁还原过程的促进效果不明显,而高质量浓度(200~500 mg·L-1)促进效果显著;与
为探究生物炭钝化修复铅矿区污染土壤的稳定性以及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采集了山西省某铅矿区表层土壤,将500℃下制备的麦秆生物炭和玉米秆生物炭按照0(对照)和5%质量比分别添加到污染土壤中进行30 d恒温恒湿、30轮(历时30 d)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3种老化试验.结果表明:3种老化条件下,玉米秆生物炭对土壤中Pb的钝化效果均好于麦秆生物炭,与各自对照相比,添加玉米秆生物炭处理Pb的有效态含量分别下降了47.4%、16.1%和45.0%.3种老化条件下,玉米秆生物炭未对基于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土壤酶综合
为了提供制备过程环境友好、性能良好的催化剂,采用反硝化菌Thauera humireducens(T.humireducens)合成钯纳米颗粒(Pd-NPs),并评价其催化去除地下水中Cr(Ⅵ)的性能.结果表明:利用T.humireducens能够在24 h内制得尺寸集中分布在2~6 nm、分散良好的Pd-NPs.提高初始Pd(Ⅱ)和HCOONa浓度、增大微生物接种量及营造弱酸性环境,均能加快T.humireducens合成Pd-NPs的速率.相比于化学方法制备的Pd-NPs,T.humireducens
近年来再生水逐渐成为城市景观河流的主要用水来源,但再生水含有较高氮元素,容易造成水体与地下水污染.河床底泥对NO-3-N有一定的截留与去除作用,本实验通过河槽装置模拟潮白河河床,探究低、中、高3种NO-3-N质量浓度水平下河槽系统中底泥对NO-3-N的去除效果.结果 表明:水体中NO-3-N质量浓度为5、10、20 mg·L-1时NO-3-N去除率分别为67.8%、63.0%、55.0%.河槽10 cm处和下部70 cm处对NO-3-N去除效果较好.底层排出水中pH与NO-3-N质量浓度相关性较强,底泥中
为深入了解生物炭添加对养殖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在养殖池塘现场原位修复期间,养殖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添加小麦秸秆生物炭修复期间,Simpson多样性指数先降低后逐渐升高,在第42 d时指数达到最低(0.16),Shannon指数与Chao1指数以及OTU数的变化也呈现相似的规律,即在第42 d时生物丰度达到最大值.养殖底泥细菌中门水平优势细菌相对丰度发生改变,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
阐明径流及养分流失特征对制定农田径流削减策略、降低面源污染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稻田径流和氮素流失对雨强的响应,分别在水稻生育前期(低植被盖度)和后期(高植被盖度)选择3个降雨强度[低雨强(SI),30 mm·h-1;中雨强(MI),60 mm·h-1;高雨强(LI),90 mm·h-1]进行了田间降雨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径流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径流率峰值随雨强增大而增加.不同降雨强度下径流率峰值分别为72.58(SI)、126.45(MI)、234.90(LI)m3·hm-2·h-1(
为筛选基于多目标重金属元素芸豆品种,保障芸豆生产输出潜力,以黔西北主栽的10个芸豆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污染区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不同芸豆品种中Cd、Hg、As、Pb、Cr、Cu、Zn、Ni等典型有害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和富集系数.结果显示:10个芸豆品种对8种典型有害重金属的吸收累积能力整体呈现Zn>Cu>Cd>Ni>Hg>Cr>As>Pb的特征;芸豆对Zn、Cu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富集系数0.2左右),对Cd的富集能力较弱(富集系数0.02~0.05),对Pb、As、Cr、Ni、Hg富集能力非常弱(富集系
为了揭示卫河流域河南段水体污染物时空差异性特征,选取流域9个监测断面水体污染物COD、NH3-N和TP的监测数据,利用M-K检验、Pettitt突变检验法、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时期水体污染物的变化趋势、时空分布以及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卫河干流、共产主义渠和汤河的水质状况相对较差,淇河和安阳河的水质状况较好,NH3-N为卫河流域河南段主要的水体污染物.大部分监测断面的水体污染物在不同时期均呈现出显著减小的趋势,COD和NH3-N的突变时间多集中在2016年和2017年,而TP的突变时间多集
基于原位控制理念的外源添加剂可有效控制堆肥过程中污染气体的产生,同时提高堆肥产品养分含量,但其在工厂尺度应用的经济效益仍不明确.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市某污水处理厂为例,对不同堆肥模式情景以及外源添加剂使用进行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表明:处理量较大的条垛式自然通风堆肥工艺(配套WT36型翻堆机)具有相对较低的基础设施投资费用和运行管理成本.不同堆肥工艺不添加外源材料的堆肥产品生产成本为314.93~349.85元?t-1;使用磷石膏可使堆肥生产成本降低约6元?t-1;磷石膏与双氰胺混合添加、仅使用过磷酸钙、
为了解规模化猪场粪污中重金属和抗生素的残留水平,选取山东省某规模化养猪场,采集不同处理阶段废水(暂存池、初沉池、二沉池、终沉池和氧化塘)和好氧反应器进出料,采用原子吸收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别对6种主要重金属(Cu、Zn、As、Cd、Cr、Pb)和6种典型抗生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噁唑)进行测定,并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生态风险商值对氧化塘出水和堆肥产品中重金属或抗生素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 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