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后疼痛综合征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u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210例开胸手术患者资料,探讨影响开胸后疼痛综合征(PTPS)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以期改善PTPS的治疗效果,现总结体会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例1 男,3岁,体重14 kg.因心前区杂音入院.查体:口唇发绀,经皮氧饱和度0.84.术前心脏超声提示中位心,IDD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右肺动脉增宽,左肺动脉较窄,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期刊
目的 总结行主动脉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97例同期行主动脉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8例,女9例;年龄(57.6±9.5)岁.其中,真性动脉瘤63例,主动脉夹层25例,主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7例,主动脉溃疡2例.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依靠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检查和术中探查3种方式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身抗凝,与抗凝相关的并发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完善的抗凝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将目前我国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方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综述如下。
期刊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已被广泛应用于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对58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现总结体会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中男35例,女23例.均为术前cTNM Ⅰ期、无明显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拟行肺叶切除者.术前未获得病理诊断.手术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健侧卧位.1.5 cm观察孔在第7肋
期刊
目的 探讨no-touch无创技术获取大隐静脉的血管周围组织(PVT)中是否有脂联素(APN)存在.方法 对1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旁路静脉,分别行HE染色观察带有血管周围组织的旁路血管形态,免疫组化(IHC)及免疫印迹(WB)方法鉴定APN的存在.结果 HE结果显示旁路血管周围组织为脂肪组织,IHC及WB证实PVT源性脂联素的存在.结论 PVT源性血管保护因子APN的存在可能在
患者 男,68岁.体检发现左侧纵隔肿物.外院胸部CT检查示左后纵隔第5椎体旁约3 cm大小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滑(图1).查体无特殊.人院后行胸椎磁共振检查提示肿瘤与脊髓无明显关系.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证.在全麻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第5椎体旁,大小约3cm,色紫红,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完整切除肿瘤,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回报:海绵状血管瘤(图2).讨论 纵隔血管源性肿瘤罕见,约占
期刊
瓣膜成形术已成为心脏瓣膜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1997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们为743例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风湿性和先心性患者除外)实施了二尖瓣成形术,临床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中男386例,女357例;年龄15~72岁,平均(53.2±16.4)岁.术前所有患者活动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促,NYHA心功能Ⅱ级272例,Ⅲ级431例,Ⅳ级40例.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0.
期刊
2003年8月至2011年8月我们收治17例食管破裂穿孔患者,采用覆膜支架置入联合腔镜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17例中男12例,女5例;年龄41~78岁,平均47.6岁。
期刊
目的 评价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死亡风险评分系统(SinoSCORE)对成人瓣膜手术患者在院病死率预测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2098例因瓣膜疾病行外科治疗成人患者(年龄≥16岁)的临床资料,按SinoSCORE系统评分,分低、中、高3风险组,最后将全组及各风险组患者的实际病死率与预测病死率进行对比.模型预测的符合程度应用H-L卡方检验,预测的鉴别效度则通过RO
目的 比较胸腹腔镜联合行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手术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比较70例接受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与80例接受传统手术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理学资料、术后并发症、复发或转移比例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腔镜联合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手术组,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液总量及术后吗啡用量少于传统手术组(P <0.05或P<0.0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