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人口就业特征的变化——基于六次“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数据的分析

来源 :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a1982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使用六次“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从单位类型、行业、职业、就业身份、合同性质和社会保障六个方面纵向分析30年来少数民族的就业特征及其变化。研究表明,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已有显著提升,且与汉族的差距逐渐缩小,主要体现在城镇少数民族人口就业向私营企业流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比例高于汉族,城镇和农村少数民族从事低端服务业的比例逐渐降低,就业的不确定性、灵活性和劳动保障程度也与汉族趋同。但是,少数民族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的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主要体现在单位类型、从事行业和劳动合同性质三个方面。在揭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就业政策成效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实现少数民族人口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身份政治是理解欧美国家民族问题的重要切入口。虽然欧美学界对身份政治的内涵和起点有一些争议,但他们均比较关注20世纪60年代以来起起落落的身份政治现象。从民族问题的角度考察,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身份政治演进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彰显的是少数人问题,突出表现为种族与移民问题,第三阶段则突显为多数人身份政治问题,其特点是民粹主义与保守主义糅合。欧美身份政治是一场多主体复合博弈,牵涉国家与社会关系,各种诸意识形态竞争,政党政治博弈,不同身份群体竞争等;欧美国家身份政治演进过程包含了复杂的思想动力与叙事
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异地安置与适应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生态移民群体如何得到合理的异地安置,如何更好地融入和适应移入地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指出,三江源地区实行一种兼顾性生态移民政策,即在分地区实行生态移民的同时,兼顾“草畜平衡”与草原生态环境改善,这种均衡性发展的总体思路可能更为有效。
查考百年来出土的吐鲁番文献中记载竺(竹)姓的写本文献,发现无论是在高昌郡、高昌国时代,还是唐西州时期,竺(竹)姓人既从事画师、建筑、酿酒、耕作等底层劳作,也从事外国使节的后勤接待,出任基层官员,担任“典”“府”一类办理文案的胥吏、“录事”一类受事发辰勾检稽失的杂任、掌捍守御捉拿盗贼总判戍事的戍主、管理水渠的堰头、召集驿户的驿长,还兼任“耆老”一类的乡贤。在经济上,有竺(竹)姓人担任民事契约的放贷人、保人和见证人——这意味着在丝绸之路具有良好的经济实力和公信声望。竺(竹)姓人与汉人和粟特人通婚,与各民族人际
西夏与同时代的宋、辽、金三个王朝一样,对中国表现出高度认同。传统历史文献记载,西夏攀附元魏,追认唐朝,以宋、辽为宗主国,尊称宋朝为“大汉”,以唐尧、汉祖为榜样。近代出土的西夏文献记录了西夏对中原王朝不同场合以民族、地域方位或朝代名称呼,反映出中国内部各王朝共存的现实,同时显示出西夏对外自量、境内自尊的心态。西夏对古代中国帝统的认可,证明其自认为是中国历史的继承者之一。特别是西夏对中国传统文化多方面的学习、继承——包括尊崇儒学,实行科举;继承中华法系,仿效中原官制;继承德运传统,设置年号、尊号等;借鉴汉文创
考察著名伏藏文本《柱间史》的王权表述,以王权语境中的女性书写和婚姻叙事为线索,本文在文学批评、王权研究和佛教传统的视野中探讨吐蕃赞普的王权转型,分析化身学说的二元悖论,论述菩萨王权的人性意蕴。文章通过分析王法、婚姻和善法之间的结构等级关系,重点讨论了善法在菩萨王权中的特殊地位,诠释婚姻与善法对松赞干布佛教王权的建构意义。
岛屿研究在人类学学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理解作为多元现代化力量与全球化交织场域的岛屿世界,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从岛屿看世界”的视角,探讨陆地文化与海洋文化之间错综复杂的多样性联系。同时,以整体多样性和开放流动性的角度,考察岛屿研究的各种面向,审视海陆互动中岛屿内与外的变迁,分析岛屿世界卷入全球网络的动态历史过程。岛屿世界混合和融汇了来自外部世界不同的文化要素。在全球化影响下,岛屿的剧烈变迁与不断调适成为时代新特点。
文章以近年来公布的藏文手抄本《大慈法王传·如愿呈祥之阳》为主要史料,对大慈法王释迦也失两次进京的一些重要史实进行了新的考证。具体而言,对学界普遍认为释迦也失第一次入朝于南京的观点进行了辨析,认为此时明朝虽然没有正式迁都,但政治中心已经北移,释迦也失入朝的地点是北京而非南京。释迦也失首次来京的驻锡地是元代旧寺海印寺,该寺与其宣德年间入京驻锡的大慈恩寺为同一座寺院。同时,文章将《大慈法王传·如愿呈祥之阳》中的皇帝诏书和《明实录》中的相关记载结合,证明释迦也失第二次进京是在宣德二年应明宣宗的邀请,其最终抵达北京
在韩中国朝鲜族的职业分化,是导致该群体社会融入存在较大差异的重要因素。普通务工群体在经济融入中的边缘化特征,使得他们在社会交往与文化融入中呈现出封闭与异质的状态;中高端职业群体成功融入韩国社会,促进了他们与韩国人之间的深层互动及文化融入的同质性。研究中国朝鲜族融入韩国社会的分化与差异,不仅可以展现跨界民族问题研究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对朝鲜族跨国理性流动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引导意义。
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民族自治地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定位于环境规制手段的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实现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有效途径,但实施中出现了驱动机制不强、财政支撑不足、“限制类产业”管控标准缺失、“禁止类产业”退出难等问题。应该以平等发展权理念为指导,将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定位于追求产业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制度。通过强化地方政府实施产业制度的驱动机制、改变测算方法优化转移支付制度、依托环评明确“限制类产业”管控标准、构建促进替代产业发展的机制四个方面促进民族自治地方重点生
社会资本是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资源通过行动主体的应用性实践而被投资并产生增值的过程即为社会资源资本化。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源分为传统社会资源和新型社会资源,根据对山东省沿海三市(青岛、烟台、威海)的调查资料,从横向层面发现,新型社会资源数量、获取渠道较流动初期和上一代有较大提升;从纵向层面发现,在不同流动时期对社会资源都积极予以资本化实践,新型社会资源资本化仍有提升空间。个体层面资本化意识中的身份认同与社会信任顾虑、资本化能力障碍,以及社会环境层面的制度政策与交往平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