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湿地边,人在诗意间

来源 :昆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li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了很多房子的广告,大都是高大上的那类,广告词比房子都美轮美奂,夺人耳目。除了宜居方便,都极力渲染升值空间之大,极尽夸张之能事。
  今天,“世达·星悦城”一本“关注母亲河,家在湿地边”的房屋宣传画册,让我耳目一新,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都是诗意。
  母亲河,多么亲切的呼唤,我想起了黄河,她从远古走来,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她用坚强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母亲河那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母亲是生命的原乡,是生命的根。
  我知道这里的母亲河不是黄河,而是美丽的鱼鸟河。她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母亲河!她养育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她是这方土地上人们的根脉。我想起那首深情的《母亲河》赞歌。
  “一片片桃花儿红,一片片梨花白,一片片的那个杜鹃花,万紫千红满山崖。今朝花烂漫,是谁送春来。母亲河滔滔流过来。母亲河,浪澎湃。捧出几多情和爱。流过田野,融进山川。笑看大地百花开。一片片谷穗儿花,一片片棉花白,一片片的那个青纱帐,……”
  “桃儿红、梨花白、杜鹃开,谷穗花、棉花白”这一幅幅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不正是鱼鸟河畔美丽田园风光的写照吗?
  “关注母亲河”这充满烟火温暖的亲切,触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母亲啊,是游子困顿疲病时最自然最熨帖的呼唤,是游子精神上永遠的故乡。因为母亲在,家就在;母亲在,家就完整;母亲在,家就温馨!“母亲、家”给了我们永远的期待和温暖,给了我们岁月的安稳和厚重,给了我们永久的归宿感。
  一种“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祥和与安宁,让我好想在美丽的鱼鸟河畔有个家。
  “家在湿地边”,这是多么清新脱俗的广告词呀!“湿地边”,随着季节的流转,又会呈现怎样的旖旎风光呢?这给人留下无边想象的空间,一种诗意栖居的浪漫与惬意充盈心间。
  你听鱼鸟河流水淙淙,河畔小鸟啁啾,声声入耳;夏蝉在树上欢快地歌唱,青草池塘处处蛙声,好一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静谧的清晨,清风阵阵,沁人心脾,风的声音低徊在耳畔。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没有人声鼎沸的热闹,只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恬淡幽静。
  这里闲云悠悠,草木葱茏,游鱼嬉戏,风情万种。行走在河堤上,仿佛徜徉在西湖的苏堤上,垂柳拂面,也有柳浪闻莺的意境。清淡如此,空灵如此,告别忙碌的一天,卸下一身的疲惫,把自己交付给如此清静空灵的时空,静坐树荫下,看花开花落。清风明月相伴,柔和而宁静,门前花木深深,一条曲径,一溪流水,穿行于落花之上,临清流而赋诗,登东皋以舒啸,步步生莲。杯酒残诗,灵犬相伴乐逍遥,这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乐活。虽然身在烟火俗世,可早已云水禅心,内心淡然安宁。因为心的净化,是最高深的禅意。这让多少疲惫的心灵找到了栖居的桃源,让多少情感找到了安放的港湾。
  这是多么美丽的一片湿地的家园啊,它如闹市里的一处桃源,幽静美丽,浑然天成。
  你看,鱼鸟河河畔山花烂漫,在微风摇曳,朵朵可爱。河里盛开着大片的莲花,莲花还有个静美的名字叫“荷花”,此时虽然已不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季节,但荷塘里依然有莲花绽放,翩然浅笑,清雅出尘;依然有莲叶田田,铺展开去,亭亭净植,冰清玉洁。看上去,有说不尽的禅意。莲的清淡洁净,似乎无关岁月风尘,它一直静处人间,看往来过客,终不染烟火。
  是呀,清宁淡泊的人生不正如这莲花吗?根植于泥淖,花出于清水。正如周敦颐所说的“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这里一草一木皆有情,一花一叶总关诗。
  所以我愿意逃离滚滚红尘、滔滔世浪,打马归去,像李煜笔下的渔夫那样“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更愿意像东坡先生那样,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在禅寂的时光里,在这明山净水中择一处安家,和岁月白首,与幸福终老。
其他文献
我是从南台村翻过两道山梁进入青虎山的,逆着王小波当年推粪的山路下来的,坡度确实很陡以致弄坏了我的车。一场朝圣之行在接近目的地时心情一下子变得很糟糕,看着滴在村路上的机油,耐心也没了,打听几位村民未果后就匆匆离开。我没有找到“王小波故居”,找到了那棵神树——棘子枣树,系满了红丝带。  朝圣嘛,不会轻轻地来,悄悄地走。也许小波的英魂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姥姥家。初看小波的照片,长得很面熟。脑海里一下子想起
期刊
青年人的气质是灵魂的一面镜子。在宏大叙事话语体系中,青年气质能够映照出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这一点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言之甚深,情之拳拳让后辈只能拜读引用才能一吐胸中豪气。当聚焦“老三届”这个群体,乃至王小波个人时,我才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一代青年人的心曲,一群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差点被命运消解掉的渴望,一个对智慧有着无上渴慕,从思维里寻找乐趣的王小波构筑了我对那一代青年人的认识框架和想象图景。  罗
期刊
在小地方活命  妻子时常感叹  说自己是草棵葫芦  未见天就老了  草棵里  还有一只葫芦  那就是我  两只葫芦  都身陷在草棵里  只偶尔见到  草棵筛下  斑斑点点的  天光  两只草棵葫芦  依偎在一起  找天  阴凉  烈日下  一根细草的影子  就够蚂蚁乘凉  小绿叶的影子  能让蚱蜢遮阳  大绿叶的影子  可幫小鸟防晒  行走在这片田野里  我无法找到  能藏住我的绿荫  只遇到一棵
期刊
母亲病了,往日丰满的乳房成了空荡荡的面口袋贴在胸前,小小的脑袋只剩下一层薄薄的皮裹着头骨,摸不到一丝脂肪!只有肿胀如鼓的腹部讨厌夸张地凸起,压得我无法呼吸!日光灯嘶嘶地响着,那是时间向前奔跑的声音,它在向我挑战,它是死神的先锋,它在和我抢夺母亲。我紧紧拽着母亲的手,生怕她抛弃我,而睡梦中的母亲毫无知觉,闭着眼睛张着嘴,由于拿出了下面的假牙,下颌紧紧地收进去,上唇张扬地突出,母亲的嘴像个神秘的黑洞,
期刊
西府海棠  是不是西府出来的如此优雅的花簇,在我们的目光中爆炸身体。  群英飞落时如天边云霞,在触地的一刹那令人心碎。我的眼光不断地迷离和游移,花香弥漫进了春光之城。  我漫步在花海中,四月的幸福就是坐拥花开的幸福。看她们在锦缎之上再添妖娆图案,带雨的骨朵是和她一起出府的妹子。  雨声清脆,海棠温暖。无论是洁白,还是红润,都有无声的巨浪在心潮间激荡,让我不忍放下和错过这次邂逅的钟情。  雨走陶然亭
期刊
二月的风裹着春寒  阳光害怕刺痛眼睛  扯下一片云纱遮面  有些羞羞答答  西天的云  醉成粉红色的回忆  天空依然惦记  一堤烟柳  和满城风絮  玉兰鼓起了花苞  要尽情吐出满树的心事  我知道不久会有一群白色的鸽子  栖息在枝头  然后零落  竹林里的小鸟  不厌其烦地寒暄  又像闪电  划过即将涂满春色的天幕  行色匆匆的人们  在每一个清晨和黄昏追赶  太阳和大地  在二月的窗口  很小
期刊
三十岁之前,她是四川仪陇县粮食局体制内一名生活稳定的公务员;三十岁之后,她是游学访问于世界,历经几番商海浮沉的巾帼英雄。身份的转换,不同的人生境遇让现在的她荣辱不惊、韧若蒲苇,即便身处一瞬万变的房地产市场,也始终坚守最初的匠心。  初秋的季节,蓝天高远,空气清爽。在鸟语花香、诗情画意的鱼鸟河畔,我们见到了烟台世达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红梅。清瘦的体态、利落的短发、微微上扬的嘴角……所有的一切拼接在一
期刊
从一株高粱的原野,到一纸文字的繁华;从自我出发,去往外面的世界。墨韵也罢,红高粱也罢,都需要饱经磨砺,都是灵与肉修行的渡苇。选择了远方,就要背负远征的宿命,直至人与书,与时光,俱老,可是精神,永驻人间!这,是诺奖获得者莫言的选择。这,也是齐鲁文人的襟怀。而踏上齐鲁大地的每个人,倘若有心有灵气,都能浸染上这样的神韵和风姿,例如,王小波,曾被预言将来可能结缘诺奖的王小波。可惜他45(1952-1997
期刊
世達星悦城,我的家园(歌词)
期刊
一个朋友,因居住地环境、养生、退休养老等因素的考量,几经周折,终于在她近五十岁的时候,找人帮忙调到了军人丈夫工作的济南。可是不久,这位从小城牟平好不容易才跳龙门到了大城市的朋友,又辗转调回了原来的小城市,自己的家乡,海滨小城,牟平。她的理由是,大城市的济南,空气质量不好,生态环境太差,白天见到的雾霾多,而夜晚,别想见到一颗星星。  夜晚能不能见到星星,是她衡量确定自己和家人永远安居地的标准之一,这
期刊